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銀行、直播帶貨……數字鄉村重塑鄉土中國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主持人的話 「相比城市,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農村網絡發展有著深深掛念和殷切希望,強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建設步伐。在各地各部門的持續努力下,我國農村網際網路建設進度加快。截至2020年一季度,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達46.2%,城鄉之間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差距縮小5.9個百分點,廣大農民群眾逐步跟上網際網路時代的步伐。讓我們走進今年全國兩會,看看代表委員就數字鄉村建設怎麼說。

手機銀行、網上政務、直播帶貨……很多人曾經以為數位化、信息化離鄉村距離很遠,但其實數字鄉村早已在鄉村治理、產業振興、城鄉融合等方面暗自發力,融入鄉村生活的每個場景,也改變著老百姓的點點滴滴。從2G、3G到4G、5G,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再到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的空前活躍,讓農業農村農民與城市的聯通無限接近,城鄉發展鴻溝在數位化的作用下漸成彌合態勢。

騏驥千裡,非一日之功。數字鄉村發展路徑何在,信息互聯時代農業農村變化幾多?自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以來,這些問題就一直是業內熱議的話題,這樣的討論也延續到了今年全國兩會上。

有力化解農村金融短板

貸款難、貸款貴是農村發展長期存在的問題,資金短缺也是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難點。數字鄉村的建設,有力化解了鄉村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

明前茶,貴如油。每年清明前是福建福鼎市伯柳村最忙碌的時候,蒼翠欲滴的白茶山上,採茶工手指翻飛,快速地將最鮮嫩的一芽一葉採摘下來,全村5500餘畝白茶要趕在節前採摘,僱工採茶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多虧農行給了我10萬元『快農貸』,手機操作就可以隨借隨還,緩解了我的資金壓力。」做了30年茶農的陳金池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在此基礎上,農行推出「貸款自畫像」平臺,引導有需求的人自助補充資料,銀行結合客戶自己的畫像與基礎數據分析,上門調查後,產生預授信並發放貸款。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連金普新區七頂山街道朱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朝治表示,農業生產聚集了大量的小微企業和普通農戶,金融服務緩解了農戶的成本壓力和資金壓力,為企業提供「源頭活水」。

據悉,數字鄉村建設有力推動大中型商業銀行以鄉村服務為重點,運用網際網路等技術,為農村居民提供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網絡支付、行動支付、網絡信貸等普惠金融發展環境不斷改善,金融機構與金融服務深入覆蓋鄉村,為農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務。截至2019年6月,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全國3.08萬個鄉鎮,覆蓋率為95.7%。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盧慶國表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所發揮的產業帶動、產業扶貧作用不容忽視,特別是在邊疆地區。希望隨著數字鄉村戰略的推進,農企、農戶對金融支持的需求能進一步得到滿足,不斷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深度構建鄉村治理體系

近年來,數字鄉村逐步擴大了在農村社會治理、農村養老、生態保護、精準扶貧等領域的應用,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出基礎支撐作用。

近年來,廣西巴馬縣給每個農戶建立「信用檔案」,村民可以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積累信用分數,通過金融支持這個槓桿和抓手,讓治理變革悄然從經濟領域拓展到了社會領域。

事實上,伴隨著數字鄉村戰略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地方開始認識到,不能簡單將數字鄉村理解為現代信息化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更多的是對鄉村社會關係、社會結構的重塑。

「將抽象的治理理念轉化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優化社會治理在鄉村基層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全國政協委員、廣西農科院原副院長陳彩虹表示,把對農戶的金融支持力度與其踐行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結合起來,從而凝聚最廣大鄉村的強大合力,形成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日前,在浙江省德清縣五四村,數字鄉村可視化系統上線運行,初步實現鄉村環境整治可視化、數位化和多元化,探索出智慧鄉村治理的新模式。臨近的三林村則在2019年與浙江大學牽手,成立全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機構。現如今三林村不僅有自己的抖音號、村播平臺、網紅學院、鄉村數字圖書館,還有水下智慧機器人「數字魚」的科技示範。

全國人大代表、五四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表示,走向未來的鄉村需要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這離不開創新驅動,離不開擁抱數位化浪潮,鄉村治理數位化平臺為實現「自治、共治、他治、民治、智治」提供助力,既響應了上級組織的號召,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也為村居環境改善、鄉村經營狀況提升、鄉村治理智慧化等全方位工作帶來改變,引領基層治理模式變革。

