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月仍然需20年!艱苦地區幹1年算1.2年!立功有優待!

2020-12-16 轉務觀察

文 \ 網速一般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送走老兵考慮自己事!

《保障法》出臺後,大多數官兵特別是基層營連主官,一直軍務纏身無暇顧及自己,現在年終歲尾,終於有喘息之機思考自己的進退去留。

小編據消息人士支言片語,大膽推測,僅供戰友參考,不妥之處敬請諒解,歡迎粉絲拍磚和批評指正。

「逐月」有最低年限依然是20年?

問:四期士官(幹滿16年)豈不是沒有希望「逐月」了?

答:依然有希望。

A、軍銜制延長士官服役年限。隨著職業化和軍銜制,軍士(戰士)的每一期士官服役年限增加,從而達到4期士官退役時達到軍齡20整年。

上尉3年半馬上要晉升少校軍銜的戰友可能又要吃虧了,難道要多幹一年上尉?當然,如果是上尉副營長(副營參謀)沒準直接晉升少校也未可知。

B、艱苦邊遠地區的軍士酌情減少年限。在三類以上艱苦偏遠地區服役的,每服役一年按照一切的係數等同服役年限(也可以理解為減少逐月的年限),每服役1年計算為逐月的1.1年,二類艱苦地區1.2年,一類艱苦地區的1.3年。(轉務觀察小編註:係數僅供參考,具體的數值,還要通過調研估算和數模論證)

四期士官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10年以上,服役16年期滿通過公式計算肯定(視同)超過20年,從而達到逐月的條件。

駐地越艱苦,等同年限係數越高,非常的公平!

一類艱苦地區幹一年,相當於內地幹1.3年。

C、獲得平時二等功、戰時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士。 這一條不用過多的解釋,立功受獎,要麼增加逐月金的係數,要麼適度減少逐月的年限。

據小編推測(以前文章也提到這個觀點):立功受獎,軍官「逐月」可能增加退役金係數,軍士「逐月」可能減少年限,而且每一次立功都「累積積」,都有用。

一家之言,僅供內部交流!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嚴厲追責!

