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80集團軍某旅千裡移防,搬進了新家。在新營院裡,有一棟坐落在山丘上的三層小樓略顯滄桑。外牆是未經粉飾的青灰色,多處牆皮因風雨侵蝕裸露出斑駁的痕跡,小樓和周邊錯落有致的嶄新營房相比顯得低矮簡陋。
這棟小樓就是該旅機關辦公場所,先後見證過部隊兩次調整轉隸、3次營區翻建整修。雖然體制編制在變,駐防官兵在變,但這棟小樓仍巋然不動,成為官兵眼中的「最牛釘子樓」「最美辦公樓」。
「寧苦機關不苦基層,歷屆黨委都把經費優先保障戰備庫房和基層營房改建。」負責營房建設的助理員潘昆明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如今,隨著軍隊改革推進,又有新的部隊移防入駐,這棟小樓仍然承擔著一個旅機關的辦公需求,辦公條件可用捉襟見肘形容。
記者順手推開該旅政治工作部組織科的辦公室,只見3張連體的辦公桌佔據了大部分的空間,兩個文件櫃一擺,辦公室顯得滿滿當當,開會人多都坐不下。
水泥地面被磨得發亮,搬入之前旅裡原本計劃先貼一層地板磚改善一下條件,卻因為移防部隊要處理的事務太多而擱置。位於作戰值班室隔壁的值班首長休息室,狹小空間只能放下一張單人床和辦公桌,真可用「蝸居」來形容。
早在2011年,駐紮在這個營區的還是一個團,後來調整擴建為旅。而這棟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老團部,辦公條件簡陋、基礎設施老化,已經不能滿足旅機關使用。當時有人提議,機關辦公樓是一個單位的門面,應當新建。沒想到提議遭到否決,黨委決定先為基層官兵建設營房。如今新部隊入駐,也有人提出對老辦公樓進行翻修,新旅黨委態度仍然鮮明:秉持「戰備為先,基層為上」的理念,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經費優先保障基層設施、翻修訓練場地。
宣傳幹事李廣東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前來報到時的情景:由於電線線路老化,辦公樓無法安裝使用空調;因為辦公樓排水管道老化,衛生間經常堵……
但與拆不掉的「釘子樓」形成對比的是,12年時間營區先後7次實施基層官兵宿舍、戰備庫室和訓練場建設,歷屆黨委先後投資數千萬元解決基層官兵生活保障、臨時來隊住房等難題。
如今,新移防來的部隊再次入駐,「釘子樓」仍然是新單位的機關辦公樓。辦公條件依然簡陋,但機關幹部開局創業的勁頭不減,艱苦奮鬥的作風在這棟小樓裡充盈輻射,「釘」住官兵幹事創業的心。
(責編:韓笑(實習生)、閆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