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古騰堡聖經:德國搖籃本中的聖經

2021-02-19 興華看藝術

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7-1468)在公元1455年秋,以活字印刷完成了《四十二行聖經》,被視為金屬活字印刷術發明後的第一本印刷書籍。古騰堡的活字印刷術促成人類閱讀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之後,印刷術在歐洲迅速傳播,在隨後興起的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十六世紀銅版畫中的古騰堡。

古騰堡聖經的準備工作約從1450年開始,至1455年竣工。1455年,教宗庇護二世(Pius II, 1405 – 1464)在一封信中稱讚該書的精美印刷質量,可以合理推測古騰堡聖經的完成年代。古騰堡聖經共分兩卷,共計643張紙頁,每頁分成雙欄排列,有42行,因而被稱為《四十二行聖經》。這套聖經的印製動用了大約二十名助手,使用二百九十多個不同的字模。書中類似手抄本的彩色邊飾則以手工描繪上彩,視覺效果直追費時費力的手抄本。當時,一本古騰堡聖經的售價約末一個普通職員三年的工資,遠比手抄本聖經便宜。一般而言,手抄本聖經要花費一年的時間製作。古騰堡聖經當時僅印製約180部,其中約150部印在紙上,另外的30部則使用貴重的上等皮紙印製而成。

 

 

James Lenox(1800 – 1880 )的古騰堡聖經(Lenox Gutenberg Bible),現藏於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

 

古騰堡《四十二行聖經》第一頁,拉丁文聖經譯者聖傑羅姆(St. Jerome,約340-420)的前言,配上一如手抄本的手繪花飾起首大寫字母。

在古騰堡聖經出版後,一直到1500年底前出版的其他西方所有印刷書籍,都被套上了搖籃本(Incunabula)的稱呼,標示著現代書籍的初始狀態,宛若襁褓一般,需要珍視呵護。當時的搖籃本約莫有三萬種,數量約達一千兩百萬冊,涵蓋各個類別,然而,基督宗教的相關書籍仍佔大宗。從十三世紀起,歐洲的信仰環境面臨新的變化,聖方濟(Francesco d』Assisi, 1182-1226)以其個人魅力創建了方濟修會,成員畢生守貧,致力在鄉間與城市中傳教,影響深入民間。其他各種新的修會與兄弟會,亦紛紛成立,主要強調內省與嚴肅的宗教生活,提倡博愛濟民,在信徒中廣傳上帝訊息。許多帶有圖像的禮拜手冊、救贖寶鑑與貧民聖經,也在此時流通普及,說明教會試著加強與下層信徒的關係,平信徒虔敬運動於是開始蓬勃發展。他們敵視教會的財富與特權,傾向個人主義,並帶有神秘主義的色彩。書籍文化在此忠實地反映出這種現象,俗民文學與方言文學開始流通。

 

 在德國搖籃本中的聖經,亦可看到類似的脈絡。第一本金屬活字印刷書籍仍為聖經,便可看出當時的社會主流意識,而其精美質量直追中古抄本,更說明了整個社會氛圍依然不脫虔誠尋求精神寄託與神的同在。1458–1460年,第二本金屬活字印刷的聖經在德國邦貝格(Bamberg)出版,沒有印工的印記,但很有可能是古騰堡本人印製。1462年,古騰堡捲入兩位大主教的衝突中,而被放逐,離開了故鄉緬因茲(Mainz)。之前,在與合伙人一起印製聖經時,他們曾經考慮印製更厚的三十六行聖經,但因成本考慮作罷。或許,來到了新的地方,古騰堡想要完成當時未竟的理想,印製了這本三十六行聖經,亦稱邦貝格聖經。這本聖經使用的字體,較四十二行聖經的更老,可能是古騰堡最初鑄造的字體,只用在一些小冊子與年曆的印製上。1455年,在與合伙人決裂後,他取回一些對象,大概就包括這套字體。當時,這部三十六行聖經印量應該不高,因為今日只有十四本傳世,比四十二行聖經還要稀少。

 

