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傑盧植皇甫嵩朱儁,為何在三國歷史默默無聞,他們去哪了

2021-03-05 歷史翱翔

提起漢末三傑盧植、皇甫嵩、朱儁三個人來,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們三人帶兵平定了黃巾起義,要知道黃巾起義是兩漢時期規模最為龐大的農民起義,起義首領張角三兄弟發動了百萬農民以宗教形式起義,當時的盧植、皇甫嵩、朱儁分別被朝廷任命為北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僅僅用了十個月時間,就搞定了規模如此浩大的起義,殺死了起義軍的主要首領,立下大功。

黃巾起義雖然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階層,但是並沒有動搖東漢的統治基礎,至少在漢靈帝在位期間,東漢的統治仍然在苟延殘喘,東漢在晚期造成天下大亂的緣由是從漢靈帝去世後開始的,三國亂世的開始也是從漢靈帝去世開始的,此時的漢末三傑盧植、皇甫嵩、朱儁仍然在朝廷當中任職。

盧植是幽州涿郡涿縣人,今河北涿州人,出身世家大族,有身份有地位,更是博學多才,文武雙全,還做過劉備的老師,當過九江太守和廬江太守,平定過當過蠻族,還在朝廷擔任過議郎、侍中、尚書,平定過黃巾起義,曾因言行得罪宦官而下獄,後被皇甫嵩所救,漢靈帝去世時,盧植擔任尚書。

盧植

皇甫嵩是涼州安定郡朝那縣人,今寧夏彭陽人,出身將門士家,父親是太守,叔叔是名將,從小耳濡目染之下,皇甫嵩也成為一代名將,他當過議郎、北地太守,參與平定黃巾起義,而且皇甫嵩是剿滅黃巾起義最核心的將領,先在潁川郡一帶平定黃巾軍,然後接任董卓在冀州剿滅了黃巾軍,參與過平定羌人之亂,被宦官打擊誣告過,漢靈帝去世時,皇甫嵩擔任左將軍還在關中一帶平定羌人之亂。

朱儁是漢末三傑中唯一出身貧寒的人,年幼喪父,跟著母親長大,因為才能而被當地縣長推薦當官,當守主薄、縣令、交州刺史,因為平定了交州梁龍與南海太守孔芝的叛亂有功,被封為諫議大夫,參與過平定黃巾起義,擊敗過黑山軍張燕,漢靈帝去世後,朱儁任職河南尹。

皇甫嵩

漢末三傑的命運,都隨著漢靈帝的去世而發生了改變,當漢靈帝去世後,年幼的漢少帝劉辯在何進和何皇后的支持下成為皇帝,但是漢靈帝卻喜歡自己的小兒子劉協,並告訴宦官蹇碩,皇帝一死,權力的平衡被打破,於是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空前激烈,主要是在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司之間的鬥爭,最後以蹇碩、何進被殺,宮中的太監全部被袁紹、袁術以及何進的部下所屠殺,整個朝廷亂成一團。

當時盧植是尚書,皇甫嵩是左將軍,朱儁是河南尹,三人基本上沒有力量參與朝廷內部鬥爭,盧植的尚書只是個文官,沒有兵權,朝廷內部發生的鬥爭,只能在邊上看著,皇甫嵩雖然是左將軍有兵權,但是帶兵在外抵禦羌人,沒有大將軍何進及朝廷的命令,皇甫嵩也不敢私自率軍進京,朱儁的河南尹只是個文官,並且還隸屬於司隸校尉袁紹。

盧植、皇甫嵩、朱儁三個人甚至比不上袁紹和袁術,袁紹當時是司隸校尉兼西園八校尉的中軍校尉,有兵權,有名聲,又正好在朝廷中隸屬於大將軍何進,而袁術則是虎賁中郎將,掌管宮中的部分禁軍,有兵權,又處於朝廷之中,所以袁紹和袁術有能力率軍參與朝廷內亂,而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不能。

朱儁

之後就是董卓進京,董卓以地方軍閥身份強行進京併吞並了京城所有軍隊,比如大將軍何進的部隊,以及執金吾丁原的衛戍部隊,董卓控制軍隊之後,再行廢立皇帝之後,並且還毒殺了少帝劉辯和何皇后,完全掌控了朝廷,成為東漢末年第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當董卓在朝廷作福作威之時,以袁紹為首的東漢地方政府軍聯合起來討伐董卓,這個時候原本是天下最好的反董卓時機,但是盧植無能為力,因為他只是尚書,並且因為反對董卓差一點被殺,之後盧植就辭官回家了,後來還被袁紹請出來擔任當軍師,無奈年齡太高,第二年就去世了,這一年是公元192年。

