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加祥:小合作社承載脫貧「大夢想」

2020-12-23 閃電新聞

「作為一名來自農業領域的人大代表,我要把農民的心聲、意願帶上來,把涉農惠農政策帶到農民中去,還要通過實際行動來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12月初,江蘇省淮安市人大代表、洪澤區三河鎮祥發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加祥告訴記者。

△江蘇省淮安市人大代表梁加祥在田間勞動。(梁加祥供圖)

結對幫扶點燃希望

三河鎮梁墩村曾經的貧困戶蔣曉榮是梁加祥結對幫扶的貧困戶。蔣曉榮妻子癱瘓在床,自己也患病無法乾重活,平時只能一邊照顧妻子,一邊兼著打打零工,生活非常困難。洪澤區組織人大代表結對幫扶貧困戶後,梁加祥根據蔣曉榮家中的實際情況,為其購買了雞苗,並免費提供飼料,幫助他搭建了簡易的雞棚,讓他能夠通過養雞多一份收入。

「從來沒養過雞,養殖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蔣曉榮感動地告訴記者,「當時都想要放棄了,老梁的幫助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自己還是堅持下來了。」蔣曉榮談到,缺乏技術,梁加祥就聯繫技術人員給予指導,還免費提供病害防疫幫助。從陌生到熟悉,從熟練到精通,蔣曉榮的養殖技術進步很大,雞苗的因病因災減損越來越少,發育也越來越好。

如今,蔣曉榮已順利脫貧,日子越過越好。在雞棚裡仔細查看完雞苗的生長情況,蔣曉榮坦言,「感覺自己的脫貧仿佛就在昨天,這一切都要感謝老梁。」

△江蘇省淮安市人大代表梁加祥在合作社忙碌。(梁加祥供圖)

發揮合作社作用 緊密參與扶貧

梁加祥說,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知道農民單純種地收益低,他為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深感惋惜,一直想為鄉親們做點什麼。2012年,梁加祥在積極發展合作社的同時,也讓合作社緊密參與到扶貧中來。

他介紹,祥發農機合作社率先推動土地流轉,把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土地流轉到合作社中,然後對土地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種植,邁出了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第一步。

梁加祥認為,幫助貧困戶就業,通過「造血」式扶貧,讓貧困戶實現真正的自力更生,才是長久之計。梁加祥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貧困戶的「小手」,與貧困戶家庭對接,優先招錄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貧困戶到合作社工作,使農業專業服務組織與貧困戶實現抱團發展、互惠共贏。據統計,祥發農機合作社積極吸納當地剩餘勞力80多人,其中低收入戶16戶,使他們每年可增加收入1.2萬元以上。

因病致貧的三河鎮四壩村村民劉生洪,全家沒有一個能下地幹活的勞動力,「以前,家裡有地沒法種,現在老梁的合作社把我家的土地承包了,我們自己不用種地,還有租金,平時在他合作社裡有一些較為輕鬆的雜工,他都找我幫忙,也開工資,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劉生洪高興地告訴記者。

合作社機械裝備薄弱,流轉的耕地分散,農業種植結構不合理,道路、水利配套設施不齊全,不利於機械化大規模種植……梁加祥針對合作社發展存在的這些問題,積極籌措資金加以解決。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他採用「合作社+公司+農戶」經營模式,為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方位服務,解決了農戶生產缺少資金、烘乾倉儲、銷售等問題。

梁加祥還定期組織開展規模化、機械化農機作業服務,不斷提高貧困戶農業機械化水平,聘請農業專家為貧困戶講授必備的農業生產知識、科學的田間管理模式、先進的實用栽培技術等,大大增強了貧困戶的脫貧信心,提升了貧困戶的脫貧能力。同時,合作社還吸納貧困戶入社成為社員,組織貧困人員定向參與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做到學有所專,幹有所長。

梁加祥說,「我們每年都會對周邊的貧困戶組織3-5次培訓,包括農業種植、機械操作等涉及農業生產各個方面知識。」通過這些技術培訓,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升了農民專業種植水平,也讓很多貧困戶變身種養能手。

聯堡村村民王某家境不好,打算承包村裡的拋荒田,但苦於缺資金、少技術,對種田更是「一抹黑」。他找到梁加祥,梁加祥鼓勵他大膽承包,幫他賒購良種、農藥、化肥,選購農機,爭取補貼,從育秧、栽插、銷售等全過程實行技術指導,現在他已成長為鎮裡的種田能手。

