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的「兵工」力量!他們為紅河縣貧困山區人民辦了許多實事

2020-12-23 紅河日報社

定點扶貧援建項目的實施

為貧困農民群體送來了福祉

也帶來了發展機遇

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這是我州紅河縣幹部

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兵器工業集團」)

幫扶的高度評價

自2002年定點掛鈎幫扶紅河縣以來,兵器工業集團堅持扶貧與扶智並舉,充分發揮公司的整體優勢,多形式、多渠道、深入紮實地開展扶貧開發工作。2002年至2019年,累計投入扶貧資金5464.1萬元,為紅河縣貧困山區人民辦了許多實事。

2019 年9月24日,兵工集團董事長焦開河召開定點幫扶座談會,並籤訂紅河哈尼梯田生態保護學校援建協議

產業發力

託起貧困群眾「小康夢」

紅河縣位於我州西南部,因紅河穿境而過得名,世居哈尼、彝、傣、瑤等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96.56%,既是全國56個滇西邊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也是雲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紅河縣梯田

想要改變一個地區的貧困狀況,需要不斷改善基礎條件,通過發展產業帶動,從而聚集人氣、財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兵器工業集團積極培育主導產業,結合各地資源優勢及農戶意願,精準選擇產業,科學謀劃,合理布局,充分發揮規模效益,增強主導產業抗風險能力,切實提高扶貧產業的競爭力和效益。

紅河縣梯田面積有18萬畝,稻田養魚潛力大,群眾養魚積極性高,每年需從外縣購買大量魚苗。鑑於此,兵器工業集團捐資10萬元,在迤薩鎮牛多樂建立人工魚苗孵化生產基地,推進紅河縣稻田養魚產業向完整的產業鏈發展。目前,紅河縣稻田魚養殖面積達6.8萬畝,產量達2231噸,產值2505萬元,實現人均增收128.05元。

成立紅河縣尼美梯田品控管理示範基地(圖片來自夢想紅河)

通過對當地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的調研考察,兵器工業集團重點扶持紅河縣開發棕製品、豆腐渣果生物資源開發等產業項目,投入專家、科研人員和資金,幫助研製棕製品加工設備並獲得成功,豆腐渣果的提煉及製藥研發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紅河縣引進熹茶幫扶資金200萬元

為進一步開發山區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兵器工業集團投資建立了「期垤苗圃示範基地」,在甲寅培育棕櫚苗50萬株,開展荒山造林,發展特色林業;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為產業培植模式,投資建設了寶華鄉嘎他、石頭寨鄉車瑪龍2個生態鴨養殖場,孵化鴨苗5000隻,帶動養殖戶1000戶。通過多層次、多種類的產業布局,為當地百姓鋪就了實現穩定增收的產業扶貧之路,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

2018年6月,兵工集團領導調研紅河縣養雞場項目

電商扶貧

紅米「出山」天下識

紅米是紅河縣農戶的主要農作物,已經有1300多年的種植歷史,種植面積達20萬餘畝。當地農戶一直沿襲著古老的耕作方式,產出的梯田紅米既營養,又是無汙染的原生態農產品。但由於地處邊陲、交通閉塞,梯田紅米長期以來面臨著「藏在深山無人識」以及銷路窄、組織化程度低的尷尬境遇。

2020年5月,兵工集團總經理劉大山(右三)考察電商紅米項目

為了改變村民守著「寶貝」卻空著「口袋」的情況,兵器工業集團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攜手,幫助紅河縣打造紅米電商扶貧項目,以網絡銷售的思路助力脫貧攻堅戰。

2017年7月26日,在三方的戰略合作機制下,紅河縣木美雲田種植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2018年9月,木美雲田合作社吸收了紅河縣各鄉鎮推薦的13個農業合作社作為電商扶貧項目幫扶對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網際網路+扶貧」社會企業——善品公社的立項扶持下,成立「紅河縣善品良田產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聯合社),將種植梯田紅米的貧困戶納為社員,藉助電商扶貧銷售平臺,積極推行「農戶+合作社+電商扶貧」的扶貧模式,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控流程、統一對接市場,讓梯田紅米銷售搭乘電商銷售「快車」走向更遠的市場。

聯合社成立的第一年,成效就已初見。2017年,加工銷售梯田紅米成品4.605萬公斤,銷售額106萬元,幫助151戶社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戶均增收3500元,讓農戶首次嘗到了「觸網」銷售的甜頭。

2018年9月,中國扶貧基金會「善品公社」在拍攝梯田紅米

駛入電商快車道的梯田紅米也改變著產業鏈上其他農戶的生活。自紅米電商扶貧項目啟動後,盤活了當地的紅米廠3100萬元閒置資產,解決當地直接就業人數40餘人,間接帶動當地就業人數2000餘人。在項目的持續推動中,2018年,全平臺銷量近20萬斤,同時還增加推廣了梯田鴨蛋和紅河沃柑兩個當地的農產品,總銷售額突破600萬元。

