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是什麼講究?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1-01-19 有料營養日誌

導讀:農村老話「男不做九,女不做十」,這是什麼講究?看完你就知道了

農村有人過壽了,一般是如何寫祝壽詞呢?約定俗成的一句是「春秋不老,古稀重新,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在農村,每每有人做壽,這個詞就簡直有點泛濫。其實,農村有很多關於做壽的俗語,就如有一句話「男不做九,女不做十」,乍一眼看,這句話怎麼會和過生日有關係呢?這句話究竟有何講究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好好解釋一下,相信看完之後你就知道了!

首先,這是屬於年齡的一種俗語文化,男不做九,那就是過生日遇到九的時候是避開的,就是男的只能做帶「十」的整數壽,例如八十歲大壽、九十歲大壽等;比如男子29歲的生日那就放到30歲去過,這是由於中國古代,九為陽數之極,於是多用九這一數字來附會帝王。告別封建時代後,人們仍會覺得「九」寓意著「尊貴、無上」,這使得帶「九」的數字都比其他數顯得高出一等,所以在古代的人認為,普通的老百姓不能帶「九」。此外,「九」代表完結,有不吉利的意思,例如在《黃帝內經素問》曰:「天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

所以說,那人不願意過帶「九」的生日,怕犯忌諱!其次,「女不做十」與之剛好相反,對於一些女人來講則要提前一年過大壽,比如過69、79、89等。這是一個什麼道理呢?原來,男的過大壽是需要實歲的,女的要虛歲,女的只做帶十的大壽起因為人們希望老人家能夠活得更長久一點,不能十全十滿了,因為女人是過的實歲,所以,才不能夠在整數的時候過壽,而是需要提前一年過大壽。除此以外,還有一個說法,即「男不三,女不四」,和這句俗語意思相近。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男慶實,女慶虛」,所以,人們將每十歲記為「一旬」,所以男人要過「逢十」的生日,而女人過虛歲,就要提前一年過。

