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他才是發家模範,雖不如曹操,但卻強於孫策遠超劉備!

2021-01-09 正聊三國

上一篇小編寫完了全本兒的《后妃傳》,而今天根據自己的精讀計劃往下走自然而然的就來到了董卓的相關部分,在全本兒描述董卓過程中,要參考《後漢書》和《三國志》,事情繁多估計總共會用幾篇文章對其一生進行分享。

董卓的定位基本上是一個從地方豪強,地方軍閥,割據勢力最終到朝廷權臣的一個過程。讓我們今天就看看董卓的發家史。

本文主要內容有:董卓早期生活概述;靈帝時期平叛始末;董卓拒絕皇帝調遣軍隊等大事記。

一:董卓早期生活概述

董卓字仲潁,是隴西臨洮人,也就是現如今甘肅岷縣附近(在北京常坐地鐵同時常上網的朋友應該熟悉這個地方)。根據《英雄記》記載,董卓的父親叫董君雅,是從一個小官兒逐漸爬到潁川綸氏尉的。董君雅有三個兒子,老大叫董擢字孟高(小編懷疑為庶長子),老二叫董卓,老三叫董旻,字叔穎。

董卓

董卓年輕時候就曾經在羌族地區遊歷,善於結識各地豪傑,在涼州地區可謂很有名氣。不久後董卓回到自己老家在山野之間做農物,這時很多董卓曾經結識的豪俠都主動來董卓家做客,董卓也不見外,殺掉耕牛用來和朋友們盡歡。董卓的朋友們也為此很感動,甚至那些朋友們暗下琢磨最終聯合送給了董卓一千多頭牲畜表示心意,從這件事情上來說,董卓在當地就有了健俠的名號。

根據《吳書》記載,當地郡聽說了董卓的情況後就召集他在郡中做一小吏,任務就是監測盜賊活動。恰好有一次胡人出兵掠奪當地人民。涼州刺史立刻命令董卓前去討伐,最終董卓帶隊擊破了胡人的部隊,甚至斬首俘虜總共一千多人。涼州刺史因此往上推舉董卓,最終被司徒袁隗看上為并州兵馬掾,在兵馬掾的工作主要是率兵鎮守邊塞。

董卓正式的涉軍生涯從此開始。

二:靈帝時期平叛始末

董卓個人有什麼特點?他臂力驚人,而且他會親自帶兩個箭簍,為什麼?因為他能左右開弓(大家可自行稍微嘗試下),再加上他驚人的射術,在羌地的其他民族都為此害怕。

  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在著名的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手下做軍司馬,並在某場戰役中擊破了漢陽羌亂。戰爭勝利後升為郎中,被賞賜了縑(一種粗厚的織物,據說可以包住水)九千匹。董卓面對大量賞賜,認為應該送給自己所有的部下將兵,自己一件不留,最終贏得了軍隊的擁護。

董卓在如此善於經營的前提下,他升為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最後來到了西域戊己校尉,只可惜,董卓因為某事被連坐免官。當然,如此有才能的董卓不久後就又被發掘出來,沒過多長時間就重新升為了并州刺史,河東太守。根據《英雄記》記載,董卓在這期間參與了討伐羌人,胡人總共一百多次軍事行動。在涼州可謂名震一時。

中平元年,因為盧植沒有賄賂視察的宦官,盧植被靈帝認為不主動進攻黃巾軍,判了「死緩」。那如此關頭叫誰來接替呢?靈帝一拍腦袋想起了這個董卓。

董卓

我們可以說董卓是在西北風生水起,可是他和朱儁(請自行查閱)不同,並不能儘快適應戰爭環境的變換。董卓在曲陽之戰時,看到黃巾軍拒守城池,才發現盧植對峙張角才是正確的選擇,董卓也就罵著娘的主動進攻黃巾軍。結果呢?董卓軍大敗,並卸任了軍隊的總指揮職位。

董卓此時也許回老家後他的從軍從政生涯就結束了,但是天降機會。

那年冬天,羌人和當地盜賊再次叛亂,叛軍推舉了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為將軍叛亂並殺害了護羌校尉泠徵,北宮伯玉劫持了邊章,韓遂等人,還不久後殺害了陳懿,在郡中燒殺劫掠。最終韓遂和邊章也加入了叛軍勢力,他們以誅殺朝廷宦官為由起兵造反。

