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你真的會批評嗎?

2020-12-23 騰訊網

在孩子成長的途中,犯錯是必然的。比如:搗蛋打了小朋友,沒有完成作業,甚至故意尿溼褲子等等,孩子總是有這樣或是那樣的錯誤讓我們無奈。而這時不恰當的批評往往會使孩子錯上加錯。

侄兒浩浩2歲時摒棄了紙尿褲,開始自己試著控制大小便。那段時間裡,他有時故意尿溼褲子,當你讓他去尿尿時,他不去。轉身的功夫,立馬把褲子尿溼了。這種明顯帶有故意的行為讓弟媳很冒火,甚至有一次打了他屁股作為懲罰。可是,效果甚微。他還是用故意尿溼褲子來表示抗議,打罵並沒有取得效果。其實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大小便的控制能力還是比較弱的,這時的孩子偏偏又處在第一成長叛逆期,有時故意用尿溼褲子來表示他的長大。對於這樣的犯錯,我建議弟媳不要用打罵強制,多給他講講道理,實在不行再多穿幾天紙尿褲。當你不再去在意的時候,他自然會變得乖起來。

用寬容的態度處理孩子的犯錯是必要的,可惜許多父母或是用溺愛來偏袒,又或是狠狠地打擊孩子的自尊,這兩種極端都是不可取的。

明明又在幼兒園裡欺負了別的小朋友,甚至抓傷了強強的臉。明明的媽媽被老師叫到學校裡,媽媽一邊向強強道歉,一邊只是含糊地批評明明。這種帶有隱性的縱容,讓明明下一次的搗蛋行為又發生了。這種批評帶有明顯的縱容性,讓孩子更加的為所欲為。而凡凡的媽媽卻是走了另一個極端,凡凡同樣是個搗蛋鬼,這次在學校裡欺負了同學,也被老師通告了,媽媽回家惡狠狠地揍了凡凡一頓,凡凡媽媽就納悶了:為什麼每次狠狠地揍,凡凡還是不改呢?顯然暴力行為只是讓凡凡暫時的妥協,卻也讓凡凡同樣去用暴力去解決問題。所以說,批評的方法用錯,對孩子是沒有用處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失誤和錯誤都是不可避免的。家長批評的處理態度決定著孩子的心態,當你模稜兩可地去處理的時候,孩子勢必也會模稜兩可。相反當你企圖用暴力去徵服孩子的時候,暴力也會成為孩子的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弄清楚事實,了解孩子當時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去犯錯,以及犯錯後怎樣去處理。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的,只是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注入的教育方式不同,自然就會教出不同的孩子。這時應該注意的是,從小培養孩子善良寬容的性格。在他犯錯時,試著去了解他的內心,讓他知道到底錯在哪了?別動不動就用粗暴的方式去解決,許多時候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頓後,孩子還不知道到底錯在哪,這才是最愚蠢的處理方法。

我見過一個媽媽經常這樣訓斥孩子的吃相:你都多大了,別動不動就把東西灑在身上,真是笨死了!經常被她訓斥的孩子,每次吃東西時都非常小心,由於情緒緊張,一見到媽媽都會把東西灑在身上,想必媽媽訓斥的那會,孩子內心將受到多大的委屈啊。所以,面對這樣的失誤,家長儘量不要去訓斥孩子,而是教孩子怎樣去解決。有些家長就是把孩子的失誤也當成了犯錯,批評成了家常便飯,這樣很容易影響到親子關係。將來孩子也不會感恩,反而受到懲罰的是你。

批評真是有很大的技巧,它比獎賞更難做。對於批評我保持三個原則:一是絕不偏袒,做到公平公正。二是懂得寬容去處理孩子的犯錯,不要動不動就用暴力打壓,暴力是最無能的行為。三是幫助孩子知道到底錯在哪,以後怎樣去改正。只要掌握了這三個原則,就很容易處理好批評了。

