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失街亭,諸葛亮為何不讓他戴罪立功?馬雲一句話道破背後玄機

2021-01-07 郭太俠

三國蜀漢政權到了後期,人才凋零,曾經叱吒疆場的五虎上將,也都老的老,去的去,所以才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說法。

馬謖大意失了街亭之後,諸葛亮再痛惜人才,也要揮淚斬殺他,此後諸葛亮北伐也無太大建樹。可以說,人才的缺乏,是蜀漢最終走向滅亡的最大根源。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樣有才的馬謖,為什麼不能學一下當年華容道放走了曹操的關雲長,來一個戴罪立功呢?

先來馬謖這次作戰事故的經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將重鎮街亭交待給了智勇雙全但沒有獨自帶兵經歷的馬謖,可是缺乏實戰經驗的馬幼長,並沒有固守城池,而是把營寨駐紮在山上。也許這個策略對於一般戰將會有效果,可惜他遇到的是魏軍名將張郃。張郃打了多少年仗?還看不出來馬謖心裡的小九九嗎?

張郃在戰場上抓住機會拿下街亭,殺得馬謖匆匆而逃。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寫到這一段時,還加上了千古名篇《空城計》。

歷史上雖然沒有空城計這回事,卻也讓孔明大驚失色,損失慘重。

好不容易逃出來的馬謖,遇到諸葛亮之後,卻被下令斬首。

斬馬謖的時候,包括蔣琬在內的蜀中名臣良將都在苦勸,諸葛亮如果想網開一面,完全可以借用這個臺階。同時馬謖的死,也讓他悲痛不已。「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其實早在劉備白帝託孤時,就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陳壽的《三國志》中提到馬氏五常,並有才名,面對南方作亂的孟獲,馬謖還曾為諸葛亮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建議。所以孔明信任馬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可是,這麼好的人才,為什麼不再給一次機會呢?

第一次北伐的失利,正是蜀漢政權風雨飄搖的時候,如果不立下法度,以後孔明的執政之路將會非常難走。

這種情況就不同於當年的華容道,那是在赤壁大戰勝利之後,上上下下一派喜氣洋洋,關羽雖然立下軍令狀,卻也不能真的斬殺大將立威。

所以兩千年後,馬雲曾一語道破了玄機,那就是「人才誠可貴,法度價更高。」

曾經阿里員工因為作弊刷了幾十元一盒的月餅,雖然危害不大,但是馬雲還是開除了他們,這就是為了立法度,樹威信。這樣的做法,與當年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有這同樣的效果。

