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梵谷死之後才被關注?

2020-12-14 Abbygj

說到梵谷,你最先想到的是他的哪副作品?《星月夜》?《向日葵》?《自畫像》?還是《雛菊與罌粟花》?或者你想到的是梵谷是一個精神病畫家,還是他死亡案件的神秘面紗?

從名人傳記中發現,許多高智商的人患有精神病,如貝多芬、安培、牛頓、盧梭等,但他們大多是成名後才出現精神異常,只有少數人是在病態過程中創建成果,如畫家梵谷。

梵谷只活了37歲,離世到現在有一百多年,梵谷27歲開始畫畫,864 張油畫、1037 張素描、150 張水彩畫……不足 10 年的時間,他完成作品的數量之巨,著實讓人們震撼。他從小自卑、自閉,潦倒落魄時的那些畫作,直到死後才被人們想起。

梵谷素描練習作品
梵谷素描練習作品

梵谷從小被母親關在家裡,很少與外界接觸,導致他性格孤僻,唯一的朋友就是他的弟弟提奧·梵谷。

梵谷的藝術潛質在小時候就體現了出來,他小時候不愛說話,沉默寡言,8歲的時候,在沒有學過任何美術雕塑技法的情況下,竟然用小手捏出了一個小象的雕塑,活靈活現的,異常逼真。

16歲那年,經叔叔介紹,梵谷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海牙古皮爾總店的學徒工。後來因為性格直、不懂人情世故,被打壓調動倫敦分店。在路過巴黎時,他看了路邊不少擺攤的油畫作品,對油畫產生了興趣,沒想到這會成為他繪製油畫的啟蒙。自那以後,他先後畫了幾幅油畫郵寄給父母,漸漸對油畫有了獨到見解。

1880年,梵谷27歲,在經歷了幾年的顛沛流離之後,梵谷開始走上創作的道路。臨摹畫家米勒的作品,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跟表姐夫學習畫油,畫水彩和「織工」習作,在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學畫,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並交往。

梵谷這輩子一直在接觸底層,他經了世道的不平和生活的艱辛。他深深地同情被壓迫的勞動人民,強烈地希望自己能夠有力量去解救他們。

在他當傳教士的時候,就曾經把自己的錢財和衣物都拿出來接濟窮人。他經常深入到勞動者階層,和他們交流情感,了解他們的生活。

梵谷有意識的強調色彩, 一些傳統的藝術效果被他有意忽略。他絕不故步自封地照搬傳統和照實地描摹自然,他終其終身努力尋求個性化的藝術表現手法,並最終發明出了屬於本人的藝術風格。

他以其孤寂的生活和苦楚的精神世界為創作背景,運用繪畫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了屬於他自己的個性化的自然世界。梵谷描繪出的自然世界不是純粹的外在於人的客觀存在,它是內化於人的「人化自然」。

他通過繪畫藝術將自身的內在心靈與其所處的社會聯繫起來,正如梵谷所說:「在見到諸多自然事物時,如當看到一片樹木時,我都能看到自然的表情,甚至感受到他們的心靈。我甚至奢望能夠在那裡找到某種鬥爭的方式。」於是,作為一名藝術者,梵谷一直在努力尋求人生意義與自然的本質之關係。

當時梵谷剛開始自己的創作,可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他所代表的藝術風格還沒有被世人認識和理解,他的創作不被別人認可,作品沒有銷路,但是梵谷仍然堅定地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梵谷的那時候早已拋棄了再現真實的這種繪畫風格,他已經痴迷於自己恣意揮灑是色彩和粗狂奔放的繪畫筆觸,陶醉其中,難以自拔,並沒有考慮大眾們還滯後的欣賞能力,也沒有考慮如何使自己的繪畫被大家接受。

對於那些,以再現客觀現實為標準的人眼中,梵谷根本就是個不會畫畫的人,更別說買他的畫了。在別人對他不認可這段時間中,梵谷無比的壓抑、悲觀,從而使自己患上了精神病。

梵谷一生窮困潦倒,他時常忍飢耐寒,將僅有的生活費用拿去買畫布和顏料,他的生活都不得不依靠弟弟的不斷資助來維持,所以他認為自己是弟弟的累贅。

1885年到1890年期間,梵谷創作出了大量油畫作品,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們》、《向日葵》、《星夜》、《麥田上的烏鴉》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這時,評論家開始評論凡高,並賣出了人生中唯一一幅畫,他非常高興地去跟自己的弟弟說,我終於賣出去一幅畫,實際上這幅畫就是他弟弟出了錢,找一個人當託兒來買的。