提升農產品生產流通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由於物流受阻,不少地區農業生產面臨人工不足、農產品陷入「賣難」困局。採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5G、機器人等信息技術的無人農場進入大眾視野,電商成為各地農戶破解生鮮農產品「賣難」的重要方式。

5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團隊在華南農業大學增城教學科研基地展示了水稻無人農場直播技術——對行精度可達2釐米,可以實現水稻生產耕整、種植、田間管理和收穫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

數字科技的發展讓農業生產開始擁抱未來,也為農產品上行暢通了道路。

過去一段時間,「直播帶貨」成為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熱詞。從縣長到一線生產工作人員,從代表委員到網絡紅人,紛紛開啟網絡直播為各地農產品帶貨。

5月16日由農業農村部發起的「助力三區三州脫貧攻堅 代表委員來代言」網絡直播中,全國政協委員、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長丁秀花拿起鍋鏟,現場教網友做草果家常菜,推薦怒江野生核桃油、草果、蜂蜜等農產品。丁秀花說,怒江原生態農產品品質好,但知名度不高,銷售方式落後,營銷渠道窄,希望通過線上渠道打通「農產品進城」通道,助力農產品銷售。

2月以來,「轉行」做起「店小二」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細花體會到了電商直播的魅力:「受疫情影響,旅遊業遭受重創,出於自救,我也開起了微店。」沒想到訂單很快火爆起來,廣東的許多優質旅遊產品成了網紅,各地旅遊企業和一些對口幫扶村的滯銷農產品也加入進來。「用直播展示旅遊產品,非常形象,可以讓消費者更信賴、更放心。」黃細花認為,隨著旅遊業慢慢復甦,旅遊業和農業也能結合起來,「比如可以把高州的番石榴、番薯等農產品直接運送到酒店,讓消費者吃到新鮮農產品的同時也幫到農戶。」

「農村電商發展激發了農村創新創業的熱情,減少了外出打工人口,促進了農民減貧脫貧和增收致富,使農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比例下降,實現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黨支部副書記左香雲認為,應當從政策上把電商村確定為數字鄉村試點,加強人才體系建設,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戰略,強化農村電商發展激勵機制,全面提升鄉村信息基礎設施,持續改善農村地區的交通、物流、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記者 王小川 趙宇恆)

