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三美」建設 實現全域應綠盡綠

2020-12-26 身邊24小時

襄陽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韓秀嫣 見習記者李天一 特約記者曾慶紅)機械車輛來回穿梭,一棵棵樹木被栽入泥土……連日來,在襄城區新207國道兩旁,綠色廊道綠化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據了解,新207國道綠色廊道綠化項目起點位於臥龍南路與襄南大道交界處,終點位於老207國道(峴山路),全長8.2公裡,項目總綠化面積約68036平方米,總投資1000萬元。「項目建設能顯著改善道路沿線生態環境,提升漢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水平,促進旅遊業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全面提升,為城市發展預留充足空間。」省林勘院施工負責人介紹。

今年以來,該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突出重點,整體謀劃,將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一起抓,全方位大力度推進「三美」建設,發展美麗經濟,將綠滿襄城再提升行動作為補短板強弱項的有力抓手,唱響綠滿襄城好聲音,加速推進全域應綠盡綠。

國家儲備林建設先聲奪人,在全市率先啟動2700畝國儲林示範基地建設。全域推進城鄉道路綠化景觀提升,投入4500萬元對轄區內國省道沿線39公裡兩側進行綠化美化,擦亮市區南大門和西大門。對全區18個廢礦棄坑開展生態修復,970畝廢棄礦山變成青山。投資5.5億元的大峴山景區,對1403畝昔日採石場進行人文再造、生態修復,山體修復工程項目完工後,將帶動旅遊綜合收入10億元,為漢江臨江風景區爭創國家5A級景區奠定堅實基礎。村莊綠化有聲有色,完成村莊綠化植樹26萬株,建成「小三園」10萬平方米。精準滅荒聲勢浩大,高質量全面完成三年精準滅荒任務3.03萬畝,佔全市總任務的三分之一,各項指標綜合排名全省第二。

堅持抓綠化就是抓生態、抓綠化就是抓發展、抓綠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壓實責任鏈,嚴把督辦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綠滿襄城再提升行動。大力實施「城市綠化、廊道綠化、村莊綠化、山地綠化、水系綠化」五大生態工程,累計完成綠化造林面積35606畝,實現綠不斷線、景不斷鏈、路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態格局。嚴把整地質量關、苗木質量關和栽植質量關,造管並舉、建管同步,確保真造林、造好林、造成林。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苗木花卉、林下經濟、觀光採摘等產業,以綠興業,以綠致富。姚庵村依託綠色生態資源,開發荷花湖、桃花嶺、牡丹園、半畝良田等一大批鄉村休閒旅遊項目,提高鄉村綠化面積,帶動綠色產業發展。今年以來,姚庵村累計接待遊客4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億元。

積極破解資金缺口、造林模式等難題,採取向上申報項目爭取一點、區級財政籌措一點、集體經濟籌集一點、銀行貸款支持一點、社會造林主體投入一點的辦法,籌措各類資金2.2億元用於綠滿襄城再提升行動。在造林方式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行公司專業造林,包栽包活。廊道綠化以省林勘院為主,採取EPC模式推進國道綠化。在塗溝村、肖衝村等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推行「網際網路+義務植樹」,影響帶動轄區10萬多人次參與植樹活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開展村莊綠化,在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中開展精準滅荒,對標市級森林鄉村創建開展區級森林鄉村創建,在全域旅遊示範區中開展綠化美化建設。

