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是梵谷而是塞尚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2020-12-14 珠江美術

提起後印象畫派,大家都知道塞尚、梵谷和高更,尤其是梵谷名氣最大。

但是為什麼不是梵谷,而是塞尚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呢?「後印象派畫派」這個名稱是如何得來的呢?後印象派與印象派究竟是必然還是偶然的聯繫?「後印象畫派」是如何通過兩次展覽讓公眾慢慢接受了現代藝術呢?

這要從一位英國的批評家羅傑·弗萊談起。

羅傑·弗萊,英國著名的藝術史學家和美學家,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批評家之一。

一、英國藝術批評家羅傑·弗萊

羅傑·弗萊是英國著名的藝術史學家和美學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批評家之一。他早年從事博物館學,是歐洲頂級鑑賞圈子的鑑賞大師。因其對文藝復興藝術的透徹研究,1906年,他被任命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繪畫部主任。

也是在同一年,弗萊發現了塞尚的繪畫,開始將其學術興趣從義大利古典繪畫轉向法國現代藝術。他在塞尚的作品中看到自己一直尋找的結構與邏輯連貫性,對現代藝術有了全新的洞見——他認為自己正親歷一場偉大的革命。

後來弗萊的興趣轉向了現代藝術,成為了後印象派繪畫運動的命名者和主要的詮釋者。1910年,弗萊的生活和事業遭遇突然的變故,在與大都會董事會主席的一次爭執之後,他在大都會的職位被停止。弗萊回到倫敦,投身現代主義藝術運動。

塞尚,後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現代繪畫之父。

弗萊先後2次策劃了「後印象派」展覽

1910年和1912年,弗萊先後兩次在倫敦格拉夫頓畫廊舉辦了「後印象派」的展覽。

第一次是1910年11月8日至1911年1月15日,在倫敦格拉夫頓畫廊策劃了《馬奈與後印象畫派》(Manet and the Post-Impressionist)展覽。據不完全統計,展出的作品至少有154件,包括馬奈的8幅油畫(包括《福列斯·貝熱爾酒吧間》),高更畫作37幅,梵谷畫作20幅,塞尚畫作21幅。

塞尚《聖維克多山》

第二次「後印象派展覽」是從1912年10月5日至12月31日,塞尚是主角,展出5幅油畫,6幅水彩,這次展覽較上次也更國際化,除展出法國畫家的畫作外,也展出英國本土與俄國藝術家的作品。這兩次展覽的新穎性、作品的數量、觀眾的規模和多樣性,以及展覽對英國藝術批評的影響,都增加了它的歷史重要性。

高更《在橄欖樹花園中基督》

二、「後印象派」這個詞是怎麼產生的?

「後印象派」名稱產生時,梵谷、高更和塞尚等人都已去世。

根據展覽的秘書苔絲夢·麥卡歇(Desmond MacCarthy)回憶說:「展覽應該叫什麼?這是接下來的問題。羅傑,我,還有一位幫我們搞宣傳的年輕記者聚在一起想展覽的名稱。……羅傑起初提出了許多名稱,諸如『表現主義』等等,以便將這些藝術家與印象派區別開來;但那個記者不想要這個名稱,也不要另外的。最後,羅傑終於不耐煩地說:『哦,讓我們就叫它後印象派算了;不管怎麼說,它們都是印象派以後的畫家』。」

弗萊之所以稱之為「後印象主義」,包含著兩個含義,一是時間上這批畫家的畫是在「印象派」之後,另一方面,「後」還意味著對「前」的反叛和超越。可以說,弗萊是第一個從正面來命名一個藝術運動的批評家,也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策展人,雖然當時還沒有策展人這一說法。

梵谷《烏鴉與麥田》

三、弗萊策劃的「後印象派展覽」遭到了猛烈的攻擊

弗萊策劃的這兩次關於後印象派的展覽,遭到了來自公眾、媒體與批評家的猛烈攻擊。因為在當時,英國社會並沒有完全接受印象派的繪畫思想,當時英國的民眾和評論家更為熱衷的是他們的「傳統」。公共收藏仍局限於老大師的作品,當時也沒有很多能夠展出當代作品的私人畫廊。即使法國藝術已受到重視,最得寵的仍然是巴比松畫派的作品。

第一次後印象派展覽在倫敦展出時,弗萊已經是43歲的中年人了,從1890年代開始,弗萊就一直是個前途無量的藝術史家和博物館館長,在文化界被看作是有優雅趣味和淵博學識的精英人士。

然而,當後印象派展覽展出時,英國公眾認為展覽的作品完全動搖了文藝復興以來確立的傳統繪畫——寫實藝術的基礎,因此展覽遭到了各方面的攻擊。弗萊也飽受非議,人們揣度他是抱著撈名利的不純動機。

