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美醬園】山東臨清創始人:汪永椿!

2021-02-13 汪氏資訊

點上面「汪氏資訊加入汪氏大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無論您是富還是貧,只要您姓汪;請點擊上面汪氏資訊」關注,擁抱華夏汪氏大家族,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並進,弘揚汪氏文化,傳承汪華精神,共建華夏汪氏大家族的繁榮昌盛。

【濟美醬園】山東臨清創始人:汪永椿!

      臨清濟美醬園,創建於公元1792年大清乾隆57年,位於臨清城西北地段運河東畔,與河北省僅一河之隔,兩省交界、地勢繁華。數百年滔滔運河水,流淌出臨清盛極一時的繁榮,也給這座古縣帶來南北文化的眾多融合,濟美醬園的形成就得益於運河。臨清段的古老運河早就斷航,濟美醬園卻流傳至今,成為一家有著二百多年歷史的傳統老字號。

      臨清地處漕運孔道,連通漳衛、濟水,自明朝以來已成為四方輻輳之地,舟車畢集、貨財萃止。特別是每年農曆四月至十一月漕糧北運期間,帆檣如織,百貨山積,七八個碼頭上,到處官吏士紳、商販店夥,還有運丁、腳夫、縴夫、船戶,林林總總,不下數十萬人,這些南來北往的各色人等,都習慣成筐成袋地買些耐存放的鹹菜,以備路途之需。而有一些鹽商,為了逃避臨清關稅,往往在過關前低價卸賣食鹽,所以在臨清鈔關前買鹽價格低廉。於是,精明的商人們便紛紛開起了醬菜鋪,從明朝到清朝,臨清陸陸續續有了幾十家醬菜鋪子。那時臨清的醃菜每年銷售可達三四萬斤。

       公元1792年大清乾隆57年安徽歙縣人汪永椿沿運河北上,看到臨清的醬菜業有利可圖,便在城中御史巷對過後營街口購置了一所宅基,辦起了醬園,鋪號為「遠香齋」。汪永椿醬菜用料精良,制藝獨特,產品質量高於其他醬園,因而聲名鵲起,吸引了眾多購買者。汪氏還實行了「懸牌標價」的方法,將醬油、醋、醃菜按不同等級標出不同價碼,任人選購,這在當時也是一種創新,顯示了汪氏醬園的細心、周到,生越越做越好。到道光年間,遠香齋的醬菜品種已有數十種之多,醬菜園有醃菜大缸500餘口,店鋪20餘間,僅黃豆一項,每年就需購進3000餘石,總資金已達6萬餘兩白銀。遠香齋的醬菜口味融匯南北,產品大為暢銷。「遠香齋」已成為名噪江北的著名字號,其牌匾為夏津縣的翰林學士甄夢齡親為題寫。及至清末民初,遠香齋便更名為「濟美醬園」取《左傳》「世濟其美,不損其名」詞句之意,其經營也進入了鼎盛時期,總資產達到了20萬兩白銀,年銷醬菜30多萬斤,擁有1000口醃菜大缸,其產品有幹漬、鹹漬、醬漬、醬油、味醋、豆製品等6大類47個品種,尤以甜醬瓜與豆腐乳享有盛名。甜醬瓜色澤金黃,秀明如碧,質地嫩脆。醬、醋、紅青腐乳、醬鹹製品格具齊全,產品味正精細生意紅火,一時轟動臨清,順運河而名遐南北,來往客商無不以其腐乳、小菜為返鄉旅途之備饋贈親朋好友所需,引來八方客商爭先購買洽談生意,被譽為江北著名醬園。汪氏還實行了「懸牌標價」的方法,將醬油、醋、醃菜按不同等級標出不同價碼,任人選購,這在當時也是一種創新,顯示了汪氏醬園的細心、周到,生意越做越好。

      1810年嘉慶十四年,聊城東昌府興建山陝會館內春秋閣,汪永春借山西、陝西兩地商人發達之意,為濟美的未來發展壯大祈福,捐銀四兩九(春秋閣內碑文記載),如其所願經數載有道經營,名聲大震,財源滾滾,生意興隆闊地建廠聲勢浩大,聞名江北.至清末,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產醬菜35萬公斤,豆腐乳和臭豆腐所用黃豆1萬多公斤。其產品有幹漬、鹹漬、醬漬、醬油、味醋、腐乳製品6大類47個品種,尤以甜醬瓜、小菜、豆腐乳享負盛名。甜醬瓜色澤金黃,透明如碧,質地嫩脆,增人食慾。豆腐乳色鮮味香,質地細膩,鹹淡可口,營養豐富。1822年(道光二年)濟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為御用貢品入宮,譽為「貢品小菜」「進京腐乳」名噪京城。臨清的「濟美」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大慈閣」、濟寧的「玉堂」,並稱江北四大醬園。

