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難: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2020-12-16 微思未來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何為:色難?答:態度!

本文不是討論孝道,而是討論教育,單指教育孩子的學習能力方面,父母對孩子「色難」即與教育相悖。

色難是態度,認識是本質,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的創造

有人說教育孩子學習不應該嚴厲麼?嚴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正好是: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女該孝順父母也孝順了,孩子該學習也學習了,同樣是一天24小時,誰也不比誰多或少,但子女孝順父母卻色難,孩子學習卻色難。

對父母不夠熱愛,對學習不夠熱愛,孩子對父母色難,恐怕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愛不到位有關係,對孝順認識不足,而孩子對學習不夠熱愛,也因為他們對學習的認識不足。

所以找到讓孩子熱愛學習的理由,並且讓孩子也認可,那麼學習的種子就紮根了,主動學習,學習是持久戰,被動的和動力不足的,沒有信仰和主義的,都堅持不長。

學校的教育是用來給底層分階級的,考試是手段,學習能力考試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生未來的生存能力,贏在起跑線

抖音大叔說:學校及考試是用來劃分階層,網友評論:高考是給平民分層,精英根本不需要高考這個工具,他們有更好的途徑跨過分層。應試如此激烈競爭,實際是巨量平民階層內部爭奪有限的資源。

總之,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將來孩子是依靠廉價的體力,還是高價值的腦力勞動獲取收入,基本劃分在於考上什麼大學了,廉價的體力以為這擁有可憐的尊嚴和收入,而高價值的腦力勞動意味著體面的尊嚴和衣食無憂的收入,累死累活用來形容體力勞動,輕鬆賺錢意味著腦力勞動。

有人說腦力勞動賺錢不輕鬆,但腦力勞動單位時間創造的勞動價值遠比體力勞動大,消耗的卡路裡和精力也更少。

學習好就贏在了起跑線,起跑線幾乎決定了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道路和前途。

如今家長都很重視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輸起跑線,但教育理念實則千差萬別,有些細微的差別就已經謬之千裡,而不自知,關鍵:色難。

簡單說,父母期待孩子好好學習,首先自己也要愛學習,想讓孩子自律自省,自己要以身作則

榜樣的作用在教育中最有效果,與其管教不如身體力行,只有你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孩子才會相信學習的樂趣,否則孩子可能理解為被虐待。

有些父母的意思是,自己吃了學習不好的虧,但創造環境,希望孩子一定要在學習上有所突破,但這樣的孩子卻很難實現學習好。

有些父母自己是學霸,但卻不懂得帶動子女學習,或者本身與子女的關係就不夠緊密,自己的說法子女不相信,或是不聽從,沒有跟子女建立很好的連接,子女與之相悖。

所以綜合來看,懂得教育首先要做一名值得聽從和信服的父母,而後才是教育,這樣說來,很多人的教育都輸在了起跑線上,也就是跟子女關係不好,或是自身排斥學習,不懂得學習的樂趣,更不知道如何戰勝學習中遇到的坎坷。

