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便形狀看腸道健康:對照5個特點,排除疾病可能

2020-12-11 奇妙的本草

「醫生,我爸今年59歲了,他這兩天胃不怎麼舒服,總是感覺肚子出現脹氣,經常放屁,就連大便也是黑色,還十分粘膩這正常嗎?

人上了年紀,腸胃很容易出問題。對於案例中的不適症狀,妙姐相信大部分人也有。偶爾幾次,問題其實不大,但若經常出現黑色、黏膩、頻繁放屁的症狀,就要留意了,這很可能是消化性潰瘍,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建議儘早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大便雖然是排洩物,人人談而厭之。但正是這不起眼的存在,往往更能反應出身體一些問題。

如何從大便看健康?

1997年,英國布裡斯託的兩位學者,西頓和路易斯率先發明了布裡斯託大便分類法。因為大便的形狀代表了大便在大腸內的狀況,也可以據此判斷食物經過消化、到形成大便所需要的時間等。

西頓和路易斯將我們的糞便,根據形狀形態,將問題分為七類:

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從第一類到第七類,糞便是根據糞便本身的粘質來決定。

從第一類和第二類略硬的形態可以得知,這樣的糞便表示身體有便秘的情狀。

第三類到第四類則是理想的大便形狀。

第五類到第七類則代表人體可能有腹瀉的狀況。

健康大便具備的5個特點:

我們分析了大便的形狀以後,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出大便與身體健康的關係。健康的糞便一般具有五種特點:

首先是排便順暢速度快,沒有便秘阻隔,也不會有腹瀉的痛感。我們可以在平時觀察一下自己的排便速度。如果是在比較短的兩三分鐘內排洩出來,並且非常順暢,沒有特別的粗糲感和不通,那就說明腸道蠕動健康。

其次是糞便的顏色呈現黃褐色。說明身體比較健康,消化良好腸道好。許多時候,大便出現黑褐色或者其他異常的顏色時,都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腸道和消化問題,或者說明身體內雜質較多,排毒不暢,導致糞便顏色很深。

另外還有糞便的形狀,這個我們上文已經分析過,最健康的糞便形狀就是長條形、比較順滑,沒有過硬或者過稀。這種狀態代表人體消化功能良好。

還有就是糞便沒有反常的異味。雖然糞便都是臭的,但是消化不良的身體排洩出的糞便味道非常刺鼻並且臭味很不正常,有「惡臭」感。如果臭味正常,則代表身體健康,吃下去的食物也正常。

最後一點就是排便比較規律,大便表面也光滑,沒有粗糙感導致的便秘。一般來說,健康的身體每日排便是比較規律的,一天一次或者一天兩次。如果有便秘情況的人,則糞便粗硬、排洩不暢,並且排便時間不定,有時候一天一次,有時候好幾天也沒辦法正常排便。

如果大家根據這些表現判斷出自己的排便異常的話,就要早日發現,早日採取措施來緩解便秘、或者腹瀉等狀況。

排便姿勢也大有乾坤

除了從糞便觀察身體狀況以外,我們也要關注排便的方式、姿勢。不同的姿勢也對排便大有影響。

首先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蹲便。採取下蹲姿勢時,肛直角為100度左右。肛直角越大,排便所需的力氣就越小,也讓排便更加順暢。但是這個姿勢並非適用於所有人。據研究發現,亞洲人比歐美人會更加容易下蹲,所以這個姿勢也叫作「亞洲蹲」。對於不能亞洲蹲的人來說,蹲便就是一種痛苦了。並且,蹲便的時間過長的話,也會讓腿部血液不通,造成腿腳麻木。

另一個經典姿勢就是坐便了。馬桶的發明讓人們可以舒適地坐在馬桶上進行排便。這樣的姿勢可以有效緩解腿部壓力,不會讓人在排便時候急急忙忙,比較舒適。但是這個姿勢有另一個缺點是,舒適的坐姿讓人很容易就在廁所停留更久的時間,有罹患痔瘡的風險。並且,我們採用坐姿的時候主要是腹部發力,比起蹲便來說,這個姿勢比較費力,不如蹲便容易。

因此,兩個姿勢相比較下,蹲便可以更容易地幫助我們排便。

不管採取哪種方式排便,醫生建議大家,預防腸胃病,都要謹記4個秘訣定時定點、速戰速決、專心致志、隨有隨去。

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每天固定排便時間,每次排便要專心,不要坐在馬桶上玩手機或者看書。且每次排便不要超過5分鐘為佳。如果實在一次無法解決的話,也可以分成多次去上廁所。

排便這件事大有學問,希望大家經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可以通過大便更加了解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態,不要讓排便成為身體的負擔與疾病隱患。