三十六行聖經,又名邦貝格聖經(Bamberg Bible),約1458–1460。

1466年,一本名為曼特林聖經(Mentelin Bible)的聖經問世,乃是第一本活字印刷的德語聖經。之前的四十二行聖經與三十六行聖經乃是聖傑羅姆(St. Jerome, c. 340-420)翻譯的拉丁文聖經。在公元八、九世紀,四福音書與詩篇已有德文譯本德語翻譯聖經,但只是陪襯角色,雖然十四世紀方言文學逐漸普及,亦有翻譯嘗試,但完整的聖經德語譯本仍未出現,而且翻譯質量落差很大,直到印刷術出現,逐漸促成德語聖經的翻譯。曼特林聖經便是這種努力下的第一本完整德語聖經,直到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 —1546)在1522年(新約)及1534年(舊約)的聖經出版後,德語聖經翻譯才算有了新的突破。路德聖經乃是直接譯自古希伯來文、亞蘭文及希臘文,不像之前的德語聖經譯自拉丁文。不過,德國搖籃本時期印刷與書商的前驅者曼特林(Johannes Mentelin, 約1410 – 1478)印製的曼特林聖經仍然成為其他十三本在宗教改革路德聖經出現前的德語聖經範本。

 

 

曼特林聖經(Mentelin Bible),1466年。

南德奧格斯堡城(Augsburg)的第一位印刷師傅蔡納(Gunther Zainer,? – 1478)發現,附上插圖,可以增加聖經的銷路。他一改之前僅為書本添上手繪花飾或手繪裝飾大寫字母的傳統作法,而以木刻方式將故事插圖融入起首大寫字母中。據一份十五世紀的文獻記載,蔡納在1474年將這本聖經贈與位於布克斯海姆(Buxheim)的加爾都西修院(Carthusian monastery),可以推測這本聖經應在這一年之前即已出版。木刻插圖運用在活字印刷書籍中,雖要再早約十年,但蔡納聖經中的七十三幅呈現聖經故事的木刻起首大寫字母,仍在聖經的出版歷史上引人注目,成為之後插圖聖經的前驅。蔡納從1468年起,至他1478年過世為止,共製作了約80部書籍,包括了兩本聖經。在斯特拉斯堡(Straßburg)工作時期(1472 – 1476),他亦印製了中古時期的暢銷書籍《黃金傳奇》(Legenda aurea)的第一插圖版。

 

蔡納聖經(Zainer Bible),不晚於1474年。

 

蔡納聖經(Zainer Bible)前言中的起首大寫繪圖字母B,描繪聖傑羅姆(St. Jerome, c.340-420)將自己翻譯完成的拉丁文聖經獻給安提阿主教聖保羅( St. Paulinus, Bishop of Antioch, 主教任期362- 388 )。

 

蔡納聖經(Zainer Bible)中創世紀的起首大寫繪圖字母I,描繪上帝創造天地與人類的景象。

1478年左右,在科隆這個中古德國大城中,一部低地德語聖經出版了,象徵著區域力量的勃興。這本名為科隆聖經(Kölner Bible)的聖經,共542張紙頁,雙欄五十六至五十七行,其中包含了123張大幅木刻插圖(有部分重複),顯然從中古抄本的插圖中汲取靈感。早期活字印刷聖經中最美麗的一張木刻插圖,當屬科隆聖經中上帝創造天地與人類的景象了。圖中依據託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 約90 – 168)地球中心說的中古世界觀展現整個宇宙模樣:創造與保守世界的上帝,統管整個宇宙。中世紀時期的藝術家並不考慮時空問題,一下展現上帝是賜福的上帝,將他的聖靈澆灌下來,另一方面,他先在樂園中造出一位無性別之分的人類(Androgyn),即亞當,再從亞當的肋骨中,造出夏娃,將性別分別出來。此外,木刻中呈現現代之前人類的地球觀,將地球視為一塊圓板,漂浮在充滿怪獸的原始海洋之上,而蒼穹與星辰聳立其上。在天堂中,眾天使圍繞著上帝。象徵完美的圓嵌在方形之中,其中東西南北各方吹著大風,代表著世上有限的完美。而上帝的無限卻進入地上的有限之中,一如耶穌道成肉身,成為人類的拯救。

 

科隆聖經,約1478年。

 

科隆聖經(KölnerBible)創世紀中上帝創造天地與人類的木刻插圖。

紐倫堡(Nürnberg)的科貝格(Anton Koberger, c.1440/1445 – 1513)是當時德國最重要的印刷師傅與出版家之一。1470年,他在紐倫堡開始印製書籍,等到業務上軌道時,便大膽印製愈來愈大型的作品,如1483年,他買下科隆聖經的109塊木刻印版,印製了兩大冊紐倫堡德文聖經,即科貝格聖經。部分版本在未裝訂成冊之前,便已委任彩繪師傅上彩,也是透過科貝格聖經,之前科隆聖經的插圖更為世人所知。他的膽識有了實際的回饋,到了1493年左右,當他印製搖籃本中著名的插圖《年鑑》(Liber chronicarum)時,每天已有一百名徒工在二十四臺印刷機上為他工作,而書中的木刻插圖數量更達到1809幅之譜。

