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利用網際網路侵害隱私權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65人製作買賣使用軟體侵入他人攝像頭進行偷窺
發布時間:2020-12-03 19:38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宵鵬
12月3日,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不公開開庭審理了保定市人民檢察院訴被告張某東等65人利用網際網路侵害隱私權公益訴訟案,當庭判決被告張某東等人卸載並終止使用涉案侵權軟體;停止售賣涉案侵權軟體的行為,並消除售賣行為造成的影響;清除、刪除利用涉案侵權軟體獲取的視頻、圖片等信息、數據,停止一切使用上述信息、數據的行為,並消除保存、使用行為造成的影響;在國家級媒體公開賠禮道歉。據悉,此案系全國首例利用網際網路侵害隱私權民事公益訴訟案。
法院經審理查明,2016年,被告廖某星利用E語言程序編寫製成「天巡」軟體,該軟體具有破解、侵入監控設備進行偷窺等功能,通過網絡掃描埠、登錄監控設備並調用監控設備圖片。廖某星使用該軟體破解、侵入他人攝像頭,並將軟體掛在網上供他人下載使用。2017年,廖某星將「天巡」軟體出售給被告陳某進,並將軟體原始碼提供給陳某進。陳某進使用該軟體破解、侵入他人攝像頭,後將軟體更名為「scavengers這麼簡單」(Scavengers英文翻譯為「拾荒者」)。
2018年,陳某進將軟體出售給被告張某東,並將軟體原始碼提供給張某東使用。張某東取得軟體後,主動聯繫被告劉某為軟體加裝收費系統,以便出售軟體使用時長來獲取利益。劉某將「拾荒者」軟體原始碼複製到其收費系統代碼裡,並把張某東QQ號寫在軟體界面右下角,對軟體進行包裝升級。同年8月,張某東組建「雲視通有看頭交流群」QQ群,售賣經劉某包裝升級的「拾荒者」軟體使用權,並組建「拾荒者售後」QQ群為購買者提供售後服務。張某東在群內指導、幫助購買者使用該軟體,劉某在群內負責維護該軟體的正常運行。張某東製作並交付給他人使用的軟體卡密共計235個,其自行使用軟體掃描破解IP攝像頭、猜解雲視通ID共計342個。劉某也使用軟體破解、侵入過他人攝像頭。
經鑑定,「拾荒者」軟體具有掃描IP攝像頭並利用漏洞獲取IP攝像頭用戶名和密碼並登陸預覽攝像頭畫面的功能;具有對「安格華」「雲視通」「有看頭」三款攝像頭進行弱口令猜解,並調用對應程序進行畫面預覽的功能。被告林某等61人先後購買「拾荒者」軟體卡密,並使用軟體對他人攝像頭進行破解、侵入、偷窺。
保定市人民檢察院發現被告張某東的違法行為後,經依法履行訴前公告程序,該院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依法提起本案公益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張某東等人卸載並終止使用涉案侵權軟體;停止一切售賣涉案侵權軟體的行為,並消除售賣行為造成的影響;清除、刪除利用涉案侵權軟體獲取的視頻、圖片等信息、數據,停止一切使用上述信息、數據的行為,並消除保存、使用行為造成的影響;被告在國家級媒體公開賠禮道款。
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不得實施拍攝、窺視他人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部位等行為,不得處理他人私密信息。任何個人或者組織使用網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利用網絡侵害他人隱私。
本案各被告明知軟體具備破解、侵入他人監控設備並進行偷窺等功能而製作、買賣並使用該軟體,侵入他人私密空間、偷窺他人私密活動、獲取他人私密信息,其行為已經侵害他人隱私權,並損害了社會公益,均構成對隱私權的侵犯。法院認為,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起訴,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被告張某東等65人依法應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據此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責任編輯:高慶歌
837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