於是表面上看起來是教育,實際已經分崩離析和瓦解在起跑線了。

鼓勵還是打壓,對剛剛起步的學生很重要,有興趣的主動和被動的學習對剛剛起步的學生很重要,家長都知道一二三年級養成好習慣很重要,但真正養成樂於學習的好習慣的沒幾個。

如果不能樂於學習,還能學習成績很好的,只是少數,學習需要的是熱情+努力,人們常說的堅毅的品質,這是一項系統,不是懂得一二三年級養成好習慣就可以的。

學習那些事,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缺乏動力怎麼辦?李易峰: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結果不一樣
    當別人讓他練結他時,他覺得自已處在一個非常被動的狀態,他那時候覺得學結他好難。但在疫情期居家這段時間裡,他再次拿起吉他,出於個人意願真心想學習吉他時,才發現主動學習一件事,跟之前被動學習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他每天都主動的用一段時間進行吉他練習。
  • 火花思維羅劍:學習過程決定學習效果
    火花思維羅劍:學習過程決定學習效果 2020-11-25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從北京十一學校到iSchool未來學校,看彈性教學、主動學習的探索
    我們決定不再等了,希望通過自己的改變,給別人的進一步改變創造條件,總得有人先承擔責任和風險。北京市十一學校變革過程基本遵循這樣一個觀點,首先改變自己,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怎樣做得更好。通過學校改變,方便老師改變;通過老師改變為孩子的改變創造條件;通過孩子的改變讓家長看到改變給孩子帶來的優勢,從而讓家長進一步改變。
  • 英語教育課程 紅杉樹智能英語讓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孩子的英語學習一直是家長擔心的問題,學的不好,學的不精都會影響他們的前程。一怕記不住單詞,二怕聽不懂內容,三怕開不了口,對於孩子來說為了考試而學習的英語「聽說讀寫」就像是一個大大的枷鎖,孩子們往往為了應付學校的考試而注重應試的英語學習,比起日常的使用,英語對於孩子來說更多是存在於考卷中的一門語言。
  • 一次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方法嘗試
    放假前,學校老師要求孩子回家朗讀並背誦一篇課文。孩子一會看動畫片,一會搭樂高,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反正就是推來推去不肯主動學習。眼看明天就要上課了,家裡人方法用盡,孩子就是背不下來,其實就是不願意主動背誦。
  • 孩子學習沒動力,運用自我決定理論,尋找孩子內在驅動力自主學習
    對於孩子而言,學習本身就是一種高需求,成就動機所需要的也正是孩子對於學習的這種需求,以此來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而獲得成功。也就是說,成就動機就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它能夠去影響到孩子的行為活動以及思維方式。反觀孩子不會去主動學習,就是因為他們自身缺乏「成就動機」。
  • 想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可利用自我決定理論,父母要清楚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想讓孩子學習怎麼那麼難?明明已經儘量不給孩子壓力了,輔導作業的時候也盡心盡力,可孩子不知怎麼的,一碰上學習就像蔫了的茄子。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對學習沒興趣。但究竟差在哪裡,孩子要怎樣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呢?這就涉及到心理動機了。01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主動學習?
  • 探析學前教育: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孩子未來的必備技能!
    各位寶爸寶媽大家好,我是小G,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關於孩子學前教育的一些問題。大家都知道,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充滿著無限可能,而學前教育階段就是對孩子的最佳引導階段。那麼英語呢,它是全世界使用範圍最廣泛的語言,現在的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等等,世界是一個大家庭,打個比方,未來你的孩子要出國旅遊啊,或者在外企工作啊,亦或者出國求學啊,英語是必備技能啊,你不會你就沒法和別人溝通啊,想當年小G那時候上學讀書的時候初中才有英語,小學都是不教的,但是現在呢,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 心理學家&教育家: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培養內驅力,自控自律?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歸根到底,是源於孩子的自律性差,而「不自律」的背後,是孩子缺乏「自控力」和「自主感」。怎麼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美國作家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和奈德·詹森合作寫成的《自驅型成長: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律》,對於當前普遍焦慮的中國父母來說,是一劑及時的清醒藥。
  • 中科院心理所專家:這世界上,真有讓孩子主動學習的秘密
    不過,通過一些外部的幹預,我外甥女最終還是徹底轉變了,竟然一路讀到博士。 大概了解了下,類似我外甥女的孩子,真不在少數。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最多就是在「壓力」驅使下推一步走一步,想要讓他們自覺主動的學習,簡直比登天還難!
  • 事關選擇未來的權利: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
    他可以接受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觸及不到的頂尖高等教育;他可以受到這個社會中最優秀的那群大學教師與教授的指導,不管是學業上,精神修養上,還是人生經驗上;他可以和同樣優秀的同學一起學習與生活,可以討論許多有意義的話題,而不是整天一起玩遊戲,討論葷段子;
