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深圳)聯合香港城市大學團隊提出新型柔性觸覺傳感器陣列

2021-01-20 東方財富網

機械手可以平穩抓起柔軟易碎的豆腐;重量只有5mg的小蜘蛛,其運動也能被傳感器準確捕捉……這一切,皆因應用了基於壓電薄膜、具有行+列電極結構的的觸覺傳感器陣列。這一新型柔性觸覺傳感器陣列由哈工大(深圳)胡泓教授團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楊徵保教授團隊提出,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林偉康和王標為共同第一作者。

近年來,柔性電子皮膚一直是學術界和業界的熱門話題,其中用於模仿人體皮膚功能的仿生觸覺傳感器是研究的重點之一。觸覺傳感器能對外界的應力刺激產生對應的電信號,廣泛應用在人工智慧、人機互動、生物信息檢測等領域。深入了解人體皮膚的感知原理,是設計仿生觸覺傳感器的重要前提。

據了解,人體皮膚是一種非常「強大」的觸覺傳感器,它可以同時檢測各種刺激的強度和模式,可以分辨出按壓、敲擊和彎曲,這主要歸因於四個機械感受器分布在人體皮膚的不同區域,機械感受器接收外部刺激並將其轉換為電子信號,這四種受體的綜合信號由大腦進行分析,進而得到物體大小、形狀和質地等信息。

目前,柔性觸覺傳感器陣列在應用上面臨著許多挑戰。現有的觸覺傳感器陣列往往只具有單一功能,同時大面積、高解析度的傳感器陣列需要大量的電極引線。兩支團隊本次提出的觸覺傳感器陣列,可以實時感測和區分各種外部刺激的大小、位置和模式,包括輕微觸碰、按壓和彎曲等。與此同時,其獨特的設計克服了其他壓電傳感器中存在的串擾問題。壓力測試和彎曲測試表明,本次提出的觸覺傳感器陣列具有高靈敏度,長期耐用性和快速響應時間的特徵。觸覺傳感器陣列還顯示出卓越的可擴展性和易於大規模製造的能力。

「該項研究主要具有三大創新點。」 胡泓介紹說,多功能觸覺傳感器陣列在測量壓力、彎曲半徑和彎曲方向的同時,還可以實時區分外部刺激的模式,實現了多種測量模式的自動解耦。同時,傳感器陣列採用橫縱電極結構,極大降低了製作成本和難度。此外,該項研究還解決了橫縱電極結構在壓電傳感器陣列中的信號串擾問題。這項研究為觸覺傳感器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有望惠及電子皮膚、健康監測、動物運動檢測和機器人等領域。

(文章來源:讀創)

