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寧彬:陝西歷史博物館是這樣讓老百姓愛上博物館的!

2021-02-19 陝西歷史博物館

在中國的西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中國歷史上,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這裡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存——這裡就是三秦大地陝西,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

在文博圈,陝西無論從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博物館數量及收藏文物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有著「天然博物館」的美譽。

古都西安

 

坐落在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有著「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之稱的陝西歷史博物館(簡稱「陝歷博」)則是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商周青銅器、歷代陶俑、漢唐金銀器、唐墓壁畫……陝西歷史博物館擁有許許多多的館藏珍品,是一座重要的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有著數十年文博從業經歷的侯寧彬是陝歷博現任「掌門人」,這位經驗豐富的老文博人曾先後主持了秦鹹陽城大遺址考古、西安神禾塬戰國秦陵園、西安白鹿原漢墓等多項考古發掘工作。

 

「我覺得文博人要敬畏、嚴謹、熱情。所謂敬畏,就是說我們必須對我們守護、傳承的對象以及所從事的事業要有敬畏之心;所謂嚴謹,指的是必須牢固樹立科學嚴謹的工作理念和態度;所謂熱情,那就是面對走進博物館感受文明、體驗文化的人民群眾,我們要時刻牢記,博物館是他們的精神家園,在博物館裡要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親人的關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讓老百姓愛上博物館的目的。」

 

侯寧彬用了上面三個詞來描述他認為文博人需要擁有的素質,作為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館長,他最想做的事情是讓人們能夠更好地感受文明、體驗文化——「給走進博物館的觀眾創造一個舒適良好的參觀環境,給無法進入博物館的觀眾創造適合的觀展方式,提供更多的文化產品。」

人民日報文創:在您看來,博物館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增強文化自信方面有著什麼樣的作用?

 

侯寧彬:博物館是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古代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創造的物質和非物質見證物的場所,我們的祖先生於斯、長於斯,當他們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如何認識他們,就要依靠他們留下的見證物,博物館的使命就在於此。

 

另一方面,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且不曾中斷,博物館不僅通過這些歷史見證物證明這段歷史的存在,更要通過發掘、研究與展示這些文物讓附著於文物之上的文化、智慧和創造精神傳之久遠,讓偉大的古代文明滋養當代和未來。博物館在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民日報文創:在數位化技術和新媒體手段普遍應用於博物館的當下,陝西歷史博物館在打造智慧博物館方面,採取了哪些新的技術舉措呢?侯寧彬:一是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做好線下展覽和社會教育、文化體驗活動的同時,不斷創新傳播方式,通過「實體展」「傳統展+雲展覽」的雙翼驅動展覽體系激發博物館展示傳播動能。例如我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就藉助陝西數字博物館雲展覽平臺,推出了144個博物館虛擬展館、125個數字專題展覽、900餘件文物雲介紹、145個線上專題講座和百家博物館講讀平臺。二是在「網際網路+博物館」「網際網路+文物教育」計劃引領下,積極推進博物館新基建項目,探索AI、AR、VR、MR等現代技術與博物館展示傳播相結合。三是大力推進博物館治理與管理運行智慧化平臺建設。下一步我們還將對近幾年的智慧化博物館工作平臺進行改造整合,打造博物館全域智慧化綜合治理系統平臺。

 

人民日報文創: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成為網紅,也有很多年輕人喜歡上了博物館。那麼在吸引年輕群體、接地氣這方面,陝西歷史博物館怎樣做的呢?

 

侯寧彬:一是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漢唐網微博、微信協同推送高質量資訊,構築起擁有龐大粉絲群的官方自媒體宣傳矩陣。疫情期間在漢唐網微信公眾號推送了10幅包含館藏文物元素的疫情防控主題原創漫畫《閉館、不閉展、宅家看展》,發布《唐妞系列防疫宣傳圖》漫畫,引發熱烈響應,青少年朋友點讚評論轉發量奇高。

二是引入跨界合作宣傳新模式,與騰訊、網易等公司合作推出「雲裳羽衣」「夢幻西遊」等大型網遊,以寓教於樂的形式引導青少年群體關注博物館文化。

三是加強IP運營實踐,積極嘗試跨界聯名文創新「玩」法,與許多品牌跨界聯動,舉行了一系列活動或出品聯名文創產品,還與當紅作家馬伯庸合作,推出了《無盡藏》解謎書籍。

四是通過直播形式進行博物館文化傳播。今年以來我館參與各類直播活動10餘次,剛剛於8月25~26日聯合北京凱聲傳媒參與的「十二時辰長安秀」24小時直播活動,吸引了海量觀眾關注博物館文化。

 

人民日報文創:作為全國知名的博物館,在疫情前陝西歷史博物館接待遊客人數眾多。這是否會為博物館的運營帶來一些困難?您認為該如何平衡旅遊開放和文物保護兩個方面?

