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後,別逼他說「我錯了」,父母這樣做效果更好

2020-12-23 羊駝媽媽

文/羊駝媽媽

每一個孩子後都是一個天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他們變成了一個「小惡魔」,總是不斷地在犯錯。

孩子犯錯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錯誤,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在孩子犯錯之後,會如何處理呢?

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但是我們通常都會發現一種情況,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都會很嚴肅地問孩子:你認識到錯誤了嗎?下回還敢不敢了。

而這個時候,孩子迫於父母的逼問,總是會委屈地說到:我再也不敢了,我錯了。

我小的時候犯錯誤之後,基本上都會是這種情況,可是難道孩子這個時候說知道錯了,就真的知道他錯在哪兒了嗎?

在我看來並不是,很多家長總是單純的覺得,只要孩子在犯錯誤之後,說出一句:我知道錯了,就是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但並非如此,下一次他還是會繼續犯類似的錯誤。

孩子犯錯誤後,承認錯誤是出於哪些原因?

1. 迫於父母的壓力

這是大部分孩子的心理情況,當孩子犯錯誤之後,父母總是會很生氣,要不然就是大吼大叫,這個時候孩子會迫於父母的壓力,不得不承認他們自己錯了,可是這個時候的孩子其實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

2. 擺脫父母的糾纏

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總是會犯同一種錯誤,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自制力比較差,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習慣。

這個時候他們為了擺脫父母的糾纏,只好敷衍說到:我錯了。

無論是以上哪兩種情況,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錯誤犯在哪兒了,家長依然會繼續頭疼。

當孩子犯錯後,別逼他說「我錯了」,父母這樣做效果更好

1. 不要大吼大叫,先聽孩子說

父母的教育方式最忌諱的就是「大吼大叫」,當孩子犯錯誤之後,我們要真正地讓孩子知道「我錯了」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冷靜時間,想一想發生發生的事情,理清自己的情緒,等到冷靜之後,他們更加的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育。

2.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處理問題

父母應該採用共情心理,站到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的情緒,讓他們把自己的情緒可以完全地釋放出來。

3. 指出錯誤,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到底錯在了哪裡,如何做才是對的。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明白如何辨別錯誤,什麼是錯的事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自然是不希望被父母當眾批評,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處理這些問題。

可能作為新手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既能夠做到不傷害他的名字,又能夠藉機教育,「教育」真的是一門學問。

推薦各位父母不妨看一看這套教育孩子的書籍,裡面包含《好媽媽不吼不叫》等5本書籍。

它能夠幫助家長梳理孩子的各種棘手問題,比如:專橫,自卑,孤僻等等。讓父母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

一套5冊78元,換算下來每本還不到16元,也就是你一杯奶茶的錢,就能讓你的孩子茁壯成長!

