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綜藝的人有沒有發現,隨便打開一個綜藝節目就能看到大張偉的身影,《樂隊的夏天2》、《脫口秀大會》、《認真的嘎嘎們》、《密室大逃脫2》、《天天向上》……有種「怎麼哪裡都有他」的霸屏感。
如果再有留意,這段時間大老師的廣告也是一個接一個,而且每一個都是歌曲形式,看著看著就跟著哼唱搖擺起來了。我們先來聽聽這幾首:
廣告1
新編大寶天天見
這個高齡的老品牌,曾經那句「大寶明天見,大寶天天見」的廣告詞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新一代的年輕人還能和大寶天天見嗎?大寶×大張偉「雙大合一」的廣告,歡快的旋律讓品牌重新煥發年輕活力,歌詞相當洗腦,「我和你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大寶天天見,Friday Saturday Sunday Happyday, see you everyday」,將產品穿插在魔性的曲目中,強化「大寶天天見」slogan的記憶度,並且在大張偉慶生的節點釋出,將用戶關注度進一步拉滿,連媽媽輩兒的也說好聽。
廣告2
京東超市9.9周年慶
全新的陽光彩虹小白馬?「這有超省的、超真的、超鮮的、超全的、超優惠的全都在這裡呀!你就是愛吃的、愛美的、愛玩的、愛生活的,一起來熱愛吧」,跟著大張偉的旋律一起舞動,一起買買買。
廣告3
榮威i6 MAX
「超大天幕,倍兒爽,超大空間,倍兒爽,超強智能,倍兒爽,就這個車,倍兒爽,就這個feel~倍兒爽!」,大張偉用本人人間精品的歌聲一起欣賞這輛車界精品☆四種爽酷feel,給你大大大大大寫的爽~看到熱搜上#天幕上的大張偉#話題,有網友說以為大老師又上新綜藝了,原來是車的廣告!
廣告4
99公益日一塊錢做好事
99公益日,破次元集合,大張偉、楊超越擔任主題曲演唱,聯合知名IP,藉助不同領域的品牌合作,傳播效果呈幾何倍放大。「快快一塊一塊,快快一塊一塊,一塊做好事,99就就做好事」,以鵝傳鵝般地一塊一塊上了頭,魔性的歌曲,卡通的形象,用明星的自身影響力,呼籲粉絲做公益。
看後是不是感覺被這些「有毒」的廣告洗了腦?是不是一直在單曲循環?魔性的節奏太歡樂了!
◆ 為什麼選擇大張偉?
這幾則廣告的「主唱」都是大張偉,給品牌增添了不少的活力,為什麼品牌主都喜歡選擇大張偉呢?
1.找大張偉代言達廣告基本不愁沒有歌曲。大張偉曾定義自己的歌曲為:「電子彈跳搖滾相聲」,他的《倍兒爽》、《我怎麼這麼好看》、《陽光彩虹小白馬》這些歌曲輕鬆歡快,歌詞朗朗上口,很容易成為洗腦的單曲循環,讓大張偉「俘獲」了男女老少的趣味心,帶來無窮樂趣。
2.幽默風趣年輕人最愛。大張偉身上,有這個時代年輕人喜歡的有趣、有梗、有料的點,人間精品活得通透又實在,一張口就是一個金句: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人生就是這樣,你不努力一下,怎麼知道絕望呢?