此時董卓被徵召為中郎將,和皇甫嵩一起討伐,但是皇甫嵩首戰告捷被罷免。邊章韓遂因此勢力更盛,朝廷馬上派遣張溫接替皇甫嵩的任務,最終漢朝勢力的張溫和董卓與叛軍勢力北宮伯玉,邊章韓遂等人大戰一場。只可惜賊軍實在太強了,董卓首戰告負。誰都沒想到,有一天的夜裡有流星宛如火焰,光長十多丈照在了邊章韓遂的軍營中,驢馬都因此受驚,叛軍因此軍心不穩。董卓發現後第二天主動出擊,被迷信的叛軍聞風喪膽,被董卓軍擊殺一千多人。

張溫看到敵人望風而逃,派出手下周慎追擊,而孫堅就在周慎集團內。董卓建議張溫接應追擊的周慎(孫堅之前還建議張溫殺掉董卓),但是沒有得到允許。最終周慎大敗,董卓早就想到窮寇莫追,自己在下次軍事前早就安排好了後路,然後董卓用「捕魚」謊言成功身退,最後還因為成功保留部隊而被升官,繼續在扶風地區發展勢力。

三:董卓拒絕皇帝差遣

中平五年,叛軍攻進了右扶風並進攻陳倉。十一月份朝廷派遣皇甫嵩前去平叛,皇甫嵩認為應該從長計議,但是董卓認為應該猛攻直搗黃龍,最終二人意見不合。皇甫嵩就說了說董卓的壞話,加上靈帝已經不信任董卓了,於是就要收回董卓的軍權並交給皇甫嵩。

中平六年,徵召董卓為少府,董卓可不想給皇帝研究手工業,於是就上書推辭。

董卓認為,自己的手下多為匈奴的兵馬,他們都拉著我的車不讓我走,我制止不了我的手下,只能答應他們留下來陪他們。最後董卓加上一句,如果有情況我會及時上報的。

董卓

一涉及外國或其他民族問題,靈帝也實在沒有辦法,就無限拖延下去了。

不久以後,皇甫嵩面對叛軍主動出擊,讓董卓殿後,最終皇甫嵩取得勝利,意氣風發的皇甫嵩除了邀功之外順便跟靈帝批評了一下董卓,董卓因此對皇甫嵩懷恨在心。

沒多久靈帝病重,想起了董卓這個心腹大患,於是就拜董卓為并州牧,但是兵權要交給皇甫嵩。董卓也不是傻子,就再次上書表示拒絕。

董卓表示,自己老而無謀,也沒什麼能耐,掌管西陲十年。士兵們和我都有深厚的感情,希望能和我一起馳騁疆場。士兵們都乞求讓我留下來跟著我為大漢效力邊陲。

自此,董卓二次推掉了皇帝的聖旨。有人建議皇甫嵩因此殺掉董卓,但是皇甫嵩並沒有採納,而是再次上書批評了董卓,從此二人關係險惡到一定程度了。

董卓也看出了朝廷勢力對自己的不容忍,最終率領心腹五千精兵離開治所來到了河東郡,在那個地方駐紮下了。

可能有的朋友們問董卓只帶了五千人,在以後怎麼能突然「暴兵兒」?也許大家忘了,董卓從年輕時到現在積累下來的人脈和羌族情誼,相信董卓遇到事情大家都會盡力相助的,以後的事實也就是這樣的,只是差一個機會而已。

此時我們不禁聯想,從發家致富的角度上來看,的確董卓沒有曹操精彩,但是對於孫策來說,董卓還是更加實際且有能力,要是帶上劉備的話,那劉備只能感嘆生不逢時了。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享了董卓的早起生活,靈帝時期平叛始末,兩罷朝廷聖旨的事情。本來董卓也許只能在西陲安享晚年,當個土霸王。不過第二年卻機會突生,讓自己走向了新的巔峰。請持續關注。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原創。對漢末三國西晉正史感興趣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未經書面同意禁止轉載或鏡像。