經過多年發展,祥發農機合作社由最初15名社員、130萬元註冊資金壯大到擁有236名會員、400萬元註冊資金,實現了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合作社到省級五星級示範農機合作社、省級五好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示範社、國家級農機合作示範社、全國50佳農機合作社、全國30佳創新示範合作社的「大變身」。合作社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輻射周邊縣(區)10多個鄉鎮,受益農戶8320戶,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今年,為了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鞏固幫扶成果,我們一直在加大跟蹤幫扶力度。」梁加祥說,合作社幫扶的內容涵蓋醫療、教育、就業等諸多方面,致力讓每一位貧困戶都能順利脫貧。

△江蘇省淮安市人大代表梁加祥在給村民講解有機稻米相關知識。(梁加祥供圖)

聚焦農業轉型積極履職建言

除了發揮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他還時刻心繫农村發展,在調研走訪搜集民意的基礎上提交建議,為「三農」積極履職建言。2020年1月,他在參加淮安市人代會時,向大會提交了一件聚焦農業轉型期存在問題的建議。梁加祥介紹,和過去相比,農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一家一戶的傳統農業種植到新型農業主體種植,從小塊田調整到大塊田,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智能化水平不斷發展。

「目前農業處於一個轉型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政府部門來推進解決。」梁加祥將這些問題寫進建議,希望政府部門能制定更多惠農強農政策,幫助農民改變思路、轉變思維,和市場接軌,實現農業產、加、銷一條龍,加強與商超對接、與網際網路對接,提高農業附加值;助推產品升級,實現農業從常規種植轉向有機、綠色種植;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智能化的發展、運用。

「以政策為引導,鼓勵農民向土地要效率,提高糧食安全,從而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讓農民受益,更好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梁加祥說,伴隨越來越多惠農強農政策的出臺,廣大農村一定會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農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策劃:王萍、於浩、李小健