      1915年濟美小菜、豆腐乳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獎。1920年甜醬瓜首次出口日本。1935年南京國貨博覽會上濟美牌產品獲獎。解放初期濟美號老店曾經與八路軍聯合辦企業以供軍需,1949年提供4000公斤甜醬瓜進京,供全國第一次政協會議用。1951年由濟美號老店牽頭聯合14家小醬園捐助醬菜80000斤支援抗美援朝活動。1953年濟美醬園在臨清率先實現公司合營。1956年全國性大合營臨清八家較有規模的醬菜副食店「東茂盛」「西茂盛」「遠香齋」「溢香齋」「瑞香齋」「周興齋」「利民」「茂盛」併入濟美,使濟美的聲勢更加浩大。1958年在臨清舊城廣積門內圈地二百餘畝建立新廠區擴大生產規模。在臨清政府的號召下,1959年提供醬菜10000斤赴京以供國慶十周年慶典之用,濟美醬園職工代表沈德旭受到毛主席親自接見。諸多歷史見證濟美醬園的歷史功勳被世人所公認。

      濟美醬園已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在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在新的領導機制下濟美得到了飛速發展。花園似的廠區、現代化的生產車間、規範的科學化管理,公司不斷發展持續完善,以「發展才是硬道理」指導企業科技進步堅持發揚光大傳統名牌,不斷開拓市場,堅持品種創新,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2006年企業已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立了標準化、計量管理機制。實現了企業的三個五工程,打造了一批名優產品。濟美牌甜醬瓜1987年被國家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濟美牌醬萵苣榮獲1988年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牌獎」,濟美牌醬菜1995年被山東省經委命名為「山東省傳統名特食品」,1995年濟美醬園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質量達標企業。

      公司司現佔地面積10.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員工484人,資產總額1.6億元,經營產品有甜麵醬、醬油、食醋、醬鹹菜、腐乳製品五大系列15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銷售網絡南到廣東,西至西寧,北至哈爾濱遍布全國大江南北三十多個大中城市500多家超市,年銷售總額13997萬元,利稅3195萬元,為臨清市龍頭骨幹企業,是一個有著二百多年歷史文化的老字號企業。

      濟美牌「甜麵醬」醬香濃厚,體態光亮紅潤,味鮮美,可用於烤鴨、鮮蔬菜的蘸食,用其海鮮、肉類、炸醬燒制的菜餚風味獨特、醬香四溢、釀香撲鼻、味美可口。2001年濟美牌甜麵醬被中國農產品博覽會評為名牌產品,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名牌產品」, 同年我公司被山東省商貿委評為「山東老字號」企業。

      多年來,濟美人秉承「市場無限大,誠信天地寬」的宗旨,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誠邀社會各界有志之士加盟,誠招代理,共創美好未來。

   (45世爽公-56世道興-61世焱-68世釗-76世周-82世文才-90世永椿

永固公下六十一世諱焱分遷南鄕琴川(清乾隆年間汪氏通宗世譜第25冊未中部)

褀按:御史祭酒師全公生二子,次道興掌越公誥,勅兼守墓宅。舊譜所載班班可考。道興再傳記,以指揮使鎭雲臺,遂家開化。記生四子,長永固以父命還居慈川,誥勅墓宅,仍世掌之,不墜厥職。永固生五子,長孫焱由慈川遷南鄉琴川,傳十三世曰福、曰壽、曰寧,三支並傳。而壽之子孫尤螽斯蕃衍,詩書繼起,為歙南巨族。自始遷迄今閱三十世矣。其人心樸誠,風俗淳,美念水木,重本源,律以祭酒之遺訓、指揮之家法,夫何愧焉!譜琴川。

附註:

1、建議各地族人用手機下載掃描軟體「CS掃描超能王」拍照掃描,保存電子版,列印使用,老譜妥善保存並傳一份到QQ:278135252  匯總;以便編委會工作室及時安排人員錄入改編為電子版; 

2、歡迎有懂電腦熟悉文檔錄入的宗親一起參與汪氏族譜的修訂、改編等相關工作(義工)、古籍整理、古文斷句人員(義工),報名請加微信:159 6133 2733 ;

3、資料報送及贊助經費聯繫人:汪子涵  (宗譜部主任)        手機:15961332733(微信同號)

      贊助經費唯一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帳號:6217983000019892038    

      開戶名:汪子涵 

      開戶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灌南縣鎮中西路支行

【汪氏宗親網/汪氏資訊微信公眾號平臺】創始於2006年2月份,十多年來致力於對汪氏譜牒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汪氏資訊》微信公眾號平臺是由《華夏汪氏宗親聯誼會》與《汪氏族譜編修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意在宗親聯誼、尋根問祖、續修族譜、傳承汪氏;我們還將為您提供最便捷的家譜編輯軟體,義務為尋根問祖的宗親提供資料並幫助其查詢相關族譜,並為您提供最全面的汪氏族譜資料庫,我們還義務為您免費培訓如何編輯家譜輔導。了解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點擊加關注《汪氏資訊》公眾號。 