相關焦點

  • 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犯錯改錯的過程,孩子犯錯無奈的你會動手嗎?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犯錯、改錯的過程。養育孩子和教育孩子有著本質的區別,就拿孩子犯錯後的處理方式來說。很多家長比較簡單直接,就是批評指責,方法用盡無奈之下便會動手。這樣的方式,就是在養育孩子的層面上。
  • 14歲男孩被母親掌摑後跳樓身亡:批評孩子是門藝術,你真的會嗎
    批評教育,家長都很熟悉,但卻常常失了分寸。批評過當引起的嚴重後果也不少見。9月17日,武漢一名初三年級的中學生,在學校裡被其母親當眾扇耳光後跳樓自殺,雖然已經儘快送醫,但是因為傷勢過重還是搶救無效死亡。難道孩子不應該被嚴格管教嗎?
  • 批評教育只會適得其反,父母的關注和態度,才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經常批評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糾正錯誤,減少犯錯。反而父母的批評和訓斥會成為孩子犯錯地一種的動力,與父母形成對立態勢。只有父母的關注和正確的態度,才是孩子真正前進的動力。擁有自卑感的孩子在學生階段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到成人後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不敢爭取自己在工作上應有的待遇。很多時候家長在面對犯錯的孩子時,都會採取批評和訓斥的方式來進行教育,認為孩子在犯錯後接受批評才能夠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改正錯誤。然而一些家長在批評和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比較盲目和暴躁,結果導致適得其反。
  • 親子教育:沒有細節的批評孩子,毀了他多少溫柔!
    批評孩子別將矛頭指向人格品質在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總是帶著一定的負面情緒,口無遮攔,將自己的脾氣發在孩子身上。比如說,孩子一次考試成績很差,說「你就是隨你爸,笨!」而不是說「還需要花更多功夫才行。」
  • 孩子犯錯後家長千萬不要打
    那今天就來說說孩子犯錯後到底要不要教育,孩子犯錯肯定是要教育的,但教育的方法有很多,而有好多父母會用指責或者打人的方式,來讓孩子長記性,好讓他下次不犯錯誤。教育孩子,千萬不要打孩子,打孩子只會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但遇到同樣的問題後還會犯錯,而且會隨著年齡的變大,變的更加叛逆。
  • 小步在家早教告訴父母孩子犯錯該怎麼辦
    在管教孩子上,情緒不穩定,輕則大吼大叫,重則陷入壞情緒連鎖反應。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踢貓效應」: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連鎖反應導致的惡性循環。
  • 孩子被外人批評了,該打罵還是撐腰?家長若做錯了,對娃傷害很大
    後來,小豆只要和別人發生矛盾,就不敢吱聲,害怕媽媽會打他。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是比較常見的,畢竟小孩自制能力還弱,又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犯些錯誤,在所難免。 我們能包容自己的子女,但外人可不會,所以在小孩犯錯後,他們可能會毫不客氣地批評孩子。
  • 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不能接受批評,怎麼辦?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聽到別人的表揚時表現的很開心,但是批評他的時候,他就會垂頭喪氣,會不停的發脾氣、哭鬧,有的甚至開始摔東西,孩子只能聽進好話,但是對於善意的批評卻怎麼也做不到虛心學習,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孩子犯錯到底該如何教育……
    01 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避免孩子受冤枉大多數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想的是:我要去教育(教訓)他。很少有家長會冷靜下來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如果那位媽媽在懷疑女兒偷錢的時候問一問,你有拿走我的錢嗎?
  • 家長不斷批評孩子,只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不會「愛自己」
    在網上偶然看到了這樣一句話:「當你不斷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不愛你,但是會停止愛自己。」,當朵朵犯錯的時候,父母批評聲音更甚。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不斷批評的教育中,他與父母的感情只會越來越疏遠。甚至有的孩子會與父母形成對立的戰線,拒絕聽從父母的教育。如果父母只會一味地批評孩子,就一定會面臨孩子與自己越來越遠的情況,希望到時父母不會後悔自己不當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 批評孩子是一門技術活,想讓孩子聽得進去,家長要懂「過程批評」
