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

2021-01-07 金臺資訊

作為安溪縣的支柱產業,茶業也是該縣的重要富民產業,全縣120萬人口中有80%從事涉茶產業,農民年均純收入有56%來自茶產業。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也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接受採訪時表示:「安溪以茶為媒,持續發展壯大富民產業,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茶產業鏈條從『一葉』向『大業』轉變,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連續五年位居中國茶葉類第一位。此外,安溪鐵觀音還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議產品清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選名錄。

生態厚植,成就一杯好茶

曬青、涼青、搖青、殺青、揉捻、初烘、包揉、烘乾……每一泡安溪鐵觀音茶都要歷經十道傳統工序、三十六小時連續製作,被稱為最精湛、最獨特的制茶技藝。

近日,記者走進安溪縣虎邱鎮雙都村,放眼望去,滿山遍野都是翠綠的茶園,山坡上、溝壑間,層層疊疊地。首屆安溪鐵觀音大師李金登從十五六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在村裡學習制茶,幾十年來日日與茶相伴,製作出來的茶葉品質獨特,比如耐泡、味醇等。「一壺香茶,茶湯清澈,細飲慢呷,茶香裡不僅有怡人的香氣,更飽含著制茶人的艱辛與執著。」李金登說。

不過,在李金登看來,一泡好茶,除了精湛的製作工藝外,更重要的還是源於茶青的好品質。

如何提升茶青品質?近年來,安溪縣推行「3 1」模式,為茶葉上好生態底色,提升茶青品質。安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志明告訴記者,「3」即縣域大生態、茶園小生態、土壤微生態,「1」即綠色生產技術推廣,通過這四個層面立體推進,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35萬畝以上。

比如,開展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茶園去化學農藥和茶園噴灌、滴灌等。同時,還推廣蟲害防治等綠色防控新技術,推行「兩留」(茶樹留高、梯壁留草)、「兩禁」(禁用「非準入」農藥、禁用除草劑)、「兩減」(減農藥、減化肥),每年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5萬畝以上。

不僅如此,實施「生態提升」工程,推行「山長制」,持續推進茶山生態修復工程,每年實施茶山生態提升3萬畝以上,治理茶園水土流失8000畝以上……

質量安全是茶葉的生命線。安溪縣通過實施茶園信息化、數據化監管模式,構建「從茶園到茶杯」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在位於安溪龍涓鄉的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記者隨手拿起一盒茶葉,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商品編號、茶園管理項目、採摘日期、上架時間和農殘檢測報告等等,立馬顯現。

「這樣的農事記錄,我們堅持好幾年了。」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金龍說,手機一掃,從茶園到茶杯,每一泡茶的「前世今生」一覽無遺。

為了一杯好茶,安溪還制定推行《地理標誌產品 安溪鐵觀音》等「四個標準體系」,還設立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辦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打造產業創新引領陣地。

近年來,安溪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在全國首開先河舉辦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百萬元重獎制茶大師,目前已選拔8位大師、26位名匠、近200名優秀制茶能手,並建立「傳幫帶」機制,使匠人精神得以傳承。

安溪鐵觀音大師王清海說,縣裡通過打造「龍頭企業 合作社 基地 茶農、家庭農場」的產地利益共同體,提高茶園管控比率,提升質量安全和組織化水平。據悉,目前,全縣現有茶葉專業合作社1085個,家庭農場531家,茶園生產合作、質量聯控比例達95%以上。

近年來,安溪每年隨機抽檢茶農、茶企的茶品樣本2000多個,接受國家、省市茶葉監測抽檢,合格率均達100%,茶葉出口連續14年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

根據最新的評比結果,安溪鐵觀音以1426.86億元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價值第一,連續第五年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華祥苑、八馬等品牌茶企成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一系列重大外交、經貿活動的茶敘用茶。

茶旅融合,從「一葉」向「大業」轉型

這些年,安溪茶產業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推動茶產業向二、三產延伸融合,實現從「單一、單層」的茶業生產經營,向「多元、立體」的全產業鏈轉變。

山、水、茶、林、園一體化,綠線、水面、園貌、慢道、天際線……人之所至,移步皆景,處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手筆。

