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之星
猶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猶太教的主要誡命與教義來自《託拉》,即聖經的前五卷。猶太教認為,世上只有一位神,即無形並且永恆的上帝。他願所有的人,行公義,好憐憫,因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應該有尊嚴且受到尊敬地對待。
眾所周知,中東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最早發祥地之一。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當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已經趨於衰敗時,一位名叫亞伯拉罕的希伯來人從兩河流域南部的烏爾、經巴比倫、馬利、哈蘭遷徙到被稱作迦南的地方(即巴勒斯坦)。
亞伯拉罕
據《聖經》的描述,亞伯拉罕的這次遷徙乃是受上帝指引的:「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王,你也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在亞伯拉罕99歲時,耶和華又與他立約,令其子孫繁多,並賜迦南地為他們永久的基業。此後,亞伯拉罕生子以撒(Isaac),以撒生子雅各(Jacob)。他們就是通常所說的猶太人的祖先,也是猶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亞伯拉罕活了175歲。他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先知。也是傳說中希伯來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等民族的共同祖先。亞伯拉罕意為「多國之父」,他的妻子撒拉意為「多國之母」。
夏甲和以實瑪利
《創世紀》中記載亞伯拉罕和撒拉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撒拉本不生育,在撒拉的懇求下,85歲亞伯拉罕娶了撒拉的女使 夏甲。夏甲生下亞伯拉罕的第一個兒子,取名 以實瑪利。哪知道,神後來讓撒拉奇蹟般的生下了兒子以撒。那時候亞伯拉罕已經100歲了,撒拉90歲了。可能因為繼承權的緣故,妻妾矛盾無法調和。也許是為了民族純潔的需要,亞伯拉罕將外族妻子夏甲與他幼小的兒子送到了他原來老家的東邊,現今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附近。他為這對可憐的母子留下一袋乾糧和一皮囊飲用水之後便回了迦南。而當時幼小的以實瑪利在遺棄之地用腳蹬出的救命的清泉,成為了舉世聞名的麥加聖泉「扎姆泉」。
妻子撒拉死後,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個妻子,叫基土拉。基土拉為他生了6個兒子。晚年他預備將一切所有的都給嫡子以撒,趁著自己還在世的時候,亞伯拉罕把財物分給他庶出的兒子們,打發他們離開以撒,往東方去。基土拉的子孫中,米甸就是她和亞伯拉罕的後裔。
《聖經》舊約中的創世紀和《古蘭經》中皆記載亞伯拉罕的嫡子以撒是猶太民族的祖先、庶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
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他的其中10個兒子,2個孫子演化為12個部落,並稱為「以色列人」。
約公元前1720年,以色列人為逃避饑荒從迦南來到埃及,開始了長達約430年之久的寄人籬下、受人奴役的苦難史。
摩西
公元前14世紀,一個傑出的猶太人應運而生,他就是摩西(Moses)。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不堪忍受埃及法老和統治者的奴役,決心離開埃及,回到他們的祖先曾經居住過的迦南,重新開始自由的生活。
約公元前1290年,摩西率領他的同胞成功地逃脫了法老軍隊的追擊,出埃及,越紅海,到達西奈曠野,給以色列人帶來了新生,揭開了猶太歷史的新篇章。摩西是以色列人公認的偉大領袖和民族英雄。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並沒有直接去往「應許之地」迦南,而是在西奈半島輾轉逗留了40年。在這期間,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摩西在西奈山接受上帝賜予的法律。也就是說,猶太教基礎的法律是經過摩西確立起來的,摩西是猶太教的實際創始人。
摩西沒有完成去「應許之地」立國的大業。他在去世前把權利傳給約書亞,由後者帶領以色列人去徵戰迦南。經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以色列人獲得了大致為以色列和約旦的地盤。在約書亞死後的200年間,以色列人和周邊民族的戰爭連綿不斷。後來,軍事首領掃羅被先知撒母爾選中為王(公元前1028年-1013年),建立了君主制國家。
大衛王抬著約櫃
掃羅之後,大衛繼任國王。大衛定都耶路撒冷,在位40年(即公元前1013年-973年),進一步統一和壯大了自己的神權國家。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是一代明君。他對猶太教的最大貢獻是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巍峨壯觀的聖殿,史稱第一聖殿。聖殿是存放約櫃的地方,也是以色列人舉行獻祭等神聖典禮的場所。
所羅門死後,統一的以色列王國一分為二。南方為猶大國。北方為以色列國。公元前721年,亞述人攻克北方以色列國,其人民被掠往亞述,後逐漸同化、消失。南方的猶大國於公元前586年被新巴比倫國王 尼布甲尼撒二世滅亡,民眾被迫流亡巴比倫50年,史稱「巴比倫之囚」。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戰敗巴比倫帝國,發敕令讓猶太人重返家園。回到故國的猶太人在原址上重建了聖殿,史稱第二聖殿。
耶路撒冷 三教聖地
在波斯帝國統治迦南的200多年中,猶太人享有較大程度的自治,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到了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大軍掃平迦南,取代了波斯在這裡的統治地位,並由此進入埃及。在希臘統治時期,猶太教曾經一度和希臘文化共存,然而公元前198年以後,亞歷山大的後繼者們則強迫猶太人放棄猶太教,接受希臘文化。猶太人不堪忍受希臘人對他們的政治壓迫和宗教迫害,奮起反抗。
公元前63年,龐培的羅馬大軍進入了巴勒斯坦,取代了希臘人在這裡的統治。不久,親羅馬帝國的猶太人希律控制了巴勒斯坦的大部,並成為傀儡政權的王。
就在這一時期,耶穌誕生了,先知說伯利恆出生的這個嬰兒(耶穌)將來會領導所有猶太人,希律王為了找到他花了很多心思,甚至下令將伯利恆及附近的兩歲以下嬰兒統統殺掉。但是天使給了約瑟訊息,讓他連夜帶著老婆孩子逃出了伯利恆。
希律王死後,他的三個兒子瓜分了這個地區, 以後內亂不斷,民眾也開始大量外逃,流亡到世界各地。公元70年,羅馬軍隊放火把宏偉莊嚴的猶太教第二聖殿夷為平地,猶太教的獻祭和與之相關的儀禮制度從此一勞永逸地消失了。
在此後的1800多年中,多災多難的猶太人不僅沒有政治上的獨立和自由,而且被迫流亡世界各地,成了「沒有祖國的人」。1948年,返回家園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建立了新的以色列國,這種局面才宣告結束。至今猶太人信奉者自己的傳統宗教,也不主動到外族人中傳教,謹守著與耶和華的契約。
綜上所述,猶太教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即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先知,也是傳說中希伯來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等民族的共同祖先。他的嫡子以撒是猶太人的祖先,庶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 另一個是摩西,接受神的指引,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並接受上帝賜予的法律,把猶太教的基本法律建立起來。
另外要說的是,基督教是猶太教派生出來的,屬於同源。但猶太人是不過聖誕節的,就好比蒙古人不過中秋節一樣,千萬別忘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