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賽尼人的宗教信仰與倫理,以及和基督、猶太的淵源

2021-01-07 每天讀文史

引言

艾賽尼人的組織、宗教生活樣式與倫理,往往被人,尤其是被猶太教這邊,關聯到原始基督教的實踐上。和基督教徒一樣,艾賽尼人也有洗禮、愛的餐會、無等差的愛的共產主義、貧者救濟、使徒職(猶太教意味下的概念用法)、對婚姻的嫌惡,以卡理斯瑪尤其是預言為致力追求的救贖狀態。

他們的倫理,如同古代基督教的倫理是極為和平主義的,要求對敵人的愛,在救贖希望上給窮人的評價高,給富人的則是不利的評價,一如福音書裡的貧者要素那般。除此還有和原始基督教相親近的一般法利賽派的倫理的構成要素:艾賽尼人的倫理和原始基督教的倫理在許多點上都意味著法利賽倫理的強化提升。只不過此種提升的性格在此與在彼有著相當大的分別。

▲十字架

因為正是在禮儀的潔淨這點上,耶穌本身在其宣告的信息裡已駛向完全不同的軌道。起著不朽作用的主的話語:「入口的不能汙穢人,出口的乃能汙穢人,而且唯獨出口的,是打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汙穢人。」這意味著:對他而言,具決定性的是心志倫理的升華,而不是猶太教的潔淨律法的那種儀式主義的優越,而且相對於艾賽尼人對於禮儀不淨者的那種戰戰兢兢的避之唯恐不及,他則是十足堅定從容地與他們往來和同桌共食。

不過,在雙方都可以找到的諸多倫理觀念,於這兩個教團的起源地區裡是以極其多樣的形式散播開來,而同一種類的制度,部分已是法利賽的兄弟團所共有的,部分則我們不得不這麼假定,是各式各樣的崇拜團體所共通的。其中,比什麼都來得重要的是:一個當下可見的活生生的救世主的顯現,以及原始基督教獨特的「靈」的強大意涵,在艾賽尼人而言,就我們所知,始終未曾有所聽聞。靈,作為典範的恩寵狀態之明證的卡理斯瑪與標誌,對於猶太教與法利賽派的教說而言,的確不是個陌生的概念。

▲裡約熱內盧

「耶和華的靈」,作為狂戰士卡理斯瑪,臨到英雄與君王,尤其是作為幻視與先知預言的卡理斯瑪,有時甚而是奇蹟的卡理斯瑪,臨到先見、先知與行奇蹟者;大祭司需求耶和華的靈,為的是得以有效地贖清人民的罪,它離開他、捨棄君王或英雄,如果他有罪;耶和華的靈在每個教師身上也是強大的,如同先知通過靈而看見與聽見,教師也是通過靈而施教。在猶太聖典裡,稱靈為ruach-ha-kodesch,其邪魔的敵對者是「汙穢的靈」的教唆,在福音書裡,作者稱之為「鬼王」別西卜的靈。由於敬畏上帝的名,拉比往往不用「聖靈」一詞,而代之以「shekina」這個名稱。

由此發展出的教義是:天地創造之初,「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那聖靈是創造者在第一日所創造出來的。鴿子,遭受迫害的以色列的象徵,在猶太聖典裡有時也被當作是聖靈的傳遞者。在猶太聖典的文獻當中也出現這樣的想法:聖靈是為人在神前調停的「synegor」,亦即「求情者」與援救者。不過,先知時代業已結束的教說也讓如此見解成立:聖靈自瑪拉基之後已自世界消失了。人不再能得到它,所能獲得的不過是「batkol」,亦即拉比為了正確解釋神的律法所必須的靈。另一方面,約珥是如此看待彌賽亞來臨之後被揀選者的潔淨與神聖:那時聖靈將分布在所有人身上,兒與女要說預言,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而僕人與使女也將為聖靈所澆灌。