【來源:襄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植樹造林綠武山】武山:五大舉措推進「生態武山」建設
    近年來,武山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指示,堅持生態體系建設優先原則,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工作,全面提升森林質量和效益。尤其是今年,全縣各類造林增綠8.13萬畝,綠化美化村莊75個,栽植行道樹200公裡,修復退化草場1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增長1.3%。
  • 半城繁華半城綠——生態城市建設的新都之道(2)
    「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才能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切實做到「三個一定不」:一定不用資源環境換GDP的發展,一定不以透支未來發展空間換取眼前繁榮,一定不迴避當前生態環境面臨的種種問題。
  • 西安市召開全域治水碧水興城工作暨「三河一山」綠道建設推進大會
    9月8日上午,我市召開全域治水碧水興城工作暨「三河一山」綠道建設推進大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全域治水碧水興城工作,安排部署「三河一山」綠道建設,推動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 泉州市持續推進「綠盈鄉村」建設 打造「水清、土優、村美」的泉州...
    今年來,泉州市立足擁山攬海、地形多樣的生態優勢,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綠盈鄉村」建設為抓手,因地制宜謀劃實施一批生態環境補短板項目,從初級版、中級版到高級版,梯次推動富有「綠化、綠韻、綠態、綠魂」綠盈鄉村建設,逐步提升鄉村生態宜居環境,打造泉州特色的「綠盈鄉村」品牌。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擦亮鄉村之綠 促「局部美麗」向「全域...
    12月22日,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上表示,甘肅將擦亮鄉村之綠,促進「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航拍成縣美麗鄉村。張平良攝相聚在「康養之城、詩畫鄉村」的魅力康縣。李克軍攝擦亮鄉村之綠,促進「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環境是民生,青山是美麗,藍天是幸福。
  • 鹽城,田園鄉村「全域美」!
    鹽城,田園鄉村「全域美」!新農村大力推進村莊綠化累計建成森林村莊330個綠美村莊65個造林總量全省第一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治理率達邁向「一片美」、「全域美」。
  • 泰興市古溪鎮:引導創建「綠美村莊」 推進林業綠化建設
    作為河道整治的配套內容之一,在這次河坡綠化工作中,河坡上底層栽的是耐潮溼的垂柳,上層栽植的是「三化」樹種——櫸樹。古溪鎮西雁嶺村村民錢玉萍告訴記者:「村裡整治了三條河,把被破壞的綠化也種起來了,今年咱們村的綠化弄得好好的,規格比往年都好,河坡又好、綠化又好,咱們群眾看見心裡舒服點。」
  • 雲南維西:「歷史紅」引領生態綠 環境美產業興
    「歷史紅」引領生態綠 環境美產業興「歷史紅」引領生態綠 環境美產業興「維西縣城不僅變大了,而且變得美麗迷人了。」在北京工作了10年的李女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城保和鎮。像李女士一樣,廣大遊客深切感受到維西縣依託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以「歷史紅」引領生態綠、環境美、產業興帶來的發展變化。歷史紅,凝聚黨心民心。
  • 邯鄲邱縣全力打造環城「綠享空間」
    按照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要求,2018年秋冬季以來,邱縣按照「林蔭型、景觀型、休閒型」綠化原則,構建「綠帶環繞、綠廊相連、綠塊鑲嵌」的環城「綠享空間」,全面打造環城生態圈。截至目前,該縣在環城周邊植樹造林1萬餘畝,實現了應綠盡綠。
  • 鞏固創森成果 建設綠美廊坊
    高質量造林 高水平營林 精準化改林 鞏固創森成果 建設綠美廊坊 堅持高水平規劃,全面對標北京、天津、雄安新區以及國家最高標準開展森林城市建設,努力做到「與京津雄生態規劃一張圖、生態建設一盤棋、生態保護一張網」。提出了「北提、中改、南擴」的發展思路,北部三縣(市)向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化檔次標準看齊,進一步提高水平;中部四縣(區)對原有林進行改造提升,優選樹種,打造園林景觀,拓展生態功能,主城區建設「花園城市」;南部三縣(市)持續擴大森林規模,大幅提升森林覆蓋率。
  • 河南森林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為大地植綠「創森」遍地開花
    為大地植綠,「創森」遍地開花森林城市建設是林業生態建設的最重要載體和綜合性載體。從2005年許昌市第一個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到2019年安陽市、信陽市創建成功,15年來,我省國家森林城市數量由「零」增長到16個,省轄市級國家森林城市數量居全國前列。這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
