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封梵谷信件還原真實歷史:世界寵壞了梵谷,可提奧呢?

2020-12-14 澎湃新聞

天才、狂徒、精神病人、悲劇主角……在後世眾說紛紜的迷霧裡,我們如何接近那個最真實的梵谷?

作者:尤勇

Philadelphia為人所熟知,是因為它是美國費城的英文名字,它來自希臘文,原意是:Phileo(愛)+Adelphos(弟兄),可以理解為「兄弟之愛(Brotherly Love)」,它在新約中被聖徒提及,因此,在基督教語境中,賦予信徒之間的情誼以神聖意味。

相比而言,中文裡的兄弟情誼的修辭方式則更偏江湖味。因此,這有可能影響我們對西方文化的體感。

之所以用Philadelphia這個詞來概括,是因為這本書的主旨。在美術史上,形容文森特和提奧之間的兄弟之情,Philadelphia最恰當不過:文森特是哥哥,提奧是弟弟,兩人差四歲,哥哥是畫家,弟弟是畫商。他們死後同葬在巴黎西北小鎮奧維爾田間的一塊普通墓地,距今已有百餘年,兩個方形矮小的墓碑緊挨著,矗立於此,與生前跌宕掙扎的生活相反,文森特死後在人類文化中大放光彩。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梵谷傳記與畫冊層出不窮,但多以講述文森特為主,輔以提奧,而這本書中,作者別出心裁地以兄弟故事為主線,並且搭建了遊覽畫廊般、富有建築感的行文結構,為讀者揭示了談論梵谷被忽視的維度:沒有提奧,就沒有偉大的文森特。

梵谷的畫作有一種「憨」氣,甚至過分地缺乏靈巧。但不論是先期笨拙昏暗的習作,還是後來光彩絢爛的寫生,都透露著文森特深沉又熱烈的愛,如果說藝術是一種情感的語言,那麼梵谷的作品無疑是情感強度最高的。今天,只要是他的作品,必然是該美術館的鎮館之寶;只要是他的作品出現在拍賣會上,也必然是天價;從耄耋到提攜,無人不知他的《向日葵》和《星空》;無數人家中裝飾著他作品的複製品以及各種衍生品;阿姆斯特丹市區最中心的位置就坐落著梵谷博物館,每年遊客數以百萬計;荷蘭東邊的國家森林公園以梵谷命名,森林中又有Kroller-muller博物館,藏有梵谷繪畫生涯半數的傑作……

世界寵壞了文森特,但對他弟弟提奧卻談論得不夠。

因此梵谷更加神秘,他是一個迷人的謎。他的價值是我學畫過程中的一個問題:他的畫稚拙無比卻洞察深邃,沒有高超的造型手藝,卻塑造了最動人的形象與色彩,短短七年的作畫歷程卻使得美術史論家以它為轉折,自立了流派,分開了時代。

世人都知道他的貧窮、疾病、瘋狂甚至自殺,而他的畫那麼抖擻、飽滿、燦爛、輝煌,這難道不矛盾嗎?

對此疑惑,我們得回到他的經歷和書信中尋找解答。而梵谷書信往來的核心人物便是弟弟提奧,從那些文字往來中,我們看出,他們之間不止兄弟之情、犧牲之愛,也有爭執、抱怨、憤恨和折磨。梵谷的書信在提奧遺妻的整理下成為我們進入他身世和心靈的一個重要通道。

在這本書中,作者抓住兄弟二人的故事作專題,「文森特的人生沒有因為生命的終止而結束,提奧亦然」,作者在全書最後的總結中說道,「他們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幅畫卷,他們的關係更是其中最完美的傑作」。如此,我們便知道,打開梵谷秘密的鑰匙,便藏在他與提奧的兄弟之情中。

