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去世時,留給康熙4大輔政大臣,為何最後會變成鰲拜專權

2020-12-10 一個人的家常事啊

順治能當上皇帝,多爾袞功不可沒,這讓順治應該感激多爾袞,但長大後,多爾袞仍然貪戀權勢,不願交權,這使順治對多爾袞由感激變為憎恨,多爾袞死後,順治立即將多爾袞處死。

由於多爾袞的專政,順治對輔政大臣比較反感,但遺憾的是,他當皇帝時只有6歲,必須要輔政,才能輔政;而順治死時,康熙只有8歲,又是少年皇帝,需要輔政,才能輔政。為了避免多爾袞再犯,這次他跳過愛新覺羅王族,選了4位外姓大臣為輔政大臣。

順治選了4位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正黃旗)、蘇克薩哈(正白旗)、遏必隆(鑲黃旗)、鰲拜(鑲黃旗),這4位康熙想要讓他們相互牽制,以完成輔政任務,但遺憾的是,康熙仍未能躲開權臣的專制。

順治安排四位輔政大臣,只是為了讓他們相互牽制,避免大臣專權,為什麼最後還是變成鰲拜專權?

這主要是由四位大輔臣所致,雖然順治為康熙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但四位輔臣的能力和影響力,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也導致他們之間不能相互制衡,不能相互牽制,這樣就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

正白旗人,即多爾袞三兄弟陣營中的一員,在多爾袞死後,他見風使舵,選擇倒向順治,並協助順治搜集罪證,清算了多爾袞和他的黨羽,讓順治信任,把他安排給康熙的輔政大臣,但蘇克薩哈背恩忘義,協助順治清算了多爾袞的黨羽,被清算的人多是兩白旗大臣,讓兩白旗人恨之入骨,根本不支持他。

雙方不支持蘇克薩哈,讓蘇克薩哈空有輔臣之名,卻沒有輔臣之實。與此同時,多爾袞得勢之時,鰲拜、索尼等人一直沒有向他屈服,因此鰲拜、索尼等其他幾個旗的大臣,許多都看不起蘇克薩哈對多爾袞求榮的背信棄義行為,這讓蘇克薩哈在朝堂上也沒有什麼話語權,使他無法制衡鰲拜。

在康熙長大之後,蘇克薩哈為了讓康熙親政,提出解職為輔臣,願意前往先帝守陵。但是鰲拜不願意交權,他決定除掉蘇克薩哈,以保留自己的權力。康熙向蘇克薩哈列了24條罪狀,明知罪不應死,他不肯殺蘇克薩哈,但鰲拜攘臂上前,強奏累日,矯詔殺蘇克薩哈。沙沙哈死後,鰲拜少了一位政敵,但此事激化了康熙與鰲拜的矛盾,也給鰲拜帶來了一場殺身之禍。

遏必隆是四大輔臣之一,他與鰲拜同屬鑲藍旗人,鰲拜勢力強大有利於鑲藍旗的利益,比如曾經強迫鰲拜與其他旗人交換土地,都是為了鑲藍旗的利益,這使得鰲拜得到了鑲藍旗大臣的支持。禁衛軍在鑲藍旗上的影響趕不上鰲拜,所以他不敢冒犯鰲拜,不敢與鰲拜作對,以免成為鑲藍旗內的眾矢之的。