為了夯實梯田紅米產業的發展基礎,去年以來,兵器工業集團還投入資金500萬元,與紅河縣聯合建設電商(扶貧)物流倉儲配送中心,深入實施電商精準扶貧。

教育優先

託起鄉村家庭脫貧之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在定點幫扶中,兵器工業集團始終把教育扶貧放到優先位置,採取「軟硬兼施」的辦法,從改善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硬體條件入手,在提升教師資源及教育質量等軟體條件上發力。2002年至2019年,兵器工業集團投入幫扶資金2106.1萬元,切實幫助紅河縣發展教育。

紅河縣95%以上都是山區,人口居住分散,教育資源稀缺,學校分布不能滿足學生就近上學的需求。自2002年起,兵器工業集團持續在紅河縣開展教育扶貧,將重點放在鄉鎮學校、村級小學,援建了寶華鄉期垤、樂育鄉然仁兩所希望小學,解決了485名學生校舍難問題。為56所中小學捐贈「兵工課桌」5500套,為14所中小學配備633臺電腦建設計算機教室,為20個學校建設食堂,配備食堂蒸飯機、冰箱冰櫃、消毒櫃等15類廚房設備,竭力改善紅河縣鄉村學校教育及食宿條件。

阿撒小學兵工計算機教室

教育是提高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的關鍵,教師則是教育的關鍵。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兵器工業集團也注重提升當地師資水平,2011年舉辦「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扶貧工程雲南省紅河縣骨幹教師培訓班」,對紅河縣中小學校長、教導主任及骨幹教師共計800餘人進行教學培訓,佔紅河縣教師總數的30.6%,探索出了一條「有規模、可持續、見實效、能執行」的教育扶貧模式。此外,還開展了「中國兵器希望工程」活動,救助了1151名由於困難面臨失學的中小學生。對紅河縣報考並考入與集團公司協議院校規定專業的大學生,兵器工業集團還給予每年5000元的助學金,大學畢業後考上研究生的繼續資助,畢業後由集團公司分配工作,讓教育真正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把利器。

兵器工業集團派駐紅河縣扶貧幹部入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

在兵器工業集團的傾情幫扶下,截至2019年,紅河縣8個貧困鄉鎮、88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23824戶117183人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末39.1%降至1.57%。經過嚴格的評估檢查,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紅河縣脫貧摘帽。