其實這就是一種民間風俗習慣,不屬於迷信範疇,不過,也是是一種民間不科學的說法,我們這也有人說做壽生日,男不過「九」,女不過「十」,本人認為人一生只求平安,不講究那些。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每一種風俗習慣都有其悠久的歷史,都蘊含其深遠含義。關於農村裡過生日的禁忌,還有「六十六要吃女兒一刀肉」和「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歡迎留言討論,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農村俗語「男不做九,女不做十」,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雖然現在很多城市地區都受到了濃重的西方文化的衝擊,給我國的傳統文化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可是農村不一樣,農村到現在仍然有著非常濃厚的傳統文化,自然也就有著非常多的風俗講究,比如在農村,人們一直遵守著「男不做九,女不做十」的習慣,那這種講究有什麼樣的道理!
  • 俗語:男怕三更不做九,女怕午時不做十,為啥這麼說?有何深意?
    農民閒聊的時候,說到某個問題的時候,農民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也說不出什麼名言警句,但農民往往愛用農村的俗語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別人也都很信服。俗語是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影響著祖祖輩輩的農民朋友。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男怕三更不做九,女怕午時不做十」。這句俗語啥意思呢?為啥這麼說?又有啥深意?
  • 農村老話「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是什麼意思?看了你就知道了
    農村老話「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是什麼意思?看了你就知道了。農村一直流傳著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大多都是生活經驗的總結,有的風土人情,有些是人生哲理,毫無疑問大多都是很有道理的話,不過有些如今卻不適用了。就比如農村老話「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話「男穿女沒出息,女穿男嬌滴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男穿女沒出息,女穿男嬌滴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如今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在農村依然還流傳著很多老話被後人所熟知。我們平時聽到的這些老話,也算是我國文明歷史的一種沉澱,雖然這些俗語和老話,並沒有書面形式的記載。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 農村老話「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什麼意思?你認為有道理嗎?
    比如有些父母就會說其「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這樣一句老話,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比較的簡單明了,其說的是男女雙方擇偶的標準。意思是說女性在擇偶的時候,男人年紀大一點沒有關係,反而年齡大一些更好。而男人在擇偶的時候必須要找比自己年齡小的女人,哪怕是女方比自己大一個時辰也不能要。
  • 農村俗話,男怕三六九,女怕二五八,這句話的意思你知道嗎?
    在我們農村流傳這很多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是對現在生活的一些總結,來對人們作為參考用的,我從小就聽說過很多俗語老話,也對這些話挺感興趣,各地的的俗語都有一定的起源,這些也是農村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在我們這邊村裡的老人經常說一句話,」男怕三六九,女怕二五八。
  • 農村老話「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出遠門的時候,都要選個黃道吉日,目的就是圖個順風順水。到後來有了一句「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的老話。其實農村還有句老話叫做「三六九,往外走」。這裡的「三」諧音「散」,「六」諧音「溜」,「九」諧音「久」。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說,逢三、六、九出行很溜,順風順水,在外面經商或做官會很長久。
  • 農村俗語「六人不做烏龜席」,什麼是烏龜席?有什麼講究
    農村在吃飯的時候,也會有一些講究。記得在我小時,吃飯是不可以用筷子敲碗的,而且自己長輩沒有動筷子的時候,是不能先動筷子的,要不然會被訓斥一番的。在農村,宴請客人的時候,就連吃飯的桌子都有講究的,飯桌的長度上,是必須要有個「九」,這是寓意著「有飯有酒」的意思,同樣也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在農村,經常會聽到「六人不做烏龜席」這句話,其實就是說,六個人吃飯的時候,坐的位置不能和烏龜的模樣一樣,坐成這個形狀,是對客人的不尊敬,更是大不敬!「烏龜席」是針對一種特定的桌子來說的,那就是那種長方形的桌子,因為其他形狀的桌子不會存在這些情況。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指的是啥呢?老話說的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指的是啥呢?老話還是很在理在農村生活,聽到最多的莫過於是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直到現在我們平時做錯什麼事,通常就會有人說:看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說老話有的時候還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流傳甚久的俗語,更是被大家戲稱為十句俗語九句真。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俗語都有存在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改變,很多俗語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只能被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在閒暇之餘被大家津津樂道。
  • 農村老話「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裡生活的人,教育小孩成了家長的一大難題。古時候的人覺得「百善孝為先」。
  • 農村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 這是什麼意思?你認同嗎?
    農村的俗語可謂是數不勝數,有的俗語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的俗語是封建迷信,但其實更多的都是老一輩人的生活經驗,今天小編所要說的這個俗語,是有關男女的,小編覺得這個俗語說的很正確,有一定的的道理,我們現在看看這個俗語是什麼,有什麼講究?
  • 農村俗語「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很多俗語,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於種田的「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有關於人情世故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還有關於身體特徵的「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小時候聽到這句話,不懂是什麼意思,爺爺奶奶告訴我們說「鬥」和「簸箕」是手指上面的指紋,鬥代表圓圈,簸箕代表條紋。如果是「九鬥一簸箕」,就代表這個人很有福氣。
  • 農村老話:「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什麼是閏月、閏年?農村老話:「兩春夾一冬」是怎麼來的?大家都知道:因為農曆的月份是根據月亮的盈缺計算的,但農曆年卻是根據太陽的行程來劃分的。就像這句農村俗語老話:「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俗語「兩春夾一冬」是什麼意思?兩春夾一冬,就是在陰曆的一年之中,年頭,也就是年初的時候,有一個立春,在年尾結束的時候,又一個立春。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山中桃谷「,每日分享三農趣事,了解更農村資訊。很多農村都延續了老早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影響了村民的衣食住行,比如「四年椽,十年檁,十五當梁夠標準」這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什麼年齡段都可以過得。
  • 農村老話:「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這是為啥?
    農村很多俗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但是實際上卻是幾代人經驗的總結,具有很深的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句農村老話「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看看這句話給我們講述的是一個什麼道理。
  • 後天立冬,農村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老話很靠譜
    導讀:後天立冬,農村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老話很靠譜後天也就是農曆的九月二十二,我們將會迎來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立冬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九個節氣,立冬的到來,宣告著寒冷的冬天真正拉開帷幕,氣溫越來越低
  •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有什麼含義呢?
    一句可嘆十人九不知,是一種對人們傳統禮節習俗的惋惜,為什麼來客不擺三盤菜?這裡面體現的是待客之道,主要原因在於「三」。這和祭祖用的三杯酒,三雙筷,三碗飯相一致有關,祭祖為大,三盤菜就顯得不懂禮數。很多人會說,真是農村窮講究,但農人認為事有兩面性,我們一面在引用著古人事不過三,自罰三杯中的三,又不願意接受農村老話中的禮節,還是有些片面。這裡不免疑惑,為什麼這麼多地方用到三呢?古人以三九為大,自古有九五之尊的說法,皇家是九,民間是三,為此有了事不過三,三生有幸,約法三章,自罰三杯等等詞語,這裡的三,代表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極限,和民間以三為大是相對應的。
  • 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老話也是農村特有的一種文化,對農村人來說,農村俗語老話對於自己來說是最通俗易懂的,話語簡短好記還很接近生活,還能給人起到指導的作用,一直到現在,農村俗語沒有像以前那麼常用,但是其中的道理還是很值得令人思考一番,而這句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什麼意思呢?大家是怎麼看的?
  • 農村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在農村俗語永遠是不缺少的,很多的老話至今還在被沿用,像我們平時有時候做錯什麼事之後。就會有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確實有的老話雖然時間久遠,但擱到現在依然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是值得我們去參考和借鑑的,但也有很多的老話俗語,在歷史長河之中應該被沉澱下去,沒有了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