參考資料:[1]王立柱,肖斌,於貝貝.患者入院前排便姿勢及排便狀況與痔病發病的關係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0):56-58.[2]肖勇洪,唐超炫,王宏,李黔雲.淺析仲景「固小便以通大便」思想[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43(12):1348-1350. [3]王貞虎.大便,人體健康的「黃金密碼」[J].綠色中國,2015(10):70-7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屎」就是腸道內的一面鏡子!通過大便形狀、氣味等反應健康狀態
    屎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腸內環境,藉此來判斷我們的健康狀況。臨床上的"糞常規"檢查就是基於這個道理。通過大便的顏色、形狀和味道,就可以了解整個消化系統的狀況。一、從大便形狀來判斷健康1、香蕉狀:如果每天排出這樣的大便,說明您的腸道是健康的。2、塊狀:這說明大便中水分含量很少,排便吃力。經常排這種便一般預示腸內出現病變,如各種炎症。
  • 教你如何從大便形狀看健康
    教你如何從大便形狀看健康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便秘和腹瀉的困擾。今天讓我們了解一下,如何通過觀察糞便的形狀來判斷個人健康。布裡斯託大便分類法:第一型:一顆顆硬球(很難通過)第二型:香腸狀,但表面凹凸第三型: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第四型: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第五型: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第六型: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第七型: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第一型和第二型表示有便秘;第三型和第四型是理想的便形
  • 大便看健康:大便顏色不同,暗示不同的疾病,早發現早調理
    消化系統所負責的工作就是將每日攝入的食物分解、吸收,但是這些食物並不能完全被機體利用,剩餘的食物殘渣,會不斷在大腸內堆積,水分被再次吸收之後,就變成了大便!成年人每日大便次數在1-2次左右,不過畢竟每個人的消化功能、飲食等都不相同,從科學角度來看,只要一周內大便次數在3次以上,腸道就處於正常工作的狀態。
  • 體內有疾,大便先知?大便的7種形狀5個顏色,暗示身體的健康情況
    俗話說:腸胃好不好,主要看大便,意思是看看自己的胃腸是否有問題,等上廁所的時候看看自己的大便就可以了。因為糞便的形狀、顏色等特點反映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從而可以得知自己是否有便秘或者腹瀉,更可以通過這些了解胃腸道是否有病變,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大便了解胃腸健康呢?出現便秘或者腹瀉的人又該吃什麼東西來改善呢?
  • 大便顏色、大便次數、大便形狀的這些改變,預示著這些疾病
    我們可以通過大便顏色、形狀、次數來初步判斷可能存在的問題。一、大便的顏色健康成人的大便為成形的黃色或褐色的。2、血便一般是下消化道疾病,比如痔瘡、如直腸癌、肛部腫瘤、腸結核、直腸息肉、肛門裂傷。部分人吃完某些食物,比如吃西瓜等紅色食物或服用某些藥物,也可造成紅色大便。3、綠便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時,大便呈綠色。
  • 腸道有癌,大便或先知?提醒:出現3個「苗頭」時,不可疏忽大意
    吃喝拉撒,是每個人存活在這個世上,不可避免的事情,這也是人體正常的需求,但是在這四項中,拉便便,因為比較有味道或者所謂的「低俗」,讓很多人都感覺到不好意思,不想去提這件事情,其實糞便也是身體很多器官健康的「晴雨表」,人體器官代謝不需要的廢物和毒素,就需要通過便便排出體外,大便的形狀、顏色、質地等等
  • 大便是胃腸健康的天氣預報表
    大便是腸道的最終產物,以其為依據可以檢測用場道是否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常關注糞便的變化情況,以此判斷自己身體是否出現問題。糞便是人患有疾病的一種直接反映,更是腸道健康糞便康的天氣預報表。很多人都知道,大便顏色能檢測胃腸是否健康,那么正常大便有何標準?●正常大便的標準1.大便顏色和形狀:正常大便呈黃色或褐色,因為收到膽色素的影響,所以顏色並不樣以蔬菜為主和內質為主的飲食結構,大便顏色不一致,以肉質為主要飲食的人,其大便顏色稍深。
  • 大便形狀反應腸道的健康,出現3種異常,腸癌的可能性較大
    據悉,肖曉琳去世前曾留下遺言:要宣傳,不要像我一樣忽視健康。你們健康、長壽,我就在。感謝你們! 不少專家也曾公開表示,我國腸癌具備兩個特點:一是年輕化,二是發現得晚。年輕化是跟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關,而發現得晚,主要是腸癌、腸鏡的普及不夠。
  • 大便出現這些顏色和形狀,暗示健康出現異常
    其實這種胡思亂想沒有必要,每個人平常的大便反映了人們的身體狀況,偏綠色的大便可能跟腸道炎症、感染、腸易激綜合症、以及對某些食物不耐受所致,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各種不同的糞便對人們的影響。你的大便是什麼形狀?不妨上廁所後觀察它們,看看是否正常和健康的糞便。什麼是健康的糞便?
  • 大便的7種形狀,只有第三、第四種形狀是正常的,預防結直腸癌,平時...
