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點扶貧援建項目的實施
為貧困農民群體送來了福祉
也帶來了發展機遇
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這是我州紅河縣幹部
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兵器工業集團」)
幫扶的高度評價
自2002年定點掛鈎幫扶紅河縣以來,兵器工業集團堅持扶貧與扶智並舉,充分發揮公司的整體優勢,多形式、多渠道、深入紮實地開展扶貧開發工作。2002年至2019年,累計投入扶貧資金5464.1萬元,為紅河縣貧困山區人民辦了許多實事。
2019 年9月24日,兵工集團董事長焦開河召開定點幫扶座談會,並籤訂紅河哈尼梯田生態保護學校援建協議
產業發力
託起貧困群眾「小康夢」
紅河縣位於我州西南部,因紅河穿境而過得名,世居哈尼、彝、傣、瑤等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96.56%,既是全國56個滇西邊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也是雲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紅河縣梯田
想要改變一個地區的貧困狀況,需要不斷改善基礎條件,通過發展產業帶動,從而聚集人氣、財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兵器工業集團積極培育主導產業,結合各地資源優勢及農戶意願,精準選擇產業,科學謀劃,合理布局,充分發揮規模效益,增強主導產業抗風險能力,切實提高扶貧產業的競爭力和效益。
紅河縣梯田面積有18萬畝,稻田養魚潛力大,群眾養魚積極性高,每年需從外縣購買大量魚苗。鑑於此,兵器工業集團捐資10萬元,在迤薩鎮牛多樂建立人工魚苗孵化生產基地,推進紅河縣稻田養魚產業向完整的產業鏈發展。目前,紅河縣稻田魚養殖面積達6.8萬畝,產量達2231噸,產值2505萬元,實現人均增收128.05元。
成立紅河縣尼美梯田品控管理示範基地(圖片來自夢想紅河)
通過對當地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的調研考察,兵器工業集團重點扶持紅河縣開發棕製品、豆腐渣果生物資源開發等產業項目,投入專家、科研人員和資金,幫助研製棕製品加工設備並獲得成功,豆腐渣果的提煉及製藥研發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紅河縣引進熹茶幫扶資金200萬元
為進一步開發山區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兵器工業集團投資建立了「期垤苗圃示範基地」,在甲寅培育棕櫚苗50萬株,開展荒山造林,發展特色林業;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為產業培植模式,投資建設了寶華鄉嘎他、石頭寨鄉車瑪龍2個生態鴨養殖場,孵化鴨苗5000隻,帶動養殖戶1000戶。通過多層次、多種類的產業布局,為當地百姓鋪就了實現穩定增收的產業扶貧之路,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
2018年6月,兵工集團領導調研紅河縣養雞場項目
電商扶貧
紅米「出山」天下識
紅米是紅河縣農戶的主要農作物,已經有1300多年的種植歷史,種植面積達20萬餘畝。當地農戶一直沿襲著古老的耕作方式,產出的梯田紅米既營養,又是無汙染的原生態農產品。但由於地處邊陲、交通閉塞,梯田紅米長期以來面臨著「藏在深山無人識」以及銷路窄、組織化程度低的尷尬境遇。
2020年5月,兵工集團總經理劉大山(右三)考察電商紅米項目
為了改變村民守著「寶貝」卻空著「口袋」的情況,兵器工業集團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攜手,幫助紅河縣打造紅米電商扶貧項目,以網絡銷售的思路助力脫貧攻堅戰。
2017年7月26日,在三方的戰略合作機制下,紅河縣木美雲田種植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2018年9月,木美雲田合作社吸收了紅河縣各鄉鎮推薦的13個農業合作社作為電商扶貧項目幫扶對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網際網路+扶貧」社會企業——善品公社的立項扶持下,成立「紅河縣善品良田產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聯合社),將種植梯田紅米的貧困戶納為社員,藉助電商扶貧銷售平臺,積極推行「農戶+合作社+電商扶貧」的扶貧模式,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品控流程、統一對接市場,讓梯田紅米銷售搭乘電商銷售「快車」走向更遠的市場。
聯合社成立的第一年,成效就已初見。2017年,加工銷售梯田紅米成品4.605萬公斤,銷售額106萬元,幫助151戶社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戶均增收3500元,讓農戶首次嘗到了「觸網」銷售的甜頭。
2018年9月,中國扶貧基金會「善品公社」在拍攝梯田紅米
駛入電商快車道的梯田紅米也改變著產業鏈上其他農戶的生活。自紅米電商扶貧項目啟動後,盤活了當地的紅米廠3100萬元閒置資產,解決當地直接就業人數40餘人,間接帶動當地就業人數2000餘人。在項目的持續推動中,2018年,全平臺銷量近20萬斤,同時還增加推廣了梯田鴨蛋和紅河沃柑兩個當地的農產品,總銷售額突破600萬元。
為了夯實梯田紅米產業的發展基礎,去年以來,兵器工業集團還投入資金500萬元,與紅河縣聯合建設電商(扶貧)物流倉儲配送中心,深入實施電商精準扶貧。
教育優先
託起鄉村家庭脫貧之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在定點幫扶中,兵器工業集團始終把教育扶貧放到優先位置,採取「軟硬兼施」的辦法,從改善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硬體條件入手,在提升教師資源及教育質量等軟體條件上發力。2002年至2019年,兵器工業集團投入幫扶資金2106.1萬元,切實幫助紅河縣發展教育。
紅河縣95%以上都是山區,人口居住分散,教育資源稀缺,學校分布不能滿足學生就近上學的需求。自2002年起,兵器工業集團持續在紅河縣開展教育扶貧,將重點放在鄉鎮學校、村級小學,援建了寶華鄉期垤、樂育鄉然仁兩所希望小學,解決了485名學生校舍難問題。為56所中小學捐贈「兵工課桌」5500套,為14所中小學配備633臺電腦建設計算機教室,為20個學校建設食堂,配備食堂蒸飯機、冰箱冰櫃、消毒櫃等15類廚房設備,竭力改善紅河縣鄉村學校教育及食宿條件。
阿撒小學兵工計算機教室
教育是提高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的關鍵,教師則是教育的關鍵。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兵器工業集團也注重提升當地師資水平,2011年舉辦「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扶貧工程雲南省紅河縣骨幹教師培訓班」,對紅河縣中小學校長、教導主任及骨幹教師共計800餘人進行教學培訓,佔紅河縣教師總數的30.6%,探索出了一條「有規模、可持續、見實效、能執行」的教育扶貧模式。此外,還開展了「中國兵器希望工程」活動,救助了1151名由於困難面臨失學的中小學生。對紅河縣報考並考入與集團公司協議院校規定專業的大學生,兵器工業集團還給予每年5000元的助學金,大學畢業後考上研究生的繼續資助,畢業後由集團公司分配工作,讓教育真正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把利器。
兵器工業集團派駐紅河縣扶貧幹部入戶宣傳脫貧攻堅政策
在兵器工業集團的傾情幫扶下,截至2019年,紅河縣8個貧困鄉鎮、88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23824戶117183人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末39.1%降至1.57%。經過嚴格的評估檢查,2020年5月16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紅河縣脫貧摘帽。
記者:車安達 王陶 曹松林
圖片由州扶貧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