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帝王有哪些人

2021-02-23 商氏資訊

  商朝(約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近六百餘年)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它為以後我國的文明奠定了基礎。商朝人民創造的青銅文化,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商朝的帝王有哪些人?

  商共有30個王,其中病死的28王,國亡後自焚而死的1王,可能是戰死的1王。

  1、商湯(在位30年)

  夏朝末年,商族逐漸強大,眼見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湯決心滅夏。桀擔心湯勢力壯大而威脅自己,便將湯召入夏都,囚禁在夏臺。商族又送桀以重金,並賄賂桀的親信,使湯獲釋歸商。

  湯的妻子有個陪嫁奴隸,名叫伊尹,湯差使他在廚房幹活。伊尹很有才能,為了讓湯發現自己,故意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或鹹或淡。有一次,湯就此事責問他,他就乘機向湯談論了自己對治理國政的見解。湯大為驚奇,知道他是一個賢才,就免除他奴隸的身份,任為右相。自此,在伊尹的謀劃下,湯積極準備滅夏。

  湯還採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深桀的實力。桀命令九夷族發兵徵討商,這說明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湯和伊尹就馬上請罪,恢復向夏桀的進貢。

  一年後,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湯和伊尹見時機成熟,就由湯召集部眾,出兵伐夏,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一舉攻滅了夏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定都毫。湯建立商朝後,減輕徵賦,鼓勵生產,安撫民心,使商的勢力擴展至黃河上遊,成為又一個強大的奴隸制王朝。

  湯為部落首領17年,建商後稱王13年,病死。

  2、外丙-在位1年

  外丙,一作卜丙,生卒年不詳,湯第二子,湯病死後繼位,在位3年,病死,葬處不明。

  外丙,本無繼承王位的資格,因湯長子太丁病歿,其子年幼,才由外丙繼承商王之位。在位僅3年便得病而亡。

  3、仲壬在位4年

  仲壬,生卒年不詳,湯第三子,外丙弟,外丙死,由仲壬繼位。在位4年,病死,葬處不明。

  仲壬繼位後,由伊尹輔政,遵守湯制定的法制,朝政平穩.在位4年後病死,傳位於其侄太甲.

  4、太甲在位23年

  太甲,生卒年不詳,為湯嫡長孫,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後繼位,共在位23年,病死,葬於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

  太甲,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了《肆命》、《祖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後的頭兩年,其表現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親自破壞湯制定的法規。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送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居住,讓他自己反省,史稱」伊尹放太甲「。

  太甲住在桐宮,見祖父身為開國君王,墳墓卻十分簡陋,又從守墓老人那裡了解到祖父的許多艱苦創業,仁厚省儉的舊事,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確實不象話,便暗暗內疚,決心痛改前非,開始在桐宮關心孤老,遵守法制,與人為善。

  三年後,伊尹見太甲真心悔過,十分高興,便帶領文武大臣,攜帶王服,冠冕,迎接他回到毫都,還政於他。從此,太甲以自己過去的失足為鑑,早朝晏罷,勤政愛民。遵守湯制定的法律,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商朝也逐漸繁榮起來,伊尹見太甲成為明君,更加高興,特地寫了一篇《太甲訓》的文章來讚揚他,稱他為太宗。