(來源:農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數字鄉村 未來可期
    劉明祥攝(人民視覺)目前正是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龍安柚成熟採摘期,該區農民藉助直播帶貨, 積極參與龍安柚銷售,實現增收。邱海鷹攝(人民視覺)剪紙、嗩吶、皮影、弦子腔……富有陝西特色的鄉土表演在網上熱火朝天地直播著;富硒茶葉、蜂蜜、臘肉……秦風漢味的田間美食在直播頁面被熱情地叫賣著。這是11月14日清晨,陝西省安康市蔣家坪村「安康大集」直播帶貨活動現場的情景。
  • 鄉村直播帶貨也要算效益帳
    鄉村直播帶貨也要算效益帳(大家談)一段時間以來,直播帶貨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幫助相關產品進入千家萬戶。但個別地區不惜高價請名人做直播,邀請費用和帶貨效益不成正比。貧困地區如何用好直播帶貨手段,實現產業發展、帶貨銷售的雙贏?
  • 中國·桂林首屆鄉村帶貨節直播大賽開幕
    7月17日上午,中國•桂林首屆鄉村帶貨節直播大賽在七星區「漓韻僑鄉」田園綜合體開幕。來自桂林本地網際網路行業的「直播達人」們匯聚一堂,為家鄉代言,助力鄉村振興。本次大賽緊扣「匯聚統一戰線力量,成就網紅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主題,以桂林文、旅、農產業為中心,以短視頻與直播電商模式帶領人們走進鄉鎮、走進院校、走進企業、走進人文古蹟。
  • 鄉村直播帶貨也要算效益帳(大家談)
    一段時間以來,直播帶貨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幫助相關產品進入千家萬戶。但個別地區不惜高價請名人做直播,邀請費用和帶貨效益不成正比。貧困地區如何用好直播帶貨手段,實現產業發展、帶貨銷售的雙贏?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來稿,與讀者一道探討。
  • 智能戰疫、直播帶貨、數字貨幣……2020年數字經濟關鍵詞盤點
    2020年,中國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數字經濟已然成為中國後疫情時代經濟穩步復甦的強力引擎。今天,我們就一同回顧在過去的2020這一年裡,有哪些令人振奮的「數字經濟」關鍵詞。關鍵詞:智能戰疫觸手可及的武器!事例:不管是在觀山湖區的雲上方舟商場,還是在雲巖區的貴州醫科大學各個樓棟的入口處,一個個醒目的二維碼都被放在顯著的位置,供來往公共場所的人群用手機掃碼「驗明真身」。
  • 「鄉村直播帶貨」播出好故事,帶出新境界
    20分鐘,五萬網友圍觀,1000個雞蛋被搶完,而且,還有不少網友在直播平臺催促上架更多雞蛋,原本因疫情而滯銷的土雞蛋轉眼炙手可熱。這是一個成功的鄉村直播案例,這個鄉村直播播出了鄉村振興好故事,帶出了消費幸福新境界。(4月23日重慶日報)鄉村振興新故事,雲飄、線舞,婀娜多姿。打造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如何講好鄉村振興好故事?
  • 「男版李子柒」鄉村鬍子哥現身山野直播 為鄖陽香菇帶貨
    鄉村鬍子哥抖音直播現場。秦楚網訊 文/記者 冰客 特約記者 姬廷順 圖/記者 張建波 報導 :「各位新老網友,我是鄉村鬍子哥,我現在在湖北十堰鄖陽區野外的一個小溪旁,鄖陽香菇真香啊!看看這袋500克優質鄖陽香菇,售價僅為49.8元,歡迎新老網友下單購買……」12月12日下午,在2020年鄖陽香菇「雙十二」系列活動之2020鄖陽香菇大聯播活動中,邀請的抖音扶貧達人鄉村鬍子哥在鄖陽區譚家灣鎮龍泉村外的一條小溪旁,用清泉水為網友現場烹飪煎炒鄖陽香菇,在抖音上精彩展示熱賣,為鄖陽香菇帶貨直播。
  • 鄉村「網紅」為村集體經濟直播帶貨!
    鄉村「網紅」為村集體經濟直播帶貨!為助力村民銷售當地農產品,郭海軍今年又開啟直播帶貨模式,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網紅」帶貨員。點擊上方觀看視頻↑郭海軍聽後爽快答應,帶著腳架,拿著手機就來到了紅旗村。下車,郭海軍就拿著手機來來回回拍攝大鵝,把作品發布在網上,為直播提前預熱。
  • 網絡直播帶貨前景廣闊
    網絡直播帶貨的威力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網際網路是脫貧致富的重要平臺。只要一部智慧型手機,就能把自家農產品送到全世界。各縣縣長紛紛走進直播間,為當地農產品奮力吆喝。今年以來,我省各地紛紛藉助電商平臺,開展直播帶貨,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力量。據統計,前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中,網上商品零售額達56.4億元,增長26.0%。
  • 直播帶貨背後的政府服務創新
    雲上茶園編者按: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直播帶貨對拉動消費、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帶動進出口等重要民生事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省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時,在直播平臺前表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被現場點讚的柞水木耳火了。
  • 阿里數字鄉村多方賦能蠡縣麻山藥,汪涵也來帶貨背書
