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規明矩,把紀律規矩挺在前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系列解讀之三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必須嚴明黨的紀律,把紀律挺在前面,用鐵的紀律從嚴治黨。同時,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立規明矩。這些都表明,全面從嚴治黨正在邁向規範化、制度化、長效化。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嚴」,關鍵在「治」,而「嚴」的標準體現在紀律和規矩中,「治」的依據就是黨紀黨規。對任何一個社會組織而言,紀律和規矩是永葆生命力的關鍵。我黨我軍正是靠鐵的紀律由弱變強,從勝利走向勝利。隊伍越壯大,紀律的重要性越突出。多年前,學者吳思提出「潛規則」的概念,旨在描述公共權力運行的不良生態。現實中,某些行業領域發生「坍塌式」「斷崖式」腐敗,種種「潛規則」主導著權力的運行,危害極大。「潛規則」靠什麼來破除?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紀律。」「要堅持清正嚴明,形成正氣弘揚的大氣候,讓那些看起來無影無蹤的潛規則在黨內以及社會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場。」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的邏輯清晰可見,就是把制度治黨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嚴格紀律約束重塑規矩權威,實現黨內政治生態的程式化、規範化,用黨紀國法軍規重塑一種規矩的政治。
嚴明紀律和規矩,前提是有紀可依、有規可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從制定中央八項規定,到修訂《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再到六中全會出臺《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十八大以來構建起一個以黨章為「根本大法」的制度體系,為全面從嚴治黨定下嚴規矩、立起高標準、劃出紅底線。
定下規矩就要老老實實執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出實招、見實效,通過動真格的糾風肅紀,對違紀違法堅持「零容忍」,執行紀律規矩不留「暗門」、不開「天窗」,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全國有100多萬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強力問責的背後,是黨的紀律和規矩更加嚴明。國家統計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5%的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
對每一名黨員而言,紀律和規矩就是行為的準繩,是做一名合格黨員的基本規範。六中全會召開前夕,以反腐為主線的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播出,10多位省部級高官落馬後的懺悔引發輿論持續關注,這種自揭「家醜」,不僅傳遞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更折射出黨紀國法面前沒有特殊黨員、特殊公民的鐵律。
制度治黨永遠在路上。十八屆六中全會吹響了依靠黨紀黨規全面從嚴治黨的號角,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向人民展現出走向清明政治生態的堅強決心。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規矩沒有例外,我們黨必將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以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單位:西安政治學院軍事法學系)
(《解放軍報》2016年11月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