「人性與繪畫」 ,是梵谷畢生的兩大主題,他在人性中的掙扎多半體現在與提奧的關係之中,而這些情感升華之後又轉而表現在繪畫裡。

穿梭在畫廊式的文本中,梵谷兄弟的故事顯得格外易讀,文森特的形象變得更清晰、飽滿、陰晴不定,甚至有點不像一個畫家,更像一個在親密關係中尋求和解的浪子:他愛與恨,精神掙扎的起點——梵谷一家新教信仰的背景,與他對上帝的叛逆與回歸;他的桀驁個性、與人相處、渴望認可的艱難和掙扎;在信仰和藝術中撇下了藝術去學神學,下礦井向窮人傳道;又撇下信仰從事藝術交易,做過畫廊夥計;考學的失敗以及畫風變化的因果;愛上妓女又受癲癇、牙痛、梅毒的折磨;向弟弟要錢的糾葛,但他把僅剩的錢分給窮人;住在精神病院療養,病情好轉又惡化,甚至吃起顏料;而信件的字裡行間中,梵谷的頭腦又不失理智,甚至充滿對人性和繪畫的深刻洞見;被人們以為的「自殺」結局,可能只是一個沒有證據的說法……等等。

梵谷的一生如此的富有戲劇感,絕非簡單的幾個癲狂、貧窮、自殺、割耳…等詞彙能夠概括,甚至你會發現。人們誤解了梵谷的熱情,以為瘋癲,也許是我們過於冷漠而已。另一面,提奧與哥哥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家庭責任感,忍受文森特情緒跌宕折磨的同時,又對哥哥繪畫事業的無私支持,在經營畫廊中的挫折和喜悅,梅毒與精神疾病的襲擾……二人命運的無常合成了更動人心魄的張力,最終,文森特死在提奧的懷裡。提奧在哥哥死後寫信給母親說:「哦,媽媽,他不僅僅是我的兄弟。」

「死亡很殘酷,但活著也同樣殘酷」,文森特這樣說道。我們的人生也不外乎生老病死,但又在其間享受快樂喜悅。人又是如此矛盾,以至於他創造出來的東西也充滿張力。

無需贅述,拿起來讀吧,想必這本書會帶你認識這對兄弟,在大悲大喜、光鮮亮麗的神話中瞥見人性的幽深和親密關係中的彼此塑造;又通過這些精心編排的文字,認識梵谷和他創作的心路歷程;也照見自己,從梵谷兄弟的故事中汲取光亮與雨露,滋養我們生命中最親密的關係,也讓這樣的親密關係,滋養我們的生命。