▲裡約熱內盧基督像

據此,聖靈在所有人身上的復活便是彌賽亞到臨的徵兆,也是天國已近的徵兆。此種想法對於基督教的聖靈降臨奇蹟觀念而言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為一種非理性的神賜預言稟賦的這種獨特意義上的「聖靈」,拉比既不敢說自己可以擁有,也不認為這是教團成員之恩寵狀態的表徵。因此,拉比教師的權威即使是如此之高,他也從來不會有這樣的想法:要求擁有一種靈的「超人」的地位。支撐其權威的總是出自先知之口與律法書裡明文記載的確定話語。

朝著靈魂司牧者崇拜的方向前進依照印度、亞洲與基督教裡的導師崇拜的那種方式一的任何發展,一概都被排除掉。而這也是猶太教的神觀本身所不容的,此種神觀迫使任何的被造物神化都被當作是異教的恐怖行徑而遭到拒斥。不過拉比自己也不曾考慮過成為按照這種基督教的或亞洲現象的樣式所發展出來的聖者崇拜或秘法傳授者崇拜的對象。他所從事的是一種宗教的天職,但他並不施行恩寵:這麼做原本是一在有限範圍內祭司的卡理斯瑪,並且一直是因其為可拉族後裔而具有資格的祭司們的表徵-唯有他們有資格宣說「祭司的祝福」,雖說本質上只是形式上而已。

▲耶穌

直到東歐的哈斯丁運動才在哈斯丁神秘主義義人身上創造出一種人物,與亞洲的救苦救難類型和秘法傳授者類型相應的人物,他們所宣稱擁有的權位也因此正與拉比的權威處於最為尖銳對立的狀態,並且被後者拒斥為異端。猶太拉比既不施行聖禮救贖,也不是個卡理斯瑪的急難救助者。他的宗教特殊資材是「知識」。這受到非比尋常的極高評價。在榮耀上,他超越其尊長及其父母,所謂「知識至上」。拉比個人權威的意義端在於他以身示範,亦即在於他的典範性生活樣式,然而其標誌不過是嚴格地一以神的話語為取向。拉比在其義務性的工作領域裡同樣是個「話語」的僕役。但他絕非「說教者」,而是個「教師」。他在封閉性的學生圈子裡教授律法,但並不公開地通過說教來勸導教團。

的確,他也在猶太會堂裡施教,不過,在古猶太教裡,就我們所知,這僅只發生在大祭典之前的安息日及卡拉班之日。目的同樣在於教導虔敬的教團在那樣的日子裡該遵守哪些儀式義務,就像個人有了疑問時,他作為建言者來援助他們有關儀式義務的問題。除了有系統地將律法教授給學生,拉比的職業活動重心在於:依羅馬法律家那種方式來進行解答工作,以及作為仲裁者的活動,而被召喚到「拉比法庭」執事的拉比就真正是在擔任法官的工作。反之,安息日午後的公開的宗教一倫理說教,在猶太教古代是完全無組織的。不過,只要有公開說教活動存在-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不管當時或是後來,此種活動一直是落在有別於真正定居於地方上的拉比的另外一種人手上,亦即「magyr」,後代的這種受過拉比教育的遊方教師,確實是個非常古老的現象。

▲猶太教

作為遊方的辯士、富有的教團成員的座上客,他漫遊於一個又一個教團之間,完全如同一徑在各猶太會堂裡說教的保羅那樣。當然,浮上檯面的不止是雲遊的演說者。相當寬廣的教學與說教自由,使得任何自認為夠資格同時也被教團認可的人都可以進行說教。真正以福音為禮儀上的前提的「聖經學者」也這麼做。不過,顯然不是正規的職業義務。另一方面,拉比的任務僅在於整治非祭司性質的而是純粹技術一儀式性質的事務:在古猶太教裡,尤其是儀式性沐浴的施行以及shehitah,儀式性的屠宰這是他必須照管的,有時候他甚至必須自己動手。只是,所有這些事項裡,律法的權威性解釋是而且一直都是主要的工作。