此外,遏必隆性格懦弱,不敢與鰲拜正面交鋒,即使康熙為了拉攏他,將女兒選入宮為妃嬪,但遏必隆卻始終不幫康熙對付鰲拜,而是處處依附他,讓鰲拜更有勢力。

相關焦點

  • 康熙親政前的四大輔政大臣都是什麼身份,鰲拜為什麼能夠專權
    順治帝駕崩後遺詔安排了四名輔政大臣,他們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那麼這四個人究竟是什麼身份,又是憑的什麼能夠得到順治帝的如此倚重呢?鰲拜又是怎樣專權的呢? 一、輔政大臣的身份和功績 1、索尼,居輔政大臣之首,姓赫舍裡氏,滿洲正黃旗人。
  • 鰲拜輔佐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代帝王,到康熙時就叛變了?
    鰲拜不是奸臣,只能說是個權臣,他從來沒有叛變,也沒用想過自己當皇帝。康熙除鰲拜是解決制度問題,加強專制皇權。鰲拜的「專權」實際上有點明朝張居正在萬曆前十年裡大權獨攬的意思。清初權力分配製度的演變清代制度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他去世的10年間,權力的分配具有兩重性。
  • 康熙生擒鰲拜時,為何要用一幫小孩,而不是紫禁城裡的大內高手?
    每當說起清朝的歷史,或許人們都要為他們前期的運氣感到驚嘆,客觀上來說,從皇太極到康熙,清廷的危機,不但體現在民間的重重矛盾,在皇宮中發起的鬥爭,也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順治皇帝時期的多爾袞專權,再到康熙時期的鰲拜專政和三藩之亂,各種麻煩層出不窮。
  • 清朝權臣鰲拜被康熙擒拿後,為何沒有殺死他?康熙到底在懼怕什麼?
    現如今的很多關於清朝的小說中,鰲拜都是被康熙帝囚禁了。歷史上的鰲拜確實被康熙囚禁了。當初康熙冒著非常大的風險的擒拿鰲拜,這其中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弄不好會搞得鰲拜逼康熙退位,這完全是有可能的。
  • 滿洲第一勇士鰲拜為何被康熙囚禁終身
    最近播出的《鹿鼎記》挺火,好評也好差評也罷,咱們在這裡不做評論,只是對裡面的康熙智勤鰲拜有點自己的想法不吐不快,鰲拜被稱為滿洲勇士,開國功勳為何會被康熙視為眼中釘,意圖殺之後快,下面我來給大家分析分析……說起鰲拜,我們先來瞅瞅此人生平。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公元1661年,清朝順治皇帝一命嗚呼,臨終前留下遺言傳位康熙帝。順治皇帝能夠登基稱帝實屬意外僥倖,是多爾袞和豪格「鷸蚌相爭」,最後卻是福臨「漁翁得利」。順治能夠親徵掌握大權也是意外僥倖、上天庇佑,攝政王多爾袞突然暴斃身亡,順治帝才順利親政掌握實權。
  • 鰲拜被抓後,康熙為何對他只囚不殺?其原因竟是如此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們想必都知道鰲拜這號人物,他也是康熙最為之忌憚的大臣,康熙十分不滿鰲拜專權攝政的行為,於是就和韋小寶聯手將其拿下。那麼,歷史上的鰲拜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康熙對他又只囚不殺呢? 鰲拜是一個為大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當年跟隨皇太極南徵北戰,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皇太極死後由多爾袞攝政,鰲拜立誓擁護九皇子福臨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於是就和多爾袞展開了激烈的對抗。
  • 索尼比鰲拜只大9歲,為何身體那麼差?臨終前讓康熙親政是真心的
    但是憑藉這些零碎的戰功,索尼想要成為康熙朝的首輔大臣,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戰功的不止他一個,比他戰功卓著的也有很多。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當然是站隊。皇太極去世以後,索尼果斷站在了皇太極兒子這一邊,連同鰲拜等人,一起商議共同要求立皇太極的兒子為帝。他們也不明擺著支持豪格,只是要求立皇太極之子。
  • 康熙少年擒鰲拜,真是既魯莽又絕情!
    受現代很多電視劇影響,人們對少年康熙擒鰲拜一事耳熟能詳。在劇中,鰲拜往往被塑造成奸臣,他本是順治皇帝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但是卻飛揚跋扈、欺下犯上,根本沒有把年少的康熙放在眼裡,甚至為了打壓異己,不顧康熙反對,處死了另外一位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對於鰲拜的所作所為,康熙當然很生氣,但是卻又敢怒不敢言。
  • 順治臨終前託孤四大臣,希望避免多爾袞專權再現,他當成了耳旁風
    1661年2月5日,順治皇帝駕崩。在此之前,鑑於自己兒子玄燁年幼,順治皇帝遺命索尼、鰲拜等四人為輔政大臣,使他們受寵若驚。在諸王林立的情況下,他們想不到順治皇帝會把輔政大權交給自己。《清實錄》記載索尼、鰲拜跪拜諸王貝勒說:「今主上遺詔,命我四人輔佐衝主。
  • 康熙為什麼會找一群少年擒拿鰲拜,而不是叫侍衛負責擒拿?
