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通訊員 粵紀宣 圖/通訊員提供
看似毫無交集的兩人竟然是25年前共同挪用銀行巨資的職務犯罪人員,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出他們?捲款逃往海外的富商,為何會主動回國投案?
在反腐敗國際追贓工作中,廣東追逃人機智勇敢、敢於擔當,面對案情複雜的外逃案件,他們謀劃在先,制定好嚴密的追逃方案;面對負隅頑抗的外逃人員,他們重拳出擊,精準施策,「獵狐」不鬆勁不手軟;
面對境外追逃的重重困難,他們因地制宜,爭取支持,加強反腐敗國際司法執法合作,讓自以為境外即「法外」的「狡狐」們低下頭顱……
本期《廣東追逃故事匯》專欄繼續講述驚心動魄的廣東追逃故事。
追逃故事一
他逃往柬埔寨當起了成功商人,面對他們卻懵了
2019年7月19日下午,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市街頭的一個轉彎路口,一輛白色SUV被計程車攔住了去路。
車內,涉嫌行賄罪的廣東籍商人林舜濤還在茫然不知發生何事時,突然車門被拉開,身穿警服的柬埔寨警員和廣東省追逃辦工作組的辦案人員出現在他眼前……
林舜濤被押解回國
時間回到2019年7月5日晚上。按照廣東省紀委監委領導的指示,省追逃辦白立士率潮州市追逃辦陳才文、何侃雲組成工作組,參團隨中央追逃辦一起赴柬埔寨執行追逃任務,協調配合柬埔寨對出逃柬方的職務犯罪嫌疑人實施緝捕。
省追逃辦工作組此次的緝捕目標,是藏身西哈努克市的行賄犯罪嫌疑人、華夏國際鉅深建設工程(柬埔寨)有限公司控制人林舜濤。
7月15日晚,工作組一行乘坐飛機抵達西哈努克市。從落地那一刻起,工作組便開始根據「華夏國際」「建材」等已掌握的有限線索搜尋目標信息。
「看,華夏國際!」車內突然有人興奮地喊出了聲,一處立著「華夏國際」字樣的建材城刺激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說不定林舜濤的公司就在裡邊。明天一早來探個虛實……」次日,工作組順藤摸瓜,很快在建材城一帶找到了林舜濤的行蹤。
但遺憾的是,因西哈努克市車流量較大且道路較為狹窄,展開追蹤及協調柬埔寨警方實施緝捕的難度非常大,抓捕林舜濤的第一次機會就在工作組眼前溜走了。
憾失抓捕良機,回國日期已近。即便已經預訂機票,工作組抱著「不能留下遺憾」的念頭,繼續執著地搜索著林舜濤的行蹤。
7月19日,工作組又找到了林舜濤正在聚餐的別墅。16時許,焦急搜尋已久的機會終於出現!幾個人從別墅出來到上車的幾秒內,工作組立刻鎖定了目標嫌疑人林舜濤。
跟蹤幾個街區後,林舜濤的車駛入一個車多人雜的轉彎路口,抓捕時機再次出現!工作組迅速聯繫柬警方採取行動,面對突如其來的抓捕行動,車內的林舜濤懵了……
經與柬埔寨有關部門溝通協商,柬方依法辦理了遣返手續。8月1日,省追逃辦工作組順利將林舜濤押解回國。此案系國家監委成立後首次赴境外協調開展集中緝捕行動。
林舜濤的落網,離不開廣東追逃工作組鍥而不捨的努力。由於水土不服,工作組三人先後患上了口腔潰瘍、腹瀉等疾病;為了完成追逃任務,忍飢挨餓是常事,因定點蹲守數日未曾進食午餐,每日工作到凌晨才吃晚飯,翌日一早繼續投入戰鬥……
廣東追逃人憑藉敢於擔當、不畏艱難的精神,最終不辱使命,圓滿完成此次追逃任務。
追逃故事二 剛柔並濟勸返,捲款逃往海外的富商主動投案
「清零!」
2020年7月22日,隨著涉嫌行賄罪、外逃6年的佛山市富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梁榮富回國投案,佛山市外逃職務犯罪「紅通人員」成功「清零」。
為了追回最後一名「紅通人員」,佛山市成立了追逃專班,全面搜集梁榮富的身份情況、財產情況及社會關係網,通過分析梳理交集點、關聯點,動態完善追逃方案。
用好「紅色通緝令」這把利劍,廣泛動員群眾反映情況,指定專人與其國內多名重要關係人保持長期密切聯繫,有效爭取關係人配合勸返工作;在梳理補強證據上下深功夫,有針對性地依法凍結梁榮富境內涉案資產,扼住其經濟來源,最大限度擠壓梁榮富的生存空間助力勸返。
「報告,發現梁榮富手機的境外使用記錄!」追逃專班在摸排梁榮富涉案信息時,意外發現了這一情況。
梁榮富不是外逃美洲某國了嗎,他的手機號碼怎麼會在這裡出現?專班人員立刻意識到,對梁榮富的追逃工作,也許即將要出現重大轉機。
聯繫到之前排查出梁榮富曾於2009年確診患有癌症,專班人員在國內某醫院發現了他的就診記錄及外逃後的購藥清單等情況,綜合多方信息後,追逃專班最終鎖定了梁榮富的境外藏身處。
追逃專班通過中間人搭建起與梁榮富溝通的橋梁後,全面分析傳遞主動投案和抓捕歸案的不同後果,深入宣傳追逃追贓工作形勢和相關法律政策,促其放下僥倖心理,主動投案接受調查。
此時恰逢境外新冠疫情持續蔓延,追逃專班將境外嚴峻的疫情及國際形勢對其生活的不利影響作為勸告點,潤物無聲、耐心疏導,令其逐漸轉變思想認識,一步步堅定了主動投案的決心。