點擊下方圖片可購買

#父母必修課#

相關焦點

  • 寶寶犯錯後,別再逼娃說「我錯了」,試試這樣做效果會更好
    每一個孩子後都是一個天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他們變成了一個「小惡魔」,總是不斷的在犯錯。 孩子犯錯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錯誤,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在孩子犯錯之後,會如何處理呢?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疫情期間,鄭州的一位大姐被兒子氣得幾近崩潰。「我裝一袋水泥是1塊錢,4萬多塊錢,我得裝4萬袋子水泥啊!」原來,大姐是做水泥生意的,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工作。
  • 孩子犯錯卻拒不認錯?父母做好這3點引導,讓孩子勇於認錯並擔責
    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在犯錯糾錯中學習經驗,才能不斷成長,但是有些孩子犯了錯,卻總是屢教不改,這就需要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了,別讓錯誤成為影響孩子未來的絆腳石。但是很多父母也發現,很多時候孩子犯了錯,卻不願意承認,哪怕是你拿出了鐵一般的證據,孩子就是拒不承認,有的孩子還會找各種理由來推卸責任,說是爸爸弄的,家裡狗狗弄的,甚至是外星人來家裡弄亂了屋子。總之一句話,就是不承認是自己的錯。即使最後逼不得已承認了,卻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犯錯了,更不會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作為家長,我們要如何去做呢?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怎麼辦?聰明的美國人這樣做!
    每個父母幾乎都會遇到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但有的孩子教育一兩次就會改正,而有的孩子卻屢錯屢犯,屢教不改,甚至挑戰長輩的底線。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有效勸導孩子,如何克制負面情緒與孩子溝通,實實在在難倒了很多父母。1、孩子因何不聽管教?
  • 哈佛校長:「低層次父母」只會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很多人都有個「嘮叨媽」,有關調查顯示,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有人甚至說「嘮叨」是「媽媽」的代名詞,你也是一個嘮叨媽嗎?
  • 正面管教的3個實用技巧,孩子犯錯後,這樣做比打罵有用
    當孩子犯了錯,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頭痛不已,在屢教不改後,通常都是用暴力解決問題。但經常打罵孩子,即便糾正了孩子的錯誤,也會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越走越遠。處理情緒——積極暫停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犯錯了的第一時間,就會選擇用懲罰的方式,比如讓孩子面壁思過,或者大聲斥責孩子,希望孩子反思自己的錯誤,積極改正。但我們小時侯犯了錯被老師懲罰的時候,比如遲到了在外面罰站,在罰站的那段時間裡,我們通常不是在認真地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是不停地希望懲罰的時間趕緊過去。
  • 孩子犯錯該不該罵?「試誤說」告訴你,允許孩子犯錯才是對娃好
    孩子犯錯該不該罵?「試誤說」告訴你,允許孩子犯錯才是對孩子好。Thorndike)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餓貓實驗:他先用木板打造了一個箱子,箱子裡有一個腳踏板,只有踩在腳踏板上才能夠打開箱子的門。箱子裡有一隻很久沒有吃食物的餓貓,箱子外則是餓貓如果能夠順利逃脫後的食物,魚。最初被關在箱子裡的貓在裡面到處亂竄,它似乎急於逃脫這個密閉的空間,可總是撞得滿頭包。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曾經我只記得在家中就能聽到小美哭泣的聲音和李阿姨罵人的聲音,但是李阿姨並不覺得自己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是不好的,反而李阿姨覺得打罵教育才能幫助孩子成才。的確在我沒搬家之前,小美的成績在學校是頂尖的,因為她不敢讓成績滑下來。自從搬家之後就再也沒有聽到過小美的消息了,直到前兩天回老家,從其他的鄰居那聽到了小美的近狀。
  • 孩子犯錯後,你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很重要,很多父母說錯了
    "跟你說要這麼做你偏不聽,你偏要這麼做,現在好了,做錯了吧?""跟你說不要那樣做你偏要,你只會給我製造麻煩。""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養你有何用?"網友看了後也紛紛表示道:非常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以及行為。但每個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小孩,這位媽媽在面對小孩犯錯後說的第一句話時,便錯了。所以,父母對待錯誤的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到小孩,使小孩也怎麼樣去對待錯誤。