    結直腸癌是腸道腫瘤,容易影響腸道處理大便的生理功能,最早期的症狀多數反應在大便習慣上。 許多人沒有養成觀察大便的習慣,往往就錯過了發現結直腸癌的最好機會。 觀察大便一般要重點觀察哪些方面呢?
  • 憋不住大便,或是疾病暗示,3個警報,別不以為然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天大便在1-2次左右,一周只要維持3次以上的大便就屬於正常情況。而且,每個人都可養成自己的大便習慣,比如晨起大便就是排便習慣,也是腸道運轉健康的體現。若近期大便習慣不僅改變了,而且自己經常感覺憋不住大便,便意來的波濤洶湧,可能是疾病發出的信號,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警惕:腸易激症候群。這是一種青中年人群高發的常見疾病,特別是20~50歲之間的人尤為多見,且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
  • 大便顏色可提示疾病信號!這3種顏色的大便,可能是癌,別忽視了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去醫院就診的時候,常有醫生會先問這樣一句:「最近大便情況如何?顏色怎樣?」這樣的問題看似和我們要看的病不太相關,但實際上對於醫生的正確診斷卻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大便的顏色,常常提示著某些疾病的信號,和我們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
  • 排便時發現大便變綠了,5個原因不能忽視!教你從大便看身體情況
    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並不能完全被我們的身體所吸收,剩下來沒有利用價值的食物殘渣會在大腸中堆積存放,代水分被再次吸收後會形成大便並排出體外。排便過程雖然噁心,但是我們可以從大便的顏色中判斷身體是否健康!大便呈現紅色首先考慮是否進食了太多如火龍果、甜菜根等食物導致顏色改變。其次,如果是出現腸道息肉、腸癌的情況,在排便過程中可能出現無痛性便血。再者,若是痔瘡、肛裂、肛周膿腫等疾病的患者在出現具有疼痛感的便血。第二,白土陶色。
  • 通過大便判斷是否得癌?究竟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健康的?
    今天說個嚴肅的話題一起聊聊——「便便」畢竟便便無小事吃的好不一定健康;但拉的好不好一定是判斷健康的重要參考究竟什麼樣的便便是正常、健康的呢?決定便便形狀、特性、健康與否的各種因素,都在這個過程中相互影響。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還是給您看看這張胃腸病學專家常用的「布裡斯託大便圖表」吧。對照圖表仔細端詳,健康與否一目了然。尤其要提醒的是,作為秋冬季節的常見病,腹瀉和便秘都是胃腸道與食物、細菌、病毒等「外來者」三觀不合的重要表現。2什麼樣的便便才算正常?
  • 「健康的」大便是怎樣的?7個標準供參考,若均滿足,身體還不錯
    拉大便是每天需做的事,想要了解身體是否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是觀測排出來的大便。根據大便顏色形狀和味道,能大致了解體內狀況,健康的大便需滿足7點,看看你的大便是否達標。健康大便需滿足哪幾點?1、大便的頻率通常來說,成年人每天拉大便在1~2次,也有的人兩三天拉一次大便。若每天拉大便超過三次,大便不成形且大便溏稀,說明是腹瀉。一周拉大便次數小於三次且伴有大便乾燥和排便困難,這是便秘。腸道炎症、出現乳糖不耐受、寄生蟲、患有大腸癌以及腸易激綜合症等可引起腹瀉和便秘,需進一步去醫院做檢查看看是什麼疾病。
  • 體內有癌大便先知,大便出現3個異常,是腸癌在「公開身份」
    匆匆的你來了,一陣「洩洪」之後,衝水鍵按下,水流就帶走了汙穢和臭氣,而你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有一絲留戀,也未曾回頭看一眼!大便,在大家眼中除了能作為農用肥之外,就是無用的廢物,不過是身體消化吸收後的產物而已。
  • 大便發生這5個變化,可能是癌症的信號,現在檢查,或許還來得及
    等等,先別著急衝水,或許你此時回頭看一眼,就可能會發現問題所在! 醫療界有這樣一句俗話:以屎為鏡,可知身體健康! 大便異常與否,所反映出的問題可不單單只有腸道普通疾病如此簡單,就連器官癌變,都可能會通過大便發出異常信號。 比如近期大便有以下幾個改變、氣味發生變化,當心就是癌症來報導的信號,現在進行檢查,或許還來得及:
  • 如何判斷你的腸道是否健康,看完你就知道了
    宿便和腸道的關係「清宿便,排腸毒」這樣的廣告詞,讓我們了解了宿便與腸道健康的關係。而宿便的可怕讓人膽戰心驚!宿便通過腸膜進入血液進入全身形成亞健康、引發各種疾病!宿便還是一切癌症的起因!宿便是實現長壽的障礙!宿便是使人提前衰老的主要原因!
  • 大便過程不暢,總有排便不淨的感覺,或是疾病到來的信號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會通過消化器官吸收營養,其後的食物殘渣和廢物則會隨著腸道排出體外,當腸道內積攢了足夠的食物殘渣後,便意就會來襲。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大便次數在0-2次左右,且有自己的大便習慣,甚至是能固定到某一時間段內,且在大便的過程中非常順暢。
  • 研究發現:腸道不健康或會誘發精神類疾病,腸道是人類第二大腦?
    2015年10月16日,《自然》雜誌又一次特別關注了腸道和大腦的關係,在一篇新聞特稿中特意用了這張魔性的圖:這腦殼裡,裝的像是大腦,仔細一看,居然是副大腸(還布滿調皮的微生物)!那麼究竟腸道健康和精神健康有什麼關係,腸道能影響哪些情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