    所以說鰲拜對順治這一脈繼位立有大功,如果沒有鰲拜對多爾袞的威脅,皇位很可能落到多爾袞手中,那也就沒有後來順治和康熙父子啥事了。鰲拜因為硬鋼多爾袞受到了多爾袞的嫉恨,所以在順治初期多爾袞掌權期間,鰲拜三次都險些被多爾袞整死,直到多爾袞死後,順治才敢重用鰲拜,順治也因為鰲拜對自己有擁立之功,所以將鰲拜視為心腹大臣。
  • 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為何輕而易舉就被康熙扳倒
    《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走紅,在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這部由陳家林、劉大印執導,陳道明、斯琴高娃、茹萍等主演的電視劇,取得了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還於2011年在中國電視劇產業二十年群英盛典上獲得「百部優秀電視劇」獎。《康熙王朝》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他繼承皇位時,年僅8歲。
  • 鰲拜真面目
    但《鹿鼎記》中的康熙宮廷是否符合史實?康熙帝與鰲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順治帝去世後康熙年幼繼位,四位輔政大臣掌握實權,鰲拜是其中一位。這一久經戰場的滿洲大臣左右了康熙朝政的前八個年頭。直到少年皇帝設計擒鰲拜、讓其革職下獄,才結束了輔政大臣執政的局面。
  • 鰲拜的權勢有多大,為什麼被年僅14歲的康熙制服了
    >職場經歷:1、跟隨皇太極徵戰四方,立下赫赫戰功,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2、皇太極病逝後,擁戴皇九子福臨即位,成為議政大臣,牽制攝政王多爾袞,位極人臣;3、順治帝福臨去世後,接受遺詔成為顧命輔政大臣,操握權柄、結黨營私。
  • 1669年,康熙皇帝為什麼要擒拿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的鰲拜?
    康熙八年(1669)五月,已下嫁給權臣鰲拜之侄訥爾杜的順治皇帝第二女、康熙皇帝同父異母之姐碩恭慤公主突然背負上罪名。「罪過」當然不是久居闈院的碩恭慤公主犯下的。她只是被連坐。而真正被康熙處罰的,是當時瓜爾佳鰲拜家族的核心——鰲拜。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智擒鰲拜」是少年天子康熙一項重要的功績,也是從這裡開始,康熙才算是正式掌權。即便當時康熙只有14歲,輔政大臣死的死,關的關,但是僅憑「智擒鰲拜」一事,足以讓朝野上下信服。當時康熙歷數鰲拜的三十大罪狀,條條都是罪大惡極,罪不容誅。但是最後,為什麼康熙只是將鰲拜關了起來,並沒有將他處死呢?縱觀鰲拜這幾十年,歷經三朝,到康熙這一代,究竟有沒有反心?
  • 16歲的康熙皇帝扳倒60歲的鰲拜,為何沒有將他殺掉?
    1661年康熙皇帝繼位時,只有8歲。這樣的年齡,還處於上學的階段,是談不上治國理政的。考慮到這一點,康熙皇帝的父親順治皇帝,在遺詔中給他安排了4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其實,當年順治皇帝繼位時,年齡也很小,只有6歲,也是在兩位輔政大臣(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輔佐下,得以成長起來,直至親政。
  • 康熙為何只用一群少年擒拿鰲拜而未驚動大內高手?鰲拜:不講武德
    順治年間,因為多爾袞的慘痛教訓,順治帝開始疏遠皇族,於是非愛新覺羅姓氏的旗人開始受到順治帝的倚重,到了順治帝臨終前,特意把皇族排除在託孤輔政大臣序列之外,鰲拜因為戰功卓被順治帝任命為輔政四大臣(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之一,輔佐年幼的康熙帝執掌清朝國家大政。
  • 班布爾善不過是鰲拜的走狗,為何康熙最終只圈進鰲拜,卻把他殺了
    康熙繼位之時,由於權臣鰲拜把持朝政,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於是在康熙大婚之後,就想要除去鰲拜了。他先偷偷訓練了一批會摔跤的少年,然後等時機成熟了就將鰲拜召進宮中,最後讓這幫少年將鰲拜擒拿了。然後康熙就宣布了鰲拜30項大罪,不過康熙念在鰲拜昔日為大清立下了無數功勳,就只將鰲拜幽禁了,但是他手下的重要骨幹幾乎都被殺了,其中就包括領侍衛內大臣班布爾善。一、班布爾善的起點這個班布爾善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的親孫子,可以說也是一個皇親國戚,相當於康熙的叔叔。
  • 班布爾善只是鰲拜的「小跟班」,為何康熙囚禁鰲拜,卻一定要殺他
    康熙六年時,輔政大臣索尼死後,他任命領侍衛內大臣號秘書院大學士。後來班布爾善與鰲拜結黨營私,私下勾結,凡事都私下商議後再實施。在康熙八年的時候,清聖祖以結黨專擅,不思悔改,下令定鰲拜罪行,並命令議政王等將鰲拜逮捕治罪,然後囚于禁所。鰲拜被治罪後,作為慫恿者的愛新覺羅·班布爾善自然也逃脫不了,眾大臣彈劾了他二十多條罪狀,最終以絞刑處死,子孫都被罷黜宗室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