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臺灣現在有不少人媚日?和日本侵華時期在臺灣的一項措施有關

2020-12-15 照理讀史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前兩天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過世了,網上有很多人一提起李登輝,恨得牙根痒痒,為什麼,主要原因就是大家覺得他太媚日了。

說實話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講,你說你如果羨慕美國經濟發達,羨慕法國風景優美,甚至羨慕德國人的嚴謹踏實,這都沒大問題。

可是如果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對日本人表現出了一些羨慕敬仰的態度,對不起,你就會遭到很多人的唾棄。

我們非常理解這種民族感情,因為畢竟歷史上日本給我國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所以提起李登輝,即便不太熟識他的人,也要罵他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太媚日了。

而且通過李登輝這個人,我們可以給大家剖析一下,我們可以看到一批人的狀態,李登輝為什麼媚日,實際上也跟他的出身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關。

李登輝出生於1923年的臺灣,那個時候臺灣作為日本的殖民地,已經20多年了,眾所周知,很不幸的是甲午戰爭之後,臺灣割讓給了日本。

也就是說當李登輝在臺灣出生的時候,臺灣已經被日本統治20多年,李登輝前半生前20多年,接受的一直是日本的奴化教育。

那個時候臺灣的年輕人如果你想出頭,你必須接受這種奴化教育,你要學日語,甚至你的夢想就是能夠到日本去讀大學。

甚至日本統治末期二次大戰,日本連兵都沒有了,到臺灣到朝鮮去徵兵,李登輝和他的哥哥都踴躍報名,李登輝的親哥哥還真的成為了日軍的一分子,只不過後來戰死沙場。

李登輝後來到日本為什麼要去參拜靖國神社,就是因為那裡有他哥哥的牌位,其實李登輝不只是一個人,他代表的是一大批,跟他有相似經歷的人。

這些人出生的時候,由於接受的是奴化教育,所以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自己是臺灣人,他們認為自己是日本人,一個人前二三十年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教育將指引他的一生。

所以哪怕1945年之後二戰結束了,臺灣光復了,臺灣回歸祖國的懷抱了,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還是以日本為榮的。

甚至很多人覺得我是日本人,我怎麼變成中國人了,以前我們跟大家聊過,在韓國也出現過,1945年日本投降的時候,韓國大街上還有很多人痛哭。

沒辦法,二三十年的教育,真的是能把一個人洗腦,明明日本人自己都認為,當時的韓國人也好臺灣人也好,都是二等公民,日本人從來沒把他們當作自己人來看待。

而這些接受了奴化教育的人,偏偏把自己認為是日本人,即便後來回歸祖國的懷抱了,重新成為中國人了,他們的心中還埋著一個日本人的種子。

今天我們經常評價很多臺灣人,說這些人怎麼這麼媚日,這些人比韓國人差遠了,人家韓國還搞什麼漢奸清算運動。

在韓國提起了日本人,人家也經常是牙根痒痒的,前兩天人家甚至搞了個安倍跪拜的銅像,可是我國臺灣就是有相當一批人,跟李登輝一樣是有著媚日傳統的。

我們以前早就講過,欲滅其國先滅其史,歷史教育是最好的洗腦工具,即便強如李登輝這樣的人,由於年輕的時候接受了,二十幾年的奴化洗腦教育,所以他一生都會打上媚日的烙印。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提倡,重視歷史教育的原因,因為如果我們的同胞不斷接受,各種各樣的奴化教育,去中國化的教育,那麼未來你想讓他改過來是很難的。