  • 江西武寧:山水築夢 點綠成金
    近年來,武寧縣持續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以綠生金」「點綠成金」,全盤帶活了武寧豐富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先後獲得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2019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連續四年)、全省旅遊產業發展先進縣(連續四年)、全省首批美麗宜居示範縣、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縣等金字招牌,在全省村莊環境長效管護考核和全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考核中均位列第一
  • 人居環境換新顏 山綠村美鄉情濃
    武鳴區府城鎮西廂村豐頭嶺屯天藍水清地綠的人居環境讓人心情愉悅。汽車輪胎成為武鳴區盧覃村盧巖屯村民美化村落的裝飾品。武鳴區盧覃村盧巖屯村容村貌在「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中得到提升。自「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開展以來,武鳴區堅持政府引導,體現群眾主體,通過整治鄉村環境,建設基礎設施,保護自然生態,提升鄉村風貌,促進農民增收,增強人民幸福感,實現了「清潔環境、美化鄉村、培育新風、造福群眾」的目標,初步實現「無山不綠,有水皆清」的鄉村生態美景。
  • 河北廊坊:堅持以人為本繪就綠美家園
    記者李泳辰攝「放眼皆蔥翠,滿目盡芳菲。」漫步廊坊,陽光和煦,清風醉人,所有風景皆成詩入畫:微風攜著清新的空氣迎面而來,路兩邊、公園內花紅柳綠、奼紫嫣紅,湖水波光粼粼、霞光瀲灩,湖中划船的遊人與景物、花團倒影交相輝映……如此舒適愜意的環境是廊坊建設花園城市的一個縮影。
  • 發展全域旅遊 建設詩畫電白
    關鍵詞全域旅遊「十三五」期間,伴隨粵西集體邁入「動車時代」,濱海旅遊資源優勢成倍放大,電白髮展全域旅遊駛入快車道。圍繞打造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目標,電白區加快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 「綠滿仙桃」助力「三美」建設 「十三五」時期全市造林綠化21萬畝
    「好美,就像仙桃版的東湖綠道。」12月5日,市民鄧肖與家人郊遊排湖,被沿途的風光「驚豔」。冬日暖陽下,香樟吐綠,池杉泛黃,袁排旅遊公路像一條輕盈靈動的「綠絲帶」,蜿蜒在電排河畔,勾住遊人目光。一條路、一條河,一條綠色廊道。
  • 公益建綠興綠掀起增綠增色新高潮
    肖漢友進一步向記者介紹,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滿足人們不僅追求「綠」,而且追求「美」的審美需求,常德園林綠化部門本著「增加面積,提升檔次,顯露亮點,創出特色」的原則,改變以往「單打一」的做法,從「增色、增花」入手,廣泛應用色葉植物、鄉土植物及開花植物等,實現了綠化、花化、香化、彩化的完美結合。  公益建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王浩檢查督導灃河氵皂河潏河治理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全域治水碧水...
    3月25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浩到高新區、長安區檢查灃河、氵皂河、潏河治理工程進展,督導全域治水碧水興城河湖水系保護治理《三年行動方案》落實情況。  按照我市全域治水碧水興城三年行動安排,今年計劃完成107個保護治理項目,總投資126億元,目前已開工56個、完工4個,剩餘51個項目將在6月底前全部開工。
  • 陝西寧強縣:生態建設讓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
    「春天,柳枝吐綠,百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碧水藍天;秋天,稻穀泛金,層林盡染;冬天,冰瀑如玉,銀裝素裹。」在詩人眼裡,如今的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處處都是一幅美麗的畫卷。老百姓們也深有感觸,「這幾年,寧強的天更藍了,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山城的面貌日新月異,群眾幸福指數也提高了。」
  • 吉林省大力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實現綠富共贏
    層層梯田,依坡而造,隨山起伏,蔥蘢綠浪,錯落有致,長勢喜人。大德敦化,河道兩旁,柳樁護岸,流水淙淙。農田裡,玉米、大豆穩穩地紮下根須,在這片新生的黑土地上綻放新希望。四望田疇,治理有序,年豐歲稔,倉箱可期。「十三五」以來,吉林省水利廳大力推進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打響了一場「保護耕地中大熊貓」的水土保持陣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