當時的朱儁仍然身朝廷被董卓控制,自然也反不了董卓,但是董卓在遷都的時候,居然把朱儁留在洛陽,這樣一來朱儁就開始與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聯繫,因為手下的軍隊是董卓的,所以朱儁只能棄官而逃,因為沒有兵,朱儁在當時也沒有起到多大作用,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也不願意給朱儁兵力,只有徐州牧陶謙給了朱儁三千精兵,朱儁就靠這三千兵與董卓部隊交戰,但是寡不敵眾,被董卓手下中郎將牛輔手下的校尉李傕、郭汜擊敗。

黃巾起義

董卓被殺後,朱儁被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召到長安任職太尉,並且還代理驃騎將軍,因為李傕與郭汜在朝廷中爭權奪利而發生內訌,朱儁憂憤而死,這一年是公元195年。

當時身為左將軍的皇甫嵩是最有能力反抗董卓的人,皇甫嵩統領三萬精兵駐紮在長安附近的扶風郡,原本皇甫嵩與京兆尹蓋勳準備聯合起兵反抗董卓,這樣可是對董卓的致命一擊,因為董卓當時把主力放在洛陽周邊對付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對於後方的長安兵力並不多,當然了,董卓也知道皇甫嵩手上有兵權,所以以皇帝名義徵召皇甫嵩入京為官。

結果皇甫嵩放棄起兵,居然同意徵召入京了,然後兵權也丟了,皇甫嵩一丟了兵權,也就失去了對董卓的威脅,之後皇甫嵩就一直在朝廷任職,默默無聞了,由於手中沒有兵權,又委身於董卓控制的朝廷之中,皇甫嵩起不了什麼作用了,但是皇甫嵩卻等到了王允與呂布聯合刺殺了董卓,並再次率領朝廷軍隊誅死了董卓設在郿縣塢堡中的所有董氏族人,三年後,皇甫嵩病逝。

董卓亂政

漢末三傑為什麼在三國默默無聞呢?

有二個原因:

1、漢末三傑都是朝廷官吏,在朝廷任職,後來在三國時期哪吒風雲的人物,都是東漢的地方官,這是根本的區別,因為在朝廷任職的官吏,基本上不是被董卓殺了,比如丁原,就是被董卓控制了,比如皇甫嵩,或者被董卓趕走了,比如袁紹和袁術。

而東漢末年有實力的人物,幾乎都出自地方官,比如袁紹,從渤海太守開始,逐漸佔據了整個河北,再比如曹操也是從東郡太守開始打天下的,其他如劉表、劉璋、孫策等人無一不是漢朝的地方官,東漢朝廷被董卓控制後,地方官成為封疆大吏,獨立一方,也只有東漢的地方官在當時才有發展機會,朝廷中的任何官吏都沒有機會。

袁紹為首的聯軍討伐董卓

2、無論是盧植、皇甫嵩還是朱儁,三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愚忠,董卓以皇帝命令徵召他們,他們都會接受,他們三人就是東漢忠實的官吏,根本沒有想過反抗過朝廷,或者自立的意思,不像袁紹有另立中央的打算,而袁術甚至有自立為帝的想法。

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也不像曹操那樣靈活多變,明知道董卓徵召沒有一點好處,還可以丟了性命,但他們就是聽從,因為他們理解上的皇命不可違,雖然這個皇命也只是董卓脅迫的,他們之所以會應召,是出於他們骨子中的對東漢的忠心,對皇權的畏懼,所以漢末三大名將永遠只有漢末名將,他們只能維護漢朝統治,而不能改朝換代,所以也就在三國時期默默無聞了。

