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汪氏資訊」加入汪氏大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無論您是富還是貧,只要您姓汪;請點擊上面「汪氏資訊」關注,擁抱華夏汪氏大家族,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並進,弘揚汪氏文化,傳承汪華精神,共建華夏汪氏大家族的繁榮昌盛。【濟美醬園】山東臨清創始人:汪永椿!
臨清濟美醬園,創建於公元1792年大清乾隆57年,位於臨清城西北地段運河東畔,與河北省僅一河之隔,兩省交界、地勢繁華。數百年滔滔運河水,流淌出臨清盛極一時的繁榮,也給這座古縣帶來南北文化的眾多融合,濟美醬園的形成就得益於運河。臨清段的古老運河早就斷航,濟美醬園卻流傳至今,成為一家有著二百多年歷史的傳統老字號。
臨清地處漕運孔道,連通漳衛、濟水,自明朝以來已成為四方輻輳之地,舟車畢集、貨財萃止。特別是每年農曆四月至十一月漕糧北運期間,帆檣如織,百貨山積,七八個碼頭上,到處官吏士紳、商販店夥,還有運丁、腳夫、縴夫、船戶,林林總總,不下數十萬人,這些南來北往的各色人等,都習慣成筐成袋地買些耐存放的鹹菜,以備路途之需。而有一些鹽商,為了逃避臨清關稅,往往在過關前低價卸賣食鹽,所以在臨清鈔關前買鹽價格低廉。於是,精明的商人們便紛紛開起了醬菜鋪,從明朝到清朝,臨清陸陸續續有了幾十家醬菜鋪子。那時臨清的醃菜每年銷售可達三四萬斤。
公元1792年大清乾隆57年安徽歙縣人汪永椿沿運河北上,看到臨清的醬菜業有利可圖,便在城中御史巷對過後營街口購置了一所宅基,辦起了醬園,鋪號為「遠香齋」。汪永椿醬菜用料精良,制藝獨特,產品質量高於其他醬園,因而聲名鵲起,吸引了眾多購買者。汪氏還實行了「懸牌標價」的方法,將醬油、醋、醃菜按不同等級標出不同價碼,任人選購,這在當時也是一種創新,顯示了汪氏醬園的細心、周到,生越越做越好。到道光年間,遠香齋的醬菜品種已有數十種之多,醬菜園有醃菜大缸500餘口,店鋪20餘間,僅黃豆一項,每年就需購進3000餘石,總資金已達6萬餘兩白銀。遠香齋的醬菜口味融匯南北,產品大為暢銷。「遠香齋」已成為名噪江北的著名字號,其牌匾為夏津縣的翰林學士甄夢齡親為題寫。及至清末民初,遠香齋便更名為「濟美醬園」取《左傳》「世濟其美,不損其名」詞句之意,其經營也進入了鼎盛時期,總資產達到了20萬兩白銀,年銷醬菜30多萬斤,擁有1000口醃菜大缸,其產品有幹漬、鹹漬、醬漬、醬油、味醋、豆製品等6大類47個品種,尤以甜醬瓜與豆腐乳享有盛名。甜醬瓜色澤金黃,秀明如碧,質地嫩脆。醬、醋、紅青腐乳、醬鹹製品格具齊全,產品味正精細生意紅火,一時轟動臨清,順運河而名遐南北,來往客商無不以其腐乳、小菜為返鄉旅途之備饋贈親朋好友所需,引來八方客商爭先購買洽談生意,被譽為江北著名醬園。汪氏還實行了「懸牌標價」的方法,將醬油、醋、醃菜按不同等級標出不同價碼,任人選購,這在當時也是一種創新,顯示了汪氏醬園的細心、周到,生意越做越好。
1810年嘉慶十四年,聊城東昌府興建山陝會館內春秋閣,汪永春借山西、陝西兩地商人發達之意,為濟美的未來發展壯大祈福,捐銀四兩九(春秋閣內碑文記載),如其所願經數載有道經營,名聲大震,財源滾滾,生意興隆闊地建廠聲勢浩大,聞名江北.至清末,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產醬菜35萬公斤,豆腐乳和臭豆腐所用黃豆1萬多公斤。其產品有幹漬、鹹漬、醬漬、醬油、味醋、腐乳製品6大類47個品種,尤以甜醬瓜、小菜、豆腐乳享負盛名。甜醬瓜色澤金黃,透明如碧,質地嫩脆,增人食慾。豆腐乳色鮮味香,質地細膩,鹹淡可口,營養豐富。1822年(道光二年)濟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為御用貢品入宮,譽為「貢品小菜」「進京腐乳」名噪京城。臨清的「濟美」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大慈閣」、濟寧的「玉堂」,並稱江北四大醬園。
1915年濟美小菜、豆腐乳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獎。1920年甜醬瓜首次出口日本。1935年南京國貨博覽會上濟美牌產品獲獎。解放初期濟美號老店曾經與八路軍聯合辦企業以供軍需,1949年提供4000公斤甜醬瓜進京,供全國第一次政協會議用。1951年由濟美號老店牽頭聯合14家小醬園捐助醬菜80000斤支援抗美援朝活動。1953年濟美醬園在臨清率先實現公司合營。1956年全國性大合營臨清八家較有規模的醬菜副食店「東茂盛」「西茂盛」「遠香齋」「溢香齋」「瑞香齋」「周興齋」「利民」「茂盛」併入濟美,使濟美的聲勢更加浩大。1958年在臨清舊城廣積門內圈地二百餘畝建立新廠區擴大生產規模。在臨清政府的號召下,1959年提供醬菜10000斤赴京以供國慶十周年慶典之用,濟美醬園職工代表沈德旭受到毛主席親自接見。諸多歷史見證濟美醬園的歷史功勳被世人所公認。