近年來,安溪在全國最早探索茶莊園業態,學習法國葡萄酒莊園經營模式,發展集生產、加工、休閒、旅遊和文化展示等於一體的茶業綜合體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走進位於安溪縣尚卿鄉的國心綠谷茶莊園,記者放眼望去,只見群山環抱,雲蒸霞蔚,層層茶園,青翠欲滴。這裡有種茶、採茶、制茶體驗區、品茗室、茶文化館、茶藝表演區、農產品交易區、觀光木屋、特色農家菜餐飲區等等,還有高空玻璃觀景臺、懸崖鞦韆、花崗巖滑道……

「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我們這裡人山人海,客房爆滿,莊園收入持續增加,年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許多遊客表示來了就不想走、來過就忘不了。」國心綠谷茶莊園負責人黃清平興奮地說,莊園已經成為網紅打卡點。

泉州遊客曾先生感慨地說:「在國心綠谷茶莊園裡,可以喝到上等安溪鐵觀音、體驗採茶制茶的樂趣,還可以看日出、茶園登山、茶藝比拼、休閒燒烤、輕鬆舞會等,休閒娛樂HIGH翻天。」

茶莊園也成為帶動農民發展茶葉生產的引領者。位於安溪桃舟鄉的添壽福地茶文化莊園就是一個集生產、加工、深加工、客商定製、休閒旅遊等於一體的莊園。這個莊園帶動周邊2100多戶農民建設綠色食品標準茶園萬畝,從業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達3萬元。

「自家的茶園也成了茶莊園建設的一部分。」對於村民吳秀春來說,隨著茶莊園遊的興起,帶動山茶油、土雞鴨等農村土特產的銷售,收入年年增加,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如今,隨著茶旅的不斷發展,茶莊園已成為海內外遊客的主題遊目的地。以「茶莊園 」為開發模式,安溪目前已建成華祥苑、高建發、國心綠谷、添壽福地、中閩魏氏等22家茶莊園、茶業綜合體,各類茶事體驗載體、體驗活動廣受追捧,蓬勃發展。

雲之下,嶺之上。在雲嶺茶莊園,茶園還套種著櫻花、桃樹、梨樹、桂花樹等觀光樹種。每到花開時節,一樹一樹繁花似錦,映照著綠油油的茶園,為莊園平添幾分詩意,吸引各地遊客前來。

雲嶺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加勇接受採訪時說,莊園裡的茶文化博物館、制茶技藝體驗中心、「茶香人家」農家樂、開茶節、鐵觀音大師賽……如今,雲遊大美茶鄉,可聽茶人說茶、看非遺技藝,尋名山佳茗、品茶香茶韻,盡享茶趣。

「安溪『海絲茶源 茶旅聖地』剛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行精品線路,我們將進一步打響這個文旅品牌,打造烏龍茶聖地,讓『茶莊園 』茶旅新模式輻射更廣,讓更多茶農共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紅利。」安溪縣縣長吳毓舟說。據統計,「茶莊園 」每年吸引消費者120萬餘人次,年旅遊收入12億元。(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林清鍛)