相關焦點

  • 《三國》漢末群雄除曹操、劉備、孫權外,最可取天下的竟然是他!
    《三國》漢末群雄除曹操、劉備、孫權外,最可取竟然是他!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東漢末年群雄當中除了曹操、劉備、孫權,誰的實力能夠爭奪天下呢。主要三國裡邊描述的是曹劉孫,其他的諸侯大家都可能印象都不怎麼深,那麼小編就給大家說說他的故事!沒錯,他就是漢末群雄之一的劉表(字景升)。在大家眼裡的劉表都是停留在演義當中的形象,威嚴忠厚的長者。他在四十七歲時單騎入荊,平定荊州賊寇,任賢使能,外拒袁術、孫堅,保境安民近二十年。
  • 漢末被忽視的軍閥:雖被曹操所滅,但後裔顯赫一千七百多年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逐鹿天下,究竟誰才是最後的贏家呢?有人說是曹操,有人說是劉備,當然也有人說是孫權。然而,這些人建立的政權只存在了幾十年而已,他們的後裔也因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變得默默無聞。其中,有一位割據軍閥往往被人們忽略,但他在某種程度上說,才是真正的贏家,那麼他到底是誰呢?
  •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有志圖王」的湖海散人羅貫中本人就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所以他描寫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巔峰權謀,駕輕就熟。 對照後漢三國和元末明初的歷史,我們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三國演義》其實就是《元末演義》,羅貫中自比諸葛亮,那麼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誰是曹操孫權劉備?
  • 《漢末霸業》400難度207劉備本怎麼通關 400難度207劉備通關攻略
    導 讀 漢末霸業想要順利通關400難度的207劉備本,建議要多熬一熬才行,同時在打的同時發展兵力,下面九遊小編就帶來詳細內容
  • 最強主角光環擁有者——漢昭烈帝劉備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漢獻帝之皇叔,幽州劉焉之侄,荊州劉表之皇親,漢代儒家集大成者鄭玄的學生,東漢名臣盧植的學生,並與公孫瓚為友。由此可見,劉備雖然家境貧窮,只能販屢織席為業,但是他早已經做好出山創立大業的準備(自身學識、結交英雄豪傑),只待一個合適的機會就能夠翱翔九天。
  • 劉備不聽張飛之言,桃園兄弟差點翻臉散夥,也埋下了漢末亂世禍根
    在後漢亂世,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的黃巾軍實在是很菜,幾乎所有的漢末梟雄都拿他們當了經驗大禮包:皇甫嵩、盧植、朱俊、董卓、曹操、公孫瓚等人,都靠打黃巾軍而積攢了戰功和實力。黃巾張角的失敗,是一種必然:武裝到牙齒的漢軍,即使到了後漢亂世,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槊、環首刀外加強弓勁弩,匈奴見了他們都望風而遁,就更別說沒有鎧甲頭盔的黃巾軍了。
  • 劉備錯失的一位人才,被曹操重用,最終和曹仁、程昱齊名!
    在漢末三國時期,曹仁、程昱、袁渙這三個人,就曾被評價為勇冠賁育。《三國志·程昱傳》:「程昱之膽,過於賁育。」《傅子》:「曹大司馬(曹仁)之勇,賁育弗加也。」《三國志·袁渙傳》:「渙貌似和柔,然其臨大節,處危難,雖賁育不過也。」
  •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三國中的曹操和劉備誰是漢誰是賊?
    劉備的政治口號也是興復漢室,劉備出身漢室後裔,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同時一生的追求就是為了重建漢朝,雖然最終劉備稱帝,但那是在曹丕篡位之後,為了繼續漢朝的法統,劉備才稱帝了,劉備建立的國號仍然是「漢」,並且在劉備建立漢政權同時供奉了兩漢時期所有的皇帝,延續了漢朝的香火,從理論上講,劉備就是「興漢」。
  • 漢末三國四大神獸,劉備得其三成就帝業,曹操得其一遭到反噬
    漢末三國四大神獸,劉備得其三成就帝業,曹操得其一遭到反噬▼在東漢末年,學術以潁川為宗,在潁川陽翟有一個豪門士族
  • 漢末四位漢室後裔:劉備條件最差,卻成功走出一條逆襲之路
    導語:漢昭烈帝劉備,少時織席販履,乃是一介白丁出身。在漢末亂局來臨的時候,劉備憑藉個人努力一步步積累實力,最終在益州稱帝,從而建立了蜀漢政權。漢昭烈帝劉備劇照劉備的崛起之路,不僅被後人當做勵志事件,還被一部分忠臣視作了正統。
  • 如果曹操還政於漢獻帝,漢獻帝有能力一統天下?劉備和孫權答應嗎
    如果曹操把權力還給漢獻帝,那麼他能否一統天下呢?需要看曹操在什麼時候交權了。袁紹還在的時候曹操交權,漢獻帝和戰國周天子沒什麼差別。袁紹坐擁河北四州,物阜民豐,帶甲百萬之多。這個時候就算是曹操,都沒辦法跟袁紹爭雄,只能一味地退讓。
  • 劉備打著興復漢室的口號,為什麼忠於大漢的荀彧不過來輔助他呢?