 

侯寧彬:近年來,針對觀眾對博物館展覽、社會教育活動、公眾服務等需求的變化,陝西歷史博物館發揮資源優勢,在平衡旅遊開放和文物保護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覺得距社會的需求、距老百姓的需要還有差距。

一是博物館有限的接待能力已經不能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館區基礎設施超負荷運轉,展廳空間不足,旅遊旺季人員擁擠,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們:在防範重大公共事件風險上需要更多考慮。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陝西歷史博物館分館建設,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博物館接待能力方面取得一個量的飛躍和質的提升。

二是觀眾對博物館的多元化需求與博物館目前能提供的有限服務手段存在矛盾,我們人員整體的服務理念、服務能力和傳播隊伍專業化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三是巨大的觀眾量對博物館的一線運維人員和管理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心理建設、技能提升和業務培訓等方面需要更進一步加強。在文物旅遊融合中,還是要理清保護和利用之間的關係,文物資源的存續是文物旅遊得以存在的基礎,高質量地保護好這些老祖先留下的不可再生資源,才能保證旅遊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保護的基礎上加強創造性地適度利用。

相關焦點

  • 陝西歷史博物館侯寧彬館長一行到訪中船郵輪
    2020年7月18日,陝西歷史博物館侯寧彬館長一行3人到訪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博物館陳列部主任董理、文物徵集處處長師小群、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煜、郵輪運營部主任郭朋皞等有關負責人參加座談。
  • 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
    9月24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館文創發展新動能」論壇在陝西西安隆重舉行。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副館長魏成廣以及來自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副主任委員單位、會員單位、特邀單位等110餘家150餘名代表及部分知名文創企業代表出席本次會議。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與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先後致辭。
  • 陝西歷史博物館強躍:消防安全是懸在博物館長頭上的利劍
    作為全國九大重量級博物館之一,陝西歷史博物館曾登上《國家寶藏》等節目。4月20日,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強躍出現在《書聲》文化大講堂第二期現場,在《國家寶藏》節目中未曾說出的故事,這一次,他帶到了上海。「對一個博物館館長來說,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都有特殊歷史記憶和信息。」強躍說。強躍(中)在中國,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找陝西」之稱。
  • 千年文物「邂逅」西洋樂 指尖律動演繹「博物館奇妙夜」
    張一辰 攝西安交響樂團聯袂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和西安城牆舉辦「雲上國寶音樂會」,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為民眾展現音樂與文物交融之美。據了解,當晚演奏的曲目包括《D大調第二號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夜曲》《致敬巴赫》《降B小調第一號夜曲》《愛的憂傷》《我的祖國》等。
  • 3月25日陝西歷史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
    3月25日陝西歷史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 文博愛好者解鎖「安靜打卡」新姿勢3月25日上午9點,陝西歷史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門前,觀眾們戴著口罩,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排隊,驗證一碼通、進行體溫監測,確保一切正常後,入館正常參觀。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收藏
    陝西歷史博物館作為時代的烙印和見證者,171萬件的藏品無一不在訴說著周秦漢唐的央央雄姿!今天就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陝西歷史博物館!我們先從西周開始。西周唐「 獸首瑪瑙杯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陝西可謂集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精髓的中華古地,尤其是周秦漢唐盛世王朝,發端於此,統治「天下」。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
  • 博物館的對視|陝西博物館內馬背上的唐朝
    博物館的對視|陝西博物館內馬背上的唐朝有色攝影|記錄發現千年之後 遙望長安在陝西的各大博物館裡都各自珍藏了一些唐朝的文物珍品透過些精美的文物讓我們可以一窺盛唐的風採這是西安博物院一尊隋朝的佛像西域美女來朝 從此長安多麗人俊逸的唐朝舞馬空前絕後現藏於陝西禮泉縣昭陵博物館胡人訓馬
  • 小李說旅遊:陝西歷史博物館,帶你走進古老歷程