  • 「填鴨式教育」造就學習機器,孩子的成績上來了,童年卻沒有了
    ·對於孩子未來的焦慮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需要擁有競爭力才能夠佔據一席之地的殘酷世界,有的父母在年輕的時候吃了學習不好、沒有特長的虧,沒有辦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讓孩子通過應試考試雖然我國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想要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應試考試中的考試成績很大部分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學校質量。一個好的學校,意味著有優質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孩子的學習幫助非常大。
  • 孩子口算比較慢?看小胖口算機器人如何讓孩子主動高效學習
    口算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數學作業和數學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編委會指出:「培養學生口算、估算、速算的意識,對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口算已成為許多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最大的痛點之一,怎麼算都算不會,別孩子口算每次都能滿分,為什麼自家孩子總有一兩道錯題?
  • 怎樣正確引導孩子學習,認識到學習對於今後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再然後,學習處理家庭關係等等.........。我們從出生到走到生命的盡頭,都在不斷地學習,唯一的區別在於是: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小時候家庭教育積極有效,孩子喜歡學習,樂於接受各種新事物和新方法,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長大了喜歡讀書,豐富自己和了解這個世界,長大之後工作,學習各種職場技能和職場知識和技巧,在工作中遊刃有餘。
  • 為什麼孩子學習總是缺乏動力
    但是反觀孩子呢,對自己的事好像完全不著急呢,還是那麼懶散貪玩,拖拖拉拉,學個什麼都很糊弄,不主動不認真也不勤奮不努力。有大人看著就裝個樣子,沒大人在就糊弄了事,好像就是在給大人完成任務。他什麼時候能明白,學習是在給自己學,不是在給父母學,自己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啊喂!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的罪魁禍首,竟是多動症!
    但是很多家長說,孩子在看電視、玩電腦、打遊戲的時候特別專心,並沒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啊!其實注意力分為了主動注意力和被動注意力。多動症患兒的被動注意力通常是能夠集中的,如看電視、玩遊戲等;而其主動注意力就難以集中,如上課不能專注聽講、做作業邊玩邊做、粗心大意、丟三落四,進而出現成績始終難以提升甚至下降的情況。
  • 「德西效應」告訴父母,怎樣才能激發孩子的主動學習熱情
    這就驗證了德西的自主決定理論:人有積極向上的本能,即使沒有外部獎勵,人也會從本能上要求自己成長和發展,而外部獎勵使用不當,反而會削弱人的在這種自我成長本能。實驗啟示德西的「自我決定理論」提出了決定人們行為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這三種需求決定了人的成長、完善和幸福,促使人們自動自發的、積極主動的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 斑馬英語,孩子英語學習路上的導師
    但通過最近給他輔導作業,我發現孩子的英語非常薄弱,而且似乎他對英語也不是很感興趣。晚上我和孩子爸爸討論了這個問題,孩子剛上一年級,正是打好英語基礎的時候,這樣下去可不行,現在其他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甚至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為孩子選擇雙語幼兒園;而且英語作為一門除了漢語外使用率最高的語言,無論是對孩子未來的學習還是將來的發展都非常重要。
  • 孩子學習老走神?學會用「斯特魯普」效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對於那些注意力很強的孩子,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不容易走神,能夠把老師講的內容全都記下來。在考試的時候,很容易就能取得一個出色的成績。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在學習與外界的幹擾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孩子們會優先反應外界的幹擾。正是這種原理導致孩子們很難集中注意力。所以我們只要找出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加以屏蔽,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 三個不同家庭孩子的出路,很現實!出生就決定了一生的階層
    《出路》是導演鄭瓊從2009年開始,耗時7年,以三個不同家庭孩子的出路,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一、片中三個孩子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1.來自三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有著對未來不一樣的憧憬,當人們覺得她們會一如既往朝著理想生活前進時,結果卻令人驚訝。三年後,窮苦山村的女孩馬百娟輟學了。15歲的她只能選擇外出打工,面試時,卻因為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普通話、膽識等等都不理想,最終連做一個服務員工作都無法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