 

科貝格聖經(Koberger Bible),1483年2月17日。

在科貝格聖經之後,德語聖經出現兩種出版方向。在史特拉斯堡開設印刷作坊的格律林根(Hans Grüninger, 約1455 – 1532)與在奧古斯堡工作的熊斯佩格(Johann Schönsperger d. Ä., 約1455 – 1521),走節省成本的路線,不僅開本及木刻插圖縮小,上彩馬虎,而且紙質不佳,但卻可迎合小康家庭需求。另外一種走向,可由1494年的呂貝克聖經(Lúbeck Bible),又名《低地德語聖經》(Biblia germanica inferior為代表。這部由安德斯(Steffen Arndes約1450 – 1519)在呂貝克印製的聖經,為第三本被譯為低地德語的聖經,亦是被譽為譯得最好的一部,也是十五世紀最後一部配上插圖的德語聖經。

 

 

格律林根(Hans Grüninger)的印記。

呂貝克聖經在十五世紀的搖籃本插圖中,甚至在插圖書籍歷史中,都可謂傑作。製作本書插圖的藝術家應該熟悉1478年左右出版的科隆聖經。這種插圖安排成為這本呂北克聖經的參考範例。然而,這部聖經的木刻插圖卻更勝一籌,展現生動的創意與構圖,而且在木刻技法的掌握上,亦有傑出的表現。不管是人物性格的刻繪,寫實明確,還是線條的處理,圓柔均衡,都在十五世紀的木刻插圖書籍中,值得大書特書。

 

 

呂貝克聖經(LúbeckBible),又名《低地德語聖經》(Biblia germanica inferior),1494年。聖傑羅姆(St. Jerome, c. 340-420)的前言與他翻譯聖經的景象。

製作木刻插圖的藝術家,身份不詳,從插圖風格來看,應是多人參與,其中摩西五經(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中的44張及其他6張,據學者研究,可能出自當時呂北克中古後期的大藝術家諾特克(Bernt Notke, 約1435 – 1508/1509)之手,亦有研究指出,這位藝術家來自比利時地區。其他的插圖則出自另一位藝術家之手,可能為這位大師的弟子。整本聖經(二冊)共有152幅插圖(有多張重複)。第二冊的插圖質量(舊約先知書與新約部分)與第一冊相比,略微遜色。在印刷上,本書的質量也很突出,讓這部作品成為搖籃本中的一個裡程碑。

 

呂貝克聖經(LúbeckBible)創世紀中,亞伯拉罕與麥基洗德相遇的場景。

觀察德國搖籃本聖經中的插圖,大致可以發現一些偏愛的主題,如上帝創造世界、出埃及記與啟示錄中的天啟騎士。在科隆聖經中,摩西的生平與作為就佔了34張。至於人物安排與刻繪,一般也以易於辨識為主,如刻繪摩西時,都會見到他頭上的兩支角。上帝則是白色長髮老者,威嚴可畏,放射光環圍繞周身。至於以色列人則戴著猶太人狀似飛碟的帽子。

 

 

 

 