原作者:李承偉

相關焦點

  • 羅鼎鈞:日本嘲笑臺灣媚日,臺灣青年怎麼看?
    近日,日本富士電視臺製作了一檔節目,探討臺灣盜版日本商標等等問題,譏諷臺灣對於日本的抄襲。全程冷嘲熱諷,即便是平時「哈日」的臺灣朋友也笑不出來。而那一邊,臺灣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團訪日,一如既往,又大談臺日關係有如「夫妻關係」。 這兩者雖然是發生在不同層面的事件,對臺日關係多少又一定程度的扭曲。但多少反映出臺日看待對方的心態。為何臺灣人如此友日?
  • 評論:臺灣人媚日,換來的是日本人徹底的鄙視!
    評論:臺灣人媚日,換來的是日本人徹底的鄙視!既然同是東亞黃種人,年輕人因喜歡日本的動漫、服飾、化妝品等文化而哈日,自然情有可原。這種哈日,就像某位旅日華僑的書名一樣:「哈,日本」。  然而,一些臺灣人「哈日」的實質是媚日。最近從朋友處聽來一段經歷,讓我感覺有些異樣。朋友出差住在某個旅館,遇到一隊臺灣人入住。
  • 一些臺灣人為何篡改血統,冒充日本人
    但是,如今臺灣卻還有一些「假灣生」,明明是臺灣人,卻硬要冒充日本人……一名臺灣女作家近日舉行記者會,承認對讀者說謊。兩年前,她以「臺灣生日本人」的身份,寫了一本《灣生回家》,受到島內不少人追捧,最近卻被揭穿,原來她是土生土長的臺灣高雄人。為了當日本人而篡改身份血統,在島內並非孤例。在臺灣,畸形的戀日情結已成「社會病」,其根源是錯亂的歷史教育。
  • 前駐日代表:有些臺灣人媚日 連日本人都看不起
    前駐日代表林金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國時報》8月17日報導,臺灣資深媒體人徐宗懋在《中國時報》上發表《日本人看臺灣人》一文中舉出,兩位蔣家「總統」過世後,臺灣政情變得複雜,不少臺灣人開始肯定日本的殖民統治。但是前駐日代表林金莖卻有話要說,他說:「有些臺灣人,老是把『日本統治非常卓越,戰後的國民黨統治不行』掛在嘴上,他們也許想用這類發言討日本人歡心。
  • 臺灣各界口誅筆伐聲討李賊登輝媚日言行
    被不少網友稱作「中華漢奸之王」的李登輝又噴出媚日言論了。如今已活過90的老李,數年來一再泯滅歷史良知,口出媚日狂言,挑釁民族大義,恬不知恥地充當赤裸裸的賣國賊子。特別是其最近發表的一系列涉日言論中,李登輝更是變本加厲,將自己背叛祖宗、顛倒是非、賣主求榮的醜惡嘴臉活靈活現演繹出來。
  • 安倍演說罕見提到臺灣 蔡英文立馬發表媚日言論
    原標題:安倍施政演說提到臺灣,蔡英文立馬發表媚日言論[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勝選沒幾天,就開啟了媚日節奏。他表示日本政府把今年奧運會定位為「復興奧運」,要讓世人看到災後重建情形,境內有許多城市將分別接待各地好手,其中巖手縣野田村是「臺灣接待城」、福島縣二本松市是「科威特接待城」,29個災區自治體將加強與馳援人士交流。報導稱,安倍大聲講出「臺灣」後稍微停頓了一下,國會響起掌聲。他說,「3·11」震災後,日本獲得來自163個國家和地區的馳援,「我再度在此表達感謝之意」。
  • 電影《KANO》臺灣大賣 引發「媚日」討論
    電影由上世紀30年代的真實故事改編,敘述1931年由日本人和臺灣人共組的嘉農棒球隊,在日本教練的帶領下過關斬將、勵志求勝的過程。該片在宣傳詞中強調「族群融合」、「找回臺灣的美好年代」,雖然在臺灣票房大勝,卻引發是否媚日的尖銳討論——   有必要把殖民統治美化到有如天堂樂園的境界嗎?
  • 臺灣人"雨神"?"臺聯黨"推銷"八田雨衣"遭批媚日
    設計嘉南大圳的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銅像遭統派人士斬首,引發爭議。「臺聯黨」卻順勢推出每件500元新臺幣的「八田雨衣」義賣,又不說明義賣目的。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遊梓翔嘲諷說,「臺獨」面對臺灣族群對立,不思團結,卻炒作媚日。
  • 9成對白是日語 臺灣《海角七號》導演新片「媚日」?
    《KANO》反映的是日據時期臺灣「嘉農棒球隊」的故事。其2008年執導的《海角七號》和2011年執導的《賽德克巴萊》也曾被一些觀眾質疑有「媚日情結」。魏德聖表示,過去一年臺灣政治與社會都不安定,希冀透過《KANO》讓大家「對未來有所期待」。不過,在不少臺灣網友看來,雖然該片主打棒球題材,但是片中無處不在的日據時代背景,「能讓大家期待什麼?再回去讓日本人統治嗎」?
  • 李登輝的日本名及臺灣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
