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孟武伯1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詢問孝道。孔子說:「父母只擔心他的疾病(就是孝道)!」
【注釋】
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姓仲孫,諡號「武」。孟子的五世祖。
【心解】
關於孝,在《為政篇》裡一共有四個人問孝,一個是孟懿子,一個是孟武伯,一個是子遊,一個是子夏。這說明在那個時候,什麼是孝是一個欲辨不清的問題,也是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孔子給每個人的回答其實都不一樣,有的是點到即止,比如給孟懿子的回答就是「無違」二字,再多的話情願告訴一個不相干的樊遲,也不告訴你孟懿子,自己琢磨去;有的是引而不發,比如子遊問孝,先將兩種情況說清楚,「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與「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一個反問,「不敬,何以別乎?」,你自己去琢磨去吧,答案還需要我說嗎?
有的呢,不正面回答,你孟武伯問孝,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我知道你在孝方面的問題,我不說你哪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只說,你父母擔心什麼,可憐天下父母心呀,做父母擔心孩子在外的安全,擔心孩子在外面會不會生病,生病了會不會有人照顧,當然做父母的更擔心自己的子女能不能「三十而立」,立功立德,能不能在社會上站得住腳,其實做父母夠累得了。
那麼做子女的怎樣才能算是盡孝呢?什麼也不讓父母操心呀才是孝道呀!不用擔心子女的學業功課,不用擔心子女的功德修養,不用擔心子女身體狀況,不用擔心子女的身心安全,等等。但身體狀況有的時候真的由不得自己,我們能盡力做好的就是自己的功德修養方面,那我們可以看出,做子女的在自己所能為的方面努力就是盡孝道。
那個孟武伯呢,被諡號為「武」,這是一個褒謚。什麼樣的情況下被諡為「武」呢?不怕麻煩,將謚號為「武」的通常情況羅列於下:
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威強睿德曰武;除偽寧真曰武;威強恢遠曰武;帥眾以順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剛強以順曰武;闢土斥境曰武;折衝禦侮曰武;除奸靖難曰武;拓地開封曰武;肅將天威曰武;安民和眾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殺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敵無避曰武;德威遐暢曰武。
概括一下,能被諡為「武」的,大致在二個方面做得不錯,一個是武功,比如威強敵德曰武;一個是武德,比如睿智不殺曰武,德威遐暢曰武。但這樣的人,大致可能會在武德與身體方面讓人擔憂的,所以孔子回答說,「父母唯其疾之憂」是謂孝吧!
本文由大德堂語文原創,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