梵谷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天才,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稱作畫家。他的藝術知音惟有自己做畫商的弟弟提奧。提奧,從不間斷地、無私地為梵谷提供經濟資助,提奧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懂梵谷的人,他們之間有幾百封的通信。

寫給提奧的信
寫給提奧的信
寫給提奧的信

1890年,梵谷在巴黎附近奧維爾郊外朝自己的肚子開了一槍。有人認為,梵谷是被幾個男孩誤傷,善良的梵谷為了掩蓋他們的錯誤,說成是自己開槍。原因是梵谷在之前仍然保持著很積極樂觀的創作,並且寫信讓他弟弟寄來顏料。

1891年1月,梵谷死後六個月,相隨他一生的弟弟提奧在悲痛中過世,死時只有33歲,醫生說:「過度的緊張與悲嘆」是死因,死後葬在了梵谷旁邊。

隨後,提奧的妻子喬安娜在抽屜裡發現了他們的通信,喬安娜本來對梵谷並不熟悉,但當她讀過梵谷的信,被深深的觸動了,也被梵谷的人生和創作所深深吸引。

從此,喬安娜通過自己勤奮、智慧的工作,一步一步使世界了解了梵谷。她經常將梵谷的作品借出展覽,後又開始整理那些浩繁的書信。不久,這些書信開始被人關注。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整理並發表,還為梵谷的作品舉辦畫展。可以說多虧了她的努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梵谷的作品。

梵谷全部傑出的、富有獨創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後的六年中完成的。

他肯定無法想像在100多年後的今天,他的作品竟然成為普羅大眾甚至是名人爭相追捧的對象。

梵谷一生中畫了35幅自畫像
11幅向日葵
若干麥田

世界上最貴的十幅名畫,有五幅都是梵谷的!

1.《加歇醫生》(Portrait of Dr. Gachet ,1890) ,8250萬美元。

2.《田野裡犁地的農夫》(Field and Ploughman and Mill,1889),8131萬美元。

3.《沒鬍鬚的自畫像》( Portrait de l』artiste sans barbe,1889 ),7150萬美元。

4.《耳朵纏著繃帶的肖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1889),7150萬美元。

5.《雛菊與罌粟花》(Still Life, Vase with Daisies and Poppies,1890),6176.5萬美元。

6.《約瑟夫魯林肖像》(Portrait of Joseph Roulin),5800萬美元

7.《麥田與柏樹》(A Wheatfield with Cypresses ,1889),5700萬美元。

8.《鳶尾花》(Irises,1889),5390萬美元。

9.《麥前的農婦》(Peasant Woman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Wheat,1890),4750萬美元

10.《花瓶與15朵向日葵》(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1888),3970萬美元。

我們熟知的梵谷的《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1889)這幅作品目前存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雖然未在市場上銷售過,但是很有潛力成為梵谷最貴作品的前10之一。

梵谷的作品由於具有生動、豐富的色彩和強烈的視覺和情感衝擊力,其被認為是20世紀後期印象派畫家中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在當今的博物館收藏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梵谷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

藝術總是超前,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家為啥死後才出名,因為他領先於他那個時代的審美。