此種律法解釋的技術本質,在此相應於小市民階層在社會條件制約下所生出的特質。古代拉比本身相當大一部分所屬的這個階層,也是律法解釋最為重要的擔綱者。如先前所強調的,「健全的常識」與實踐一倫理的理性主義,亦即總是與市民階層相親近的那種內在態度,強烈地影響了拉比對待律法的方式:發揮功效的,一方面是規定的「ratio」而非其文字,另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的迫切性需求,尤其是經濟的需求。反之,真正「建設性的」理性思維的可能性則完全付之闕如,換言之,像羅馬從事解答活動的法律家所秉持的並且也唯有他們所運作的那種真正的「法律家的」思維一概從缺,這實際上意味著欠缺理性建構概念的能力。

拉比絕非純粹世俗的尤其是高貴的法律家階層,如同羅馬的法律解答者那樣,而是平民的宗教禮教師。拉比與神的實定命令的內在結合,比起法律家與實定法所可能有的牽繫還要來得強烈,何況再加上任何市民階層的理性主義都具有的典型形式與限制。話語的解釋與具象的模擬取代了概念的分析,具體的決疑論取代了抽象與綜合。古代拉比總是大幅度地以實際理性的需求為取向,並且徹底以具體的個別案例為取向的判決實踐,的確歷經了某種「理論的」擴大,亦即神殿崩毀後,在美索不達米亞與巴勒斯坦的大拉比學派成為此種判決實踐的有組織的中心,而且對整個文化世界而言,此一中心地位直到卡羅琳王朝時代終了時一直維持不墜。

▲巴勒斯坦

同時,拉比的尊榮地位也與家父長或其正當的代理人所施予的聖職敘任儀式相結合,而正規的學院研究課程明文規定了師生的聽講、質問與討論,以及研究俸祿與寄宿學校。法利賽派兄弟團的特殊組織顯然已經消失:「chaber」後來是用來指稱一個特別熱切於研究律法的人,也就是典型後期猶太教的律法名家,而「perushim」也被用來指稱學生。法利賽主義的「精神」在猶太教裡是唯一支配性的。

結語

不過,不再是一種積極的兄弟團的精神,而只是文獻研究的精神:根據時而浮現的想法,神本身也「研究」永恆妥當的律法,為的是按此行事,好比印度的世界創造者實行苦行,好使他能夠創造世界。如此,擺脫具體案例的一種有系統的思維得以發展出來。只是,此種思維的特異性,部分取決於古代拉比之受到傳統的束縛,部分則取決於固有的社會結構。