記者:王萍、賈定

責編:舒穎

相關焦點

  • 「小車間」撐起「大夢想」——桃源縣積極探索發展扶貧車間促脫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丨「小車間」撐起「大夢想」 ——桃源縣積極探索發展扶貧車間促脫貧增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周勇軍 魯融冰 通訊員 唐志君 郭婧 9月28日,秋雨淅瀝,氣溫驟降。
  • 秦嶺6063次「小慢車」承載夢想和希望
    秦嶺6063次「小慢車」承載夢想和希望 2020-10-09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桃源:合作社、小車間助力脫貧奔小康
    新華社長沙11月27日電 題:湖南桃源:合作社、小車間助力脫貧奔小康新華社記者阮周圍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當地獼猴桃專業合作社迎來大豐收,滿滿5萬多斤果子源源不斷地發往全國各地,農戶們正為宣傳、銷售、發貨忙前忙後。「這份工作很靈活,就家門口上班,工作比較輕鬆。」劉興樹在地裡幹活,妻子黃興雲在屋內負責選果。合作社大門對著層層青山,風穿過山間茂林修竹,吹向山谷間200畝獼猴桃林。
  • 【脫貧路上看開魯】小鴿子衍生大產業
    【脫貧路上看開魯】小鴿子衍生大產業 2020-04-24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爾伯特縣興旺養殖合作社包清海:脫貧路上奏響悠揚牧歌
    也是在這片熱土,巴彥查幹鄉大廟村村民包清海就是這眾多追夢人之一,他用執著和頑強的毅力,奏響了鄉村裡的牧歌,和許多村民一樣奮鬥著,堅定地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砥礪前行……「幸福靠奮鬥,興邦靠實幹」,在這殷殷囑託中,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也續寫著許多脫貧的故事,惠民的政策惠及了無數百姓。
  • 小蘑菇育成脫貧攻堅大產業
    雪白細膩的圓蘑菇、水嫩飽滿的杏鮑菇、個大肥壯的香菇、盤成餅狀的平菇,滿滿幾大籮筐拉到了蔬菜批發市場。「這個怎麼批發?」「100公斤多少錢?」商販問價聲此起彼伏。4月13日,天剛剛亮,射陽縣城的蔬菜批發市場裡人聲鼎沸,交易熱火。
  • 家庭主客廳的「小茶几」,承載著創維轉型的「大夢想」
    「無所不能」的手機一直是智能家居市場戰略核心的重要選項,但賴偉德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一是手機的屏幕太小了,二是手機是具有強烈私密屬性的「私屏」,家庭成員要想完全共享幾無可能,而在中國,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公屏比私屏更適合成為智控中心。」
  • 脫貧小掃把 致富「大產業」
    新華社南昌4月30日電  題:脫貧小掃把 致富「大產業」  新華社記者閔尊濤  如今,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南廟鎮南廟村,55歲的貧困戶張家秋每天都拄著拐杖,一頭忙著自己掃把車間的生產工作,另一頭還要為100多公裡外的貧困村東村村的掃把生產提供技術指導
  • 在呂梁山區造林增綠,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鄭二小和他的合作社...
    在呂梁山區、羅霄山區、武陵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的地方通過成立扶貧造林合作社,帶動村民植綠增收;有的地方將村民整體搬出自然災害頻發的深山,並藉助發展生態產業實現脫貧致富;有的地方利用自然稟賦發展生態旅遊,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這一處處變化,正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不斷奮進、脫貧攻堅的縮影。
  • 「小布鞋」走上脫貧路
    2020-09-15 07:12:35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甘肅臨夏縣整合資源發展產業,幫助貧困戶就近就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小布鞋」走上脫貧路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康勁 王偉偉 劉小燕
  • 【脫貧振興八閩行】「向陽」而生的獨臂脫貧帶頭人
    作者:劉默涵  「殘疾人脫貧的底氣從哪裡來?來自有事做、有活幹、有錢賺。我們創辦合作社的初衷,就是希望讓殘疾人能夠自食其力,穩定脫貧。」福建省南安市山夫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連升說。
  • 海口脫貧攻堅 | 海口嘉聯源花卉專業合作社社長林志聯:依託產業...
    在三門坡鎮的扶貧合作社內,記者看到,數萬株散尾葵的種苗在大棚內悄然生長,一片生機盎然。據了解,位於石井村的散尾葵植基地項目是由林志聯牽頭投資的,主要從事鮮切花種植銷售,產品主要銷往全國的鄭州、上海、北京等地。  據介紹,海南全年熱量充足,氣溫溫差小,降水豐沛,對種植切葉來說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切葉產業是一個致富的好思路。
  • 靈武:校園小籃球承載大夢想
    為了進一步規範小籃球運動,2016年自治區教育廳和自治區體育局聯合制定小籃球比賽規則,劃分了U8、U10、U12三個年齡組,為5人制比賽。有了規則,靈武市開啟全面選拔小籃球人才模式,各學校開始組建各自的小籃球隊伍,並參加全區小學生籃球比賽。起初靈武市各小籃球隊也取得一定成績,但並不是很突出,後來靈武市又總結經驗,強弱項,補短板,爭取實現大的突破。
  • 海口脫貧攻堅|海口嘉聯源花卉專業合作社社長林志聯:依託產業發展...
    在三門坡鎮的扶貧合作社內,記者看到,數萬株散尾葵的種苗在大棚內悄然生長,一片生機盎然。據了解,位於石井村的散尾葵植基地項目是由林志聯牽頭投資的,主要從事鮮切花種植銷售,產品主要銷往全國的鄭州、上海、北京等地。據介紹,海南全年熱量充足,氣溫溫差小,降水豐沛,對種植切葉來說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切葉產業是一個致富的好思路。
  • 小筇竹撐起脫貧大產業
    原標題:小筇竹撐起脫貧大產業   中共大關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種竹養豬、採矽抽氣、文旅康養」的
  • 大聚會、大團結、大家庭!高陵悅欣奶山羊合作社年會不虛此行!
    2020年12月6日上午,以「鄉村振興與合作社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高陵區悅欣奶山羊農民合作社創新與發展年會在高陵場畔宴會廳舉行,來自合作社的五十餘名合作社代表、奶山羊養殖戶、養殖專家、飼料廠商代表15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合作社發展。
  • 視頻︱2020全國各地合作社人新春大拜年(附留言板)
    【建議在環境下觀看視頻】視頻:全國各地合作社人新春大拜年12:46來自中國農民合作社點擊上方綠色音頻按鈕 也可接收合作社人祝福>「鼠」你最可愛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是「十三五」規劃全面完成之年。
  • 廣西柳城縣:村民合作社以點帶面 各大產業鏈良性發展
    廣西柳城縣東泉鎮雷塘村民致富帶頭人粟保光辦的綠寶合作社,是一個種植與加工融為一體的蔬菜合作社。有了田間灌溉系統後,通過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的300畝土地,實現了驚人的一年三作。春秋兩季種植豆角,冬季種植芥菜。村民粟小平一家通過給合作社種菜,兩年前成功摘掉了貧困帽。
  • 雲南昭通:支部建在合作社 黨建引領產業興
    支部建在合作社 黨建引領產業興——昭通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紀實昭通市供銷合作社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積極探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在全市實施
  • 鄭二小和他的合作社_新華報業網
    在呂梁山區、羅霄山區、武陵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的地方通過成立扶貧造林合作社,帶動村民植綠增收;有的地方將村民整體搬出自然災害頻發的深山,並藉助發展生態產業實現脫貧致富;有的地方利用自然稟賦發展生態旅遊,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這一處處變化,正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不斷奮進、脫貧攻堅的縮影。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