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跑出來的繁榮:最會經商的部族 商朝時期竟有這樣的商貿生活

2020-12-22 愛歷史的小丫頭

先秦時期,馬都是從西北等很遠的地方跑來的,不適應中原的生活環境,說白了就是水土不服,並且馬飼養起來十分困難,漸漸的人們就不再養馬了。由於馬數量的稀少,用它來拉貨、作戰就極不夠用,中原地區的人們就開始苦惱起來。當時中原地區普遍飼養著耕牛,一個叫王亥的人就想「牛和馬長的差不多,並且有一樣的蠻力,如果用它來替馬拉車不久解決了這頭疼的問題麼?」於是王亥就找人牽來了一頭牛,想讓它拉車,但是牛非常不服,還撞傷了好幾人,這次讓牛拉車的實驗就宣告失敗了。直到有一天,一頭牛發了狂,見人就撞,已經弄傷了九人卻沒人能制住它,這時一位勇士站了出來,他用一個很尖銳的東西刺穿了牛的鼻子,那牛突然渾身發抖再也沒有力氣發狂了。這一幕正好被王亥看到,他恍然大悟,只要牽住牛的鼻子,就可以馴服它了。就這樣,人們開始用牛拉貨到各地發展貿易,中國開始了以物易物的商貿活動。

商族首領——王亥

這個王亥就是商部族的首領,因為他馴服耕牛開展貿易,使得商部族逐漸的發展壯大,最終建立了商朝。據記載,王亥就是現存史籍上最早在中原地區從事商業貿易的商人,是早期中原地區商業貿易文化的傑出代表。

隨著商朝的發展,到了商朝後期中原地區的商業貿易較前期有較大發展,而商朝都城殷墟的商業貿易發展則代表了當時中原地區商貿業發展的最高水平。

「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史記· 殷本紀》《正義》引《竹書紀年》

牛車

殷墟是商朝後期的都城,它除了是政治、文化、軍事中心之外,在當時還是商業貿易的中心,其商業貿易發展代表了當時中原地區商業貿易發展的最高水平。

到了商朝後期,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繼續進步,商品交換更加頻繁,其商業貿易水平發展到了商朝的最高階段,其都城殷墟則成了商朝後期最發達的商業貿易中心。

殷墟

當我行走在殷墟的街道上,看到有不少百姓在採購,當然他們手裡拿的肯定不是人民幣,據我觀察更像是一種海貝,據當地百姓說,這是商朝的貨幣,他們叫它「貝幣」,看清楚啊是「貝幣」不是「baby」(雖然讀法差不多……)這種貝幣是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應該是最早的貨幣了。人們通常都在貝幣上打個孔,用線穿起來,這樣既便於攜帶也便於計數。百姓都拿著貝幣在「市」間穿梭,仿佛有買不完的貨物,整個殷墟熱鬧非凡。這裡的市就是商朝商人聚集,交易貨物的地方。

貝幣

「是非國之大妖也。殷君喜以人餵虎,喜割人心,喜殺孕婦……喜治宮室,修臺池,日夜無已」——《六韜》

根據《六韜》的記載,商紂王喜歡大興土木修建宮室,並且他也將規模宏大的「市」布置在了宮室內。根據記載當時的殷墟有「離宮七十三所,大宮百裡,宮中有九市」,之前我還覺得這記載有些誇張,今日來到殷墟才發現所言非虛。殷墟的「市」真的可以用「車行酒,馬行炙」來形容,整個「市」裡一片繁榮景象。好不容易來一趟想帶點商朝的特產回去,卻發現沒有什麼可以買的,市面上賣的都是些石鐮、銅戈、銅爵、鉞這樣的手工藝品,這玩意我買回去沒什麼用啊,總不能再拿個石鐮割韭菜啊……就在我鬱悶的時候,看到一個年輕人,趕著牛車向我走來,一邊走一邊叫賣。我攔住他問他有什麼好東西,他說就是剛剛打的鹿肉,還新鮮,趁著現在農閒,他就趕著自家牛車出來做點買賣,好回去贍養父母。我拿出一包從家帶的牛肉乾,問他用這個交換可以麼?他沒有答應,覺得我在逗他,就轉身走了。