相關焦點

  • 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
    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連續五年位居中國茶葉類第一位。此外,安溪鐵觀音還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議產品清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選名錄。
  • 「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新華社福州11月21日電題:「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趙雪彤  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飲一杯茶而明生態美。這個80%人口以制茶、售茶為業的村莊,曾經過度開墾,大力治理後,種出了「生態茶」、「致富茶」,書寫了守好「綠水青山」的「茶鄉答卷」。
  • 泉州安溪豐田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其中,安溪福田鄉豐田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豐田村位於泉州陸域最西邊,被稱為泉州西極,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故被稱為豐田。近年來,豐田村通過一系列舉措,改變原先落後面貌,走上了文明小康致富路。11月20日,已經連續3屆被評為「省級文明村」的豐田村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 今天,福建日報頭版再次點讚安溪!這回說的是…
    編者按繼12月1日,福建日報頭版刊發《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的報導,點讚我縣茶業富民的做法後(點擊:茶業),今天(12月6日),福建日報頭版再次刊發《安溪:全方位打造優質均衡教育新高地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教育」,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累計投入1.28億元實施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班班配置多媒體教學一體機、校校配備錄播教室,校園網絡帶寬均達到100M以上……從此,安溪的教育搭乘上「網際網路+」的快車,為孩子們的校園學習與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城區擠、鄉村弱」是安溪教育的「老大難」。如何破題?安溪實施城區「擴容」、鄉村「改薄」系列行動。
  • 福建安溪: 助力扶貧 茶王義拍新高價
    、中共安溪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安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安溪縣農業農村局、安溪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安溪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溪縣感德鎮人民政府、泉州高速公路經營開發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感德茶館品牌發展中心、泉州漢服天下、福建高速感德徵收管理所協辦,2020年感德鐵觀音秋季茶王品鑑會系列活動,於10月21日在感德鎮隆重舉辦。
  • 泉州關區首次出口調味烏龍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聽起來十分養生的茶葉「新生代」,相信很多讀者沒有品嘗過。最近,這兩款調味烏龍茶在泉州「出圈」了:一批由安溪企業生產的猴頭菇烏龍茶、靈芝烏龍茶出口馬來西亞,打開了泉州茶葉出口的「新世界」。結合安溪本地傳統烏龍茶制茶工藝,引入德信集團成熟的食用菌類調味飲品工藝,加工製成的調味烏龍茶豐富了茶葉的口感風味,能夠適應國際市場不同人群對茶葉不同的感官需求。 不過,調味烏龍茶是個新鮮的茶葉細分領域,調味茶屬茶葉新產品,沒有相關出口標準, 企業對出口食品備案相關規定也不了解,出口面臨困境。
  • 【決勝2020】一片小茶葉 蹚出脫貧致富路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西鄉縣依託資源稟賦,把茶葉確定為產業扶貧的重頭戲,緊緊圍繞打造茶葉經濟強縣目標,走出了一條因茶興業、因茶致富奔小康的產業扶貧之路。
  • 泉州:第四屆「感動安溪」道德模範名單正式出爐
    日前,據安溪縣文明委消息,第四屆「感動安溪」道德模範名單正式出爐,王坤明、林志強等24人獲評第四屆「感動安溪」道德模範。  本屆「感動安溪」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共評選出4名助人為樂模範、3名見義勇為模範、4名誠實守信模範、8名敬業奉獻模範、5名孝老愛親模範。
  • 安溪鐵觀音大師的「鬥陣來泡茶」
    精研「聞香識茶」法 帶動一方茶農脫貧李金登生於安溪名優品種茶黃金桂、雪梨發源地,曾任鄉村代課教師,1996年3月,進入村辦茶企雪香茶廠,參與茶葉製作,熟練掌握烏龍茶傳統技法,深入探索安溪鐵觀音「看青搖青,樹葉成金」祖傳秘訣。