    新三國中的荀彧劉備被「轉正」,要到宋朝我當年曹操在起兵之時就打著「為國討賊」的旗號,這使得他招攬了非常多忠於大漢的文臣武將,而他更是提出了人才不分門第高低,只要有才就能做官的口號,這使得更多的人願意投降曹操
  • 劉備為何沒有統一亂世?他看似擁有漢心,卻少了那份最真的人和
    劉備在發家後的發展速度還是非常迅速的,劉備本人最成功的一次戰役就是在漢中之戰中正面擊潰曹操,那是坐擁荊州、益州、漢中的劉備當屬天下第一勢力,可為何在軍事實力上佔據榜首的劉備始終沒能贏下統一天下的大好局面呢?這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出在當時的另外兩方身上,他本人的變化其實是最大的失敗根源,對此,我認為他失敗原因有兩點。第一點,劉備聚集人心的機會沒有把握住。
  • 如果漢獻帝有實權,劉備會聽命於漢獻帝?
    漢末亂世兵禍不斷,漢獻帝也落泊到朝不保夕,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為問題!此時,曹操為了自己政治目的挺身而出,將漢獻帝迎回了許都,並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此漢獻帝也成了曹操的傀儡。由於漢獻帝並無實權,所以漢獻帝也無法號令天下諸侯,包括自己的皇叔劉備。有人會想到,假如曹操把政權還給漢獻帝,那麼劉備會變聽話嗎?其實,即使曹操把政權還給漢獻帝,劉備也不會乖乖聽話於漢獻帝。
  • 劉備一事無成,為何曹操卻十分看重他?他有什麼資格煮酒論英雄?
    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談論實勢英雄,已經成為大家口中的一段佳話。然而這個故事的發生背景卻很讓人疑惑,那個時候的劉備已經人到中年,沒有地盤,沒有士兵,在諸侯眼中可謂是「一事無成」,但是為何曹操卻如此看重他?他到底有什麼資格能和曹操煮酒論英雄?
  • 曹操劉備孫權的遺言
    又頗有楚霸王「天之亡我,非戰之罪」的不甘和遺憾;比如審配,在城破被俘,臨刑之前,讓行刑的士兵讓他向北受死,說:「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彰顯了古人忠直的節氣,讓曹操感嘆「河北多義士」。比如孫策,「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
  •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實力究竟有多強?至少這5位大將死在他手上!
    徐州牧陶謙讓他管理徐州,他一邊拒絕一邊哭;趙雲七進七出搶回阿鬥,他將阿鬥摔在地上,抱著趙雲痛哭;甚至魯肅找他退換被借走的荊州時,他也是一邊哭一邊拒絕。劉備作為一個三四十歲才打下基業的主公,從一個織草鞋的普通百姓,到自稱漢室後裔的漢中王,巔峰時期甚至能與曹操並列的梟雄,他的本事遠不止小說中那麼簡單。在真實歷史中,有五位大將就死在了武功不高的劉備手中,讓我們來盤點一下。
  • 諸葛亮那麼厲害,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為何不請他出山?
    在演義中,諸葛亮十分聰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善於用兵打仗以及各種謀略,可謂是真正的智多星。諸葛亮早年隱居在茅廬之中,自恃其才,十分清高。那時候的諸葛亮自詡管仲樂毅,十分好學,以至於年紀輕輕就有了經世之才。
  • 漢末三國之亂,為什麼人們都喜歡劉備、諸葛亮一方?
    我覺得人們有這個感覺,是因為漢末畢竟還是漢室天下,三國亂世諸侯爭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怎樣智勇雙全都只能是梟雄,孫權是自立為王,只有劉備一人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算得是名正言順,師出有名。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中山靖王劉勝為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喜好酒色,生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和劉備的時代差不多隔了三百多年,傳了十五代以上,就算當時有人懷疑也無從正確去考證,也只好你說是就是了,機智。
  • 趣讀三國:他是漢末群雄最大的笑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趣讀三國:他是漢末群雄最大的笑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有句話說得很好:格局決定人生的高度。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有大有小。只要能夠與時俱進,把個人的潛力最大可能地挖掘出來,也可以說能夠達到人生的巔峰。在亂世之中,有的人能夠成就王霸事業,有的人可以成為無雙國士,有的人可以成沙場猛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