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犯錯後,別再逼娃說「我錯了」,試試這樣做效果會更好

2020-12-23 騰訊網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每一個孩子後都是一個天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他們變成了一個「小惡魔」,總是不斷的在犯錯。

孩子犯錯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錯誤,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在孩子犯錯之後,會如何處理呢?

01

大多數父母,不外乎如下幾種:

●指責、訓斥:

「怎麼回事啊!」「能讓我省點心嗎?」

●否定、侮辱人格:

「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

「你有什麼用?」

●諷刺、挖苦:

「早跟你說你不信,這下高興了?」

「你不是什麼都會嗎?」

發現了嗎?這些話全部都帶著情緒,只是父母在一味地宣洩情緒,孩子被斥責,卻沒有受教,不知道錯在哪裡,該怎麼改正。

02

那麼,孩子犯錯了,爸爸媽媽該如何說才能達到糾正的效果呢?

微博上一位博主分享了一媽媽在孩子犯錯後自己的冷靜應對,這條內容發布後,迅速被眾多網友轉發,並獲得了高贊。

評論裡網友們紛紛為這位媽媽點讚的同時,也大吐苦水,講述了自己父母的不當應對給自己性格處事造成的不良影響。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處理方式決定你的層次,也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但是我們通常都會發現一種情況,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都會很嚴肅地問孩子:你認識到錯誤了嗎?下回還敢不敢了。

而這個時候,孩子迫於父母的逼問,總是會委屈地說到:我再也不敢了,我錯了。

可是難道孩子這個時候說知道錯了,就真的知道他錯在哪兒了嗎?

03

孩子犯錯時,家長容易陷入三大教育誤區:

1.強迫孩子認錯

這類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迅速認錯、迅速低頭。但是要明白,強扭的瓜不甜,即使孩子認錯了,他的心裡就真的承認自己的錯誤了嗎?

2.對孩子施以拳腳

在這一類家長看來,暴力是最簡單有效的了,通過這種方式既能讓孩子張口,同時又能還讓孩子長個教訓。誠然,這類家長的想法芽芽媽不敢苟同。

3.和孩子玩冷戰

這類家長看來,冷戰的方式能製造緊張的氣氛,會讓孩子不自覺的反省自己。可是冷戰最能傷害彼此感情,而且孩子還小,他的內心又會遭受怎樣的煎熬呢?

04

很多時候,孩子明明犯錯了,卻不肯承認。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他們都拒不認錯。這是為什麼呢?

01

知道自己錯了,你沒發現

有的孩子意識得到自己做錯了,但是可能會由於羞愧、不好意思說出口。

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是不是已經羞愧得紅了臉,低了頭,這個時候需要好好的引導,讓孩子自己主動承認錯誤,而不是急於逼他說我錯了。

02

害怕一旦認錯就會被罰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時,他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但他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和解決,於是孩子會如實向家長匯報。

這個時候,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一點教訓就會長記性。此時孩子也許就會考慮:「如果我不承認錯誤,是不是就不會教育我了?」

03

你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孩子犯錯後,家長暴躁的逼迫方式,觸動了孩子的自尊,有孩子明明意識到自己錯了,可看到你吼叫的樣子,羞愧變成憤怒,於是「我錯了」怎麼也不可能說出口,但這一切,家長都意識不到,還以為孩子頑劣不懂事。

發展心理學家Thomas Lickona在說:能夠懂得規則以及違背規則帶來的後果,是孩子在這個階段正在進行和完成的一個生長發育「作業」。

不過,這種「不承認」「辯解」「推脫」從某種角度上看也是一個好的信號:它說明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甚至是犯了錯誤。