                  」天下汪氏一家親「 

 點讚,留言、轉發 、讚賞以示鼓勵,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尋根問祖、修統譜、無譜之人如何編修家譜,諮詢熱線:15961332733(微信同號)

    ——————————————      

相關焦點

  • 「風從運河來」美食篇之臨清濟美醬園
    說起山東美食,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鹹香口味,細數魯菜中的各道名菜,幾乎都少不了同一種食材——醬。兩千多年前,孔子曾用一句「不得其醬不吃」來說明醬的重要性。在聊城的運河沿岸,一家有著200多年歷史的醬廠——臨清濟美醬園,至今仍然生意紅火,是臨清家喻戶曉的傳統老字號企業。
  • 兩百年濟美醬園沿襲老手藝
    本報記者 凌文秀    數百年滔滔運河水,流淌出臨清盛極一時的繁榮,也給這座古縣帶來南北文化的眾多融合,濟美醬園的形成就得益於運河。    現在,臨清段的古老運河早就斷航,濟美醬園卻流傳至今,成為一家有著二百多年歷史的傳統老字號。
  • 中華老字號| 飄香200餘年,進過紫禁城,臨清濟美醬菜依然很「講究」
    ,五湖四海的商人沿著大運河來到臨清,餐飲風味融會八方,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美食,醬菜就是其中之一。在清朝,江北有四大醬園十分出名,分別是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大慈閣、濟寧的玉堂,還有臨清的濟美。濟美醬園創建於清朝乾隆57年,也就是公元1792年。
  • 江北著名醬園濟美釀造:「貢品小菜」走上百姓餐桌
    「品味山東—全國名博齊魯行」來到聊城了解蓬勃發展的江北著名醬園濟美釀造。「品味山東—全國名博齊魯行」來到聊城了解蓬勃發展的江北著名醬園濟美釀造。  臨清濟美釀造有限責任公司,原名山東省臨清市濟美醬園,創建於公元1792年(大清乾隆五十七年),位於臨清城西北地段運河東畔,於河北省僅一河之隔,兩省交界地勢繁華。
  • 臨清濟美醬菜走進文旅博覽會
    公元1792年安徽舉子汪永春在臨清青碗市口處創辦南味醬園,取《左傳》「世濟其美,不損其名」之意,以「濟美」作為店號開張營業,1822年紅(青)腐乳、濟美小菜被清廷列為御用貢品入宮,稱為「進京腐乳」、「貢品小菜」名噪京城,被譽為江北四大著名醬園之一。
  • 臨清——你這運河岸上的古城!
    說到臨清,你們聽說過嗎?坐落於魯西北,漳衛河與古運河交匯處,與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東西進、晉冀東出的重要門戶,是京九鐵路自北向南進入山東省的第一站。說起臨清 真的是一個好地方 八大碗 那味兒叫一個絕 雷峰塔鰲頭磯那叫宏偉 古運河 那是曾經的輝煌……在大運河停運以前,臨清被稱作小天津!為什麼吶?富啊!富的流油。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臨清這運河古城!
  • 臨清清真傳統美食,美的讓你流口水...
    數百年來,臨清回漢兩族團結友愛,相親相助,共同創造了臨清的繁榮。伴隨著臨清繁榮,以「兩把刀」闖天下的回族同胞,吸納南北廚藝,形成高檔宴席、特色小吃相結合、適合社會各階層消費的飲食體系,成為臨清運河餐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主菜十二道
  • ◆驚,原來「天下糧倉」就是臨清
    「戶部督儲分司設於明永樂年間政府歲出主事一人督理倉務,倉二,曰廣積、曰臨清。歲額河南山東諸府米本折舊貯常百萬,又倉一曰常盈,額濟南諸府麥米五萬石有奇,為臨清衛任城衛奉旗軍孤老糧倉,舊屬州。景泰間,軍橫不可制,因改隸焉,三倉大使三人,副使二人。皇清因之,兼理鼓鑄,康熙四年,改隸府通判,八年歸併於榷稅分司。
  • 臨清清真傳統名菜,你都吃過嗎?
    臨清回民現有1.6萬人,大部分居城區,追溯其涵源,一是明初大將常遇春屯軍臨清,回兵營土兵愛這裡民風淳樸定居於此,二是運河開通,回族同胞來臨經商定居,三是部分漢族人皈依回教。數百年來,臨清回漢兩族團結友愛,相親相助,共同創造了臨清的繁榮。
  • 舌尖上的山東,品味「小天津」臨清十大美食,本地人最少吃過5樣