濟美醬園已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在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在新的領導機制下濟美得到了飛速發展。花園似的廠區、現代化的生產車間、規範的科學化管理,公司不斷發展持續完善,以「發展才是硬道理」指導企業科技進步堅持發揚光大傳統名牌,不斷開拓市場,堅持品種創新,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2006年企業已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立了標準化、計量管理機制。實現了企業的三個五工程,打造了一批名優產品。濟美牌甜醬瓜1987年被國家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濟美牌醬萵苣榮獲1988年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牌獎」,濟美牌醬菜1995年被山東省經委命名為「山東省傳統名特食品」,1995年濟美醬園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質量達標企業。
公司司現佔地面積10.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員工484人,資產總額1.6億元,經營產品有甜麵醬、醬油、食醋、醬鹹菜、腐乳製品五大系列15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銷售網絡南到廣東,西至西寧,北至哈爾濱遍布全國大江南北三十多個大中城市500多家超市,年銷售總額13997萬元,利稅3195萬元,為臨清市龍頭骨幹企業,是一個有著二百多年歷史文化的老字號企業。
濟美牌「甜麵醬」醬香濃厚,體態光亮紅潤,味鮮美,可用於烤鴨、鮮蔬菜的蘸食,用其海鮮、肉類、炸醬燒制的菜餚風味獨特、醬香四溢、釀香撲鼻、味美可口。2001年濟美牌甜麵醬被中國農產品博覽會評為名牌產品,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名牌產品」, 同年我公司被山東省商貿委評為「山東老字號」企業。
多年來,濟美人秉承「市場無限大,誠信天地寬」的宗旨,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誠邀社會各界有志之士加盟,誠招代理,共創美好未來。
(45世爽公-56世道興-61世焱-68世釗-76世周-82世文才-90世永椿)
永固公下六十一世諱焱分遷南鄕琴川(清乾隆年間汪氏通宗世譜第25冊未中部)
褀按:御史祭酒師全公生二子,次道興掌越公誥,勅兼守墓宅。舊譜所載班班可考。道興再傳記,以指揮使鎭雲臺,遂家開化。記生四子,長永固以父命還居慈川,誥勅墓宅,仍世掌之,不墜厥職。永固生五子,長孫焱由慈川遷南鄉琴川,傳十三世曰福、曰壽、曰寧,三支並傳。而壽之子孫尤螽斯蕃衍,詩書繼起,為歙南巨族。自始遷迄今閱三十世矣。其人心樸誠,風俗淳,美念水木,重本源,律以祭酒之遺訓、指揮之家法,夫何愧焉!譜琴川。
附註:
1、建議各地族人用手機下載掃描軟體「CS掃描超能王」拍照掃描,保存電子版,列印使用,老譜妥善保存並傳一份到QQ:278135252 匯總;以便編委會工作室及時安排人員錄入改編為電子版;
2、歡迎有懂電腦熟悉文檔錄入的宗親一起參與汪氏族譜的修訂、改編等相關工作(義工)、古籍整理、古文斷句人員(義工),報名請加微信:159 6133 2733 ;
3、資料報送及贊助經費聯繫人:汪子涵 (宗譜部主任) 手機:15961332733(微信同號)
贊助經費唯一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帳號:6217983000019892038
開戶名:汪子涵
開戶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灌南縣鎮中西路支行
【汪氏宗親網/汪氏資訊微信公眾號平臺】創始於2006年2月份,十多年來致力於對汪氏譜牒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汪氏資訊》微信公眾號平臺是由《華夏汪氏宗親聯誼會》與《汪氏族譜編修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意在宗親聯誼、尋根問祖、續修族譜、傳承汪氏;我們還將為您提供最便捷的家譜編輯軟體,義務為尋根問祖的宗親提供資料並幫助其查詢相關族譜,並為您提供最全面的汪氏族譜資料庫,我們還義務為您免費培訓如何編輯家譜輔導。了解更詳細的精彩內容請點擊加關注《汪氏資訊》公眾號。
」天下汪氏一家親「
點讚,留言、轉發 、讚賞以示鼓勵,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尋根問祖、修統譜、無譜之人如何編修家譜,諮詢熱線:15961332733(微信同號)
—————————————— 感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