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的春節,政府為何禁止過?

2021-02-13 呂梁信息網

  陰曆(農曆)正月初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每到春節這一天,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大伙兒都穿戴一新,熱熱鬧鬧地過大年。但在1929年的大年初一,山東濟南的大街小巷卻冷冷清清。沒有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沒有互相祝賀的拜年聲。


  原來啊,春節前夕當局就下發了禁令,不許老百姓過春節,「山東省政府孫(良誠)主席通令所屬各機關,禁止商民過舊曆年,自三日起禁屠,元旦勒令各商開門,照常營業。」這還不算,當局還派出密探,在大街上看見互相拜年的就逮住罰款,「罰洋五元」。

  這是怎麼回事?說起來話長了。而且這事還與孫中山有關。

  一國兩歷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懸賞就任臨時大總統。次日,孫中山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名義發出《改歷改元通電》:「各省都督鑑: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經各省代表團決議,由本總統頒行。訂於陽曆正月十五日補祝新年,請布告。孫文。」

  改歷改元,標誌著中華民國是一個嶄新的,不同於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國家。採用陽曆(公曆)紀年,也標誌著中華民國與世界接軌。不過,雖然孫中山非常重視改歷改元,但民間並沒有接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舊曆和陽曆同時被民間使用。到了正月初一,人們依然像往常一樣過春節。正所謂:朝廷不再是那個朝廷,春節卻還是那個春節。除此之外,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也照舊過。

  禁過春節

  1928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與本文的主題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是什麼呢?這一年的6月15日,蔣介石以南京國民政府的名義發布宣言,宣告完成統一大業。

  「統一」完成後,蔣介石主導的國民政府,比以前更加堅決地推行「國曆」(陽曆)。國民政府將舊曆視為「廢歷」,還制定了「國民歷」頒行各省。1928年12月8日,國民黨中執委又提出《中央對普用新曆廢除舊曆協助辦法》,通令各級黨部及民眾團體廢除舊曆,「禁過舊年」,並嚴禁民間過春節貼春聯燃煙花爆竹等一切過年的民俗活動。

  國民政府為什麼要以如此堅決的態度「禁過舊年」呢?蔣介石認為,「民國成立以來已經十八年了,在十八年中間社會一切舊習慣很難打破,年曆就是個證明。我們早已決定用陽曆,但是一般民眾到了舊曆年精神就疲怠下去。照此看來革命是不容易的,非有很大的毅力很大的決心不能達到目的……希望我國社會上能把一切不好的習慣打破。」

  這說明,蔣介石把過舊曆春節看做是「舊習慣」,會使民眾的「精神懈怠」,因此要「打破」。

  無疾而終

  為了深入貫徹「禁過舊年」的最高指示,國民政府不但禁止放假過年,還禁止商店關門;不但嚴厲制裁在舊曆年節放假的學校負責人,而且還處罰那些關門回家過年的商人,甚至在街上為人寫春聯餬口的落魄文人也受到了查處。

  對於南京國民政府的禁令,山東省政府貫徹得最為徹底。春節前,到任才三個多月的山東省主席孫良誠便發布了「禁過春節」的通令。過了臘月二十三,就不許老百姓殺年豬了。警察局也發布通告,「無論白晝夜晚,不準燃放爆竹。」

  當然,國民政府這種依靠行政手段來「禁過舊年」的做法,並不能真正改變民眾幾千年的風俗習慣。在國民政府的嚴令之下,出現了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國民政府能夠有效約束的政府機關、學校團體過元旦新年;另一方面,國民政府鞭長莫及的民間照樣過舊曆春節。

  「一般人民於陽曆新年異常冷淡,對於陰曆新年,則特別高興。就北京一城而論,在陽曆新年的時候,除各公共機關門口結幾塊彩牌,與停止辦公幾天外,社會上絕無甚麼表示為新年點綴的,而在陰曆新年時候,無論何界都一律休息,而群趨於行樂一途,燃放爆竹徹宵不絕,比之陽曆新年實在熱鬧百倍。」這是當年北京《晨報》的一段描述,由此可見國民政府的禁令淪為了一張廢紙。