正如梵谷家中的最頻繁的禱告:「上帝啊,把我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原標題:《658封梵谷信件還原真實歷史:世界寵壞了梵谷,可提奧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梵谷逝世130周年:梵谷是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梵谷傳》披露了大量不同於以往的梵谷形象,除了迷霧重重的死亡之外,呈現了一個更加複雜的梵谷:如何絞盡腦汁、字斟句酌地從弟弟提奧那裡得到更多經濟支持;兄弟二人的關係裡,濃情被放大了,嫌隙被縮小了;「文森特在信中向提奧傾訴了多少心裡話,他同時就在內心隱藏了多少真實想法」.....
  • 你知道梵谷嗎,你讀過《親愛的提奧》嗎?請試著學會忍受與寬大
    ——《親愛的提奧》說起梵谷我們並不陌生,梵谷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藝術和宗教,而他活的熱烈、義無反顧。梵谷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見煙。於是他的一生都是在誤解嘲諷,以及不被世人理解中成長,死去。而只有提奧看懂了梵谷內心的那團火。於是兩個相近的靈魂從此永遠交織在了一起。
  • 《至愛梵谷》:探究梵谷寂寞瘋狂的人生,重現天才的孤獨和偉大
    01.隔空喊話:至愛梵谷每一幀都是梵谷畫風的油畫電影,震撼全世界《至愛梵谷》是一部油畫動畫電影,影片的靈感來自梵谷的130多幅畫作和800多封書信。梵谷用繪畫訴說內心的渴望,他用強烈的對比色,濃厚的顏料塗抹畫布,表達了內心的極度悲涼和絕望。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高度還原了梵谷的悽苦悲哀的一生。關於梵谷的死因,電影以羅生門式的結尾,也令觀眾觸摸了梵谷孤獨、悲愴但又絢爛無比的內心世界。
  • 梵谷和高更共寫的信件將於下周拍賣 信中揭秘了這些……
    據CNN6月8日報導,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封由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和保羅·高更(Paul Gauguin)共同寫的信件將被拍賣。在信中,梵谷詳細描述了兩人去法國妓院的經歷。這封信將於下周在巴黎拍賣,預計將以18萬至2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43萬至200萬元)的價格成交。
  • 梵谷摯愛情深的弟弟-提奧
    電影"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讓人印象深刻,觸動感懷的是提奧對梵谷的深情。提奧是梵谷的弟弟也是梵谷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以說如果沒有提奧,世上就不存在為後人所懷念敬仰的後印象派大師梵谷。幼時提奧是文森特最親密的玩伴。
  • 用一生守護梵谷的人,除了提奧,還有這個「無名女人」
    這個名字正是來自於提奧的哥哥,文森特·梵谷。夢醒時分徒餘悲苦,錐心之痛無法訴之言語——我去世的摯愛喚醒了我性格中最好的部分,這一年半,我曾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而被拋棄的我,孤獨如斯。—— 喬安娜2讓文森特享譽世界喬回到家中,等待她的是暗藏在每個角落的溫馨記憶,以及堆積如山的,哥哥文森特的2000多件作品和超過900封信。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以成敗論英雄的世界,這如冰碴般冷酷的世界!當冰渣融化,商業欲望託起冰下火焰熊熊燃燒時,卻無人在意躺在奧維爾原始冰層底下為藝術殉難的那一堆聖骨!梵谷《自畫像》但奧維爾公墓裡被深綠常春藤和絲綢向日葵覆蓋的梵谷兩兄弟墓地整整齊齊, 連墓碑也精雕細琢一模一樣,我摸頭思忖:「在提奧靈柩從荷蘭移到這裡之前,梵谷的墓究竟怎樣的呢?
  • 是瘋狂的藝術家,還是真實的梵谷,是誰創造了梵谷?
    1853年,梵谷降臨在了荷蘭一個基督教牧師的家庭。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弟弟提奧·梵谷(Theo van Gogh),他整個的繪畫事業都是受到弟弟提奧的資助。很自然地,他的大部分畫作都留給了提奧,確切的說是留給了自己的弟媳和侄子文森特·威廉·梵谷(使用了與梵谷相同的名字)。因為提奧在他離世的第二年也因為哥哥的影響而導致精神崩潰去世。之後母子二人一生都在為梵谷的畫的宣傳而奔走。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他一共有一個哥哥,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
  • 紀念梵谷逝世130周年——​透視梵谷的朋友圈
    其實這些窮畫家們後來個個都成為世界藝術界的名人:梵谷,塞尚,畢沙羅,貝納爾,莫奈......安德裡斯通過提奧也認識了梵谷,但是對從比利時來巴黎投靠弟弟的梵谷印象欠佳,覺得梵谷的談吐舉止與提奧文雅的紳士派頭具有雲泥之別。