相關焦點

  • 艱苦地區服役年限與退役金係數掛鈎?某區服役每年加係數2%?
    以前我們在自主擇業退役金中,實際上也是貫徹了「貢獻量化」的原則的,比如每多一年服役退役金增加1%的比例,有三等功增加5%二等功增加10%,而在艱苦地區服役更有10年、15年等等不同的比例區間。事實也證明,這些原則、辦法是相對比較公平的。但是,有沒有問題呢?  當然也有。比如每一年的級差1%,被認為仍然是小了。
  • 逐月領取退役金到底是多少年?說好的16年呢?
    2001年開始實行的自主擇業的形式,形式為根據服役年限和貢獻大小,逐月按照一定的比例領取「退役金」。可以理解,其實逐月領取退役金是「自主擇業」的升級版。自主2.0逐月領取退役金的依據依然是服役期(軍齡滿整年數值)和貢獻大小(立功級別和數量)。退役金的多少與服役軍齡、退役職務、最高軍銜、立功等級和數次、艱苦邊遠年限、參戰經歷及層級等貢獻大小的關係沒變,依然成正比!
  • 大齡尉官還能趕上逐月嗎?
    那麼,回歸今天的主題,大齡尉官可以逐月嗎?一、可不可以逐月,先來看看外軍是如何規定的1.美軍:美軍少校軍官不晉銜的情況下可以服滿20年退休,美軍士兵最快需要6年半時間可晉升至中士,而中士的最高服役年限就能達到20年。美軍版的逐月,基本條件為服役滿20年,薪資範圍是服役時的50%-75%。
  • 關於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幾個重點問題探討
    中舉過一個例子,我們假設一名四級軍士長,服役滿16年,可以逐月領取的退役金額度為3000元時,1名士兵18歲入伍,幹滿16年,也就是35歲左右。從35歲到60歲,大概有25年的時間,1年領3.6萬,25年就是90萬。從服役期間就開始繳納社保,60歲後併入社保。
  • 逐月金,7000+?!
    「逐月如果少於5000元,還不如轉業。」 逐月領取退役金,一個月能領多少?今天,兵策君結合讀者以及網上提到的三個核心點,來談一下。 也就是說,如果逐月領取退役金選擇以服役地參照地方月平均工資,比如,服役滿20年的A君,家屬是青島人,選擇在青島退役,按照2019年-2020年青島市月平均工資來看,按照月平均工資可以核發6000-7000左右的月退役金。 當然,這種算法也是一個盲猜,主要是看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月退役金計發標準。
  • 什麼是逐月領取退役金?
    從開始的15年,到後來的16年,18年,20年。各位大神都在窮盡所能的預測者。但從通氣會上提出的「服役時間較長、貢獻較大」來看,逐月的年限應該不會太低。昨天有個小兄弟問小編逐月年限,我告訴他「較長」,他說15年就較長了。對於這種情況,我只能回答兩個字:「呵呵」。
  • 保障法中的優先安置、排名順序和逐月標準
    保障法第二十二條:對退役的軍士,國家採取1逐月領取退役金、2自主就業、3安排工作、4退休、5供養等方式妥善安置。那麼,將來是不是大部分的士官主流是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大部分的軍官主流是選退休呢?拭目以待。第三,大齡尉官的自我救贖。服役年限我們都知道,自然是軍人服役年限的長短做條件,那麼貢獻大小究竟怎麼算呢?
  • 「獨家重磅」逐月的薪資細則,有安排了!
    算了,不等他了,先來聊聊他的表兄弟「逐月」。今天寫的這篇文章,截止目前為止,是所有軍事微信公眾號裡,兵策是獨家詳細闡述的公號。【為了保護原創,兵策君第一次用了付費閱讀,算是嘗試,還望理解。 當然,對於想了解逐月的官兵,付費後可通篇全文閱讀,乾貨滿滿。 】內容涉及以下---逐月的保底工資。退役時拿的錢有哪些。
  • 逐月月薪7000+,香嗎?
    「逐月如果少於5000元,還不如轉業。」 逐月領取退役金,一個月能領多少?今天,兵策君結合讀者以及網上提到的三個核心點,來談一下。 也就是說,如果逐月領取退役金選擇以服役地參照地方月平均工資,比如,服役滿20年的A君,家屬是青島人,選擇在青島退役,按照2019年-2020年青島市月平均工資來看,按照月平均工資可以核發6000-7000左右的月退役金。 當然,這種算法也是一個盲猜,主要是看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月退役金計發標準。
  • 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2020年11月11日,退役軍人事業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保障法對退役軍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等做了詳細說明,那2021年軍官退役政策是怎樣的?逐月領取退役金每月能領多少?
  • 逐月領取退役金,3大因素牽動你我!
    01 關於軍官與軍士的逐月,有「三要素」迴避不開。 第一要素,服役年限。 到底是15年、18年、20年,各有各的說法。到底這個服役年限是最低,還是最高,有待相關條例正式出臺後再來考證。
  • 逐月領取退役金,注意六句「潛臺詞」
    美、俄軍的逐月年限是20年,領取退役金標準為現役時薪資的50%,超過20年的,按年限對應比例增發。回憶一下,自主擇業的年限原本確定的也是20年,只是為支持和配合軍改提前到18年,依據在此。會不會再縮短,要看能不能找到更短的國際通行做法。估計很難。
  • 逐月領取退役金的4個年限,哪個更靠譜?
    1、15年  之前網傳15年是軍官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最低年限,說是滿15年,符合少校軍銜就可以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安置方式。  如果士官的逐月年限高於16年,那麼受眾面非常小,就沒有設定的必要了,畢竟,能夠幹到高級士官的,努努力說不定能幹到退休,不一定選逐月。  若是年限低於16年,那麼受眾面將會比較廣,善解人意的網友們認為,這樣會增加國家經濟負擔,而且也不符合「時間較長」這一概念。
  • 淺議論:逐月退役金
    此次逐月領取退役金,因為《退役軍人安置條例》沒有出臺,面對戰友們對政策的渴求,發聲者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寫出更接近於真相的解讀,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大家解疑釋惑。如果我們這個時代集體失聲,每個人都在等著官方消息,算不算時代的倒退?
  • 莫畏神圖雪遮路,堅信逐月不負人!
    改革後的逐月和改革前的自主在年限上基本一致,逐月的軍齡差不多也是18-20年,甚至有的還要多兩年。但按照「神圖」所述,兩者的待遇簡直天差地別,同樣的職級、同樣從軍二十載,你每月一萬多元,而且可以領到天荒地老,我卻只能每月七八千元,而且待六十多歲達到退休年齡後更是收入銳減,就因為你早一年從部隊出來,我選擇了多做一年貢獻。這公平嗎?這樣的導向後果是什麼?
  • 沽源縣2020年徵兵公告
    三、徵集對象徵集高中(含職高、中專、技校等同等學歷)畢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男性青年(含高校新生、在校生),年滿18周歲至22周歲(1998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出生);優先徵集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校畢業生,年滿18周歲至24周歲(1996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
  • 2021年軍官退役「逐月」啥條件?時間和名額在哪裡?
    近日,好多讀者留言或諮詢軍官轉業政策問題,大家問的問題,也都集中在政策、時間、標準、條件等,在這些問題中,主要有:有沒有最新「逐月」的條件和退役金發放標準?有沒有轉業向後推遲的消息?有沒有今年轉業的名額指標的消息?
  • 能留隊就繼續在部隊幹吧!
    雖然漲工資、軍銜制、改革紅利、職業化、艱苦邊遠特殊優待、軍士逐月、軍屬優待等利好消息一再釋放,但是仍然解不了官兵心中的糾結!小編以為:如果不是困難特別不可調和,能留隊就繼續在部隊幹吧,幹肯定不白幹!1、軍改的紅利一再釋放,現役官兵趕上了新時代好時期!後軍改時代的各種利好政策,將持續發酵,如期而至,坐等紅利。2、《退役軍人保障法》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就是「服役時間越,貢獻越大,退役待遇越好」。
  • 國家建立參戰退役軍人特別優待機制
    2020年11月11日,退役軍人群體迎來歷史性的一刻。當天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中國歷史上首次以國家立法形式保障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正式表決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中提到的退役軍人,是指從中國人民解放軍依法退出現役的軍官、軍士和義務兵等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