借醫保卡這事看似很普通,很多消費者想著,自己的醫保卡餘額還挺多,平常自己也不生病,不用也是浪費,就給家人或親戚代刷看病買藥了。
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實際上會留下很大的隱患。
今天的文章,高高就和大家聊一聊醫保卡外借:
一.醫保卡外借存在哪些風險?
二.醫保卡外借過還能買保險嗎?
三.醫保卡外借過怎麼買保險?
一.醫保卡外借存在哪些風險?
(一)存在法律風險與道德風險
我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八條規定:
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醫保的本質是一種保險,醫保卡代刷或把醫保卡借給別人,這一行為屬於騙取醫保報銷,可以理解為「騙保」,情節嚴重的,需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除了「騙保」的法律風險,醫保卡外借還涉及到個人誠信。在這個越來越重視誠信體系建設的時代,還可能會對工作生活都造成一定影響。
(二)存在拒保風險
上文說到,醫保卡外借行為其實屬於「騙保」,保險公司為了控制風險,會採取相應的措施。
在國外發達市場,保險公司對「醫保卡外借」是零容忍,只要發現被保險人有外借醫保卡行為,一律拒保。
我國大部分保險公司也傾向於直接拒保,有些還會在產品的特殊約定處直接標明,不受理醫保卡代刷客戶承保。
(三)存在拒賠風險
高高在如實告知文章中有提到,我國的健康告知採取的是詢問告知,也就是說健康告知問到的如實回答即可,沒有問到的可以不用告知。
其實在大部分保險產品的健康告知中,是沒有問到是否有醫保卡外借的情況的,但是理賠時,卻可能因為醫保卡外借過而面臨拒賠的風險。
因為醫保卡和身份證一樣都是實名制的,任何看病和購藥的記錄都會記錄在卡主的醫保系統裡。雖然自己沒有得病,但只要外借過的醫保卡有看病拿藥記錄,就會認定為卡主得過相關疾病。
保險公司在理賠審核時,會把被保險人的醫保醫療記錄作為理賠參考,如果發現曾經有過疾病相關的醫療記錄,大概率會以「沒有如實告知」為由拒絕理賠。
二.醫保卡外借過還能買保險嗎?
上面有提到,大部分保險公司對於醫保卡外借是拒保的,但是有部分保險公司是接受醫保卡外借核保的,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般醫保卡外借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醫保卡外借留下買藥記錄
留下買藥記錄,能否順利承保主要與藥品的種類和買藥的頻率有關。
如果只是給別人買過一兩次藥,或是買的是一些治療感冒發燒這種小病的藥品,一般來說,對投保的影響不大;
如果是買的比較容易自證的藥品,比如買的治療心臟病的藥,這種病很好證明,找家醫院,做個體檢,證明自己確實很健康,向接受醫保卡外借的保險公司投保,大概率也是可以投保的;
如果是買的治療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的藥物,且買藥的頻率較高,投保成功的概率比較低,因為這類慢性病可以通過服藥控制病情,即便體檢報告正常,保險公司也比較難判定。
除了以上情況,還有部分保險公司約定(如橫琴人壽等),如果是普通藥店購買非處方藥,且本人名下無相關病史記錄,可直接投保。
(二)醫保卡外借留下就醫記錄
醫保卡外借他人,如果發生門診、住院等醫療記錄都會被記在自己的醫保帳戶下。
如果是感冒發燒等小問題,即便當做是自己的異常,也可通過核保;
如果是大病或住院手術等,需要提供近兩三年的體檢報告、健康證明等,多家嘗試;
如果是慢性疾病就醫記錄,大概率會被拒保。
三.醫保卡外借過怎麼買保險?
如果是不影響健康告知的小疾病:考慮當成自己本身的疾病投保,進行智能核保或人工核保後購買;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疾病:選擇接受醫保卡外借的公司多家同時嘗試,並如實告知保險公司醫保卡外借的情況,申請人工核保。每家保險公司的核保標準有所不同,擇優選擇核保結論投保。
寫在最後
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醫保卡外借是一件小事,但是其實這件「小事」後果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嚴重。
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自己的醫保卡,不要隨意外借。已經外借過的朋友,要有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將來買保險或理賠的時候也方便「自證清白」。
也可以將這篇文章轉發給自己的家人朋友,提醒他們醫保卡外借存在的隱患,停止外借醫保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