「肇牽牛車,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 《尚書·酒誥》

商朝後期殷墟商業貿易文化的特點

首先就是商朝後期殷墟地區貨幣的使用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根據現代考古發現,婦好的墓中出土的「貝幣」數量在目前看是最多的,有6800餘枚。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這說明「貝幣」在武丁時期就已被大量使用。起初人們猜測「貝幣」大量流通於商朝的「市」「肆」,但是隨著更多的商墓被發掘,考古學家發現,這些普通人的墓葬中只有幾枚「貝幣」,最多的也只有十幾枚,並不會像王室墓葬一樣,動輒陪葬幾千「貝幣」。所以,人們斷定,商朝王室在商業貿易流通中掌握著大量的貨幣。

從以上的考古發現來看,商代後期殷墟地區統治階層在「貝幣」的佔有量上居絕對優勢,但民間貝幣的使用量也在逐步增大,貝幣的使用經歷了一個從少量人群使用到社會各階層較為普遍使用的過程。這些都說明在商朝後期殷墟地區的商業流通中「貝幣」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商業貿易呈現明顯發展的態勢。

「古人未有市,( 及井) 若朝聚井汲水,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古言市井也。」——《史記正義》注釋《史記· 平準書》

這說明在「市」出現之前,古代先民都是在井邊交換剩餘物品的。那麼「市」起源於何處呢?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神農作市說,炎帝神農氏教人們,日中時設立集市,聚集四方的貨物,讓人們以物易物。另一種是祝融作市說,神農氏教人們在清晨聚集到井邊,販賣貨物。這也是「市井」一詞由來的根據。雖然這兩種說法都是傳說,但無論是神農作市還是祝融作市,都表明「市」在原始社會末期就已經產生了。

但是就目前能找到的所有材料來看,夏朝時期並沒有關於「市的記載,甚至商朝前中期的記載都是極少的,直至商紂王時期,「市」的記載才豐富了起來,並且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像剛才我說到的,那時的「市」已經有了「宮中九市,車行酒,馬行炙」的繁榮景象。

當然,「市」不是憑空發展的,它的發展是建立在有豐富剩餘產品的基礎上的。商朝後期,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等商品的數量和種類都發生了一個由少到多的變化過程。

就像我在殷墟遊覽時看到的一樣,整個「市」幾乎都在販賣石鐮、銅戈、銅爵、鉞這樣的手工製品。據當地人介紹,從前不久開始(商朝後期),殷墟的鑄銅作坊、制骨作坊就開始不斷增加,所以「市」上的手工業製品也是井噴式增長。

按理說,商業貿易如此繁榮,商人的社會地位應該不低。但是,我剛才看到的那個農民卻要「肇牽牛車,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而且根據後世古籍研究「太公之窮困,負販於朝歌」中不難看出,姜尚在朝歌 「市」「肆」內做負販、屠宰時是非常貧困的。所以,我大膽地推測,在商朝末年商人的社會地位是很低下的。

不得不說,雖然在商朝短暫的旅行讓我如痴如醉,但我還是喜歡現代的生活,街上行人如織,店鋪林立。此次商朝之旅讓我看到了商朝後期殷墟商業貿易發生的變化,我認為發生這種變化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個是農牧業與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殷墟處在太行山東麓的華北大平原上,熟悉地裡的朋友都知道,華北平原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生態環境良好,較適合農作物的寶地,再加上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與農業技術,所以當時的農業生產較為穩定,農產品有所剩餘。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在殷商看到很多釀酒的作坊,還有不少商人在販賣飲酒器具,大家都知道,酒是需要用糧食釀製的,這也從側面說明,當時的糧食產量是比較富足的。

而且,當我走在殷墟街道上時,牛、羊叫聲不絕於耳,雞、犬之聲此起彼伏。可見當時的畜牧業也已經相當發達了。商朝後期殷商農牧業的發展,直接刺激了手工業生產,也使得當時的青銅器鑄造水平達到鼎盛。