幾年之前,阿里幾位年薪百萬,甚至千萬的技術員工,因為用腳本刷了五十九元一盒的月餅,遭到開除,很多人不解,甚至嘲笑馬雲因小失大,馬雲就是用這句話回應的。結合諸葛亮當時面對的情境,我們不得不說,他的處理方式,與馬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諸葛亮雖然器重馬謖,卻不肯給他將功贖罪的機會,不是為了一己私心,更不是為了面子,而是為了政權的穩定,不得不做出來的無奈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馬謖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另外,智謀過人的諸葛亮,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千百年來鮮有人出其右,堪稱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不在江湖上千年,江湖依舊有他的傳說,其魅力可見一斑。 或許羅貫中也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文筆之下,處處體現對諸葛亮的崇拜,為此不惜無中生有,把原本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或者別人的成就,歸為諸葛亮的手筆。比如赤壁之戰,主角應該是大都督周瑜,空城計和八陣圖,是羅老先生杜撰的。
  • 馬謖失街亭,對於諸葛亮究竟意味著什麼?
    本來,這次北伐諸葛亮是非常看重馬謖的,因而放著魏延和吳壹這樣的大將不用,而是選擇了馬謖,讓他擔當都督先頭部隊的重任,目的就是給他實戰鍛鍊的機會。可是馬謖卻不堪重用,丟失了街亭,將北伐的大好局面葬送。不過,自古都有「勝敗是兵家常事」一說,敗軍之將也不都是以處死治罪。就是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失敗的還有一個趙雲,他也只是由鎮東將軍貶為鎮軍將軍。如果比照對馬謖的處罰,是不是顯得要輕很多?
  • 諸葛亮為何要揮淚斬馬謖?一張圖告訴你馬謖失街亭後果有多嚴重
    就在蜀漢方面形勢一片大好之際,馬謖大意失街亭,導致北伐功敗垂成。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並上表自請降三級。那麼,馬謖失街亭的後果有多嚴重呢?從上圖可以看出,街亭正好卡在隴山的缺口處,只要守住這裡,張郃大軍就不能進入隴右。馬謖主動請命,諸葛亮本來不允,耐不住他數次請命,只得應允。結果馬謖不聽副將王平之言,不在當道下寨,卻跑到山上紮營。結果被張郃斷了水道,蜀軍大亂,馬謖棄軍而逃。
  • 馬謖大意失街亭,如果馬謖在街亭成功堵住張郃,結局會如何?
    馬謖大意失街亭,如果馬謖在街亭成功堵住張郃,結局會如何?
  • 馬謖遵從諸葛亮的命令,就能守住街亭嗎?
    二是張郃是魏國五子良將之一,作為身經百戰、碩果僅存的名將,對陣毫無軍事經驗,只懂得紙上談兵的馬謖,馬謖根本贏不了張郃,所以馬謖根本守不住街亭。二是因為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是守住街亭,阻止或延緩魏軍通過街亭救援隴右五郡,只要馬謖阻止或延續了魏軍的進攻,諸葛亮就能拿下隴右五郡,就能完成第一次北伐任務。馬謖保是守城而已,街亭又有城邑,張郃又是輕騎兵,沒有攻城武器,為何會守不住呢?
  • 失街亭到底是誰的錯,至少有三人可以守住街亭,諸葛亮為何不用?
    馬謖失街亭事兒,使蜀國陷入了困境之中,首次北伐失利。最後馬謖被斬,上演了三國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幕。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是馬謖丟了街亭,如果馬謖守住街亭結果如何
    諸葛亮北伐可問題是最終馬謖把街亭丟了,僅僅十來天,張郃率領的魏軍主力就通過了街亭,進入隴西,身在隴西的蜀軍如果不退,就會被張郃大軍繼續南下切斷退路,一旦張郃切斷了蜀軍的退路,第一次北伐的諸葛亮就不僅僅只是損失了街亭蜀軍這麼簡單,還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在得知馬謖戰敗後,諸葛亮當機立斷選擇了撤退。
  • 街亭失守後,看重馬謖的諸葛亮,卻為何一定要殺了他?
    兵敗街亭,下獄論死諸葛亮與馬謖關係之好連惜字如金的《三國志》也記道:「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然而正是這位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英才,卻最終辜負了他的厚望。就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關鍵時刻,諸葛亮力排眾議讓馬謖帶領大軍扼守戰略要地街亭,結果為魏國統帥張郃所大敗,導致原先一股銳氣的蜀漢大軍士氣重挫,無功而返。戰敗的馬謖最後被斬首示眾,《三國演義》中將這一幕寫成了精彩的「揮淚斬馬謖」。可憐的馬謖,名字登上《三國演義》目錄裡總就兩回合,前一回合打敗仗,後一回合就被斬了。
  • 馬謖鎮守的街亭有多重要,為何街亭一丟,諸葛亮就要退軍呢?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在這場戰役中,諸葛亮將鎮守街亭的重任交給了馬謖。但是,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節度,捨棄水源,並上南山據守而非佔據山下的城鎮。而這,無疑在給張郃機會。在街亭之戰中,張郃率領曹魏大軍包圍山上,又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從而重創馬謖。因為街亭失守,諸葛亮只能選擇撤退,導致第一次北伐中原功虧一簣。那麼,問題來了,馬謖鎮守的街亭有多重要,為何街亭一丟,諸葛亮就要退軍呢?
  • 街亭之戰,馬謖為什麼不肯聽諸葛亮的話?
    對於馬謖而言,他很清楚諸葛亮派他到此的戰略意圖,他也很清楚,憑藉他手上的精銳兵力,即便阻擋不了張郃麾下這五萬援軍的前進,至少安全撤離回來,並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他只需要嚴格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當道駐紮,並堅守出戰,就可以為諸葛亮贏得充足的時間來消化隴右地區。