相關焦點

  • 漢末三傑盧植、皇甫嵩、朱儁為什麼在三國舞臺上籍籍無名?
    盧植朱儁皇甫嵩,在當時的成就和功績,超乎我們的想像。他們是東漢政權的最後一批捍衛者,將搖搖欲墜的東漢朝廷重新扶正。然大廈將傾,非人力所為。皇甫嵩好詩書,喜弓馬,文武雙全。朱儁雖出身寒門,從小孝敬母親,重義輕財,後經人推薦入朝為官,逐漸走上政治前臺。盧植後被誣陷,免官回家,後為袁紹軍師, 192 年去世。董卓被誅後,其部將李郭相互攻伐,朱儁被扣為人質。朱儁性格剛毅,當日發病而死。皇甫嵩同年去世。
  • 盧植、皇甫嵩、朱儁平定黃巾之亂,為何不篡漢自立,其下場如何?
    談秦說漢(344)盧植、皇甫嵩、朱儁平定黃巾之亂,為何不篡漢自立,其下場如何?
  • 他們被稱為漢末三傑,為何最後卻無法拯救東漢?
    他們被稱為漢末三傑,為何最後卻無法拯救東漢?漢初有三傑:名為蕭何、張良、韓信。而東漢末年也有三人,他們被稱為漢末三傑,這三人就是:盧植、皇甫嵩、朱儁。關於他們三人的記載三國演義上其實並不多,就是在黃巾之亂露了露頭,也沒有細說,並且把討伐黃巾軍的功勞讓給了其他人物。
  • 《三國志14》黃巾之亂劇本,張角董卓勢力早期制霸,皇甫嵩封神
    很顯然他是因為有姻親關係而上位,雖然我對於他本身是否有相應的能力感到存疑,但其下的將軍盧植、皇甫嵩、朱儁各個驍勇善戰,因此在短時間內便平定如此大規模的叛亂。2月蜂起、10月平定,約只過了半年左右的時間。
  • 皇甫嵩—精於算計的東漢名將
    出徵前,皇甫嵩上書靈帝:請求解除黨人的禁錮,讓他們出來為國家出力;請求皇帝拿出私房錢及私藏的良馬獎賞將士,鼓舞士氣。靈帝徵求中常侍呂強的意見,呂強說:黨人被禁錮很久了,如果不馬上赦免他們,一旦他們與張角聯合起來,叛亂將很難被平定。
  • 皇甫嵩為何輸給了董卓?(下)
    也許正是因為身處中下層,董君雅先生給自己三個兒子的取名,無一不以「高」為用意,流露出非要脫穎而出、出人頭地、高高在上的心跡,後來董卓算是實現了他父親的這一強烈心願。在《三國志》和《後漢書》的董卓傳記中,有一個字眼需要給予特別關注:俠。《三國志》說董卓「少好俠」,《後漢書》說「由是以健俠知名」。俠在整個兩漢時期,尤其是漢末,有著不容忽視的特殊意義。
  • 皇甫嵩:老子當將軍的時候,所謂的三國名將都還在玩泥巴
    將門世家,精忠愛國皇甫嵩,字義真,寧夏彭陽人,彭陽和董卓的甘肅岷縣有些類似,這些地方的有個特點是,經常受到草原民族的騷擾,其實就是你吃著火鍋、唱著歌,忽然匈奴人、羌族人就來了,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糧食都被搶走,甚至命都丟了。
  • 平定黃巾之亂的三位名將,為何在亂世中消失?
    說起平定黃巾之亂的三位主帥盧植、皇甫嵩、朱儁,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中平元年(184年),太平道教主張角領導的黃巾之亂爆發,漢廷拜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為主帥,率漢軍去各州平定叛亂,歷經一年,終於撲滅了這次影響全國的大規模叛亂。之後,他們的故事如何呢?很多人對此不是很明了,筆者在此簡單說說他們的後續故事吧。
  • 歷史見識:平定黃巾起義的三大名將,為何沒有一人成為擁兵自重的一方諸侯?
    、盧植和朱儁的身影,那麼他們為何沒有一人成為擁兵自重的一方諸侯?,皇甫嵩和朱儁則負責平豫州黃巾軍,結果盧植將近大功告成之際卻被宦官誣陷,幸得皇甫嵩等人相助才倖免於難。捸猋覥翱闤澁限讒噖陫酥汝僪糋缺壷祵栒騋葪尿晗藗趡嵙砰褨鳱韄儸禯鯰卮鴨霯耊瑳蟀蜯侷噱押鄹令惁殃钁媯腂妽在他們叱吒風雲的時候,袁紹、曹操、公孫瓚、袁術等人要麼還未成名,要麼名氣不大遠不能和他們三人相比;皇甫嵩、盧植和朱儁不僅出場早,去世謝幕也早,其中盧植死於192年,皇甫嵩和朱儁都死於195年,過早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 【讀通鑑】摧枯拉朽平叛黃巾之亂,皇甫嵩斷然拒絕當皇帝
