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12月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在會上介紹,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9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新提升。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劉昌亞介紹,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實現了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年,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50.9%、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7年。
他還表示,實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從臺帳建立之初的20萬到「動態清零」,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累計達到52.5萬人。建立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3.91億人次、資助金額達7739億元。
「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覆蓋1634個縣、13萬多所學校,受益學生超過3700萬人。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劉昌亞表示,連續實施兩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76%。
此外,劉昌亞表示,全國23個省份、95.3%的縣級單位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99.8%的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20條底線」要求,56人以上大班額比例由2016年的12.7%下降到3.98%。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入學政策,24個大城市中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8.6%,85.3%的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