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何為:色難?答:態度!
本文不是討論孝道,而是討論教育,單指教育孩子的學習能力方面,父母對孩子「色難」即與教育相悖。
色難是態度,認識是本質,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的創造
有人說教育孩子學習不應該嚴厲麼?嚴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正好是: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女該孝順父母也孝順了,孩子該學習也學習了,同樣是一天24小時,誰也不比誰多或少,但子女孝順父母卻色難,孩子學習卻色難。
對父母不夠熱愛,對學習不夠熱愛,孩子對父母色難,恐怕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愛不到位有關係,對孝順認識不足,而孩子對學習不夠熱愛,也因為他們對學習的認識不足。
所以找到讓孩子熱愛學習的理由,並且讓孩子也認可,那麼學習的種子就紮根了,主動學習,學習是持久戰,被動的和動力不足的,沒有信仰和主義的,都堅持不長。
學校的教育是用來給底層分階級的,考試是手段,學習能力考試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生未來的生存能力,贏在起跑線
抖音大叔說:學校及考試是用來劃分階層,網友評論:高考是給平民分層,精英根本不需要高考這個工具,他們有更好的途徑跨過分層。應試如此激烈競爭,實際是巨量平民階層內部爭奪有限的資源。
總之,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將來孩子是依靠廉價的體力,還是高價值的腦力勞動獲取收入,基本劃分在於考上什麼大學了,廉價的體力以為這擁有可憐的尊嚴和收入,而高價值的腦力勞動意味著體面的尊嚴和衣食無憂的收入,累死累活用來形容體力勞動,輕鬆賺錢意味著腦力勞動。
有人說腦力勞動賺錢不輕鬆,但腦力勞動單位時間創造的勞動價值遠比體力勞動大,消耗的卡路裡和精力也更少。
學習好就贏在了起跑線,起跑線幾乎決定了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道路和前途。
如今家長都很重視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輸起跑線,但教育理念實則千差萬別,有些細微的差別就已經謬之千裡,而不自知,關鍵:色難。
簡單說,父母期待孩子好好學習,首先自己也要愛學習,想讓孩子自律自省,自己要以身作則
榜樣的作用在教育中最有效果,與其管教不如身體力行,只有你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孩子才會相信學習的樂趣,否則孩子可能理解為被虐待。
有些父母的意思是,自己吃了學習不好的虧,但創造環境,希望孩子一定要在學習上有所突破,但這樣的孩子卻很難實現學習好。
有些父母自己是學霸,但卻不懂得帶動子女學習,或者本身與子女的關係就不夠緊密,自己的說法子女不相信,或是不聽從,沒有跟子女建立很好的連接,子女與之相悖。
所以綜合來看,懂得教育首先要做一名值得聽從和信服的父母,而後才是教育,這樣說來,很多人的教育都輸在了起跑線上,也就是跟子女關係不好,或是自身排斥學習,不懂得學習的樂趣,更不知道如何戰勝學習中遇到的坎坷。
於是表面上看起來是教育,實際已經分崩離析和瓦解在起跑線了。
鼓勵還是打壓,對剛剛起步的學生很重要,有興趣的主動和被動的學習對剛剛起步的學生很重要,家長都知道一二三年級養成好習慣很重要,但真正養成樂於學習的好習慣的沒幾個。
如果不能樂於學習,還能學習成績很好的,只是少數,學習需要的是熱情+努力,人們常說的堅毅的品質,這是一項系統,不是懂得一二三年級養成好習慣就可以的。
學習那些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