相關焦點

  • 猶太人的猶太文化、猶太宗教
    -含米特亞種,根據猶太教(Judaism)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宗教意義)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民族意義)都屬於猶太人。當今猶太人的宗教信仰主要還是猶太教,但也有少部分人轉信其他宗教,如基督宗教等,亦有不少猶太人是無神論者,但仍會保留猶太傳統。這些猶太人大都生活在以色列以外的其他國家(信了基督教的猶太人以色列一律不承認是猶太人)。猶太教崇拜單一的主神雅赫維(基督教中稱耶和華),是希伯來人內部的民族宗教。
  • 基督信仰中國化的聖經基礎
    (創12:2-3)今天的世界處於後冷戰時代,但全球卻好像回到第一世界大戰1914年時的處境,不同的民族彼此爭競和衝突,滅族的殘酷行動在非洲和南歐發生,狹隘的民族主義在全球蔓延,成為二十一世紀恐怖主義的根源。而國粹主義也在歐美抬頭。基督信仰源於猶太教的信仰,亞伯拉罕是猶太人血緣的先祖,但也是強調超民族界線的基督信仰者的信心之父。
  • 基督教和猶太教都信仰上帝,兩教有什麼不一樣呢?
    猶太教源於古典希伯來宗教。公元前6世紀前期,新巴比倫亡猶太王國,焚掠城池,將大批猶太人掠往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這一事件促成了希伯來宗教向猶太教的轉變。(也有學者為強調古典希伯來宗教和猶太教的延續性而將兩者統稱為猶太教。)
  • 宗教團體的衍生:艾賽尼派教團組織的出現與發展
    艾賽尼人與較不潔淨者的隔離,不止是排除與他們通婚與同桌共食,而且還全面排斥與之有任何接觸。艾賽尼人也拒斥生活不嚴正的祭司,並且因而導致對祭司的價值貶抑,甚而一般說來強烈地不信任祭司。當然,我們就要談到的他們對於獻牲的特殊態度,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除了大力強調見習者的洗禮以及一有機會就一直不斷重複地潔淨沐浴,此種激進的潔淨追求在禮儀方面,首先是表現在法利賽派特有的命令的極度嚴格性上。
  • 基督與宗教相對
    實際上,一切與這個女子並她情形有關的事物都在耶路撒冷、聖殿、聖別的祭司體系、以及典型並真正的宗教之外。基督的出生與宗教完全沒有關係,完全是在宗教之外成就的。基督在宗教之外被尋見馬太二章告訴我們,人如何尋見這位基督。祂不是在宗教之中被尋見,也不是被宗教人士所尋見。
  • 世界哲學史丨施杜裡希 :「世界倫理」——世界宗教宣言
    、標準、規定和信條都是以他們所信仰的宗教為依據的,或許今天的情況也仍然如此。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他所信仰的宗教的信條就是最高權威,這些宗教信條依賴著古老的傳統——或許這也是它們備受尊重的前提——並通過說教和教育的方式被世代相傳。
  • 愛因斯坦有宗教信仰嗎?
    本來愛因斯坦有無宗教信仰,與他的偉大成就和高尚品格並沒有直接關係。但經常有宗教徒、宗教網站甚至邪教人員大談愛因斯坦是猶太教徒、基督教徒等,以此來論證宗教的偉大和合理。當然,也有很多文章駁斥這種說法。那麼,愛因斯坦到底有沒有宗教信仰呢?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但是他的父母並不是猶太教徒,就像很多西藏人不是藏傳佛教徒,而是共產黨員一樣。愛因斯坦中晚年生活在美國,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愛因斯坦參加基督教生活。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中,最初被認為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信徒基本為猶太人,但由於教義和禮儀等方面與猶太教的不同,逐漸從猶太教中分離出去,形成基督教。基督就是彌賽亞,即救世主,也是耶穌的尊稱。
  • 猶太文化的亞蘭語淵源
    與其他有著輝煌歷史的古代民族如蘇美爾人、希臘人、中國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等相比,唯獨猶太人沒有自己統一的民族語言。歷史上,英美人、法國人、德國人有英語、法語和德語,猶太人沒有自己統一的民族語言。那麼,他們究竟使用什麼語言?之所以沒有自己統一的民族語言,是因為猶太人入鄉隨俗,講當地語言,不斷發展出一些祖先語言與當地語言的混合語,如猶太阿拉伯語、猶太喬治亞語等。
  • 關於託馬斯·潘恩宗教信仰的猜測
    在他被逮捕和監禁在法國之前,知道他可能會被逮捕和處決,按照十八世紀早期英國自然神論派的傳統,潘恩寫了《理性時代》的第一部分,對有組織的「揭露」宗教的攻擊,結合了他在《聖經》中發現的許多不一致之處。關於他自己的宗教信仰,潘恩在《理性時代》中寫道:「我相信一個上帝,但現在不再相信;我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我不相信猶太教會、羅馬教會、希臘教會、土耳其教會、新教教會或我所知的任何教會所宣稱的信條。我自己的思想就是我自己的教堂。所有國家教會機構,無論是猶太的、基督教的還是土耳其的,在我看來,都不過是人類的發明,是為了恐嚇和奴役人類,壟斷權力和利潤而建立的。
  • 3分鐘看懂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而傳統上猶太教和基督教認為伊斯蘭教是在吸收了猶太教與基督教的經典和教義思想的基礎上創立的,但伊斯蘭教徒(穆斯林)對此說法持否定,反認為前二者把古老的一神教內容更改。三者在宗教儀式及歷史依據上具有許多一致性。
  • 宗教這麼多,為什麼選擇基督信仰?