相關焦點

  • 聖經翻譯與聖經恢復本
    翻譯欽定本聖經的學者們手上只有25種且是較為晚期的古卷。但是到了今天,新約聖經學者們手上至少有5,358件新約古卷和碎片。至於舊約,他們只有幾種晚期的希伯來文本和一種六十士譯本,而今天則有800種古卷和版本[4]。因此緣故,單從基礎文本的準確性來講,欽定本有需要修訂或重譯之處。
  • 【聖經輔導】第一章C:新約聖經中關於聖經輔導的關鍵詞
    作者 | 約珥·詹姆斯  約翰·斯特裡特翻譯: China牧者來源: China牧者新約關鍵詞:  noutheteo 放在頭腦中:通過勸說、建議、警告、提醒、教導和激勵,一個人能夠被引導走出歧途,改邪歸正…… 觀察:  根據聖經關鍵詞,輔導不僅在於傾聽,還包含談話(指引、警告、建議),把真理和智慧放入人的心裡。
  • 百川丨打造精品聖經紙,傳播聖經文化
    中國傳統宣紙、連史紙等以樹皮或竹為原料,手工抄造,再加上中國傳統的裝裱技法,有「紙壽千年」之說,至今還可見到魏晉時期的書畫作品。現代機製紙多加入木漿,增加了酸性,再加上製造過程中添加的化學成分,一般也就一百年吧。 聖經紙作為《聖經》的記錄載體,要了解聖經紙,必須先從了解《聖經》這部曠世典籍說起。
  • 致力翻譯英文聖經
    編輯|小希文字整理|小七文字|屬靈人物小傳圖片|網絡威克裡夫強調說,地上的羅馬教皇的聲音絕不是神的話語;只有
  • 《聖經》與《古蘭經》
    在交通中,我們之間彼此提過許多問題,因為交通的次數與時間多了。有一次對方提出:「《聖經》中是不是都是上帝的話?」我回答:「當然不是。」對方很得意的說:「看!是吧!我們《古蘭經》全部都是真主的話。」他的言下之意是說明《古蘭經》比《聖經》更可信;這種觀點佔據了許多穆斯林的心。這種觀點若不能在穆斯林心中得到解開,穆斯林接受上帝的兒子耶穌,當然攔阻就會有很多。只有上帝有辦法,拯救那些願意謙卑尋求的人。
  • 大衛鮑森:如何讀聖經(三)——聖經章節不是聖靈默示的(視頻)
    讀過一本沒有章節的聖經嗎?想必大多數人沒有讀過,但是上帝給我們聖經的時候確實沒有章節,這並不是上帝所默示的。大衛鮑森列舉了幾個因章節分段不合理的地方,這成為我們正確、完整地認識聖經的障礙,強烈建議基督徒能讀一本沒有章節的聖經。
  • 聖經要用聖經解釋
    所以在今後幾個月裡,我們要做的準備就是把聖經讀一遍以上。每人至少要讀一遍。因為只有這樣,整本聖經才能展現出來,「上帝的意圖」這幅圖畫才能浮現出來,話語的能力也才會像瀑布一樣湧進我們裡面。今後這些時間不僅對準備成為牧會者的人,也對教師、教區長、地區長、區域長來說,都會成為重要而有意義的時間。為此我會多多禱告,也懇切呼籲所有人都要為了能得到上帝的愛與恩典而努力。
  • 讓聖經解釋聖經
    我們必須讓聖經解釋聖經。聖經在本質上是一個啟示,傳遞一個從神而來的連貫一致的信息。神通常不會單用一節經文或者甚至是一卷書來詳論一個主題。他把真理星星點點地播撒在他的道中,並賜給我們。錯誤教義的一個明確的標誌就是,它們只用某些經文來做文章,而忽視其它經文。他(保羅)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事。
  • 思高聖經譯本:天主教唯一中譯聖經全書
    在獨自翻譯《聖經》的漫長歲月中,雷永明構思成立一個有中國神父同仁共同組成的聖經學會,一方面可以修正他的中文用語,使其更符合中國教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合作編寫引言和注釋。1945年8月2日,在北平東城西煤廠胡同的輔仁大學宿舍裡,聖經學會正式成立了,外文名稱為Studium Biblicum Franciscanum,中文名稱卻經歷了幾次變化。
  • 聖經中的預言多數都已經應驗,證明聖經是神所默示的
    常有人因為聖經中有這樣的記載,就輕看聖經,以聖經為沒有價值的書,甚至批評聖經為與人有害的書。但如果我們絲毫不存成見去讀聖經,我們就發現這些記載非但不能減低聖經的價值,反適足以使聖經的價值增高;非但不能使我們藐視聖經,反倒幫助我們確實的知道聖經不是出於人意所寫成,乃是神所默示的。
  • 讀聖經,怎麼讀聖經?教宗方濟各親自告訴你
    這就是教宗的聖經?就這麼一本又舊又破的書!」但教宗說,拿本新的來,他也不換。「花1000美元買本新的來,我也不換。我喜歡這本陪伴了我半輩子的聖經。生命中歡喜的時刻,流淚的時刻,它一直陪伴著我。它是我的珍寶。我用生命把它活出來,給我什麼我也不換。」
  • 聖經解密:聖經記載的人類歷史是6000年嗎?