  最終,在這場國民政府與普通民眾的無聲對抗中,前者放棄了堅守,禁令無疾而終,春節又回到了中國人的身邊。

相關焦點

  • 中國史上唯一一次不準過春節,上班的人取消休假,慶祝的一律被抓
    然而大家是否知道,曾幾何時,春節竟然也成為違禁的存在,中國過去就有5年,被政府以公文的形式明令禁止過春節。這也是歷史上唯一一次,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呢?中國的近代史無疑是一部悲慘的歷史,落後傳統的中華農耕文明和西方之間展開了思想的一場激烈的大碰撞。
  • 中國春節臨近,為什麼柬政府又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其實在柬埔寨每年臨近中國春節,為維護社會治安和穩定,政府都會發布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知。有人說春節不讓放鞭炮是不尊重華人習俗,其實不然。在柬埔寨,不僅春節不讓放鞭炮,平時也是不給放的。禁放鞭炮主要的原因是擔心鞭炮聲和槍聲混淆,引起人們恐慌。在柬埔寨,聽到一陣噼噼啪啪的響聲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是以為在放鞭炮,而是擔心:是不是又發生槍戰了?
  • 1912年後一度禁止百姓過春節,取消休假,說句「新年好」都被抓
    中國人對於春節的執念是刻在骨子裡的,這個傳承了幾千年的節日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或許每個地方風俗習慣有所不同,但所有的活動都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辭舊迎新「。人們在春節自發地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果有一天忽然通知你,春節不過了,一旦發現過春節的就要被抓起來,你會是什麼反應呢?
  • 歷史上唯一一次禁止過春節,慶祝的一律逮捕,說句祝福都要被罰
    自古以來春節的大致時間都沒有改變,只有在民國時期被更改和禁止過。首先「春節」這個名稱是在民國時期才形成的,在此之前歷史上一般稱之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等等。1914年民國政府在內務部呈文中提到「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所以春節這一說法才逐漸的流傳開來。
  • 1928年,馮玉祥火燒少林寺,他為何要與佛家寺廟過不去?
    1928年3月21日,一場大火在河南燒起,菩提垂淚,僧侶沉默,整個世界一片寂靜,只剩下火光沖天的噼裡啪啦聲,千年的少林寺,在漫天的大火中化為了灰燼。放了這把大火的人叫做石友三,是當時的軍閥馮玉祥的部下。
  • 專家建議全面禁止燃放鞭炮,少了炮竹聲聲的春節你會習慣嗎?
    進入臘月,聽到鞭炮聲就感受到了年的到來。放鞭炮,曾經是我們兒時最快樂的時光,土堆旁、冰面上、連牛糞上都留下過鞭炮綻放的時刻…小時候玩過鞭炮的品種很多,有五分錢一個的「摔炮」、有兩毛錢一盒的「擦炮」、還有一塊錢一個的「雷鳴」、還有「二踢腳」,砰的一聲到天空又砰的一聲震耳欲聾41。
  • 清帝遜位後,統治中國17年的政府,為何被稱之為「北洋政府」?
    其實清政府最初也是不錯,明朝時代,中國的版圖主要是指漢人居住的地區,南七省北六省再加上南北兩京,過了遼寧鐵嶺就是外國,長城以北便是蒙古人的地盤,甘肅以西是異國的土地。到了清代,我國的版圖才算真正形成,清朝給後來人留下的最大遺產就是領土面積,就算後來割給了俄國三百萬平方公裡土地,還有超過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留給了民國。
  • 1928年甘肅省被一分為三,歷史上龐大的甘肅為何一分為四?
    有個問題要說一下甘肅省在1928年是一分為三,之前在光緒年間分出去一次,總的來說是前後分了2次,分出去了3塊地。甘肅省以前被稱為雍州、涼州,面積廣闊,在唐朝時期歸屬於隴右道,隴右道的面積相當廣闊,連新疆東部大部分地區也是歸屬到其管轄。
  • 「春節」與袁世凱蔣介石的恩怨情仇
    玉帝聽了啞口無言,但這也不是長久之事呀,就定下一年只能有此一次,過了正月十五就要下地幹活。所以從那以後,便有了一年過一次春節的慣例了。 「春節」這個詞,其實是袁世凱起的 今天,我們說過年就是過春節,但在古時候過年則沒有過春節一說,而是說過元旦節,不過彼元旦非今日之元旦。
  • 2020年春節期間北京高速公路禁止運載危險化學品車輛通行通告
    關於2020年「春節」期間高速公路禁止運載危險化學品車輛通行的通告  為確保2020年「春節」期間高速公路通行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決定自2020年1月24日零時至1月30日24時,禁止運載危險化學品車輛(包括持有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專線通行證及劇毒化學品公路運輸通行證的運載危險化學品車輛)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高速公路行駛。