相關焦點

  • 梵谷自殺已130年,為什麼父親被他氣死,母親至死也不原諒他?
    導語:梵谷自殺已130年,為什麼父親被他氣死,母親至死也不原諒他?說到梵谷,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一位傑出的畫家,就算大家沒有看過他的作品,但是我們應該也知道他有很多著名的畫作,比如說《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等,現在這些畫都被拍出了天價。但是這樣的一位天才,最後卻選擇自殺了卻自己的生命,那麼梵谷自殺已130年,為什麼父親被他氣死,母親至死也不原諒他?
  • 梵谷逝世130周年:梵谷是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撰文|馬凌(史學博士,高校教師,書評人)關於梵谷的死,傳記作家歐文·斯通在梵谷傳記《渴望生活》中的描述,定格為世界性的公共記憶:長期的精神、身體與經濟危機,壓垮了瘋狂的藝術家,梵谷最終扳動槍機,在他常常作畫的麥田裡開槍自殺。
  • 梵谷逝世125周年由125位畫家打造而成,以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
    他拋棄了這個世人都排擠他的世界,他從不畏懼死亡,靈魂向死而生。「我心藏有瑰寶燦爛如歌,唯有畫作可為我吟唱」天才都是孤獨的,我不贊同。心地善良的瘋子,能夠觸摸到天上的繁星。政哥最喜歡梵谷的畫作是《星月夜》,有幸聽到過一次解讀。
  • 文森特·梵谷是因精神失常自殺身亡嗎?
    梵谷自畫像我想大部分人對於梵谷的第一印象應該是,一個不被人理解的偉大的畫家在去世後,他的作品才被人們發現出藝術價值,儘管這些繪畫作品我們一般人並不是很能看懂。其實近年來,隨著對梵谷的生平的研究的深入,隨著以他為代表的後現代印象派繪畫藝術欣賞和理解的人越來越多,這位藝術家的死,重新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目標。然而他選擇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究竟是為什麼呢。
  • 天才梵谷自盡身亡,父親被他氣死,母親到死也沒有原諒他
    梵谷自畫像梵谷出生在1853年荷蘭鄉村的一個牧師家庭,全名是文森特·威廉·梵谷,他一生做過很多工作,當過職員、兼任過牧師、還做過書店管理員,但是最後以畫家被世人所熟知。在現如今這個社會,幾乎沒有人不認識梵谷,他被稱為19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是著名的印象派畫家。梵谷一生共創作出2000多幅畫作,都體現出他非凡的想像力和對生活的嚮往,但是梵谷的一生都可謂是悲劇滿滿。
  • 梵谷在世時也是可以成功的,理解了這3點,你就明白了梵谷的繪畫
    梵谷在世時也是可以成功的,理解了這3點,你就明白了梵谷的繪畫。大師梵谷的作品,在當今社會上可以說人盡皆知,因其天價的作品,因其誇張的色彩,因其奔放的筆觸,而成為藝術的象徵。作品飽受人們愛戴,畫家本人生前卻是沒有獲得大眾的認可,以至於一生只賣出過一幅自己的作品。
  • 美術欣賞——我看梵谷
    蘇東坡的一生雖顛沛流離,但有生之年還是體會到了名滿天下的快意,可以說是「朝聞道夕死可矣」,所以才有「高處不勝寒」這樣內在與深刻的孤獨;李白鬱鬱寡歡是源自於胸懷大志卻無人賞識,才能又得不到施展,故「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他寄情山水,在吟詩作賦上體現出的才華得到舉世公認並有諸多知音,杜甫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李白才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超越現實的浪漫主義孤獨;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是源自於他不願意
  • 梵谷和我
    ——文森特·梵谷《神秘博士》第五季第十集,梵谷來到2010年的巴黎,親耳聽到博物館館長評價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哭得像個孩子一樣……——網易雲熱評如果讓我說出一個最喜歡的畫家,大概就是文森特·梵谷了。梵谷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我開始關注和喜歡上梵谷,是在高中時代。
  • 梵谷英年早逝,他父母的死跟他是有關係的,父親是直接被氣死
    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天,是生是氣就是那麼一瞬間的事,就像每秒都有人出生,有人去世,離開這個世界的方法千萬種,有的人本可以善終,卻偏偏選擇了自殺,他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卻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就是畫界才子-梵谷,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梵谷。
  • 關於臭名昭著的畫家文森特·梵谷的35個不尋常的事實