記者:車安達 王陶 曹松林

圖片由州扶貧辦提供

相關焦點

  • 人民網報導:脫貧攻堅路上的巴渝巾幗力量
    近日,重慶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潘靜,重慶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彥㛃,重慶購物狂網絡婦聯主席唐道平,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坪壩村脫貧婦女張玉芳做客人民網「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系列訪談,就婦女脫貧工作的開展情況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
  • 脫貧她力量 | 鄧賽珍:紮根山區13年的一線鏗鏘玫瑰
    脫貧她力量 | 鄧賽珍:紮根山區13年的一線鏗鏘玫瑰 2020-06-17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建移動「黨建﹢」助貧困山區脫貧摘帽
    作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地處偏遠山區,長期以來受自然地理條件制約,雖有豐富的電力、林木、水果、茶葉、富硒土壤等資源,但由於通信不暢導致村裡特色農副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以黨建引領扶貧,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摘帽,成為福建移動漳州分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關鍵舉措之一。
  • 脫貧攻堅系列之九:子洲: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子洲縣按照「脫貧困、謀長遠,廣覆蓋、奔小康」的總體思路,統籌打出「產業富民、保障惠民、基礎便民、文化勵民」組合拳,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人。山區農業現代化——栽下脫貧「搖錢樹」子洲縣高坪便民服務中心延家河村的貧困戶李光東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
  • 十年一夢,在脫貧路上感受宜萬鐵路的擔當與堅守
    平心而論,扶貧路上,「鐵老大」所展現的「老鐵擔當」,又何止宜萬線這一條「綠色通道」呢?通過鐵路部門歷年來的信息報料,一連串亮麗數據始終堅挺、始終靠譜。,途經592個國家重點扶貧縣,以堅實的運力架起了貧困山區與發達地區的「連心橋」。
  • 技能培訓讓貧困群眾捧上「金飯碗」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近年來,各地積極將脫貧攻堅與職業技能提升有機結合,不斷加大貧困群眾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增強貧困戶的自我造血能力,激發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讓他們能夠通過自主勞動、自主經營的方式實現穩定脫貧,並最終走上致富之路。
  • 為脫貧攻堅貢獻僑力量(僑界傳真)
    在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廣大僑胞同樣發揮著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展現出愛國愛鄉、造福桑梓、扶貧濟困的僑力量。許多像上樂村一樣的村子、像焉餘芳一樣的貧困群眾,在僑界人士的守望相助下,走上脫貧之路,過上美好生活。
  • (圖片故事)(7)脫貧路上「她」力量:旱塬上飛來「海燕」
    新華社照片,銀川,2020年12月25日 脫貧路上「她」力量:旱塬上飛來「海燕」 在賀家塬村新村部前
  • 自掏腰包支援貧困學生 為德邦快遞小哥無私奉獻點讚
    今年是國家脫貧攻堅戰鬥最關鍵的一年,「扶貧先扶智、教育拔窮根」,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便是普及教育。教育環境的改善、教育資源的補充是貧困學生「讀書改變命運」最大助力。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雲南貧困山區有很多學生還在為文具、教具等教育物資發愁。看到那些山區孩子在寒冷的季節還穿著單薄的拖鞋,有的甚至穿著大人的鞋子時,張傳龍便回想到自己小時候家庭條件差,一雙鞋穿破了都不捨得扔,縫縫補補繼續穿,現在自己有能力了,應該為那些有需要的孩子提供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便是張傳龍的公益幫扶之路的開始。
  • 脫貧攻堅路上小故事:先鋒凝聚榜樣力量
    信陽光山油茶園 李超慶 攝 中新網鄭州11月8日電 題:脫貧攻堅路上小故事:先鋒凝聚榜樣力量 作者:闞力李沛 秦峰 脫貧攻堅進入全面決戰階段,河南典型的貧困縣和貧困地區基本上實現脫貧摘帽。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14億人告別絕對貧困 為全球脫貧事業貢獻70%中國力量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貧困人口為7.7億人,至今,已經全部脫貧,按照聯合國報告的數據,這一數字佔同時間內全球脫貧人數的70%以上。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也是一個漫長的徵途。中國的脫貧事業,不僅幫助14億人徹底告別絕對貧困,也為全球脫貧事業貢獻了中國力量、提供了中國方案。異地搬遷搬出大山的貴州六盤水村民。
  • 常德石門縣山區貧困群眾為扶貧「法律顧問」送錦旗
    紅網時刻常德7月30日訊(通訊員 陳靜文)7月28日中午,常德石門縣子良鎮茶園灣村居民李慶朗與10多名貧困群眾頂著烈日來到村便民服務大廳,將一面印有「脫貧路上好幹部,群眾身邊守護人」的錦旗送到石門縣夾山管理處駐子良鎮茶園灣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楊波手上,以感謝他為貧困群眾義務提供法律服務的義舉
  • 昆明市政協系統唱響脫貧「大合聲」
    在這片動人的土地上,一股股力量源源匯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起強大合力。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贏脫貧攻堅戰,人民政協責無旁貸。三年來,在脫貧攻堅戰助推行動中,昆明市政協系統唱響「大合聲」,下足「繡花功夫」,為「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 長治市人民醫院:聚全院之力為貧困人口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五年來,長治市人民醫院在助力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將脫貧攻堅職責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聚全院之力,從組織領導、安排部署、責任落實、政策宣傳、精準幫扶等方面為貧困人口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以醫者仁心、精誠擔當彰顯白衣天使的力量。使命,在奮進中踐行初心。號角,在攻堅時更加嘹亮。
  • 脫貧路上的公益「慢火車」
    在歷經多次調圖後,7053/4次公益「慢火車」始終不忘初心的奔馳在淄博至泰山之間,為便於沿線村民走出大山和販賣特色農副產品,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響應國家號召,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勵志將小火車繼續開行下去。
  • 全縣2020年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召開
    會議聽取了我縣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情況和縣總工會、縣人社局、縣教科體局、縣衛健委、縣醫保局、縣房管局城鎮脫貧解困工作開展情況,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寧都縣深入推進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若干措施》《2020年寧都縣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要點》。
  • 國家扶貧日丨助力脫貧攻堅,在鄉間路上一步一腳印
    有同事說:「感覺你已經是塔爾村的村民了」,王錫登對此有著獨特的理解,他認為:「群眾如果把我當成了自己人,我才能與群眾拉近距離,我才能讓群眾更加信賴我,我才能更好地幫助群眾、服務群眾,我也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有限的力量。
  • 愛虎行動,圓夢北京——愛虎基金會5周年暨全國貧困山區中小學生美術大賽作品展盛大開幕
    點滴積累,從我做起,愛心力量不是施捨而是引路,擁護國家的扶貧政策:立下愚公移山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愛虎行動經過5年的摸索前進,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公益路線,深入到中國最偏遠的貧困山區,將環境保護、美育教育和扶貧脫貧相結合,三位一體,助力中國貧困山區環境、教育、產業健康發展。
  • 為脫貧攻堅貢獻強有力的巾幗力量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7日電 (謝倩)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意義重大。近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全國婦聯推出「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系列訪談第三期,三位女性代表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暢談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