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桌球愛好者最苦惱的是打球時發不出力,明明用盡全身力氣去擊球,可擊球軟而無力,速度慢,對方很容易防回球。怎樣解決好擊球前的放鬆與擊球時的集中發力之間的關係,將直接影響到業餘桌球愛好者的技術水平,也是高、中、低水平選手最明顯的區別。
發球不出力,最主要的原因是發球不夠放鬆,整個人在擊球時都繃得很緊,全身都在使勁,根本打不到球。只要在擊球前完全放鬆,發力就能達到最大限度。
鬆弛和發力是一種辯證的統一關係。在放鬆之後才能充分發揮你的爆發力,這是俗話說得好收尾。一旦擊球位置正確,就可以在比賽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百分之百的把力量運用到球上。
鬆弛階段要懂得形松意不松的道理,整體而言,人都適度保持著進攻的節奏,身體肌肉是一种放松的狀態,像彈簧一樣有彈性的放鬆,而不是鬆散的放鬆。為了在擊球前保持穩定,內松外緊。唯有放鬆,用力的時候,才能把力量集中到一點。就像拳擊比賽,毒蛇襲擊對手。
就拿右手執拍來說,整個放鬆、發力的動作都應該是這樣。運動員擊球前,先身體向右、向下略向下,當重心放在右腿時,肩就會放鬆,握球時手心就會放鬆。當球與前方的迎擊球接觸時,右腳前腳掌蹬地,向左轉胯,在大臂的帶動下,迅速向前收前臂,加上手腕、手指的力量,四力疊加,形成鞭打效果,共同作用於擊球點。擊前要放鬆,擊中時只需用力一下。施展力量之後,就是再次放鬆,準備下一擊。那是放鬆和用力的關係。
正手拉加旋轉弧圈球,又稱「高懸式弧圈球」。上旋力強,第一弧較高,運動速度較慢,第二弧反彈下墜,快速下滑,不易辨認臺點和飛行軌跡,給對方把握回球的節奏、時間、拍形增加困難,感覺對不上點,使不上勁,可直接得分或為拉前衝弧圈製造機會,通常用於接發球、對削、搓球、擋球和接下旋球,還可用於接下旋球。兩人對拉弧圈的時候很漂亮漂亮。
運動要領:兩腳分開,兩膝內收微曲,重心放在前腳內側,左腳在前,略提腳跟,身體略右轉,手腕外展,向後拉,拍成橫立狀。當來球躍升到頂點期或落點期之前,觸球中上或中部,腰髖帶動上臂,前臂由後向前揮,擊球瞬間立即向前發力,右腳掌內側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內收,配合摩擦,重心由右腳轉向左腳。全部作用類
正手拉出前衝弧圈球,這類球上旋力強,第一飛行弧線低而長,球前進速度快,第二弧線下墜比加轉弧圈球下墜快,急劇前衝向下滑落,殺傷力大,是得分的剎手劍。一般用於對付削球、摩擦、中力攻球、接發球和半高球,對方弧圈相持時也用於對拉、對衝。運動要點:基本姿勢與拉加旋轉弧圈相同,但身體重心略有提高。在引拍時,拍子與球同高或稍低於來球,上臂帶動前臂向右腰部側展,拍形在高點或上升後期前傾,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轉腰,帶動上臂、前臂、手腕,由後向左前發力,配合輕微向上摩擦,重心前移到左腳。
反手拉式、反手拉式、反手拉式、反手拉式、反手拉式、反手拉式、反手拉式是橫拍、直拍橫擊者的獨特技術之一。與正手拉加轉弧圈相比,弧線、回彈特徵基本相同,只是速度稍慢,力度、旋轉稍小。主要用於接下旋發球,接發球搶拉,揉中轉拉,對付普通攻勢及弧圈對拉等。
普通無發力的業餘桌球愛好者,基本上從握拍開始就是緊張的,握拍握死了就一直在發力,結果觸球時反而發不出力,或力量作用不到球上。只需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訓練,多體會一下放鬆和發力的關係,用不了多久你也能全面發力,拉出又爆又轉的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