  • 歷史上唯一一次禁過春節,不管誰都正常上班,說句「恭喜」也不行
    如此受歡迎的節日自然不是簡單地被取消,甚至是被蠻橫的禁止了,那時候只要有慶祝春節的人,都是要被抓進班房的,可以算得上是一大「奇觀」了。而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因為西方文化的傳播過於廣泛迅速,在清朝和民國的過渡時期,晚清政府的無能造就的封建腐朽狀況與西方新學一對比,就恰好顯得我們自己的思想制度極其不堪。
  • 校史回眸:1928年10月廣西大學正式開學上課
    1927年11月,民國廣西省政府決定籌辦省立廣西大學,省主席黃紹竑邀請本省籍留德工學博士馬君武(時上海大夏大學校長)回桂一起籌辦,成立廣西大學籌備委員會。當時公推籌委會成員10人:黃紹竑(任委員長)、馬君武(任教務主任)、盤珠祁(兼美洲特派員)、黃華表(任建築主任)、陳柱(國內特派員)、雷沛鴻(兼南洋及歐洲特派員)、岑德彰、蘇民(任總務主任)、劉寶琛(兼美洲特派員)、鄧植儀。
  • 1928年,「東北王」隕落
    當聽說武昌起義爆發後,36歲的張作霖(1875-1928),屁股坐不住了。 辛亥革命前,他只是個出身窮苦人家的孩子,賣過燒餅,做過木匠和獸醫,做過騎兵,後來又投身綠林,做過黑社會和民團首領,到1902年他接受清廷招安後,心中也時時觀望局勢,一會為俄國人效力,一會為日本人效力,一會又念叨著要「勤王」護衛清廷。
  • 2015農曆乙未羊年為何春節這麼晚?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我國目前同時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曆 (陽曆)和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曆兩種曆法。   他說,若是任由農曆和陽曆間的天數相差下去,那就必然會出現春節在夏天過的現象。
  • 德國「中國村」:白人沒有中國血統卻說著中文,還過了92次春節
    為何迪特福特小村鎮的人們會過中國人的生活?在當地人們每年也會過春節,據悉在每年的2月份左右,他們則會舉辦所謂的「春節」,只不過他們稱之為「中國人狂歡節」。據悉該傳統早在1928年開始舉辦,至今也過來92次的「春節」,而節日也成了迪特福特人們每年必須過的節日之一。
  • 中國人過春節,為啥說只過了106年?以前的都不這麼稱呼!
    過年,就是過春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人只過了106年。為啥呢?因為以前的年,都不稱呼為春節。
  • 1928年濟南慘案史記,中國對日備戰開端!
    中國抗戰史應該從1928年看起。歡迎轉載!當然,在1927年秋冬,國民黨代表李錦綸使美,在華盛頓與美國政府有過頻繁的接觸。但此事是在寧漢合流初期,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後;由胡漢民派的伍朝樞控制外交部時進行的。而且伍朝樞爭取美國的外交行動只是為了加強其本人和胡漢民派在以桂系控制的南京政府中的地位。隨著蔣介石在1928年初的正式復出,伍即與胡派一起失勢而出走歐洲。
  • 【方志四川•春節特輯】李海毅 ‖ 過年歷史幾千年,春節只有106年,過年為何變成春節?
    其他國家的春節 蒙古國 蒙古曾把春節作為四舊予以取消,直到1990年以後才重新恢復。1月30日就是蒙古國的大年初一。在蒙古國春節期間,蒙古各地都會舉辦摔跤、賽馬、賽駱駝等傳統的比賽活動。因為蒙古國採用獨特的曆法,每年春節日期都與中國相差幾天甚至十幾天。不僅在日期上有差別,蒙古國春節在過法上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 到處都「禁止吸菸」,為何國家不直接「禁止生產」?內行道出實情
    而且,在香菸的盒子上,還印有「吸菸有害健康」的這句標語,此外現在很多商場超市也有明顯的指示牌「禁止抽菸」,但是購買香菸的人還是有很多,但是這並沒讓人覺得好奇。讓人好奇的是,明明都知道吸菸危害健康,為什麼國家不直接「禁止生產」香菸呢?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在早前就有過熱議,並且內行人還對此專門作出道出實情,如果想要國家禁止生產香菸,這在目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 春節冷知識:中國人過年有幾千年歷史,但過春節僅有107年歷史
    這就是最早的「春節」了。「天皇氏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盤古王表》到了夏商周的時候,春節的日期並沒有固定下來,而是隨著曆法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春節「其實是1914年才開始作為農曆新年的稱呼正式使用,距今也不過107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