  另有一說是在仲壬死後,伊尹篡位,逐走太甲,7年後,太甲潛回都城,殺死伊尹後復位。

  太甲在位23年後病死。

  5、沃丁在位29年

  沃丁,生卒年不詳,太甲子,太甲死後繼位。在位29年,病死,葬於狄泉(今河南省洛陽市)。

  6、太庚在位25年

  太庚,生卒年不詳,太甲子,沃丁弟,沃丁死後繼位,在位25年,病死,葬於狄泉。

  7、小甲在位36年

  小甲,生卒年不詳,太庚子,《世表》又說是太庚弟,太庚病死後繼位,在位17年,病死,葬於狄泉。

  8、雍己在位12年

  雍己,生卒年不詳,太庚子,小甲弟,小甲病死後繼位,在位12年,病死,葬於狄泉。雍己在位時,商朝已經衰落,不少小國都拒絕進貢。

  9、太戊在位75年

  太戊,生卒年不詳,太庚子,雍己弟,甲骨文稱他為大戊,天戊,雍己病死後繼位,在位75年,病死,葬於內黃(今河南省內黃縣南30裡處)。太戊在位時,任用了伊尹之子伊陟和巫鹹為相。國政大修,各小國又紛紛歸順,商朝中興,故後代尊稱他為中宗。

  10、中丁在位11年

  中丁,生卒年不詳,一作仲丁,太戊子。太戊死後繼位,在位13年,病死,葬於狄泉。中丁在位時遷都於敖(今河南省鄭州市附近,一說在今河南省榮陽縣東北)。當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其中的蘭夷進攻商朝,中丁出兵擊退蘭夷。

  中丁死後,諸弟爭奪王位,造成繼承上的九世之亂,商朝一心度中衰。

  11、外壬在位15年

  外壬,生卒年不詳,中丁弟,中丁死後繼位,在位15年,病死,葬於狄泉。中丁死後,外壬成功地奪取王位,並向諸弟妥協,造成了商王朝繼承上的混亂,史稱九世之亂.商朝開始衰落。

  12、河亶甲在位9年

  河亶甲,生卒年不詳,外壬弟,外壬死後繼位,在位9年,病死後葬於相(今河南省內黃縣境內)。河亶甲在位時,商朝又再度衰落,他曾遷都於相,又曾出兵徵伐東南方的蘭族和班方。

  13、祖乙在位19年

  祖乙,生卒年不詳,中丁子,一說為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後繼位,在位75年,病死,葬於狄泉。祖乙在位時,遷都於邢(又稱耿,今河南省溫縣東)。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甲骨文中稱他為中宗祖乙,和大乙、太甲合稱為「三示」(意為三位功勳卓著的祖先)。

  14、祖辛在位16年

  祖辛,生卒年不詳.祖乙子.祖乙死後繼位,在位16年,病死,葬於狄泉。

  15、沃甲在位25年

  沃甲,生卒年不詳.<世本>作開甲,祖辛弟.祖辛死後繼位.在位25年,病死,葬於狄泉。

  16、祖丁在位32年

  祖丁,生卒年不詳,祖辛子,沃甲侄.沃甲死後繼位,在位32年,病死,葬於狄泉。

  17、南庚在位25年

  南庚,生卒年不詳,沃甲子,祖丁堂弟,祖丁死後繼位,在位25年,病死,葬於狄泉。南庚在位時,商朝國運再度衰落,後遷都於奄(今山東省曲阜縣)。

  18、陽甲在位7年

  陽甲,生卒年不詳.祖丁子,南庚死後繼位.在位7年,病死,葬於狄泉。陽甲在位時,商朝內亂不止,奴隸主貴族之間相互殘殺.陽甲已無法控制局面。

  19、盤庚在位28年

  盤庚,生卒年不詳.祖丁子,陽甲弟.陽甲死後繼位.在位28年,病死,葬於殷(今河南省安陽縣小屯莊)。盤庚即位時,商朝經過幾代內亂,政治腐敗,貴族奢侈,王室內爭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加上天災頻繁,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盤庚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決定放棄原來的都城,遷都到荒無的殷,以抑帛貴族的奢侈,緩和階級矛盾,並減經些自然災害.貴族們竭力反對遷都,盤庚就發布文告,嚴厲命令他們服從,遷到殷後.他又以強硬手段制止了貴族們搬回舊都的企圖.<尚書.盤庚>就是他在遷殷前後的的講話記錄.他還提倡節儉,改良風氣,減輕剝削,終於安定了局面.奴隸的血汗勞動,使殷發展成為一個十分繁榮的都市,此後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這裡,商朝也被稱為殷朝殷商.