    請問聖經中所提及的人類歷史是多少年?那是人類真正的歷史嗎?一直以來,一些不明白真理的人,認為聖經記載的人類歷史是6000年,這給許多人,包括上帝的子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認為聖經記載的是不科學的!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聖經是否真的有記錄表明,人類歷史只有6000年?說實話,沒有人能從聖經中找到上帝是何時創造天地與人類的記載,也無法知道人類在伊甸園究竟生活了多久。那麼,人們為何會認為聖經記載的人類歷史只有6000年左右呢?
  • 聖經在中國的翻譯
    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西歐天主教傳教士重入中國傳教期間,在長達130年傳教之際,並未見有聖經中文譯本出版,只是在他們的中文著作中和供信徒誦讀的問答中引用了一部份經文。 1804年,由馬禮遜的兒子馬儒翰、英國傳教士麥都思、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和德國傳教士郭實臘合作修訂的聖經中文譯本問世,史稱「郭實臘譯本」。 太平天國初期用的新約全書,為郭實臘譯本,定名為《救主耶穌新遺詔書》。
  • 趙曉陽 / 思高聖經譯本:天主教唯一中譯聖經全書
    在獨自翻譯《聖經》的漫長歲月中,雷永明構思成立一個有中國神父同仁共同組成的聖經學會,一方面可以修正他的中文用語,使其更符合中國教會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合作編寫引言和注釋。1945年8月2日,在北平東城西煤廠胡同的輔仁大學宿舍裡,聖經學會正式成立了,外文名稱為Studium Biblicum Franciscanum,中文名稱卻經歷了幾次變化。
  • 《聖經》中發人深省的句子
    聖經中有很多話流傳了幾千年,不同的人也因此而走進了基督教。有的話很短,不過帶有很強大的能量,能夠直衝人的心靈深處。作為基督教徒,他們平時也喜歡將這些話分享給別人,希冀藉助著主的力量讓人們一起信奉耶穌基督,從而能去往美好的天國。那麼,為什麼這些話能起到改變人的作用呢?
  • 譯史||蘇豔:《聖經》翻譯中的教權主義
    ——翻譯教學與研究 內容提要:詞源學考察和宗教史回顧表明,教權主義在基督教發展過程中人為形成,並無《聖經》的文本依據,教會也非一開始就禁止平信徒接觸《聖經》。為獨攬翻譯權,羅馬教會禁止平信徒閱讀、闡釋和翻譯《聖經》,推崇煩瑣經院哲學,並與新教譯者就《聖經》可否英譯展開論戰,在翻譯過程中渲染超驗與神秘色彩。
  • 和合本不是聖經原文,不要當成偶像!
    因此,要準確理解聖經的意思,嚴格來說,每個解釋聖經的人都需要研究聖經的原初文字,了解掌握這些語言的語法,從而了解透過這些語法所傳遞的意思。因為有些語法特徵只有在原文才能清楚顯示,而即使最優秀的譯本也都不能完全將這些語法特徵顯明出來。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掌握原文語文的條件和能力,因此面對這樣的情形,就只能通過譯本來了解聖經原文的意思。而上文已經指出,沒有一個譯本能夠完全傳遞原文的意義。
  • 我為什麼信聖經
    我們如果留心研究聖經,看見裡面的預言,奇妙地應驗,我們不能不相信,只有神自己的話語,才能如此。從聖經內容的和諧統一;從聖經真理的普遍適應;從聖經每一個應許的誠信真實;以及預言的準確實在,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聖經並不是「神話」,而是神自己的話語。世界上從沒有一本書,像聖經一樣受過許多人的反對、攻擊、禁止、焚毀。
  • 聖經的中文翻譯
    翻譯根據:英國修訂譯本(English Revised Version)【簡介】:此譯本簡稱《和合本》,是中國第一部由各差會合作翻譯的白話文聖經。在此之前,以北京官話翻譯的新舊約只有《北京官話新舊約全書》。譯經委員會分別在1891年與1898年舉行會議,指定各譯者所負責的經卷,完成初稿後再交由其他譯者審閱及提出建議;初譯者聽取後斟酌處理,然後呈交委員會通過,成為定稿。主
  • 聖經譯本與解經
    一、聖經譯本的重要聖經經文與所有文字作品一樣,都不是透過一個個單獨而互不相干的字來傳達,也不是以天上的語言來傳達,而是以人間的語言來表達的。因此就需要按照一般語言溝通的法則來理解。而聖經原來是用希伯來文、希臘文及亞蘭文寫成的。因此,要準確理解聖經的意思,嚴格來說,每個解釋聖經的人都需要研究聖經的原文,了解掌握這些語言的語法,從而明白透過這些語法所傳遞的意思。因為有些語法特徵即使最優秀的譯本也不能完全顯明出來,只有在原文中才能清楚顯示。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掌握原文的條件和能力,只能通過譯本來了解聖經原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