所以,在「認錯」這個問題上,爸爸媽媽要更加耐心一些。孩子需要在父母的關注、理解和指導之下,才能夠建立起道德意識,使自己的行為更真誠和善良。」

05

使用暴力教育的表面意義,就是在當時戰勝了孩子,讓孩子低頭認錯。但是孩子的心裡是不服氣的,有反抗的欲望,只是不敢表達罷了。

所以,對孩子管教的最好方法,是贏得孩子,贏得孩子的信任、尊重與認可。

1.多用「我們」來和孩子進行溝通

2.告訴孩子爸媽小時候也幹過同樣的蠢事

3.尊重孩子的一切決定

4.耐心傾聽孩子的心理述求

5.拿出自己的真心和孩子交朋友

6.做好孩子的榜樣

芽芽媽愛叨叨

孩子犯錯本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將孩子犯錯過分「妖魔化」,唯恐避之不及的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面對犯錯的勇氣和改正進步的機會。

而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應對方法,就可以讓孩子在錯誤中不斷進步和成長,將這些不可避免的錯誤變成一種寶貴的財富。

教育路上,家長還應多給孩子一些時間,給自己多點耐心,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加優秀。

你家的孩子會逃避認錯嗎?你又是怎樣引導孩子認錯的?歡迎後臺交流。

參考文獻

[1]王娜.理解犯錯的孩子,理解孩子犯的錯[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25-126.

[2]郭偉偉.用理解和關愛脫去孩子的「盔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01):69-70.

[3]程治會,黃德健.「錯誤」是孩子成長的養料[J].科學諮詢(科技·管理),2016(02):90-91.

[4].楊瀾:家長應做好情緒管理[J].中小學德育,2015(02):94.