    說起陝西的歷史文化,小李就要介紹到一處景點了,他就是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建立起來的大型現代化國家級的博物館,也是第一批被我國歸為四a級的景區之一,它的位置在陝西省西安市之中,被大家給稱譽為了古都的明珠,華夏的寶庫。那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旅遊攻略是怎樣的呢?
  •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品選粹(高清圖)
    陝西歷史博物館作為時代的烙印和見證者,171萬件的藏品無一不在訴說著周秦漢唐的央央雄姿!今天就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陝西歷史博物館!我們先從西周開始。西周唐「 獸首瑪瑙杯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 讓博物館文創產品講述陝西故事
    擁有9座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陝西,應該如何利用博物館的優勢資源讓更多遊客了解陝西的歷史文化?以陝西特色傳統文化為原型開發的文創產品又該如何跨界「出圈」?針對這些變化,我省各大博物館給出了哪些對策呢?2019年,陝西歷史博物館全年共研發新產品281款,推出「4 2」系列國寶紀念卡,其中以西漢「皇后之璽」為原型打造的文化精品受到公眾的認可和喜愛,研發的首批百餘款「花舞大唐」主題文創新品以T臺走秀的形式進行文創展演,表演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同時還在食品、餐廳、遊戲等多個新領域積極進行嘗試。
  • 陝西歷史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每一件都是稀世國寶!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採,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那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你知道哪些呢?
  • 從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到國家博物館
    若將時間退回到1918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離開辦公6年的地點國子監搬遷到故宮端門到午門區域。此時,從午門城樓北望,文華殿、武英殿是成立於1914年的古物陳列所。從古物陳列所再向北,重重宮苑中還生活著溥儀的「小朝廷」。在遷至午門兩年後,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又6年(192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開館。
  • 陝西博物館大全,穿越古今的超級指南!
    31、 陝西科技館 地址:西安市東新街256號新城廣場東側32、 陝西自然博物館 地址:西安市長安南路88號(周一、周二閉館,節假日除外)33、 陝西省美術博物館 地址:西安市長安北路14號(周一閉館)34、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地址:西安市新城區西七路279號(周一閉館)35、 陝西體育博物館 地址:西安市丈八東路303
  • 60張照片,告訴你什麼是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作為時代的烙印和見證者,171萬件的藏品無一不在訴說著周秦漢唐的央央雄姿!
  • 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一定不要錯過的重要文物有哪些?
    陝西這個地方,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周秦漢隋唐五個朝代熠熠生輝。文物數量在全國也是屬於領先,是中國的博物館大省。陝西歷史博物館是陝西地面上最重要的博物館,它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大雁塔西北側。
  • 陝西歷史博物館不都是免費的,但30塊錢看唐朝的寶藏值了!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名頭實在是太響了,每天都有大量的參觀者慕名而來。可是光領門票這回事就不知道攔下了多少人。以前是免費不免票,現場排隊領票的隊伍直接能讓你絕望。現在是網上預約,每天的時間段卡的是死死的,關鍵是你還不一定能夠約到。常言道「花錢好辦事」,這話放在博物館也合適。
  • 中國深圳一古城博物館,門口的雕像讓老道長怒斥:給老百姓看看
    像是深圳南山區的南頭古城,就是一個有著許多歷史文化價值的明代古城。當地也是為這個古城建造了一個南頭古城博物館,希望能夠藉此吸引市民和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南頭古城博物館本身主要向遊客們介紹兩個方面的事情,第一個是從東晉時期,就開始在深圳發展的古代城市歷史,記錄深圳這個地區從古代開始就進行的城市發展,抵禦外敵的事跡。
  •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12月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
    03鑑定諮詢地點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陝西歷史博物館安全保衛處負一樓。07其他本方案未盡事宜按照《陝西省文物局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單位工作規程(暫行)》等有關文件規定執行,具體由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負責解釋。
  • 陝西將打造一批「雲」博物館
    近日,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財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播電視局共同印發《陝西省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全面提升陝西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