相關焦點

  • 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研發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
    近日,來自於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們研發了一款超柔軟的可拉伸光纖傳感器,稱之為」可拉伸多模式光導傳感器」(Stretchablelightguide for multimodal sensing, SLIMS),SLIMS由價格低廉的彈性材料,LED燈和染色劑製成。SLIMS可以做成「柔性皮膚」穿在手上,僅僅一根SLIMS就可以同時檢測手指不同關節的彎曲和壓力情況。
  • 蘇州大學研發基於柔性多孔彈性介電材料的三維接觸力傳感器
    發展新一代的柔性電子器件對力學傳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可以檢測到傳感器表面的法向力/壓力,還需要同時感測切向載荷。許多研究已提出將具有各種多孔結構的彈性材料應用於柔性壓力傳感技術中,以提升器件性能。然而,在該領域中,空間任意方向力感測與多孔材料變形以及電學特性變化之間的基本相關性仍然未知,如何對複雜力-電耦合問題的精確高效解耦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康奈爾大學用可伸縮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研製低成本觸覺手套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廣州客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明了一種結合低成本發光二極體和染料的光纖傳感器,並帶來成一種可以檢測壓力、彎曲和應變等變形的可伸縮「皮膚」。這種傳感器可以用於機器人系統和XR等領域,並為其提供人類在自然界生存所依賴的豐富觸覺感受。
  • 深圳寒冷天氣將持續兩天
    ① 深圳號召「動員來深建設者在深圳過年」,對此,多家企業積極響應,通過豐富文娛活動、發放獎金福利等措施鼓勵員工留深過年。② 16日,全市選拔的26支消毒應急隊伍參與了「2021年深圳市傳染病消毒應急隊選拔大賽」,最終20支隊伍脫穎而出,將組建深圳市傳染病消毒應急隊伍。
  • 香港科技大學成功研製基於納米線陣列視網膜的球形仿生人眼
    北京時間2020年5月20日晚23時,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範智勇教授課題組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題為 「A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retina」,宣布研製成功世界首個基於鈣鈦礦納米線陣列半球狀視網膜的仿生人眼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萬景團隊在新型半導體光電和圖像傳感器領域...
    近日,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萬景團隊在光電探測領域的核心半導體器件研發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而萬景率先提出一種基於多個光電柵極的新型探測器結構。通過結合多光電柵極調控的新器件機理和新型二維材料的特殊光電吸收特性,其團隊成功實現了一種只對波長敏感的光電探測器。由於新型探測器獨特的波長敏感特性,在頻譜分析,波長校準,螢光檢測和火焰溫度探測等領域都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柔性壓力傳感器模組提供商鈦深科技TacSense獲3000萬元A+輪融資
    基於產品的柔性特色,交付周期可相比傳統方案壓縮50%--80%,可以在7天內批量出貨。鈦深科技憑藉產品柔性的特點,可以在幾乎不改動原產品內部空間結構的情況下,實現觸控方案的升級。  消費電子領域:藍牙耳機傳感器目前,在現有的技術成果之上,鈦深科技正在開發一種特殊的傳感器調理晶片。與普通電容傳感器不同,鈦深科技的柔性傳感器發射的信號是通過離電效應形成的物理信號。
  • 復旦大學解決世界難題!超靈敏柔性壓力傳感器,有望大規模應用
    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柔性壓力傳感器上,這是因為它們在心跳監測、輕柔觸摸和低壓力範圍(<1 kPa)的呼吸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下一代超高靈敏壓力傳感器的目標是在簡單的接觸中通過不同的壓力變化模式識別不同的物體。為了實現這一點,一個可連續記錄、溫度不幹涉和高解析度的超高靈敏壓力傳感器是很需要的。
  • 廣東「飛來」2所985|哈工大深圳校區、北師大珠海校區
    例如,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等等。在眾多分校或新校區中,有2個比較特別,那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
  • MIT開發出帶觸覺柔性機械手,能靈活操作電線等可變形物體
    7月14日,麻省理工學院在機器人領域國際頂級會議RSS2020上展示了一對搭載高解析度觸覺傳感器的機械手,它們能夠靈活操作電纜、電線等可變形物體。研究團隊稱,這是機器人首次在沒有其他機械幫助的情況下實時操作電纜。
  • 無人機定位野生動物,哈工大(深圳)學子獲全國大學生物聯網「三創...
    無人機定位野生動物,哈工大(深圳)學子獲全國大學生物聯網「三創」大賽一等獎 2020-12-16 11:56:00 哈工大(深圳)
  • 這款突破性傳感器模仿人類視網膜,有望帶來 AI...
    2020 年 5 月,香港科技大學範智勇團隊聯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組研究人員,就視網膜問題提出了最新方案,甚至打造出了多項性能超越人眼的仿生眼。而就在近日,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在光學傳感器領域有了重大進展,更接近於人眼感知視野變化能力的傳感器終於來了。
  • 機械臂也有觸覺!康奈爾造了一雙「傳感手套」
    傳導與「觸覺」相關的彎曲、拉伸等力學數據的傳感器已經非常常見,但如何讓傳感器貼合不平坦的皮膚表面,並且在彎曲、摺疊的形態下準確測量手部數據一直是學界熱議的課題。▲康奈爾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傳感手套該套手套的亮點就是每個手指上的SLIMS傳感器(多模式傳感的可拉伸光導,stretchable lightguide for multimodal sensing ),主要研發人員之一Hedan Bai曾表示SLIMS的靈感來自於二氧化矽材料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
  • 新型AI「光指」能看見力的大小,無盲點定位觸覺,精度近人類手指
    根據傳感器本身的軟、硬包覆層和覆蓋應用範圍,觸覺傳感器通常分為三類,近年來國際上重點研究的是其中的柔性皮膚、電子皮膚觸覺傳感器。儘管在兩年前誕生了世界首條柔性人造觸覺神經,但人造皮膚依舊進展緩慢。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 Matei Ciocarlie 說:「一直以來很難跨越的鴻溝是,製造觸摸傳感器和製造手指是有區別的。」
  •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合作研究項目...
    Hongyu Liu 香港城市大學 周定軒 香港城市大學
  • 康奈爾研發的手套不僅識別手勢,還識別觸覺
    近期,康奈爾大學科研人員研發了一種柔性手勢識別手套,特點是成本足夠低,而且不僅可以識別手勢,還能識別手指動作的力度、彎曲度和拉力,也就是說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的手勢模擬。據青亭網了解,該手套方案由康奈爾大學工程學、院副教授Rob Shepherd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發,原理是結合光導纖維傳感器、低成本LED和吸光染料來追蹤3D的手勢變化。利用上述材料開發的手套體積足夠小、材質足夠靈活柔軟,同時製作工藝較簡單、可集成開發為設計輕便的手套產品。目前,科研人員計劃將該方案於明年商業化,應用於運動醫學、物理治療、AR/VR等場景。
  • 中國發現新大陸,哈工大團隊攻克難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
    但在晶圓代工巨頭和光刻機巨頭的努力下,矽基晶圓利用新型製作工藝仍能延續摩爾定律。不過,單純依賴技術恐怕還是無法長時間維持摩爾定律,因此各國研究團隊開始在材料替代上下功夫,尋找「後摩爾」時代的新型材料。目前,碳元素被多個國家和科研團隊視為能夠取代矽的最佳材料之一。而自然界中富含碳元素的當屬金剛石。資料顯示,金剛石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碳的同素異形體。
  • 材料學院尹斕課題組合作在柔性瞬態一氧化氮生物傳感器方面取得...
    研究組通過設計製備新型柔性可降解、可無線控制和傳輸的電化學一氧化氮傳感器,實現了從細胞、組織到生物活體的一氧化氮定量檢測。該研究成果為臨床上用於與一氧化氮相關疾病的健康評估、治療優化和術後監測提供了新思路。 生理環境中一氧化氮(NO)濃度檢測對於神經傳遞異常、身體炎症反應、心血管收縮/擴張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 :基於柔性多孔彈性介電材料的...
    許多研究已提出將具有各種多孔結構的彈性材料應用於柔性壓力傳感技術中,以提升器件性能。然而,在該領域中,空間任意方向力感測與多孔材料變形以及電學特性變化之間的基本相關性仍然未知,如何對複雜力-電耦合問題的精確高效解耦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