    如今,河北蠡縣已有「中國山藥之鄉」美譽。今年10月,阿里數字鄉村與天貓正宗原產地項目迎來蠡縣麻山藥站。自此,獨具特色的品質麻山藥得以經由天貓與更廣大的消費者群體見面。天貓正宗原產地為蠡縣麻山藥揭牌,為消費者優選品質麻山藥製品10月21日,2020年蠡縣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天貓麻山藥正宗原產地推介會在河北蠡縣正式開幕。
  • 「鄉村振興,直播玉林」啟動
    在玉州區仁東鎮鵬垌村的直播現場。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蔣金泰)12月5日,由玉林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美麗玉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民政局主辦的「鄉村振興,直播玉林」啟動儀式在玉州區仁東鎮鵬垌村舉行。「鄉村振興,直播玉林」作為展示窗口,藉助抖音、特抱抱微信直播等新媒體直播帶貨,介紹本土特色農副產品、風土人情、文化、旅遊等相關內容。
  • 中國直播帶貨火了,歐美才剛起步?外國網友:好酸……
    這一陣兒在各個線上平臺搞得風生水起的「直播營銷」成了中國網友的新寵。火遍中國的直播帶貨,不僅動輒引發千萬量級的網民圍觀,還吸引了不少外國媒體的關注。△ CNN在視頻簡介中稱,直播帶貨在中國正成為快速增長的新產業,一天一場直播銷售額就能達到2000多萬美元。所以美國終於也開始要奮起直追了嗎?更前一天,英國BBC也發布了名為《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崛起的直播帶貨新風口》的文章,描述了當下直播帶貨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火熱景象。
  • 鄉村網紅直播帶貨全網營銷活動走進高灣鎮
    9月4日,由縣商務局聯合高灣鎮主辦,甘肅優睿佳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直播電商助力鄉村振興 百萬流量推動企業發展」活動,在高灣鎮三場村文化廣場舉行。副縣長楊宏琴到現場參觀指導並致辭。活動中,網紅主播們透過一塊塊手機屏幕,將高灣鎮農特產品與廣大消費者連接起來,通過各種方式向網友介紹高灣鎮農特產品的特點和賣點,吸引了許多農民群眾前來觀看學習。網紅主播們告訴記者高灣鎮金銀花、籽瓜、辣椒、南瓜、西葫蘆等特色農產品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愛。
  • 銅梁:打造「數字鄉村」 賦能鄉村振興
    「數字鄉村」不僅是讓網絡暢通,更是在鄉村治理、產業振興、城鄉融合等方面發力,融入鄉村生活的每個場景,也改變著老百姓的點點滴滴。9月14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新陸有機蔬菜基地智能化草莓大棚裡,技術人員正通過「神農大腦」平臺的手機端,查看剛栽培下十來天的草莓苗長勢情況。
  • 《鄉村愛情》主演跳脫「熒幕劇本」 快手演戲、帶貨忙不停
    近年來,電商帶貨逐漸成為網際網路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疫情的影響下,更是讓直播電商成為各行業關注的焦點。以往專職主播直播賣貨的單一場面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行業大佬先後入局,親自上陣直播帶貨。鏡頭經驗豐富的天然優勢,演員明星也想抓緊直播這棵「救命稻草」,很早就入駐快手的鄉愛演員們其實已早有動作。
  • 全國勞模「直播帶貨」 電商平臺助力鄉村振興
    全國勞模「直播帶貨」 電商平臺助力鄉村振興大眾日報記者 李明2020-12-16 14:28:41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我們向您推薦的是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的『李鵲胡蘿蔔』,口感清脆
  • 鄉村直播,與未來「花式」相遇
    匡立想「大俠帶你吃海鮮」玫瑰園裡做直播「鄉村小喬」手機架起來,背後是鮮活的農村生活,屏幕那端,是熱情的萬千網友。近年來,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直播行業催生了一位位獨具個性的鄉村「網紅」。關注、點讚、打賞、購物……呼嘯而來的網絡直播,嫁接起的是一個充滿創意、互動與無數可能的世界。除了農產品直播帶貨、公益直播助農之外,網際網路還以各種形式介入鄉村生活,激起澎湃的浪潮,不斷撞擊著這片土地上的思想觀念、生活理念與生產方式,刷新著鄉間視野。
  • 帶著好貨和夢想熱聊 直播帶貨蹚出鄉村振興新路
    近來,每天晚上9點,唐翔都會走進直播間,與網友熱情地打招呼。白天,她是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副縣長,晚上則化身「帶貨」主播,有時「連麥」當地黃梅新秀唱段黃梅戲助興,有時做幾個家常菜推銷當季農產品,被稱為「網紅」縣長。眼下,「直播帶貨」成為助力脫貧增收的實際行動。
  • 「直播帶貨」助力中國經濟復甦(國際論道)
    近日,日本NHK的報導對中國直播帶貨充滿驚嘆,「一個支架、一部手機、一臺美顏燈,就是中國主播們的『武器』。」外媒報導稱,中國掀起的「直播帶貨」風潮,刺激了線上消費,迸發出強大活力,可以給其他國家的電商發展提供借鑑。「中國網際網路的新流行符號」「網紅、明星、草根商家們紛紛赤膊上陣,在鏡頭前滔滔不絕地說服觀眾購買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