相關焦點

  • 當孩子犯錯後,別逼他說「我錯了」,父母這樣做效果更好
    文/羊駝媽媽每一個孩子後都是一個天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他們變成了一個「小惡魔」,總是不斷地在犯錯。孩子犯錯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錯誤,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在孩子犯錯之後,會如何處理呢?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但是我們通常都會發現一種情況,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都會很嚴肅地問孩子:你認識到錯誤了嗎?下回還敢不敢了。而這個時候,孩子迫於父母的逼問,總是會委屈地說到:我再也不敢了,我錯了。
  • 家住高層,孩子往樓下扔東西,我是這樣做的
    有往樓下扔蘋果的,有扔滅火器的,甚至我還看到往樓下扔菜刀的。對這個問題,我跟穎爸特別重視。一再對寶寶強調不能往樓下扔任何東西,就算是一片紙片也不行。穎寶聽了之後乖巧的點點頭,告訴我東西扔到樓下很危險,寶寶不會這樣做。教育孩子,光靠說的是沒有用的可事實證明,教育孩子,光靠說的是沒有用的。
  • 孩子一犯錯就壓不住火,比起打罵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而你剛才做的那個調查,就是你對寶寶的容錯率,是指你對寶寶犯錯的容忍程度。比如一犯錯就繼續懲罰,就代表你對寶寶的容錯率很低。然而這點,也會對寶寶有直接的影響。◆ 肢體語言的暗示給寶寶建立「錯誤意識」不一定要打罵,也可以使用肢體語言。比如在他們犯錯的時候叫喊他們的名字,認真的盯著他們並搖頭,這樣的暗示孩子們就明白:我不可以這樣做。
  • 哈佛校長:「低層次父母」只會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很多人都有個「嘮叨媽」,有關調查顯示,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有人甚至說「嘮叨」是「媽媽」的代名詞,你也是一個嘮叨媽嗎?
  • 高中生要「試錯權」,父母進退兩難:人生如何承擔犯錯成本?
    出現這種呼籲,是基於一對基礎矛盾:父母不希望孩子犯錯,至少不要再犯父母曾經犯過的錯,所以處處給孩子呵護和限制;但孩子不認為自己所作所為是錯的,所謂「請求犯錯權」,本質上是對父母的判斷進行反擊:不試試,怎麼知道是錯的呢?也許你們認為的錯,不一定是錯的呢。
  • 男人說「我累了」的時候,別回答「早點休息」,這樣做效果更好
    最近,有兩個讀者問了我同樣的一個問題:「該怎麼談戀愛?」她們覺得談戀愛好難,都說女人心海底針,她們認為男人心更難懂,而且還男人很莫名其妙。為什麼有些女人會有這樣的看法呢?有時候,男人在對女人說「我累了」的時候,有些女人回答了「早點休息吧」,以為這樣是在體恤男人,結果沒想到卻弄巧成拙,讓男人覺得女人是在敷衍自己,從而就不理會女人。男人有這種想法其實並不奇怪,這就好比你不開心時你告訴男人「你要睡了」,男人沒有安慰你,只是給你說了一句「晚安」。
  • 金毛這6個部位,一個比一個重要,犯錯後千萬別用力打!
    但金毛再溫順也會犯錯的,但犯錯寵主千萬別用力打它這6個部位,因為一個比一個重要!金毛的大腦袋別看金毛的腦袋好像很結實的樣子,其實和人的腦袋一樣脆弱。如果在金毛犯錯後,寵主用力打它腦袋,那金毛真的會因此而喪命,因此千萬別用力打它這個部位。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疫情期間,鄭州的一位大姐被兒子氣得幾近崩潰。「我裝一袋水泥是1塊錢,4萬多塊錢,我得裝4萬袋子水泥啊!」原來,大姐是做水泥生意的,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工作。
  • 孩子犯錯以後別總是嘮叨講道理,換一種方法試試!
    我想既然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那麼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現在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再使用以前的棍棒教育。孩子犯錯以後,很多家長都會主動跟孩子講道理,或者進行批評教育。可是孩子畢竟還小,並不能做到換位思考。那麼家長去跟孩子講道理,真的行得通嗎?
  • 別只會用西紅柿炒雞蛋了,試試把西紅柿這樣做,清甜鮮美不上火
    別只會用西紅柿炒雞蛋了,試試把西紅柿這樣做,清甜鮮美不上火!伊莉莎白.大衛說,法國人把蔬食菜視為一餐中重要的一環,而大部分的英國人認為,蔬菜只不過是肉類的配菜,除了焗烤起司花椰菜,沒有多少傳統蔬食菜色端得上檯面,所以好奇(應該也期許)未來會不會養成這樣的習慣。
  • 孩子犯錯後,你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很重要,很多父母說錯了