    全文共4929字 | 閱讀需9分鐘 李登輝為何有個日文名?實際上,取「和名」是日本「皇民化運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日本文化侵略臺灣之重要標誌。 1915年,日本鎮壓了西來庵事件(日據時期臺灣人武裝抗日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之後,日本對臺灣開始轉化為「同化政策」,其精神就是將臺灣視為日本內地的延長,其目的在於使臺灣民眾成為完全之日本臣民,效忠日本朝廷,加以教化善導,以涵養其對國家之義務觀念。
  • 日據時期,臺灣是怎樣被日本統治的?
    臺灣的上、下階層,在文化的發展上,並沒有作過十分的努力;剩下來的,就只有在民俗宗教和戲劇歌曲方面有一些中國文化的底子,通過信仰的儀式、戲曲和說故事,傳遞於民間。日據臺灣初期,官民的抵抗日本佔領臺灣,臺灣的官民曾經有過非常短暫的抵抗。許多富豪內渡大陸,一些地方上有功名的舉人秀才之輩,也都紛紛離去,回歸福建原籍。臺灣原本單薄的上層文化土壤,更因此流失殆盡。
  • 「媚日」成性?臺灣將殖民時期的日式建築當成寶
    作為城市發展的「見證者」,這些擁有時代記憶或文化價值的建築群自然是要被保留下來以供子孫後代瞻仰的,但一窩蜂式的保留恐怕也是會起到反作用的,比如近段時間,臺灣就面臨著要不要將日式建築全部保留的難題……臺灣對於日本的「深情」,相信大家也是知道的,從早期的李登輝到現在的蔡英文,從臺當局想進口日本的「核食品」到將日本人寫的文章編進臺灣課綱中……在民進黨及「臺獨」分子的操弄下,患上「歷史遺忘症」
  • 李登輝就是「日本最喜歡的臺灣人」
    資料圖:李登輝1月11日在最新一期的日本《文藝春秋》雜誌上發表新的言論,他稱,「多說幾次也一樣,釣魚島就是日本的領土。日本絕對不要對故弄玄虛的『中華帝國』做出讓步。」圖為李登輝與訪臺的日本自民黨前首相安倍晉三會面。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環球網1月12日消息,臺灣《中時電子報》12日發表了一篇題為《李登輝,究竟是臺灣人或日本人?》
  • 了解「乙未戰爭」真相 臺灣還媚日?
    日本佔領臺灣後,在臺灣新竹市街聖廟內曉諭臺灣人的情形。圖右站在廟柱旁的外國人即為美國記者達飛聲。 當地臺灣義民反抗日軍入侵,在各地以簡陋的武器進行武裝抵抗,造成日軍傷亡,但是日軍屠殺臺灣同胞數以萬計,瘋狂殘暴,不忍卒睹,史稱「乙未戰爭」。    知道乙未戰爭史實的人不多,特別在現今的臺灣,哈日媚日之風盛行,更有「臺獨」分子刻意的為日本軍國主義者遮羞,修改歷史課綱、扭曲臺灣近代史、稱二次大戰勝利為「終戰」、避談抗日戰爭,說那時臺灣人的祖國是日本、完全違反歷史事實真相。
  • 日軍侵佔中國臺灣秘檔,首次公開出版
    今天(10月25日),大型文獻資料集《日本侵華軍事密檔·侵佔臺灣》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發布。書中通過美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現藏的日本侵佔臺灣時期的歷史檔案,全景式地還原與展示日本侵佔臺灣時期的歷史真相和確鑿罪證,澄清歷史,糾正被「臺獨」分子歪曲的視聽,肅清其負面影響。
  • 臺報:仇中媚日是臺灣政治墮落的主因
    臺報:仇中媚日是臺灣政治墮落的主因 2015-08-10 10:12:16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 媚日組織「美國臺灣政府」佔領臺灣省政府 現場插美國國旗
    位於臺灣南投市中興新村的「臺灣省政府」辦公大樓,7日下午遭上百人佔領。他們稱自己所屬的組織是美國體制下的「臺灣政府」,還在現場插起美國國旗。由於該組織既媚日又涉嫌詐騙,且這一幕發生在臺灣當局和民間紀念「七七事變」的當天,島內相當警覺。
  • 日據時期的臺灣用過舊年來抗日?從節慶生活反映臺灣人的文化抵抗
    跨年倒數,陪伴許多人迎接新的一年;緊接著,充滿「年味」的圍爐、壓歲錢在農曆新年登場──現在的人已經很習慣過上「兩個年」。但一百年前的臺灣也是這樣嗎?臺灣人何時開始過起現代新年呢?「日據時期」是轉變的關鍵。清末到日據時期,臺灣人從傳統舊曆年,逐漸轉變為兩度迎年。
  • 抗戰跟臺灣無關?臺灣學者反駁:當年5萬臺灣人赴大陸參戰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今天是七七抗戰紀念日,83年前北平的槍炮聲,宣告著日本侵華戰爭全面打響。在抗戰時期,約有五萬名臺灣同胞「尋找祖國三千裡」,遠赴大陸參加抗戰。抗戰勝利後,被割讓50年的臺灣成功光復。
  • 「臺獨」教父李登輝,曾因「媚日」被票選為臺灣發展的歷史罪人
    【文/觀察者網 李煥宇】7月30日,新華社援引臺北榮民總醫院消息稱,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於7月30日19時24分病亡。終年97歲。 李登輝,曾拋出分裂祖國的「兩國論」,公然挑釁「一個中國」。還曾公然宣稱「我22歲以前是日本人」、「領導世界的只有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