不要總以為自己是個蒜,只要開花,你就是水仙。
咱們既然享得了別人享不了的福,就得吃別人吃不了的苦。
有他出現的地方,不會冷場,很容易和年輕人拉近距離,這正是品牌營銷所需要的,借他身上的優勢賦予品牌年輕、新潮、有趣的形象,為品牌「減齡」。
3.自帶流量,突破圈層。據統計,2010年到2020年的綜藝節目,大張偉是參加綜藝節目最多的藝人,十年一共參加了90檔綜藝節目,排名第一,名副其實的「綜藝咖」,甚至有人調侃,這年頭綜藝不請大張偉都不好意思稱之為綜藝了。
來源:DT財經
對於喜歡看綜藝的年輕人來說,還有不認識他的嗎?他的綜藝接梗造梗能力,一言一行就自帶流量,說不準哪句話就上了熱搜。
近些年來,品牌對音樂營銷的熱情也是持續高漲,音樂能將用戶迅速帶入情境,滿足品牌沉浸式營銷的需求,並成為品牌走進用戶生活的一種方式。
◆ 音樂的洗腦魔力讓人慾罷不能
音樂,一種很奇妙的存在,讓你心情愉悅、治癒心靈、調動情緒,是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作為一種媒介,音樂不是以說理的方式傳播,而是通過感染力潛移默化地去影響用戶,進而產生強烈的情感關聯。和其他的營銷方式不同,音樂營銷可以跨越國界、文化和行業,無論是運動品牌、快消品還是汽車品牌,都可以和音樂找到結合點,組成「王道CP」。
為什麼廣告歌曲如此讓人」欲罷不能「呢?因為它具有忘不掉的魔性屬性,尤其洗腦廣告歌曲的魔性旋律會侵佔大腦,而且越短越好,重複越多越好,越押韻越好。「聽過就能唱,唱過就忘不掉」,用重複傳播來佔領受眾的腦袋,歌曲在潛意識裡不斷地重複,讓你魔怔地哼上一段時間。有時候大家可能也不覺得這首歌特別好聽,但就是很神奇地被洗腦了,不自覺地就跟著哼唱了,妥妥的「真香」定律。
上面那幾則廣告也都是有這樣明顯地特點,歌詞兒簡潔明了、朗朗上口,歡快的節奏翻來覆去地反覆,使其具有了極強的洗腦特質,就是讓你想忘都忘不掉,在腦中留下觸點按鈕,一經提起,就會縈繞在耳畔,「大寶see you everyday」,這樣就形成了品牌的記憶。極具辨識度的音樂增加了品牌的認知度,為品牌創造聲音,成為品牌的專屬音樂。消費者聽到某段音樂或歌曲時,能夠立刻聯想到品牌。比如Windows XP的開機音樂,麥當勞的 bah-da-ba-ba-ba~~我就喜歡,今年過節不收禮呀(不收禮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啊(腦白金啊腦白金~),這些音樂一出,我們腦中都會蹦跳出相對應的品牌來。音樂營銷讓音樂成為了品牌符號傳遞的載體,品牌要迅速獲得目標受眾的認可,通過音樂方面的造梗玩梗和年輕用戶打成一片就是個不錯的方式。
◆ 得年輕人得天下
今日不同往日,如今的消費主力軍已經從70、80後轉變成了95、00後,他們對於老派的產品和營銷完全不感興趣,他們的消費需求更趨品質化、個性化、健康化和體驗化。在媒介日益碎片化、消費者注意力分散化的情況下,感知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的變遷,消除品牌與這些年輕消費者之間「代溝」就要足夠抓人眼球,廣告音樂就是可靠手段之一。
聽覺是觸發人類情緒的第一個按鍵,而音樂是最能迅速打動年輕人的消費內容,也是Z世代最關注的消費內容。2019年中國懶宅網民線上娛樂的主要方式中,其中影視音樂佔比48.2%,音樂類的娛樂消費備受年輕人的青睞,所以「與年輕人玩在一起」已成為每個品牌都不能忽視的命題。
以音樂來取悅娛樂至上的年輕消費者是已經被印證為行之有效的方式。當下,很多品牌主都在關注年輕人喜歡什麼,越來越多廣告主攜手藝人打造品牌單曲,以此突出產品賣點,傳遞品牌理念,樹立品牌標籤。想法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讓自己的品牌受到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以火爆的《樂隊的夏天》為代表,大量的年輕人意識到玩音樂做樂隊是酷的,臺上的樂隊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於是,宜家、萬科、滴滴等諸多的品牌方開始攜手新褲子合作出單曲了。