    臨清是山東省轄縣級市,是由聊城市代管。臨清歷史文化悠久,從西漢時期就已經設縣制,境內因京杭大運河在明清時期就漕運發達,因此還有一個別稱叫做「運河古城」。臨清算是一座老城,最近幾年的建設還算可以,但相對於周邊的縣市還是稍微慢了一點。臨清境內著名的名勝古蹟,旅遊景點眾多有:運河鈔關、舍利寶塔、清真寺、鰲頭磯、張自忠將軍紀念館等等。
  • 臨清發現全國最大糧倉遺址,號稱「天下第一倉」!
    歲額河南山東諸府米本折舊貯常百萬,又倉一曰常盈,額濟南諸府麥米五萬石有奇,為臨清衛任城衛奉旗軍孤老糧倉,舊屬州。景泰間,軍橫不可制,因改隸焉,三倉大使三人,副使二人。皇清因之,兼理鼓鑄,康熙四年,改隸府通判,八年歸併於榷稅分司。宣德間1人,正統間5人,景泰間5人,天順間7人,成化間22人,弘治間19人,正德間16人,嘉靖以後90人,清順治間17人,康熙間1人後裁併。」
  • 臨清意拳威震上海灘
    意拳是我國傳統武術中最年輕的拳種,在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時稱「意拳」,在40年代的北平稱「大成拳」,創始人是王薌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如今並在海外發展迅猛。該晚的這場比賽,有來自中國、波蘭、加拿大、美國、韓國、泰國、日本、菲律賓、巴西、澳大利亞等國的眾多格鬥悍將,菲律賓銳武猛將塔塔、巴西柔術棕帶艾利頓·薩爾門託、俄羅斯魯斯塔姆、武林風75公斤級金腰帶得主瑟亞帕、內蒙古跤王伊布格勒、山東「精武英雄」70公斤級霸主陳超武競相上臺廝殺,上演了一臺滔天格鬥盛宴。  臨清是運河古城,著名的武術之鄉,習武之風較為濃厚。
  • 山東臨清獅子貓,美得不可方物,卻很少有人知道......
    波斯混血   中國臨清獅貓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飼養歷史。追溯中國山東臨清獅貓的起源,它是波斯貓與魯西狸貓的繁育而來的後代。其培育形成與伊斯蘭的傳人和運河的開通有密切的關係。據臨清縣誌記載:獅貓比尋常者大,長尾拖地,色白如雪,以鴛鴦眼為貴,北街回民多畜,此居奇。著名畫貓專家曹克家曾贊曰:「世界動物沒有異眼的,只有山東臨清有異眼貓。」
  • 令人讚嘆的臨清民俗文化
    臨清-文化悠久,傳統特色,極具內涵。  今天讓我們了解一下臨清令人讚嘆的民俗文化吧。臨清亂彈臨清肘捶的創始人張東槐是臨清唐元鄉人。首傳距今已有140餘年的歷史。在臨清城鄉流傳甚廣,影響巨大,造就了許多出類拔萃的武術家。
  • 臨清獅子貓
    中國臨清獅貓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飼養歷史。追溯中國山東臨清獅貓的起源,它是波斯貓(即現在所說的傳統安哥拉貓)與魯西狸貓的繁育而來的後代。早在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當時地處大運河和漳衛河交匯處的臨清逐漸形成了魯西最大的手工業、商業城市,大批歐洲商人和傳教士紛至沓來。他們帶來的波斯貓有了與魯西貓交配的機會,於是就出現了中國臨清獅貓。
  • 【上海文苑】No.21718期A版| 七律三首 文/山東臨清張成周
    七律三首 七律 登鰲頭磯感賦 文/山東臨清張成周 七律 題臨清運河鈔關 文/山東臨清 張成周 京杭漕運咽喉地, 古渡鈔關史鏡留。
  • 臨清獅貓美麗的傳說
    臨清鴛鴦眼獅貓繁殖力極低,且較難飼養,尤為稀世珍獸,現在國內動物園中多有存養,並供遊人觀賞。獅貓以其昂貴的身份,在世界寵物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臨清獅貓遍體長毛,頭大而耳短,因頸部毛長,形如獅子而得名。兩眼圓而大,一藍一黃,炯炯有神,俗稱「鴛鴦眼」。臨清獅貓以全身雪白 而長毛,鴛鴦眼者為最珍貴。全黑、全黃又鴛鴦眼者則次之。
  • 第二屆臨清青年書畫展
    方建光,山東臨清人,別署寄芸堂主人現為聊城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協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沈鵬工作室助教山東書協主席團委員景安文, 1983年出生於山東臨清先後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曾翔導師工作室助教《書法文獻》編輯部主任河北美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