  盤庚遷殷,再度復興了商朝,出現了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鼎盛期,成為當時世界上的文明大國。

  20、小辛在位21年

  小辛,在位21年,祖丁子,盤庚弟。商復衰。

  21、小乙在位21年

  小乙,在位21年,祖丁子,小辛弟。

  22、武丁在位59年

  武丁,在位59年,小乙子。武丁是盤庚以後最好的國王,政治改善,商朝復興,他年幼時,曾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的艱難。他即位以後,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出徵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徵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徵戰中,商王徵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此外,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23、祖庚

  祖庚,在位7年,武丁子。

  24、祖甲

  祖甲,在位33年,武丁子,祖庚弟。

  25、廩辛

  廩辛,在位6年,祖甲子。

  26、庚丁

  庚丁,在位6年,祖甲子,廩辛弟。

  27、武乙

  武乙,在位4年,庚丁的兒子。他在位4年被雷電擊死。

  28、太丁

  太丁,在位3年,武乙子。他在位時,周侯季歷(姬昌的父親)聲威較鎮,太丁忌憚,殺之。

  29、帝乙

  帝乙,在位37年,太丁子。帝乙時,商朝更加衰弱。以和親的方式與姬昌媾和。

  30、商紂

  商紂,在位33年,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紂相同,帝乙子。商紂為人聰穎,膂力過人。曾大舉攻伐東夷,取得勝利,為中原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貢獻。但商紂為人殘暴,且好色無比。寵幸妲己,酷刑於民,大修宮舍,民不聊生。而此時西方周逐漸強大,終於滅商。紂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紂與夏桀也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桀紂之君」。