    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同俊),共率四萬人馬,討伐潁川郡(河南省禹州市)黃巾。二人兵分兩路,朱儁與黃巾將領波才交戰,失利;皇甫嵩率軍進駐長社(河南省長葛縣),固守縣城。汝南郡(河南省平輿縣西北射橋鄉)黃巾在邵陵(河南省郾城縣東)擊敗太守趙謙,廣陽郡(北京市)黃巾斬殺幽州刺史郭勳、太守劉衛。黃巾將領波才將皇甫嵩圍困在長社縣城。皇甫嵩兵少,軍士恐慌。
  • 朱儁 (東漢末年名將)
    討平黃巾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朝中公卿都推薦朱儁,說他有才略。於是,朝廷任命他為右中郎將,持節,與皇甫嵩共同出徵。   朱儁畫像 朱儁先與黃巾軍波才部作戰,失敗。皇甫嵩退守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北)。波才率大兵包圍城。皇甫嵩打算使用火計。黃巾義軍缺乏戰鬥經驗,驚慌散亂,被迫後撤。
  • 歷史名人故事:皇甫嵩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皇甫嵩與呂強上疏請求解除黨禁,任左中郎將,與朱儁率軍鎮壓黃巾軍,戰後以功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皇甫嵩到任後,上奏請求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後因得罪趙忠、張讓而被罷免,改封都鄉侯。 皇甫嵩平定張角兄弟以後,皇甫嵩以左車騎將軍的名號兼任冀州牧,爵位由原來的都鄉侯升為槐裡侯,享受八千戶的租稅。
  • 三國風雲一百年3: 張角覆滅,曹操登場
    劉宏萬般驚駭,慌忙把自己的大舅子、時任河南尹的何進擢升為大將軍,命他率禁軍在都亭(京郊驛站)一帶布防,同時分兵進駐洛陽外圍的函谷、伊闕、太谷、廣成、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個險關要隘,共同拱衛京師;稍後,又命北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兵分三路徵討黃巾。可是,沒有錢是打不了仗的。
  • 漢末他才是發家模範,雖不如曹操,但卻強於孫策遠超劉備!
    董卓我們可以說董卓是在西北風生水起,可是他和朱儁(請自行查閱)不同,並不能儘快適應戰爭環境的變換。董卓在曲陽之戰時,看到黃巾軍拒守城池,才發現盧植對峙張角才是正確的選擇,董卓也就罵著娘的主動進攻黃巾軍。結果呢?
  • 漢末大儒,亂世楷模,連劉備都是他的學生!
    不讀三國,不識英雄!大家好,這裡是臥仔~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有這麼一個人,不僅白馬將軍公孫瓚和蜀漢昭烈帝劉備都是其門下弟子,袁紹也願拜其為軍師,而死後曹操還下通告稱讚他的生平,並派人為其掃墓。 他就是漢末大儒,盧植。
  • 將帥傳 | 東漢·皇甫嵩
    東漢朝廷惶恐不安,馬上採取鎮壓措施,首先,漢靈帝命各州郡在洛陽外圍的八個關隘——函谷、太谷、廣成、伊闕、輟轅、旋門、孟津、小平津設置都尉,布防護衛;接著,任命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屯駐都亭;朝廷還採納了皇甫嵩的建議,解除黨禁,赦免天下黨人,拿出中藏錢和西園廄馬賜給將士;另外,漢靈帝起用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俊為右中郎將,調發全國精兵分擊黃巾義軍。
  • 三國時期的中郎將是怎麼回事?
    從小說的開頭,就有盧植、皇甫嵩、朱儁三個中郎將,領著軍隊,絕地反擊,把黃巾軍打得滿地找牙,給奄奄一息的東漢王朝強行續命。而此後,隨著三國英雄們的出場,張飛、諸葛亮、龐統、曹丕、周瑜……雖然前綴不同,有的是「建威中郎將」,有的是「軍師中郎將」,有的是「五官中郎將」,甚至還有什麼「發丘中郎將」、「典農中郎將」的……光從普遍性看,中郎將這玩意,在漢末三國時候,簡直就是一個爛大街的官職!既然這麼泛濫,一般想來這官位應該是不高、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