    "跟你說要這麼做你偏不聽,你偏要這麼做,現在好了,做錯了吧?""跟你說不要那樣做你偏要,你只會給我製造麻煩。""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養你有何用?"可是這位媽媽發現,小孩犯錯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現在她對小孩非常失望,所以會經常對小孩說一些狠話。比如:"你怎麼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我養你有什麼用?"小孩甚至還會頂嘴地回道:"那你生下我幹什麼?你都不愛我。"
  • 最討厭跟我說「對不起」的人,有本事你別犯錯
    其實到現在我根本搞不清楚他們是因為什麼分手的,只是閨蜜說她做了一件對不起那個男人的事。出軌?腳踏兩條船?閨蜜沒有跟我說,但是看得出來,她還是沒能從這段愛情裡解脫出來。剛剛,她跟我說,她去找那個男人複合了。「你猜一年了,他最失敗的地方在哪裡?」她有點戲謔地問我,因為剛剛也哭夠了。現在的玩笑是在幹嘛?故作鎮定嗎?
  • 孩子犯錯了,你真的會批評嗎?
    可是,效果甚微。他還是用故意尿溼褲子來表示抗議,打罵並沒有取得效果。其實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大小便的控制能力還是比較弱的,這時的孩子偏偏又處在第一成長叛逆期,有時故意用尿溼褲子來表示他的長大。對於這樣的犯錯,我建議弟媳不要用打罵強制,多給他講講道理,實在不行再多穿幾天紙尿褲。當你不再去在意的時候,他自然會變得乖起來。
  • 正面管教的3個實用技巧,孩子犯錯後,這樣做比打罵有用
    當孩子犯了錯,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頭痛不已,在屢教不改後,通常都是用暴力解決問題。但經常打罵孩子,即便糾正了孩子的錯誤,也會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越走越遠。就像動漫《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混世魔王投胎所生的哪吒,所有人都認為他是行為惡劣的混世魔王,會給社會帶來危害,對他退避三舍。但是父母卻一直堅持教導他,要為人正直、善良,就算陪他玩會有生命危險,李夫人也會穿上鎧甲陪他踢毽子,所以在陳塘關遭受災難時,本是混世魔王的哪吒卻成了救世的人。
  • 孩子犯錯到底該如何教育……
    01 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避免孩子受冤枉大多數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想的是:我要去教育(教訓)他。很少有家長會冷靜下來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如果那位媽媽在懷疑女兒偷錢的時候問一問,你有拿走我的錢嗎?
  • 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犯錯改錯的過程,孩子犯錯無奈的你會動手嗎?
    大家好,我是梵雲!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養育孩子和教育孩子有著本質的區別,就拿孩子犯錯後的處理方式來說。很多家長比較簡單直接,就是批評指責,方法用盡無奈之下便會動手。這樣的方式,就是在養育孩子的層面上。而教育孩子,則是發現孩子犯錯闖禍後,及時糾正並加以正確引導,告訴孩子錯在哪裡。養育孩子可以順其自然,樹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長。
  • 芒果別再直接吃了,試試這樣做,酸甜可口,孩子三天兩頭就要吃
    哈嘍,大家好,我是顏小廚,今天小廚又來給大家更新美食菜譜啦!芒果別再直接吃了,試試這樣做,酸甜可口,孩子三天兩頭就要吃最近天氣太熱了,動不動就大汗淋漓的,這個時候最想喝一杯冰冰涼的飲料。尤其我家孩子天天鬧著要吃棒棒冰之類的,吃上一根透心涼。這些吃多了,對脾胃不好,更加不想吃飯了,所以要讓孩子少吃。
  • 「婆婆伺候月子一天犯錯十幾次,說她還記不住,我罵兩句有錯嗎」
    時常有一些女人說到婆婆沒有伺候好自己月子的時候,她們會把這個稱之為「月子仇」。說起自己的月子仇,女人眼裡的婆婆自然也變成了她的仇人。但如果你問她,婆婆既然這麼不好,為什麼不讓自己娘家媽伺候,她會說:「我捨不得我媽太累。」
  • 別再給孩子吃炒蘆筍了,試試這樣做,一次多種口味,比紅燒肉好吃
    導讀:別再給孩子吃炒蘆筍了,試試這樣做,一次多種口味,比紅燒肉好吃常在外面餐廳吃飯,偶爾吃到很美味做法又不難的菜色,就會想回家模仿一下。例如這道沙拉。老公說他對蘆筍沒意見,比較討厭的是吃完之後尿尿會有一股強烈的蘆筍味,我說我從來沒發生過,他說這是亞洲血統的不同(?)。大家也會有這種情況嗎?(超挑食的老公妹也是一樣,而且她上完廁所還會"惡"的一聲,一邊抱怨晚上吃蘆筍害得她這樣。
  • 寶寶用手抓飯,你會阻上嗎?正確的做法是怎樣?這樣做效果更好
    昨晚和他們視頻,弟媳說小侄女這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總喜歡抓著什麼都想往嘴裡放,就連吃飯也是用手抓,弄得臉上、身上、桌子上都是粘糊糊的飯,既不衛生又難收拾,真是傷腦筋。小侄女這種情況,是很多孩子都有出現過,媽媽們不知道有沒有發現,當給7-8個月的寶寶餵飯時,很多孩子常常會伸手去抓勺子,很喜歡把手放到飯碗裡不拿出來,過一會兒再將手拿出來放到口中,即使他什麼都沒有吃到,他仍然會津津有味地吮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