歡迎商氏宗親們積極投稿,題材可以但不僅限於尋根、族譜、族規、聯誼、文學、攝像、書法、名人、遺產、家族軼事等。

郵箱:scf0527@126.com

管理員:商春鋒

微信:scf0412

QQ:328074209

修譜 | 尋根 | 聯誼 | 公益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關注商氏動態

相關焦點

  • 中國各朝代帝王——商朝
    彭氏之子說:「伊尹,只不過是天下的一個曾做過奴隸的人。如果您一定要見他,只要下令召見而問他,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湯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現在這裡有一種藥,吃了它,耳朵會更加靈敏,眼睛會更加明亮,那麼我一定會喜歡而努力吃藥。現在伊尹對於我國,就好像良醫好藥,而你卻不想讓我見伊尹,這是你不想讓我好啊!」於是叫彭氏的兒子下去,不讓他駕車了。
  • 商朝帝王譜
    這本來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偶然現象,換現在也不作為怪,人類生的怪物都多更何況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時候人還沒有植物學知識,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這個少年國王很怕。他的大臣伊陟就說:臣聽說妖怪勝不過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麼缺德之處,所以才會出現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會免除禍害。這太戊一聽有道理,果然一改前非,勤於朝政,修德治國。而這種不是正常生長的共生樹木,長到一定時候會自然枯死。
  • 商朝人起名拾趣
    從上面可以看出商朝有一個很特殊的國情 ,就是所有帝王的名諱都是以天幹為名。商朝有一個很特殊的國情。就是所有帝王的名諱都是以天幹為名。商朝31位帝王都是天幹來命名的,大乙(湯)、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 、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紂)。我們拿大乙(湯)來說,生前叫的名字叫大乙,死後的縊名叫湯。
  • 商朝疆域有多大,考古發現或推翻歷史:商朝疆域大於周朝?
    然而,這一判斷卻忽視了商朝,儘管商朝疆域有多大,學術界爭議不斷,史書記載不盡相同,但其中一些古書記載的商朝疆域,卻顛覆了傳統認知,尤其重要的是,在考古發現的加持之下,不由讓人深思另外一個問題:早在商朝之際,殷商就已經奠定了中國古代版圖?關於商朝疆域問題,史書記載不一,漢朝之前主要有四種說法,每一個差異都非常大。
  • 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商朝人都去哪了?有人說可能是成為了印第安人
    武王伐紂之後,500多年歷史的商王朝轟然倒塌,那麼商朝人都去哪裡了呢?《史記》中關於夏朝始祖大禹的記述,是說他最後死在了會稽,也就是如今蘇州,而春秋時代的大國,越國的祖先也是夏朝的帝王少康的後裔,所以可以推算夏朝的一部分到了南方。
  • 考古發現商墓,間接證明了商朝疆域,專家:紂王或許是千古一帝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得罪了歷史上的文人,比如秦始皇曾焚書坑儒,還有漢武帝得罪了司馬遷,而雍正帝被抹黑的重要原因有許多,比如清朝時期的文字獄等,有句話說得好「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說的就是自古以來文人的那種負心無恥。
  • 歷史上的紂王(帝辛)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商朝會亡?
    《史記》裡稱帝辛「長巨姣美,筋力超勁,手格猛獸」,皇甫謐《帝王世紀》稱帝辛「能倒曳九牛,撫梁易柱」,是個筋骨強勁、力大無窮,能當百人之敵的無敵勇士,此外他還「資辨捷疾,聞見甚敏」,也就是智商極高,反應極快,能言善辯,絕非一勇之夫。
  • 商朝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如何?對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哪些改善?
    商朝考古遺蹟商朝製造業的發展水平主要體現在手工業和建築業上,這從後世的考古發現也能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從而我國文字的歷史才有了具體脈絡: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除此之外,甲骨還有著佔卜的作用,這就體現出商朝民間和官方流行的濃濃神學色彩,這也就為商朝的統治蒙上了一層帶有神學的神秘「薄霧」。骨片作為生產工具的歷史則比較久遠,它可以作為耕作工具和武器。(詳文可見筆者的其他文章)
  • 美國原住民的祖先是商朝人?為什麼有這個說法?
    最近幾年時間裡,有一個說法越來越激烈,那就是美國的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其實是商朝人遷徙過去的。當然,這個說法並不是瞎說的,有些證據還是能夠說明的。2015年,美國考古學家在美國一個懸崖壁畫上面發現了一些古老神秘的文字,經過研究發現,這些文字固然是中國的甲骨文,距今已近有三千多年了,難道當初殷商的軍隊橫跨了整個太平洋來到了如今的美國?說起來,雖然殷人東渡有些不可思議,但是還是很多證據來證實這種說法的。