    批評孩子的時候,很難不帶著憤怒的語氣,這時候張珊都會直接大聲開罵,現在聲量和用詞上把孩子鎮住,比如"真沒良心""你笨死了""老是給我搗亂" 負面的情緒轉化為了憤怒的言行,那麼家長很可能會口不擇言,誇大了孩子的錯誤。自以為這樣會讓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阻止下次再犯錯。
  • 孩子一犯錯就壓不住火,比起打罵更有效的是這麼做!
    這也是當代的確存在著的帶娃難題:父母到底應該怎麼「管教孩子」?1孩子犯錯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很多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總存在一種「壓不住火」的狀態。而你剛才做的那個調查,就是你對寶寶的容錯率,是指你對寶寶犯錯的容忍程度。比如一犯錯就繼續懲罰,就代表你對寶寶的容錯率很低。然而這點,也會對寶寶有直接的影響。
  • 當孩子犯錯後,別逼他說「我錯了」,父母這樣做效果更好
    文/羊駝媽媽每一個孩子後都是一個天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他們變成了一個「小惡魔」,總是不斷地在犯錯。孩子犯錯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錯誤,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在孩子犯錯之後,會如何處理呢?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但是我們通常都會發現一種情況,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都會很嚴肅地問孩子:你認識到錯誤了嗎?下回還敢不敢了。而這個時候,孩子迫於父母的逼問,總是會委屈地說到:我再也不敢了,我錯了。
  • 孩子若是犯錯,強逼孩子認錯要不得,家長要採取正確的解決方式
    每次琳琳犯錯,他們就會輪流批評他,總是質問她是否認錯。但琳琳總是頂嘴,不肯認錯,這讓父母非常頭疼。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這樣,一直逼問孩子知不知道錯,錯在哪兒。雖然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為什麼一旦孩子犯錯,家長都喜歡一直逼問孩子?
  • 孩子犯錯,打一頓就好了?應採兒告訴你只要4個步驟就搞定
    她沒有一上來就發脾氣批評,而是用一句「為什麼」的質問,讓Jasper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並且給他解釋的機會。應採兒心裡明白,在孩子犯錯之後,他的內心已經處在情感受挫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大人的情緒也不穩定的話,不僅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且還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 孩子經常犯錯,你情緒失控了嗎?別讓自己「愛之深,責之切」變味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生活中父母會發現,孩子由於年齡小或者是不小心會經常犯錯。玉林滿臉不悅地對兒子說:「你怎麼回事兒?小心一點!」,兒子當即被嚇得大哭,妻子趕緊說:「沒關係,我們趕快清理就好」,兒子很快止住了哭聲到廚房裡拿來了掃帚,很快家裡又恢復了平靜。只有玉林看著眼前的景象若有所思。事實上,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情緒失控是缺乏理智的表現。
  • 【家長必讀】犯錯是一個智慧的增長的過程,怕犯錯的孩子或許會越來...
    怕犯錯的孩子或許會越來越不自信上學時,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體驗:當老師問問題時,很想要舉手發言,可是又不敢舉手。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又害怕說錯。老師們都願意以表揚和讚美激勵我們,認為這樣可以給我們持久的自信,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這樣的舉措恰恰將孩子推入了「僵固式思維」的陷阱。
  • 對於你的孩子,你真的會欣賞嗎?
    ——《怦然心動》 生活總會有點不順意,我們都會犯錯。天性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開始改變。——《瘋狂動物城》 人生與電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天堂電影院》 要麼作為英雄而死,要麼苟活到目睹自己被逼成惡棍。
  • 孩子被批評後是尋死覓活,還是愈髮長進?取決於家長的溝通方式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完全禁不起批評,父母若是說話聲音太大、語調尖銳、措辭犀利的話都要注意,生怕孩子承受不了,而多數家庭教育也從權威型教育變成民主型,孩子難道真的承受不住批評麼?
  • 犯錯學生該不該批評,學校教育的三大提問,根本原因在於何方?
    前一段時間陸續發生了好幾件,駭人聽聞的事情,犯錯的學生該如何批評,是教育的方式有誤,還是學生們教育的困難性,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幾件事情。第一件:10秒鐘時間用搬磚猛砸老師頭部10下!事發後兩天老師一直在ICU,仍然處於昏迷狀態,醫生多次和家屬「交流」病情,據說老師可能會成為植物人,這件事就是學校日常管理的小事情,學校不準學生校內騎車,這個學生騎車並且載人,被校內巡邏隊發現批評後,交給班主任處理。班主任批評教育後,被他從背後偷襲,導致慘案發生,直到現在班主任因治無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