  • 孩子犯錯後家長千萬不要打
    那今天就來說說孩子犯錯後到底要不要教育,孩子犯錯肯定是要教育的,但教育的方法有很多,而有好多父母會用指責或者打人的方式,來讓孩子長記性,好讓他下次不犯錯誤。教育孩子,千萬不要打孩子,打孩子只會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但遇到同樣的問題後還會犯錯,而且會隨著年齡的變大,變的更加叛逆。
  • 包容孩子的錯,比成就孩子的好重要得多,父母的理解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成長路上,不多不少都會犯下大大小小的錯,面對這樣的錯誤時,不知所措的孩子最看重的或許是父母對自己的看法,在犯錯後,父母是否能包容孩子,正確重新引導孩子,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很多孩子做了什麼事都不敢跟父母說,或者孩子滿嘴的謊言,這可能都跟父母的處事方法脫不了干係。假如孩子犯錯了,父母不問原因就只會破口大罵或者是抄起雞毛撣子就一通打的話,孩子就會有陰影。
  • 不敢犯錯?父母應遵循「試誤說」規律,孩子才能敢於嘗試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不應該在某件事上犯錯,但他們可能忘記了,自己也是從嘗試到犯錯再到糾正,才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將這種不犯錯的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顯然違背了「試誤說」的規律。2015年上映的《虎媽貓爸》這部劇在教育孩子時,出現了同樣的錯誤。那麼什麼是「試誤說」呢?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一把就將昊昊推開,我看到小朋友要打自己,於是伸手就在小朋友的臉上抓了一下。小朋友抓的嗷嗷直哭。這時,兩位家長也來到了孩子身邊,看到兒子抓了別的小朋友的臉,於是小李就讓兒子道歉,可是兒子卻說是他先推的我。小李和兒子說,「推你,你也不能抓別人的臉。」在小李的呵斥下,兒子向另外一個小朋友道歉了。
  • 孩子犯錯家長的訓斥並不管用,建立有效地溝通,效果事半功倍
    要知道他家小孩以前並不是這樣的,小孩之前非常聽話,老李讓孩子往東,孩子絕對不敢往西。甚至在每次犯錯後,都會乖乖地被老李訓斥,從來都不會還嘴,因此讓大家非常羨慕老李。 所以老李在看到他家孩子面對訓斥,變得非常叛逆、頂嘴後,就感到非常奇怪,孩子怎麼好好地會變成這樣?
  • 高中生要「試錯權」,父母進退兩難:人生如何承擔犯錯成本?
    出現這種呼籲,是基於一對基礎矛盾:父母不希望孩子犯錯,至少不要再犯父母曾經犯過的錯,所以處處給孩子呵護和限制;但孩子不認為自己所作所為是錯的,所謂「請求犯錯權」,本質上是對父母的判斷進行反擊:不試試,怎麼知道是錯的呢?也許你們認為的錯,不一定是錯的呢。
  • 如果孩子犯了錯,作為父母應該如何進行指導
    天我們來聊一聊教育孩子,孩子犯錯要及時糾正。有這樣一個案例:父親對兒子說:「爸爸喝光了你的酸奶,你委屈嗎?」「委屈!」小男孩淚眼模糊。「你將麥當勞裡的廁紙一掃而光,麥當勞經理還以為是打掃衛生的阿姨弄沒的,阿姨很可能被罰款,她委屈嗎?」「委屈!」小男孩埋著頭,不敢看爸爸,臉頰變得通紅。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身邊很常見,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貶低和打壓。孩子做得好了,父母打擊他們;孩子做得不好了,父母責罵他們。長期被父母貶低打壓,孩子的自我認知可能會出現偏差,進而變得不自信,就會導致"鏡中我效應"的出現。
  • 孩子若是犯錯,強逼孩子認錯要不得,家長要採取正確的解決方式
    等到琳琳上小學時,終於被父母接到了身邊,但父母發現琳琳身上有很多的壞毛病。每次琳琳犯錯,他們就會輪流批評他,總是質問她是否認錯。但琳琳總是頂嘴,不肯認錯,這讓父母非常頭疼。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這樣,一直逼問孩子知不知道錯,錯在哪兒。雖然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為什麼一旦孩子犯錯,家長都喜歡一直逼問孩子?
  • 孩子犯錯使勁打一頓就好了?父母第一反應,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當你的孩子犯錯以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打唄,這麼調皮,屢禁不止,除了打還有什麼用?」還是先思考:「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聽話?」父母的第一反應,不僅僅會影響這件事情的進展,更是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情商!通過網絡,我們看過太多「熊孩子」的新聞,往電梯上撒尿、公交車上踢人、潑火鍋湯燙人臉等等...
  • 孩子犯錯了,家長不要急於著急,需要正確教育
    當孩子的自尊受到影響時,父母不應該一味的說孩子不好,應該多鼓勵孩子,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承認錯誤後給予獎勵。小編還清晰地記著我的鄰居是怎樣教育孩子的。我的鄰居王先生,有一次我去他家裡做客,他的兒子就在臥室裡面玩,我和他正在聊天突然就聽見臥室裡面咣當一聲,然後我就和他跑過去了,一看原來摔碎了一個玻璃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