麥當勞的CMO瑪麗.戴琳說過,如果營銷經理人忽略了音樂在營銷中的作用,那麼他很可能就會被競爭對手甩在後面。網際網路的用戶群體逐步年輕化,品牌如果不趕時髦,極有可能面臨被時代和用戶所拋棄。
上面4則廣告就是圍繞年輕人的喜好,貼合當下年輕市場群體,配合輕鬆化、娛樂化的魔性曲風,以更輕鬆、有趣的形式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快速觸達年輕群體,借勢流量明星影響力圈粉年輕消費者,借音樂和年輕人玩到一起,準確擊中當下年輕群體的口味和偏好。
以年輕人為主導的消費經濟下,品牌需要圍繞年輕人的喜好打動年輕人,尋求年輕人超越品牌物理屬性的感性認同,選擇符合品牌特性的音樂,抓住年輕人所關注的要素,玩轉粉絲經濟打造內容+帶貨的營銷閉環,最終讓用戶成為品牌粉絲,與品牌共同進行內容生產與背書。
◆ 音樂破圈,社交提速
綜藝節目承載大眾精神需求的載體,讓人們把追求快樂的天性釋放出來,《中國新說唱》《樂隊的夏天》這類音樂綜藝將年輕人對音樂的興趣以更娛樂化的載體呈現出來,品牌便通過年輕人感興趣的音樂形式來撩動用戶情緒,觸碰他們內心,進行泛娛樂化的溝通對話。
萬物互聯時代,人們的聽歌渠道在增多,電視、手機、汽車、智能音箱……一個又一個不同的音樂場景,聽歌的類型也在變化,說唱、電音、搖滾……形成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圈層。音樂的社交屬性使它的滲透圈層與商業發展相交叉,同時與影視、遊戲等泛娛樂產業聯動,使音樂行業不斷裂變,既作為獨立的內容傳播,又賦予新的衍生價值,打破邊界與圈層壁壘,在泛娛樂領域流動起來。隨著新生代的崛起,現在的音樂不只是聽,更是要玩起來,音樂節正在成為年輕人社交和集群的潮流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參與其中。
音樂作為營銷語言的本質,那便是它打動人心的本能和連接消費者心智的潛能。音樂的穿透力不僅體現在各個圈層消費者的心智上,更體現在它的「無界」特性上。作為一種「通用語言」,音樂就是一個充滿魔力的載體,文化有差異,音樂無國界。
雷克薩斯最近涉足音樂圈,上線了一支主題樂曲《Will be the wind》。這首樂曲由日本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久石讓為雷克薩斯智·混動車型量身打造,希望用戶能在美妙動人的旋律中,感受如風般的自由和力量。網友看完直呼「好高級」、「這合作太絕了」!
雷克薩斯選擇了跨界圈層的打法和路徑,無形的音樂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激發用戶對智混動車型駕駛感受的想像。當汽車本身帶來的動感體驗不足以滿足人們需要「偶爾靜一靜」的需求時,音樂是最好的落腳點,久石讓的音樂就是最好的調和劑,最合適的土壤。
品牌與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唯有不斷向年輕化靠近,才能保持品牌的活力,不被用戶遺忘甚至拋棄。以音樂為紐帶,搭建品牌線上線下營銷場景,在「聲」態中精準遇見消費者,品牌與受眾一起「唱」起來、「玩」起來。
案例 |變身水潤的人間「小櫻花」,和肌膚「小情緒」說BYE BYE ~
案例|坐擁珍物,虛懷若谷,奔馳攜手李宗盛緩緩講述人生感悟
案例 |張藝興溼身跳熱舞撩人,而貝殼們卻關心口紅塗了什麼色號?
推薦關注微博
@營銷新說Openday | 23.5萬+粉絲
@社會化營銷快訊 | 87萬+粉絲
@社會化營銷案例庫 | 167萬+粉絲
推薦訂閱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