  • 中國商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漫談商朝的國號和姓氏制度
    能夠在銅鼎甲骨文上留名的人,大多是位高權重的統治集團成員,或與祭祀有關的人員。銘文中的商代帝王權貴,往往以天幹取名。所謂天幹,是遠古人們命名日子的符號。華夏民族崇拜太陽神,當時相傳天上有十個太陽,分別被命名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一日輪值,十天就為一旬。商朝君主盤庚的稱呼是以天幹命名的。商王全系日名,從大乙(湯)到帝辛(紂)三十一王均以十幹取名。
  • 商朝的那些事:商朝神秘恐怖文化
    編輯:秀乃翻開商朝的歷史文化上面介紹最多的就是:商朝人對於鬼神的沉迷和對於祭祀的熱愛。後世對於商的認識都在二十世紀上半被發掘的殷墟和漢時期《史記》等一些史料上的記載,在殷墟中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中都有對於商朝人對祭祀的熱愛並且朝中葉設立了相應的官職。隨著考古隊的不斷發掘,我們對商朝的文化發展也有了新的了解。在不少的甲骨文和出土的文物中都可以看見不少的祭祀的身影,只是這些影子都是照射在那些皚皚白骨中。
  • 商朝將領中為何大都是截教仙人?
    在整部《封神演義》中
  • 商朝人來自是東北嗎?
    #商丘位於廣闊的黃淮海平原南部,河南省東部,這個城市最為人知的便是因商朝得名。《史記·殷本紀》記載道:「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史學家考證這裡的亳,就是今天的商丘了。湯是又稱成湯,商湯,是史書記載的商朝的建立者。這麼看來,商朝源於商丘是毫無疑問的了。
  • 古代巫術有多神奇?帝王宰相全都聽命他,結果還真能如願
    屬相雞,星座約為天蠍座,山西安邑人。古代巫術有多神奇?帝王宰相全都聽命他,結果還真能如願。《史記·殷本紀》記載「伊陟贊言於巫鹹。巫鹹治王家有成,作鹹艾,作太戊。帝太戊贊伊陟於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宰相伊陟向用筮佔卜的創始者巫鹹,匯報了朝廷發生的一些事情。
  • 從殷墟祭祀遺址看商朝的主要敵人,古東北人可能是商朝的最大敵人
    商朝是離我們一個非常遙遠的時代,封神演義的熱傳,又讓商朝充滿很多神秘色彩。我們無數次在遐想,商朝時他的主要敵人是誰呢?西部羌方人還是傳說的東夷淮夷人?各種史書和傳說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由於商朝時代離我們過於久遠,即使一些史書的成書年代也離那個時代很遙遠,到底有多少可信度,誰也不敢保證。但是實物證據是不會說謊的,殷墟祭祀遺蹟出土的東西卻給我帶來了答案。商朝有殺戰俘祭祀的傳統,殷墟的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祭祀戰俘的遺骸,經過清理核查,這個祭祀坑共大約有一千人的骸骨,經過比對,有400餘個頭蓋骨可供研究。
  • 有貴有賤,商朝的糧食出現階級
    這裡的穀物有禾、粟、稞、黍。 目前我國大概出土甲骨文字約4500字,釋讀出有約2000字,約1000字為大公認,因此記載的穀物到底是什麼有一定的爭議。甲骨文中目前記載的穀物稷、禾、麥、稻、慄、黍、耒等。
  • 商朝的祭祀文化有多可怕?
    上篇我們探討了商朝的文化,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有關商朝人的祭祀習俗。眾所周知,祭祀活動是人類最原始的活動,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全世界的人類遺址中都能發現祭祀的痕跡和記錄。商朝的祭祀文化特別濃厚,從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銅器祭祀文物就能看出商朝人對於祭祀的重視。
  • 擁有帝王之相的人,有哪些面相特徵?
    我相信很多熟悉歷史的人都會發現,古代皇帝在發跡之前會有相師說有帝王之相,然後贏得天下,登上皇位,那什麼樣的面相是帝王之相?1、眉眉毛為禮儀之官,可以看人的脾氣好壞,還可以看人的壽命長短,如果一個人的眉毛末端向上抬起,代表這個人個性豪爽,有很強的正義感,如果眉毛又長又上豎,這樣的眉毛稱為劍眉。有男人氣概,大膽激烈,許多國王也是這樣的眉毛,他們用武力戰鬥而贏得了天下。但不是所有的劍眉都是國王。
  • 商朝歷代皇帝列表及簡介
    商朝復興,與祖乙、太甲並稱為三示(三個有貢獻的國君)。據古書上記載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長久的,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任用伊陟、巫鹹掌握國政,國政大修,各小國又紛紛歸順,商朝中興,《史記》故稱太戊在位時,舉賢人伊陟、巫鹹為丞相,天下大治,諸侯歸附,病死,葬於內黃(今河南省內黃縣南30裡處),故後代尊稱他為中宗。
  • 金戈鐵馬六百年之商朝起源史
    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中國由此進入了六百年商朝時代,這是華夏文明史上第二個王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天下之事,紛紛攘攘,徵伐迭起,頌一曲鐵血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