二是殷墟對其它地區物產的內在需求,雖然商朝後期殷墟地區農牧業、手工業的發展較前代或其他地區處於領先地位,但是,一些生產生活需要用到的物品還是需要從其它地區獲取。就像我在殷墟看到的那樣,有不少雲南來的商人,在殷墟販賣礦石,聯想到商朝後期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就不難理解,這些礦石都是製造青銅器所必需的原材料。

還有就是殷墟地理交通條件的便利,人們都說要想富先修路,殷墟的城市規劃就做的很好,它作為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便利交通條件。按照當時殷墟的道路來看,向東可以到達山東境內, 向西可以通到周的都城,也就是武王伐紂時走的那條路,向南可以通到今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區,向北可以通向今河北盧龍、遼寧朝陽等地。殷墟地區交通便利還得益於交通制度以及馬車、舟等交通工具的發展進步。

總結

商部族從王亥服牛開始走上了以物易物的商貿道路,商族人也成了各部族中最擅長經商的人。就這樣隨著貿易的不斷發展,資本不斷積累,商人日漸強盛,建立了商朝。到了商朝後期農牧業、手工業愈發發達,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商貿的二次發展,但商朝雖然以商貿起家,商人的地位卻不高,處在社會階層的最底層。總體來說商朝商貿的發展為後來周朝的繁榮奠定了很大的基礎,「商人」「市井」等與商族有關的詞語,也流傳至今。