他們認為法國現代藝術是垃圾,稱弗萊是「騙子」和「詐騙犯」,塞尚是「一個弄錯了職業的屠夫」,一個永遠完成不了一幅畫的笨蛋。而後印象派「是代表了現代藝術中已經經歷過的所有激烈的反傳統行為中最為晚進,最為暴烈的事件」。

馬奈《福列斯·貝熱爾酒吧間》

四、弗萊被迫進行辯護,捍衛展覽

作為這兩次活動的主持人,弗萊被迫堅持不懈地捍衛展覽,並向公眾不斷地做出解釋。他為兩屆後印象派展覽所寫的如《後印象派畫家》《格拉夫頓畫廊之一》《後印象派畫家之二》《一則關於後印象派的附論》等辯護文章已經成為批評史上的經典文獻。在這些文章中,弗萊對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的差異、後印象派與傳統的關係、對塞尚作品的評論、批評的準則等問題進行了精闢的論述。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 《莫奈花園的鳶尾花》

塞尚 《自縊者之家》

羅傑·弗萊對後印像派所做的辯護的主要觀點,構成了弗萊美學思想的核心成分,奠定了其形式主義理論的基礎。其策劃的兩次後印象派展覽,經過弗萊持續的辯護,不僅改變了公眾對現代藝術的看法,也使藝術批評產生了一場革命。

展覽舉辦後不到十年間,當初被斥為「垃圾」的畫作幾乎全部進了國家美術館,反而成了人們熱愛和討論的對象。縱觀畫展前後,公眾、文化界人士、藝術家群體,似乎每個人對現代藝術的觀感都起了劇烈的轉變。塞尚也從原來「一個永遠完成不了一幅畫的笨蛋」被尊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塞尚 《聖維克多山》

五、 弗萊對塞尚作品的評論

那麼,具體到塞尚的作品,弗萊又是如何評論的呢?

1、弗萊評塞尚的靜物畫

塞尚喜歡畫靜物,他不厭其煩、反反覆覆的畫著那些蘋果、橘子和酒瓶。弗萊認為塞尚中靜物中表達了天性中至為高貴的情感和最深邃的直覺。在這方面,只有倫勃朗一人,及其最為罕見的一些作品,堪與媲美。人們無法否認塞尚賦予了他的靜物畫以新的品質。

塞尚 《靜物蘋果籃子》

塞尚 《高腳果盤》

關於塞尚畫靜物,弗萊主要是從形式分析的角度,認為靜物畫特別適合塞尚的性格,適合塞尚那種對於形式和結構的探索的要求。

2、弗萊評塞尚的風景畫

弗萊一直欽慕塞尚,盡情地研究他的作品。他認為塞尚的作品具有最偉大的藝術原創者那種令人困惑的神秘品質。他是整個運動中一位偉大的天才。

塞尚 《埃斯塔克的海灣》

塞尚《聖維克多山》

弗萊認為塞尚的風景畫是極端微妙的,塞尚從印象派那裡繼承了純粹視覺的概念,但卻是如此強有力地將自己的想像力集中在某些色調與色彩的對比上,以至於他能夠建立起形式,而且是從內部重新創建了形式。他用了「建築般的規劃」與「珍貴結晶體」這樣的句子來形容塞尚的風景畫。

3、弗萊評塞尚的人物畫

畫人物畫一直是塞尚的雄心所系,他常常就一個題材畫出多幅連作。他曾相繼畫過五幅同為打牌題材的作品,其中兩幅尺幅較大而且十分出色。其中一件《玩紙牌者》有三個男人坐著打牌,背後還站著一個人。在另一副中,背景是一個年輕姑娘。還有一件《玩紙牌者》只有兩個對稱地面對面坐著打牌。

《玩紙牌者》這一主題或許是塞尚詮釋其主題態度的最佳範例。這個主題在以往或是被理解為一個社交、散心和單純休閒的場面,或是被詮釋為賭博中的貪婪、欺騙場景。在塞尚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這些方面。他選擇這一主題是為了再現一個純粹深思的片段——所有的玩牌者都聚精會神於手裡的牌面,且不流露任何表情。

塞尚 《玩紙牌者》 1890-1892

塞尚 《玩紙牌者》1892-1893

《大浴女》是塞尚作品中最大的一副,用了8年的時間才完成。畫面上兩組沖天向上的樹幹在天空上交匯成金字塔形,浴女們組合成疏密有致的視覺對稱式,畫面色彩既絢麗又厚重。

在塞尚眾多的《自畫像》中也是如此,他為自己擺出一副他通常希望其模特兒擺出的姿勢——「像一個蘋果」——他打量自己的腦袋,就像打量餐桌上的一隻蘋果!