    文森特·梵谷以切除左耳的藝術家而聞名。然而,你真的知道為什麼背後的真實故事嗎?雖然文森特·梵谷現在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名字,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事實上,當他活著的時候,他的鄰居們開始請願,因為他們認為他對社會是危險的。這篇文章將給你一些關於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畫家之一的混亂生活的最引人入勝的事實。
  • 梵谷巴黎時期的重點作品
    為什麼說梵谷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   「一雙鞋子」(A Pair of Shoes)  梵谷的這幅作品完成於1886-87年,完成的具體月份一直有爭議。在2006年11月7日的蘇富比(紐約)的拍賣價格為8,976,000美元。
  • 火中取慄的人:文森特•梵谷
    (摘自梵谷致其弟泰奧書信。)看陳丹青【局部】,聊到梵谷,先生對這位天才的評價大意是:梵谷屬於那種內秀型的畫家,表面愚魯實則內在機巧,用中國老話說是大巧若拙。早年梵谷像一切培訓生一樣也畫過很多習作,最感人的是吃土豆一家人,這幅畫的母體預示了後來梵谷最鍾意的題材之一,農民。梵谷喜歡畫農民,喜歡用繪畫表現農民的生活,一方面是因為梵谷樸素的性格使得他經常關注三農,另一方面是受到偉大的巴比松畫派大師讓·弗朗索瓦·米勒的影響,他甚至經常臨摹並「抄襲」米勒的主題與構圖。
  • 《至愛梵谷》豆瓣評分8.6!被認為是一劑「流行文化的毒藥」
    眾籌中的禮品之一,梵谷布偶(圖片來源:Kickstarter)在眾籌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一共有12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家和動畫師在波蘭和希臘的工作室中接受繪畫訓練,最終以65000個畫面構成了今天這部代表著梵谷的藝術、熱情、坎坷的一生和他的神秘死亡的電影。
  • 梵谷——燃燒的太陽
    《十四朵向日葵》油畫 梵谷1889 印象派畫家梵谷,全名文森特·梵谷。畫過兩批共十一幅向日葵,四幅是在巴黎創作的,都是平放在畫面上的。我們先以收藏在荷蘭梵谷博物館的油畫《十四朵向日葵》為例,來探尋一下梵谷神技般的繪畫小秘密。
  • 怒放的生命:品讀梵谷的《鳶尾花》
    在梵谷的存世畫作中,《鳶尾花》幾乎家喻戶曉,受到世人的喜愛。然而,梵谷為什麼如此執著地描繪這些平凡的花朵?在這些美麗的畫作背後,梵谷又經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痛苦和抗爭呢?梵谷 自畫像 1889 法國奧賽博物館01精神療傷的開始:發現鳶尾花之美1889年5月,在經歷了自殘和住院治療之後
  • 鑑賞|《麥田群鴉》與梵谷執拗的生命
    提奧已經和當地的加歇醫生談妥,他將悉心照料梵谷的精神狀況,一切看起來安穩妥當,畫家即將重生。加歇醫生肖像畫,1890年6月,創作於奧維爾 現被私人收藏在梵谷前往奧維爾小鎮前,先到巴黎拜訪了弟弟、弟媳,以及他們才3個月大的兒子。一家團聚,看似和樂融融。實際上提奧的兒子生了一場病,照顧生病的孩子讓一家人身心俱疲。
  • 是瘋狂的藝術家,還是真實的梵谷,是誰創造了梵谷?
    很自然地,他的大部分畫作都留給了提奧,確切的說是留給了自己的弟媳和侄子文森特·威廉·梵谷(使用了與梵谷相同的名字)。因為提奧在他離世的第二年也因為哥哥的影響而導致精神崩潰去世。之後母子二人一生都在為梵谷的畫的宣傳而奔走。一般人不知道的是,他一共有一個哥哥,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梵谷基金會與博物館創辦人:侄兒文森特·梵谷梵谷的母親,一位牧師的妻子也看到了她長子成名的那天,老婦人談起往事淚水漣漣, 她後悔不該多次把兒子趕出家門,並扔掉梵谷寄給自己的油畫。所有梵谷的書籍和官方文件都把奧維爾梵谷兄弟的墓碑叫做「兄弟墓地」,祭拜之後仔細觀察,我產生了一個疑問:2016年朝聖南喬治亞島沙克爾頓的墓地, 他身邊是三十年之後去世的南極大象島留守隊長法蘭克的墓地,法蘭克的兒子根據遺囑將父親埋在了他一生追隨敬仰的船長沙克爾頓身邊,兩個墓地的年代、石材、設計與墓碑完全不同,令人肅然起敬。
  • 658封梵谷信件還原真實歷史:世界寵壞了梵谷,可提奧呢?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梵谷傳記與畫冊層出不窮,但多以講述文森特為主,輔以提奧,而這本書中,作者別出心裁地以兄弟故事為主線,並且搭建了遊覽畫廊般、富有建築感的行文結構,為讀者揭示了談論梵谷被忽視的維度:沒有提奧,就沒有偉大的文森特。梵谷的畫作有一種「憨」氣,甚至過分地缺乏靈巧。
  • 為什麼不是梵谷而是塞尚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提起後印象畫派,大家都知道塞尚、梵谷和高更,尤其是梵谷名氣最大。但是為什麼不是梵谷,而是塞尚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呢?「後印象派畫派」這個名稱是如何得來的呢?後印象派與印象派究竟是必然還是偶然的聯繫?「後印象畫派」是如何通過兩次展覽讓公眾慢慢接受了現代藝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