相關焦點

  • 古代地攤經濟是如何發展的,經商為啥被稱之為商人?
    商人名字的由來經商為什麼被稱之為商人呢?這個要追溯到堯舜禹時期,當時有一個部族為商族,這個部落有個歷史名人叫王亥,他也是中國商業的鼻祖。他率先把部落生產過剩的各種物品拿到其他部落進行交換成對部族比較稀缺的東西。
  • 商朝最強盛時期世界主要國家國力對比,商王朝是第一
    希臘的邁錫尼王國,本世紀處於繁榮的頂峰,控制了愛琴海乃至東地中海的海上貿易主導權,並向地中海沿岸各地殖民。在距離亞歐非三大洲交界處眾強國表演的舞臺十分遙遠的地方,東方的黃河流域,一個新的文明中心和強國也正在崛起。商王國發展出了成熟的文字、青銅器、城市和官僚機構,進入中國文明史上第一個繁榮時期——殷墟時代。那這一時期世界主要國家實力強弱如何?
  • 商朝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如何?對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哪些改善?
    隨著商朝青銅冶煉技術的提高,青銅器的製造水平也越來越高超,各種青銅器材質的生產工具和生活工具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比如:象徵權力地位的青銅鼎器,鼎器有時也有著祭祀和宗教的作用;象徵富貴的青銅酒器;象徵神學色彩的青銅雕像等。因為青銅器材質比較堅硬,但卻不夠柔性,所以其他青銅工具還是比較少的,但儘管如此,青銅製品還是為商朝的生產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 商朝帝王譜
    他的大臣伊陟就說:臣聽說妖怪勝不過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麼缺德之處,所以才會出現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會免除禍害。這太戊一聽有道理,果然一改前非,勤於朝政,修德治國。而這種不是正常生長的共生樹木,長到一定時候會自然枯死。太戊以為是自己修德治國以德壓妖的結果,就更相信了。據古書上記載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長久的。病死,葬於內黃。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
  • 商朝的那些事:商朝神秘恐怖文化
    後世對於商的認識都在二十世紀上半被發掘的殷墟和漢時期《史記》等一些史料上的記載,在殷墟中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中都有對於商朝人對祭祀的熱愛並且朝中葉設立了相應的官職。隨著考古隊的不斷發掘,我們對商朝的文化發展也有了新的了解。在不少的甲骨文和出土的文物中都可以看見不少的祭祀的身影,只是這些影子都是照射在那些皚皚白骨中。
  • 商朝的祭祀文化有多可怕?
    上篇我們探討了商朝的文化,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有關商朝人的祭祀習俗。眾所周知,祭祀活動是人類最原始的活動,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全世界的人類遺址中都能發現祭祀的痕跡和記錄。商朝時期的墓穴中經常發現整隻的狗、馬、豬甚至大象的遺骸,整隻的生物應該都屬於殉葬品,以保證死者在地下享受到生前的繁榮。但除了我們熟知的普通使用豬、牛、羊等動物進行祭祀外,其實還有一個更加令人恐怖及普遍的祭祀方式:人祭。
  • 河南出土的蘇妲己墓,揭開「妖姬」真面貌,竟說被她冤枉了?
    河南出土的蘇妲己墓,揭開「妖姬」真面貌,專家竟說她被冤枉了?說到蘇妲己,人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種「人面桃花一樣的美貌」。 據說她是一千年的狐狸幻成的人,奉女媧娘娘的命令,迷惑周國王,讓他沉迷於女性,殘害忠良。
  • 【聯合•專稿】「中餐繁榮.味道山東」魯菜品鑑會在布達佩斯舉行
    9月14日晚,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山東省海外聯誼會主辦,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布達佩斯萬豪大酒樓承辦的的「中餐繁榮.味道山東」魯菜品鑑會在布達佩斯成功舉辦。山東省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趙強,中國使館經商處官員周一,塞爾維亞駐匈牙利大使館大使 Ivan Todorov、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駐匈牙利大使館大使 H. E. Mrs.
  • 商朝的巫文化與北方的薩滿教
    商的始祖契被封於商丘的說法就不可信,三皇五帝的傳說裡摻雜了太多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背景,尤其是儒家,他們不理解上古時期的社會環境,卻喜歡以他們崇拜的西周的模式來編織故事,所以在儒家的典籍裡出現了上古時期的分封、繼承、賜姓之類的行為,這些都是荒誕不實的,卻被當作史料記載下來。