  • 泉州出發,安溪、永春、德化等多地將火車直達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美好安溪」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了解更多安溪新聞趣事,安溪人的公眾號 12月25日上午10時許,興泉鐵路泉州段項目首片梁在惠安黃塘段啟動架設,標誌著興泉鐵路泉州段項目正式步入全線上部結構施工階段。預計明年第四季度可全線鋪通。
  • 安溪獲評2020全國縣域 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 - 泉州晚報數字報...
    □通訊員 張瑞芳 許藝燕 本報記者 謝偉端 文/圖 泉州兩地入圍 安溪全省第一 據介紹,今年農業農村信息中心會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信息中心組織開展了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工作。 安溪推進數位技術在「三農」中運用 近年來,安溪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實施大數據戰略和數字鄉村戰略、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在部、省、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大力支持下,圍繞安溪縣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堅持走科技發展道路,以農業企業為重點,大力推進數位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應用,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 《十裡桐花致富路 大霧山裡話豐年》之一:「茶葉王」的幸福生活
    本期我們《秋來走基層 豐收訪萬家》欄目組走進大霧山村,踏著寬敞的旅遊公路,聽聽山鄉人民勤勞致富的故事,感受10平方公裡泥土上悄然發生的變化。《十裡桐花致富路 大霧山裡話豐年》之一:「茶葉王」的幸福生活清晨的大霧山,煙霧籠罩,山谷清幽。小鳥的鳴叫、雞鴨的歡歌開啟了王楚治夫婦一天的勞作。
  • 帶著使命做好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核心提示 「我研究茶葉三十多年,不斷提升茶葉的『香清甘活』,讓茶葉更有利於健康養生,這是我一生的使命。」這是首批中國制茶大師、泉州臺商投資區日春茶業技術總監林陽順的內心獨白,也是他的一生所求。最近他又多了一重身份——由福建省總工會發起評選的十位「2020年八閩工匠年度人物」揭曉,林陽順光榮當選。
  • 孫春蘭在安溪調研茶產業 希望茶農日子越過越好
    東南網-福建日報6月30日訊(記者 蘭鋒) 安溪鐵觀音聞名中外,近年來茶產業發展得如何,茶農收入情況怎樣?帶著這些問題,6月29日,省委書記孫春蘭、省政協主席梁綺萍專程赴安溪縣調研。  走進蓬萊鎮鶴前村半嶺亭生態茶園,滿眼青翠,茶香沁脾。「你們建設生態茶園都有哪些措施?」站在碧綠的茶樹間,孫春蘭邊看邊問。
  • 一片茶葉帶領雲南曼秀走向致富路
    摘要:近年來,雲南曼秀村民依靠優越的自然條件發展茶產業,不斷改變貧困面貌,致富奔小康。截至2019年,曼秀茶葉面積1754畝(其中,小樹茶360畝),全年茶葉產量達36204公斤。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000餘元。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 剛剛,泉州、安溪、永春、德化、南安今天下雪啦!
    剛剛,泉州下雪啦!? 南安 安溪 安溪祥華網友陳先生發來一段小視頻,稱當地剛剛下的珍珠雪,很小很小,沒有雪花,當地都叫珍珠雪,
  • 泉州安溪:「戲曲宣講」下基層 鼓幹勁暖民心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面對面「戲曲宣講」下基層 鼓幹勁暖民心「五中全會來學習,安溪未來正開啟,砥礪奮進人心齊,抓住機遇創奇蹟;大縣城、大三環、大白瀨,富民強縣安溪模式標杆立……」近日,在安溪縣掀起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熱潮的同時
  • 福建安溪城隍廟
    「示諭」碑長44釐米,寬70釐米,碑文為「安邑敕封顯佑伯城隍尊神,理陰贊陽,每年季春,士民仿效古禮,設醮迎儺。」《造船碑記》碑長210釐米,寬110釐米,記載當年為解決每年春齋醮迎儺之資,置造溪船兩條,自泉州運鹽至安溪,並免收稅費,「取其餘息以為醮費」。城隍新廟的拜亭有一副古聯:「寵錫袍冠八閩第一;褒封伯爵五邑無雙。」
  • 福建安溪:首屆「泉安杯」秋季清香型鐵觀音茶王賽將舉行
    由安溪縣人民政府主辦,泉州市泉安企業商會承辦,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協辦的2020年秋季清香型安溪鐵觀音茶王賽即將重磅來襲。目前,籌備工作正有序推進。   據介紹,生產、銷售安溪鐵觀音的茶農、茶商、茶葉合作社及各茶企在安溪縣的茶葉收購點均可參賽。
  • 安溪感德奉茶王公 與文天祥同朝為官
    茶王公皮膚黝黑,旁邊是茶王媽  閩南網3月19日訊 閩南人好品茶,你可知道「鐵觀音第一鎮」安溪感德有位茶王公?  他叫謝枋得,和文天祥同榜進士,同朝為官,後來隱姓埋名來到安溪,鼓勵民眾種植茶葉。從此,茶王公成為安溪感德鎮獨一無二的信俗,而與他並肩而坐的茶王媽,身份至今成謎。  最近,感德鎮正在重建茶王公祠,今年10月主殿落成後,將重新迎回闊別原址40多年的茶王公和茶王媽聖駕。  茶王公和茶王媽目前暫住在槐植村的福龍宮,供奉在宮中正位康王元帥的右側。茶王公穿著典型的宋朝官服,皮膚黝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