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韓秀嫣 見習記者李天一 特約記者曾慶紅)機械車輛來回穿梭,一棵棵樹木被栽入泥土……連日來,在襄城區新207國道兩旁,綠色廊道綠化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據了解,新207國道綠色廊道綠化項目起點位於臥龍南路與襄南大道交界處,終點位於老207國道(峴山路),全長8.2公裡,項目總綠化面積約68036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項目建設能顯著改善道路沿線生態環境,提升漢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水平,促進旅遊業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全面提升,為城市發展預留充足空間。」省林勘院施工負責人介紹。
今年以來,該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突出重點,整體謀劃,將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一起抓,全方位大力度推進「三美」建設,發展美麗經濟,將綠滿襄城再提升行動作為補短板強弱項的有力抓手,唱響綠滿襄城好聲音,加速推進全域應綠盡綠。
國家儲備林建設先聲奪人,在全市率先啟動2700畝國儲林示範基地建設。全域推進城鄉道路綠化景觀提升,投入4500萬元對轄區內國省道沿線39公裡兩側進行綠化美化,擦亮市區南大門和西大門。對全區18個廢礦棄坑開展生態修復,970畝廢棄礦山變成青山。投資5.5億元的大峴山景區,對1403畝昔日採石場進行人文再造、生態修復,山體修復工程項目完工後,將帶動旅遊綜合收入10億元,為漢江臨江風景區爭創國家5A級景區奠定堅實基礎。村莊綠化有聲有色,完成村莊綠化植樹26萬株,建成「小三園」10萬平方米。精準滅荒聲勢浩大,高質量全面完成三年精準滅荒任務3.03萬畝,佔全市總任務的三分之一,各項指標綜合排名全省第二。
堅持抓綠化就是抓生態、抓綠化就是抓發展、抓綠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壓實責任鏈,嚴把督辦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綠滿襄城再提升行動。大力實施「城市綠化、廊道綠化、村莊綠化、山地綠化、水系綠化」五大生態工程,累計完成綠化造林面積35606畝,實現綠不斷線、景不斷鏈、路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態格局。嚴把整地質量關、苗木質量關和栽植質量關,造管並舉、建管同步,確保真造林、造好林、造成林。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苗木花卉、林下經濟、觀光採摘等產業,以綠興業,以綠致富。姚庵村依託綠色生態資源,開發荷花湖、桃花嶺、牡丹園、半畝良田等一大批鄉村休閒旅遊項目,提高鄉村綠化面積,帶動綠色產業發展。今年以來,姚庵村累計接待遊客4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億元。
積極破解資金缺口、造林模式等難題,採取向上申報項目爭取一點、區級財政籌措一點、集體經濟籌集一點、銀行貸款支持一點、社會造林主體投入一點的辦法,籌措各類資金2.2億元用於綠滿襄城再提升行動。在造林方式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行公司專業造林,包栽包活。廊道綠化以省林勘院為主,採取EPC模式推進國道綠化。在塗溝村、肖衝村等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推行「網際網路+義務植樹」,影響帶動轄區10萬多人次參與植樹活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開展村莊綠化,在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中開展精準滅荒,對標市級森林鄉村創建開展區級森林鄉村創建,在全域旅遊示範區中開展綠化美化建設。
【來源:襄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