塞尚 《自畫像》1875

塞尚 《自畫像》1879-1882

《坐在紅色手扶椅上的塞尚夫人》

《溫室裡的塞尚夫人》

弗萊認為塞尚給他妻子畫的肖像畫,不僅僅是對現實的反映,有著弗蘭切斯卡或曼泰尼亞的那種偉大的紀念碑品質,這是一種通過對每一個確定筆觸充滿激情的信念而傳達給我們的情感。

自塞尚被推為「現代繪畫之父」之時,新的批評模式也就開始了。羅傑·弗萊屬於最早為現代藝術提出新敘事的人,即讓公眾開始意識到有一種東西叫「現代藝術」。

通常來說,面對一張畫,我們要談其社會的、經濟的、文化的,歷史的內容很容易,但對一個評論家來說,要談它的構成、色彩和線條等形式問題就很難。弗萊認為只有後者才是真正的藝術的評論,而前者都是非藝術的評論,這個觀點後來基本上成為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批評的出發點。而弗萊之於塞尚,猶如之後的阿波利奈爾之於畢卡索,克萊門特·格林伯格之于波洛克一樣,都是我們理解批評家與藝術家關係的絕佳案例。

來源:油畫世界

編輯:小馬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是梵谷,而是塞尚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呢?
    提起後印象畫派,大家都知道塞尚、梵谷和高更,尤其是梵谷名氣最大。但是為什麼不是梵谷,而是塞尚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呢?「後印象派畫派」這個名稱是如何得來的呢?後印象派與印象派究竟是必然還是偶然的聯繫?「後印象畫派」是如何通過兩次展覽讓公眾慢慢接受了現代藝術呢?這要從一位英國的批評家羅傑·弗萊談起。
  • 現代繪畫之父:被諷「屠夫」的塞尚,誰又能想到是畢卡索的偶像
    保羅·塞尚(1839~1906),法國傑出的畫家,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死後的1906年底,他的回顧展在巴黎舉行。這個展覽使初出茅廬的畢卡索大受震動,畢卡索將塞尚視為導師「塞尚的狂躁正是他不可抗拒地吸引我的地方,正是他用以教育我的東西。」
  • 現代繪畫之父塞尚,靜物作品精選99幅
    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新藝術之父」,作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他對物體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為「立體派」開啟了不少思路,其獨特的主觀色彩大大區別於強調客觀色彩感覺的大部分畫家。
  • 保羅·塞尚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保羅·塞尚,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派之間的重要畫家。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派之間的重要畫家。塞尚由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介紹加入印象派,並參加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有人依他的風格也歸於後印象派。
  • 亂談印象派,高更梵谷和塞尚3
    塞尚梵谷和高更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都被印象派踢出去過,一開始拿畫筆當武器;後期思想都傾向於神學;死之前不知道其實已經找到了自己追求的答案我們向何處去當然現代派能更接近和明白塞尚。塞尚的特點很簡單,能在一幅畫裡「懟」進去各種各樣的角度,不受空間限制。由於這種探索(亂搞),繪畫終於開始「自由」。透視是傳統美術的一切。塞尚之前馬奈雷諾瓦他們也就是削弱了透視,近大遠小這個規矩並沒有改動。
  • 現代繪畫之父——保羅·塞尚
    保羅·塞尚(1839年1月19日 - 1906年10月22日)保羅·塞尚是一位著名法國畫家,風格介於印象派到立體主義畫派之間。他的作品為19世紀的藝術觀念轉換到20世紀的藝術風格奠定基礎。他的作品對亨利·馬蒂斯和巴勃羅·畢卡索產生重要的影響。
  • 現代繪畫之父,法國後印象主義畫派畫家保羅·塞尚,油畫作品欣賞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國後印象主義畫派畫家 。 通過他的堅持,最後對19世紀所有常規繪畫價值提出了挑戰。
  • 《讀懂繪畫》:一本理解西方700年繪畫藝術的科普指南
    02 從西方古典藝術到西方現代藝術; 從喬託、波提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倫勃朗到莫奈、梵谷、畢卡索、蒙德裡安和沃霍爾; 《讀懂繪畫:從喬託到沃霍爾》選取了西方繪畫史上最具代表性的300餘幅經典作品,引領讀者在西方藝術中遨遊
  • 簡述現代主義繪畫的特點
    《保羅·塞尚自畫像》(1875nian現代主義並非是一個繪畫流派,而是一種藝術思潮。它不僅表現在美術領域,而且表現在整個文學藝術和音樂藝術領域,其影響是世界性的。繪畫中的現代主義包括許多個創作傾向不完全相同的流派,比如立體派、達達派、野獸派、未來主義派、至上主義派等等。現代主義美術的共同特徵是努力突破以至完全擺脫或否定西方寫實美術的傳統,強調表現美術家的主觀精神和藝術形式方面的種種探索。
  • 走進」奧地利梵谷」的繪畫世界!
    下奧州古金精神病療養院大門入口處瓷磚裝飾壁畫 天堂 作者August Walla 在歐洲藝術史上,使克洛斯特新堡名聲在外的不是修道院,而是那裡精神病人創作的藝術作品。Maria Gugging 瑪麗亞.