  • 看《大秦賦》必須知道的一個問題:統一中國的嬴姓部族從哪裡來?
    「東來說」不是信口雌黃,而是有一些實實在在的證據:嬴姓部族與商族具有相同的第一個男性始祖誕育傳說,商族的第一個男性始祖契,據說是他母親簡狄吞食玄鳥卵後生下了他;嬴姓部族的第一個男性始祖大業,是他的母親女修吞食玄鳥卵而孕育的。
  • 看《大秦賦》必須知道一個問題:統一中國的嬴姓部族從哪來?
    「東來說」不是信口雌黃,而是有一些實實在在的證據:嬴姓部族與商族具有相同的第一個男性始祖誕育傳說,商族的第一個男性始祖契,據說是他母親簡狄吞食玄鳥卵後生下了他;嬴姓部族的第一個男性始祖大業,是他的母親女修吞食玄鳥卵而孕育的。
  • 商朝的帝王有哪些人
    商朝(約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近六百餘年)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它為以後我國的文明奠定了基礎。
  • 商朝女戰神帶來的神奇酒器——婦好鴞尊
    婦好鴞尊誕生於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晚期,是商朝第二十三任商王武丁賜給妻子婦好的一個酒樽,其造型十分罕見,是發現最早的鳥形酒尊之一。鴞【xiāo】,俗稱「貓頭鷹」。在古代,貓頭鷹被視為戰爭之神。鴞鳥,以其特殊的外表及獨有的生活習性在商代人眼中充滿了神秘感,久而久之將這種神秘感轉化成一種神聖的宗教情感,成為他們頂禮膜拜的對象之一。
  • 八百年江山 周朝是如何取代商朝的?
    商朝末期的社會性質 商朝末期的中國,依舊是以部落為主導地位的部落聯盟制的社會。與此種觀點相對的,便是商朝末期已經有了民族、一統的思想觀念。學歷史的人應該知道,歷史是很難蓋棺定論的。也許你今天有了確信的觀點,明天又出來一批新的文物來否決你的觀點。所以,說歷史時我們應該分析各類因素存在之可能性。
  • 千年嘆息:古代黑海商貿的輝煌和衰落
    其中很一部分來自更加遙遠的地方,經商路而來。黑海北岸雖然緯度較高,卻擁有肥沃的黑土地,降水也較為充沛。因此這裡生活的斯基泰人等遊牧民族不僅放牧為生,也大量種植糧食,甚至能夠大規模向外出口,這在遊牧部族當中極為罕見。柏拉圖曾經說過——「希臘城邦環繞著黑海而居,如同青蛙環繞著水塘」。為了增加從黑海貿易中獲得的利潤,古希臘人廣泛地在黑海沿岸建造殖民地。
  • 「賦稅制度」乃立國之本,夏商周時期國家都是以何種方式收稅的?
    2、 商朝時期的「井田制」商朝時期國家生產發展,人口增多、土地增多,因此商朝就實行「井田制的」的土地政策。所謂的井田制就是國家把一塊土地劃分給幾家農民一同耕種。商朝的稅率一直存在爭議,《孟子》上描述的是商朝實行「十一稅」,但是根據朱熹推算商朝實行的是「九一稅,二者差別甚大」。當然,商朝也存在地方諸侯不定期的向君王進貢,稱之為「土貢」。3、 周朝時期的「徹法」和「力役」周朝時期繼續沿用了夏商時期的稅收政策,周朝在土地上依舊實行「井田制」。
  • 【木裡文史】 解放前木裡的商貿情況
    但是,在解放前由於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統治制度,木裡處於閉關自守,愚昧落後,加之交通不便的制約和土司衙門的種種限制,商品流通極不開化,更說不上商貿發達。木裡各族群眾歷來生活必需的茶葉、鹽巴及其它日用品,又須仰賴外地運入。迫於形勢,木裡上自貴族、頭人、寺廟、僧侶等統治階級,下齊農、牧諸民百姓,不得不自發地從事一些商貿活動。毗鄰的鹽源、雲南、甘孜一帶的行、座客商也趁虛而入,打入木裡市場。
  • 周武王碾壓商朝,到周赧王不得不寄宿諸侯家,周朝到底經歷了什麼
    當然這個傳說其實是後世編撰出來的,那麼問題來了:周朝的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以至於從周武王時代的碾壓商朝,到最後淪落到要寄宿與諸侯家?為何秦始皇要廢除周朝的分封制而採用郡縣制?不過,夏商之間的交替,只是地位交替:商部落取代夏朝,成為各個部落的老大,而夏朝則淪為普通的部落,換句話說,商朝時期,夏部落的後人依然存在。有說法認為,夏部落在夏朝滅亡後,一部分北上到了蒙古高原,成為匈奴,一部分南下到浙江地區,成為了越人,不過,論到可信度,夏部落成為越人的可信度要大一些。
  • 來自青州蘇埠屯,商朝的這兩個「亞醜」表情包你認識嗎 [青簡04講]
    ▲商朝形勢圖商朝時期,古青州地區方國林立,見載於文獻記載的有季則氏、逄伯陵氏、薄姑氏、斟灌、斟鄩等等。首先,來看一看青州蘇埠屯的這兩個「亞醜」表情包。叫他倆是「亞醜」表情包,是因為上面刻有「亞醜」銘文。自宋代以來,神秘的「亞醜」二字多次在古代文獻中出現,但從來沒有人知道「亞醜」來自何方?直到1931年,「亞醜」青銅器在青州蘇埠屯被發現,神秘的「亞醜」部族穿越千年向我們走來……青州蘇埠屯自上世紀起出土了很多青銅器,但許多早已散失世界各地。
  • 成渝古驛道 就是一條千年商貿大道
    令人驚喜的是,在成都錦官驛、簡陽石橋鋪、資陽南津驛、重慶榮昌安富鎮等地,至今還保留有不少珍貴遺蹟。這其中,有銀行會館、古渡碼頭,有青石板路、石碑縣誌……它們見證著千百年來成渝古驛道的商貿繁榮,流傳著川渝地區人民勤勞、勵志、輝煌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