  • 為何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這一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心寒
    諸葛亮,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更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謀略家。諸葛亮原本深居於隱蔽之處,後被劉備的三次登門拜訪而打動並最終決定出山幫助劉備完成宏圖大業。諸葛亮跟隨劉備期間,鞠躬盡瘁,為劉備忙前顧後,成為劉備建功立業的一大功臣。
  • 街亭失守,為什麼馬謖必須死?
    一統天下,恢復漢室,一直都是諸葛亮的夙願。為此,對內,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外,他兵出祁山,北伐中原。而其中,第一次北伐,最有可能成功。但是由於馬謖失去戰略要地街亭,令行動失敗,也最讓人惋惜。226年,曹丕去世,魏明帝曹睿登基。當時的魏國,政權交接,而蜀漢已經休養生息數年,此時正是北伐的好時機。
  • 街亭一戰,到底錯在諸葛亮,還是錯在馬謖?
    因此,諸葛亮交給馬謖的任務其實是斷絕隴道,擋住魏國東邊的援軍,給他部署好隴西防線爭取時間。隴西各郡基本上已經處於諸葛亮控制之下,並不需要留下多少部隊,而為了完成斷絕隴道這個戰略目標,必須以重兵將魏軍擋在街亭之外。街亭方向的蜀軍兵力是極有可能多於曹魏臨時派遣的張郃軍的。《三國志》稱諸葛亮派遣馬謖都督諸軍在前,與魏將張郃在街亭交戰,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 馬謖守不住街亭,誰能守住街亭,諸葛亮手下至少3個人可以
    隨後因為馬謖的戰略失誤,導致街亭被曹魏名將張郃奪取,蜀軍的糧道被曹魏切斷,諸葛亮只能被迫撤軍,蜀漢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敗,諸葛亮也因此揮淚斬了馬謖。街亭是連接漢中和隴西咽喉之地,也是蜀漢運輸糧草的必經之路,所以街亭不可失,一旦丟失,將會阻斷漢中和隴西兩地的聯繫,也會導致蜀軍的糧道被切斷,蜀漢的北伐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 馬謖如果不把兵馬放在山上,能守住街亭嗎?
    二是因為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是守住街亭,阻止或延緩魏軍通過街亭救援隴右五郡,只要馬謖阻止或延續了魏軍的進攻,諸葛亮就能拿下隴右五郡,就能完成第一次北伐任務。馬謖保是守城而已,街亭又有城邑,張郃又是輕騎兵,沒有攻城武器,為何會守不住呢?
  •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錯,並非用馬謖去守街亭,而是看錯了此人
    說到諸葛亮,大家都會想到他是忠臣的代表,指揮的化身,自從他跟隨劉備之後,一生都在位蜀漢的事業操勞,劉備死後他輔佐劉禪,苦苦支撐整個蜀漢政權,最終為了不亡國,六出祁山北伐。 要評價諸葛亮,後人用得最多的是杜甫的''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街亭之戰,關乎全局,諸葛亮為什麼偏偏要用「言過其實」的馬謖?
    在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軍事謀略、管理之道一直是史學家們濃筆重墨探討的話題。「馬謖大意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在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個小典故也能讓我們現代人受到一定啟發。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一批謀士,也均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可以說,劉備統治時期,蜀國不缺人才。馬謖在街亭之戰前任參軍,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諸葛亮的參謀長。可這個參謀長「既沒有實戰經驗,又沒有軍中威望,也缺乏臨場指揮能力」,況且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有言奉告過孔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這些短板,諸葛亮心中應該有數,可為什麼非得用馬謖呢?
  • 失街亭馬謖固然有錯,面對張郃五萬大軍,你認為有人可以守住街亭嗎?
    諸葛亮親率大軍駐紮祁山,軍容嚴整,賞罰分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魏投靠了諸葛亮,關中震動。在魏國方面,曹丕已於226年駕崩,曹叡繼位,此時也就剛剛穩定了政局。對於諸葛亮的這次北伐,朝臣們都不知道如何應對。曹叡卻非常自信地說:「諸葛亮憑藉地勢險要,穩固防守,還不好對付。現在他自己主動來了,這正是打敗他的機會。」
  • 第一次北伐失敗原因真的錯在馬謖嗎?不失街亭北伐真的能成功嗎?
    孔明斬了馬謖,將首級遍示各營已畢,用線縫在屍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將謖家小加意撫恤,按月給予祿米。於是孔明自作表文,令蔣琬申奏後主,請自貶丞相之職。琬回成都,入見後主,進上孔明表章。後主拆視之。表曰:「臣本庸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勵三軍。
  • 街亭之戰,張郃大敗馬謖大軍,為何被王平的疑兵嚇壞?原因不簡單
    張郃也果然不負名將之稱,他一到街亭,就抓住了馬謖露出的破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此地,就連馬謖本人,都選擇了棄城逃亡。這個時候,對於張郃來說,大勢已定,不管是否真的有伏兵,都掀不起什麼浪花了。所以,他沒有必要去驗證所謂的「伏兵」,是真是假,從而進一步消耗己方的兵力,因此「不往逼也」,並非被嚇到,從而不敢相逼。二、諸葛亮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