  • 梵谷在世時也是可以成功的,理解了這3點,你就明白了梵谷的繪畫
    即便是現在,如果你把梵谷的畫,拿給那些不了解畫畫的人,也沒有幾個會喜歡的。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唯有接受古典寫實的繪畫,其他的都不是主流,因此,梵谷的繪畫是不可能被人們接受的。3梵谷始終如一的表現形式,表達他對藝術的赤子之心,百年之後獲得人們愛戴。梵谷沒有成功,並非命運有意捉弄他,而是他個人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成就了他後來的作品。
  • 塞尚《咖啡壺邊的婦女》,運用立體構圖法,堪稱現代主義開篇之作
    一、作者簡介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是近現代繪畫大師之一,具體為印象派畫家,代表作品有《玩紙牌者》、《浴女們》、《咖啡壺邊的女人》、《溫室中的塞尚夫人》、《聖維克多山》、《果盤》等。
  • 為什麼梵谷死之後才被關注?
    1880年,梵谷27歲,在經歷了幾年的顛沛流離之後,梵谷開始走上創作的道路。臨摹畫家米勒的作品,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跟表姐夫學習畫油,畫水彩和「織工」習作,在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學畫,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並交往。梵谷這輩子一直在接觸底層,他經了世道的不平和生活的艱辛。
  • 梵谷與高更如何從惺惺相惜到慘然決裂?
    高更生於1848年,比梵谷年長5歲。其母是秘魯的名門之後,這或許給了他一種追求野性與自由的基因。他很小就去做水手,還參加過海軍,遊歷了海外很多地方。他曾經是一位十分成功的股票經紀人,擁有富足的生活和美滿的家庭。之後他狂熱地愛上了繪畫,結識了畢沙羅、莫奈、塞尚等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家,還參加了印象派在巴黎舉辦的沙龍,並獲得好評。
  • 梵谷的鳶尾花,你會畫嗎?
    現代藝術之父荷蘭後印象派大師獻身藝術,大膽創新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谷梵谷,荷蘭後印象派大師,表現主義先驅。他和塞尚,高更被公認為現代藝術之父。梵谷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倍嘗艱辛。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創作出了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他貧困潦倒的生活和他璀璨奪目的作品之間的強烈反差讓熱愛藝術的人們著迷。他的個人經歷賦予作品一種悲劇性與神聖感。
  • 梵谷和我
    在初中學了素描之後,加之歷史課的提及,對文藝復興三傑產生了一點興趣,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這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和其精妙無比的繪畫令人神往,不過那時候也只草草的臨摹了幾張達文西的素描而已。我是什麼時候開始突然想起梵谷的呢?已經記不清契機了。梵谷在大眾的印象裡是一個天才和瘋子,並留下了不太能夠看懂卻價值連城的名作。
  • 紀念梵谷逝世130周年——​透視梵谷的朋友圈
    弟弟提奧給大哥介紹了一個在布魯塞爾學習繪畫的荷蘭朋友安頓·范·拉帕德 Anthon van Rappard,他比梵谷小5歲,家境富裕,父親也是畫家。梵谷請拉帕德教他繪畫,梵谷虛心學習繪畫,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簡述後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後印象派是19世紀末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其代表人物有保羅·塞尚、保羅·高更、文特森·梵谷等。後印象派畫家受印象派吸引,但最終又脫離印象派,走上了自己的創作道路。可見,後印象派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後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是19世紀和20世紀畫風的過渡人物,可以說他是19世紀印象派和20世紀一系列現代流派的橋梁,對立體主義等流派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塞尚喜歡簡化物體的自然狀態,把它們的內在幾何結構挖掘出來,他希望「用圓柱形、方形和錐形來概括自然。」
  • 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後印象派淺談
    據說,1910年在倫敦準備舉辦一個「現代」法國畫展,但是臨近開幕,畫展的名稱還沒有確定下來。作為展覽組織者的羅傑弗萊事急無奈,便不耐煩地說:「權且把它稱作後印象主義吧」。這一偶然而得的名稱,畢竟還切合實際,因為參展者都是印象派之後的畫家。
  • 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
    ▲文森特·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 ▲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