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企業按照國家要求停工停產。尤其是餐飲、旅遊、教育等行業陷入了經營困難。那麼,為了降低企業負擔,今年的社保繳費基數會不會下降呢?這個答案:不唯一。
社保繳費基數的是如何確定的?
社保繳費基數其實分為很多種的,有的叫做社平繳費基數,有的是單位繳費基數,有的是個人繳費基數。
(一)社平繳費基數。
社平繳費基數實際上使用的是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
最初的時候,我們國家的企業都是國有企業。後來企業類型逐漸增多,出現了外資、股份、私營等等,後來又出現了個體經濟。最初我們統計的社會平均工資一般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當然實際上還有包含非在崗的全部就業人員社平工資。
非私營單位社平工資肯定要比私營單位的工資水平要高得多。因此每年社平工資一公布,很多人都表示又被社平工資拋棄了。
從2019年5月開始,國家要求使用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力爭使用真正平均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但是,社會平均工資的主要作用有兩個,第一,是作為次年度社平繳費基數,核定當年的繳費基數上下限。比如2020年的社平繳費基數要以2019年的社平工資為準。第二,是作為次年養老金計算的基數。實際上,我們在計算基本養老金時由於跟社平工資相掛鈎,這樣才能夠有效擺脫通貨膨脹的壓力。但是為了確保支出,基礎養老金的計算也跟社平工資相掛鈎。
從這個角度去出發,2020年的社會平均繳費基數,也就是2019年的社會平均工資不可能下降。畢竟2019年我國GDP增長6.1%,名義增長高達9%以上。大家的工資收入水平仍然會保持在8%~10%的增長速度,因此社會平均繳費基數會繼續上漲。對於按照60%最低繳費基數繳費的人來說,社會平均繳費基數會繼續上漲的。
(二)個人繳費基數。
個人繳費基數原則上應當是職工上年度的工資總額。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額應當按照1990年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執行。主要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六大部分。並不是我們每月發到手的,應發工資或者實發工資,也沒有說扣除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以及個人所得稅的費用。一般來說,比大家每月的工資要高得多。
個人繳費基數又分為月繳費基數和年繳費基數,年繳費基數是總和,月繳費基數是總和的月均值。
我們所說的社保繳費基數的上下限,60%~300%的社平繳費基數,指的就是個人繳費基數的上下限。
(三)企業的繳費基數。
企業繳費基數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該企業所有職工的個人繳費基數之和,另一種是按照該企業發放給職工的工資總額來計算。
過去的時候,為了簡單期間,大多數地區都是按照個人繳費基數之和來計算的。這樣相對也比較公平,企業更好理解。
實際上,社保是包含了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等五項保險。原則上,所有繳費基數都採取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不過,特殊情況下,繳費也是比較複雜的。
比如說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用人單位要按照在職職工工資總額的9%繳納,職工要按照本人工資收入的2%繳納。靈活就業人員直接2019年的月繳費額度為340元,大病醫療救助費10元。這樣也是為了防止靈活就業人員選擇較高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會提升醫保繳費基數,造成額外負擔。但這也是養老和醫療繳費基數的錯位情況。
總體來看,不管是哪種情況,職工今年的繳費基數原則上都會繼續上漲。除非是有些企業,當地的企業負擔部分是按照今年度職工的工資總額繳納的,這種情況下由於今年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減少,繳費基數才會下降。至於明年的繳費基數,就看今年的職工工資增長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