    有許多人想要脫離罪以及罪惡的世界開始尋找一些所謂的正統教派,以此帶來安全感和消除罪惡感,或許很多人都在掙扎,在背負罪惡的痛苦裡徘徊。近期,以色列網站報導,某法輪邪教組織在以色列大肆張貼海報宣傳其組織內容,據資料了解,法輪組織是20世界90年代開始運作的,似乎起點是在中國。
  • 宗教政策的轉變:鄰邦的文化倫理以及早期以色列的信仰變化
    借本土祭司之助進行支配,這個重要準則的萌芽,我們在北方王國崩解後亞述人如何迎合撒瑪利亞的宗教需求的傳說裡很可以看得出來。隨著大國的宗教政策的這種轉變,對先知而言外來支配所可能帶來的宗教恐慌也因而消除,而這應該就是影響耶利米採取那種態度的一個決定性要素。
  •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基督教篇)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基督教篇)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宗教的起源與發展》《宗教經驗種種》《人類與宗教》《人的宗教》。公元1世紀,猶太的拿撒勒人耶穌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創立基督教,繼承了猶太教的《聖經》,信仰上帝創造並主宰世界。《聖經》認為人類從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並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藉助耶穌基督,才能獲救。
  • 動蕩時期的猶太人,宗教信仰可曾變過?
    經過一系列的變化,例如國家毀滅,聖殿被毀和流放到異國,它們仍然可以作為一個國家存在,因為它們保持了最低的底線信仰。沒有這個國家,他們的宗教信仰自然就成為維持自己的特色的最重要部分。特別是在兩個條約之間動蕩的中東地區。
  • 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區別
    猶太教認為耶穌是一位優良的倫理教師或是一位先知,而不是彌賽亞。更不是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上帝。猶太教出現於公元前1千紀,流傳在猶太人中間,而基督教卻出現於公元1世紀中葉,流傳在部分猶太人和 外邦人中間。第二,基督教最初產生於猶太教內部,其教徒參加猶太教的一切活動,與猶太教徒一起在會堂裡舉行宗教儀式,後來由於對羅馬帝國統治和民族起義持不同態度而分道揚鑣,形成一個異端派別,即基督教。
  • 猶太教有哪些禁忌?以色列人:不吃豬肉和有貝殼的海鮮
    猶太教有哪些禁忌?以色列人:不吃豬肉和有貝殼的海鮮!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猶太人最成功的地方並不在歷史,而在宗教。猶太人首創了猶太教,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但是猶太教一直無法發展壯大,這是為什麼?因為猶太教認為,只有以色列人才能被拯救。
  • 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淵源、區別與衝突(三)
    (一) 三教的淵源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起源自古老的猶太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被稱為天啟宗教或亞伯拉罕諸教,三者關係非常密切。按照亞伯拉罕諸教的教義,所有的猶太教徒、基督教徒、伊斯蘭教徒,無論民族種族,都將發祥於中東的閃米特人(包括希伯來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亞述人)亞伯拉罕認作祖先,都信仰其經典是神的話語,是唯一真神與人類訂立的契約。唯一真神創造了世界和人類。三教共同信仰猶太教的唯一真神,發源於中東沙漠地區,以希伯來聖經為根基,以耶路撒冷為聖地。
  • 以色列:距今2000年的第二聖殿時期猶太儀式浴池出土
    挖掘工作負責人阿卜·厄爾加尼·易卜拉欣(Abd Elghani Ibrahim)和瓦利德·阿特拉什(Dr. Walid Atrash)解釋說:「潔淨設施米克維的存在,的的確確表明這塊古老農場的住民是過著宗教及傳統生活方式、遵照《託拉》(Torah)誡命保持潔淨的猶太人。自第二聖殿時期至今,猶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到了儀式浴池。」
  • 《世界宗教源流史》天啟宗教——亞伯拉罕諸教
    ◆共同的神-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仰同一個神,稱為「雅威」和「安拉」,但是三個宗教對於這個神的詮釋有很大的不同。◆共同的祖先 -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認為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他們的祖先。 2、宗教爭議(1)猶太教認為亞伯拉罕和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於唯一神「雅威」,雅威通過摩西和以色列人訂立約定《十戒》,只要以色列人遵守約定,只崇拜唯一神「雅威」,雅威將保佑以色列人。信仰上,猶太教只承認《聖經》中的舊約部份,即希伯來聖經或叫希伯來手稿。猶太教不接受聖子論以及三位一體,他們並不認為耶穌基督是他們的彌賽亞,並繼續等待彌賽亞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