在省追逃辦統籌協調下,追逃專班提前做好與海關、邊檢、防疫等單位的溝通銜接,完善好梁榮富入境的法律手續,確保其完成核酸檢測後,能夠快速入境返回佛山完成14天的醫學隔離。
在追逃專班的紮實工作和真切關懷下,梁榮富選擇了主動回國投案。
勸返是追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時也是一項艱難的工作。「許多出逃人員長期在外,不了解國內刑事法律政策和具體規定。勸返過程中,外逃人員的心理十分脆弱,一條不利信息、一句不當表態,就可能使他們的想法產生巨大的轉變,這是勸返的一大難點。」
追逃專班負責同志介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打勸結合、以打促勸,在持續強力打壓的同時,耐心做好政策法律宣講,動之以真情,曉之以法理,促使他們逐步放下思想包袱和顧慮。」
追逃故事三 蛛絲馬跡擒狡狐,藏匿25年的他們終落網
「我叫張國輝!我不是潘衛斌!」
「我是王玉蓉!我不認識你們說的!」
7月22日,被追逃專班抓獲時,潘衛斌、林志兩人仍在大聲抵賴。當DNA檢測報告擺到他們面前,兩人終於低下頭顱,承認自己就是潛逃25年的潘衛斌、林志蘅……
潘衛斌、涉嫌利用職務便利共同挪用銀行巨額資金,並於1995年9月潛逃,是一起涉案金額巨大的陳年積案。
潘衛斌和林落網
監察體制改革後,惠州市追逃辦聯合公安機關組建追逃專班,從公安刑偵、技偵、網監、情報等各警種抽調業務骨幹參與,集中優勢兵力和資源,強力推動案件攻堅。
「找人」是追逃案件的核心。追逃專班受領案件時,發現該案只有簡要案情以及潘、林二人的個人身份信息,其餘信息基本空白。追逃專班決定從「零」開始,一步步排查挖掘潘、林二人可能的藏身地點。
考慮到潘、林二人潛逃多年卻幾乎沒有任何軌跡信息,追逃專班初步判斷,二人可能已經變更身份並切斷了原有社會關係。
於是,追逃專班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將潘、林二人出逃前的工作照片錄入資料庫進行人像比對,全面檢索與二人相似度較高的可疑人員。
同時,通過大數據情報系統,逐一分析篩查可疑人員的戶籍、年齡、職業、生活軌跡等信息,力求從中發現與二人有所關聯的重點可疑人員。
經排查比對,發現安徽籍男性張國輝、江蘇籍女性王玉蓉的現戶籍照片,與二人工作照片相似度較高,且二人的戶籍均是案發後從廣東紫金遷往江蘇泗洪。
該二人極有可能就是潛逃多年的潘衛斌和林志蘅!這個發現讓追逃專班眾人精神一振。乍一看此二人並無交集,不太像是一起潛逃的同案嫌疑人,照片相似會不會只是巧合?追逃專班鍥而不捨繼續查詢摸排,全力尋找二人相關聯的蛛絲馬跡。
經過深挖拓展,發現「張國輝」任法定代表人的南京某公司名下有一部蘇A車牌號的別克轎車,其中一條違章記錄顯示車輛駕駛人為「王玉蓉」,且「王玉蓉」為該車的常用駕駛人,並在該公司任職,二人常有通話、往來。
此外,通過排查「張國輝」「王玉蓉」的出行軌跡,發現他們均曾來過廣東。潘衛斌的母親還曾單獨乘飛機到過南京,極有可能是從距離馬鞍山35公裡的南京機場借道去馬鞍山與「張國輝」見面……
這些蛛絲馬跡和碎片化信息拼湊在一起,終於讓追逃專班基本鎖定「張國輝」「王玉蓉」就是在逃人員潘衛斌、。
鑑於潘、林二人已經變更了身份,為確定「張國輝」「王玉蓉」就是潘、林二人,追逃專班在抓捕現場立即對嫌疑人進行突擊審訊,利用雙方信息的不對稱,分化瓦解潘、林二人的攻守同盟,讓他們主動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
同時,追逃專班動員二人直系近親屬自願到醫院採血檢測DNA,經比對確認,證實「張國輝」「王玉蓉」的真實身份就是外逃多年的潘衛斌和林志,最終,潘、林二人均對其涉嫌共同挪用公款問題供認不諱。
潘、林二人交代,在潛逃期間他們絞盡腦汁躲避偵查,一方面幾乎切斷了與家人的聯繫,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張國輝」「王玉蓉」的身份和戶籍,以此「洗白」身份;
另一方面多次變換藏匿地點,分別從貴州貴陽潛逃到江蘇句容,半年後再從江蘇句容分開潛逃至安徽馬鞍山和江蘇南京,戶籍地也多次進行變更。
同時,還註冊多個手機號碼和微信號碼交叉使用,儘量減少對外聯繫,避免互相之間出現太多交集。
二人處心積慮躲避追捕,企圖通過種種反偵查手段來隱匿自己的身份和行蹤,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逃是沒有出路的,只有主動投案認罪認罰才是正道。
在科技手段飛速發展的今天,把追逃升級為一項「技術活」,顯然對提高追逃成功率大有裨益。廣東追逃人在重視傳統方法的基礎上,善用、巧用科技手段,在追逃工作中大量運用大數據情報技術,使人像識別、DNA比對等科技手段在追逃實戰中發揮威力。(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何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