  • 如果說梵谷痛苦,那比他更慘的人,是被當成「提款機」的弟弟提奧
    尤其是在他生活一個月就100法郎的時候,他哥哥畫畫,不僅要買很多材料,卻還總是寫信說自己住的環境不好,想住在更好的環境裡面畫畫,並且梵谷還要花錢聘請模特,這都是問提奧要的錢。因為在梵谷生前,他的作品幾乎不被認可,半路出家的梵谷雖然努力,但是在當時人眼中,他的畫依舊「不怎麼樣」。
  • 梵谷的一生:除了堅持藝術創作 也在探索著「真愛」
    如果尤金妮亞解除婚約嫁給梵谷,那世界上可能多了一個藝術品經紀人,少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藝術家;如果凱伊接受梵谷的追求,那世界上可能會多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少了一個孤獨叛逆的天才;如果西恩或瑪格特能得到梵谷家人們的接納,那法國的《星月夜》就只停留在那一晚;如果阿戈斯蒂娜把梵谷留在了巴黎,那阿爾勒的《向日葵》可能無人描繪。
  • 梵谷逝世125周年由125位畫家打造而成,以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
    1890年7月27日,梵谷像往常一樣,帶著自己的繪畫工具出門。卻帶著槍傷而歸,在返回旅館房間的兩日後離世。37歲的荷蘭天才畫家文森特梵谷,結束了自己孤寂而又渺渺的一生。與電影中不同的是,最後在他的身邊陪伴他的,始終只有那個一直不離不棄的弟弟提奧。
  • 文森特·梵谷:天才和瘋子介於一線之間,其實他只是個孤獨的人
    不少卓越的大藝術家經過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蕩滌之後,在今天這個信息鋪天蓋地的世界裡,只留下了寥寥幾個關鍵詞被大眾奉為遙遠的神話。像今天我們要聊到的梵谷,就是這樣一個神話。法國田園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便是他效仿的大師之一,米勒畫筆下的農村生活,讓見證了礦區工人辛苦勞作的梵谷產生強烈的共鳴。他熱衷於為真實的人物作畫,礦工、妓女、織布者、農民……都曾是他作畫的靈感源泉,他竭力想通過畫作展現,人們苦難的、勤勞的生活。他不在乎人物的比例是否協調,而專注於描繪人物的神態來反應他們的生活。
  • 為什麼梵谷死之後才被關注?
    梵谷有意識的強調色彩, 一些傳統的藝術效果被他有意忽略。他絕不故步自封地照搬傳統和照實地描摹自然,他終其終身努力尋求個性化的藝術表現手法,並最終發明出了屬於本人的藝術風格。他以其孤寂的生活和苦楚的精神世界為創作背景,運用繪畫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了屬於他自己的個性化的自然世界。
  • 遇見名畫梵谷星空藝術館讓你與梵谷面對面
    10月1日,梵谷星空藝術館國慶前亮相解放碑大都會廣場,藝術館內神奇的魔幻空間,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前往體驗,觀眾們能身臨其境感受梵谷的畫作。藝術館內有許多與梵谷作品相關的各種展品和設施。遊人可以坐在星空下的屋頂上,仿佛置身於梵谷的《星月夜》當中。
  • 在梵谷的世界裡,誰是醫生,誰是病人
    很不可思議,這些,都是在精神崩潰的邊緣感覺到的世界,這麼細緻,這麼寧靜,這麼純粹。是不是因為缺乏了「瘋狂」的部分, 許多人看不到「美」?梵谷看到了,看到了無所不在的「美」的奇蹟,但是,他知道,看到美的奇蹟,要用死亡做代價,要用自己全部的生命來交換。
  • 梵谷荷蘭時期書信:藝術生涯的起步與尋找自己
    他發現,當將人類特徵與自然相聯繫時,擅用色彩的畫家會用顏色的表達來貼近真實的自然,並通過對色彩對比的熟練運用,來塑造每個事物的鮮明特點。梵谷從風景畫開始,發展到肖像畫,而後又畫迴風景,走到哪裡畫到哪裡,慢慢學著將人物的繪畫方法與景物的繪畫方法相結合。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沉淪與救贖之間,濃鬱色彩背後的熾熱靈魂
    影片的靈感,來自梵谷的130多幅畫作和800多封書信,正如梵谷曾在他最後一封書信中所寫:「唯有繪畫能表達我的心中所念」,這一理念也成為了《至愛梵谷·星空之謎》創作時的指導原則,用梵谷的畫作和他的厚塗繪畫技法來再現他眼中的世界。
  • 梵谷與高更如何從惺惺相惜到慘然決裂?
    此時的高更正為錢所困,比起「南方畫院」的建議,他更加看重的是畫商提奧的資助。儘管他在給梵谷的回信中一口答應了對方的請求,可實際上卻遲遲沒有動身。精神亢奮的梵谷此時已經開始為新室友的到來而準備了。他們約定,作為合作的第一步,各寄一張《自畫像》給對方,他們的纏鬥也從此正式開始。
  • 電影《梵谷:畫語人生(2010)》Part1-中英文對照臺詞劇本
    更多內容請百度搜索:可小果文森特·梵谷畫語人生文森特·梵谷 瘋狂的藝術家 圍繞他的謎團The myth of Vincent van Gogh, the mad artist他的人生是不可思議的故事It is an incredible story,但文森特·梵谷真正的故事but the true story of Vincent van Gogh 卻在他留下的這些信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