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餘六大山峰(文字版)
天華山所在的李洞村,因為沒有飯店而讓那些攀登者有些遺憾,不過這幾年,隨著戶外運動的興起,在季節適合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來攀爬這座大餘第一高峰,有心的人也留意下附近的居民,留下號碼後,在攀登下山品嘗下之前聯繫的居民所特意做的農家菜,喝一壺內良當地老表所釀的穿缸酒。
-
跟著老照片尋訪山城巷 她就是30年前「畫中人」
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與當年幾乎相同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一張金川縣城的老照片
這張已經泛黃又破損的剪報,是1983年10月8日《四川日報》記者林賢書拍攝的《雪梨之鄉》)——金川縣縣城。刊登在當天《四川日報》頭版右上角,據我所知,這是迄今為止展現金川縣城全境,最早,最完整的照片之一。 金川縣城從箭道子遷移到屯上,大概是1958年左右。只有一條大街和一條后街(公路),一條與大街垂直,通往箭道子的小街。 照片是從箭道子往下拍攝的,將金川縣城盡收眼底。
-
花香、板鴨香、地鴿香,大餘的好東西太多了
大餘縣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是宋代周程理學起源地,放眼全境,名勝古蹟有唐宋所闢梅關和古驛道、南唐丫山靈巖寺、宋嘉佑寺塔、宋牡丹亭等,其中嘉佑寺塔、梅關和古驛道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昨日有人與大薈師爭辯,說贛州的板鴨之鄉是大餘,其實板鴨之鄉有很多,贛縣本就是板鴨之鄉,江澤民親自認證的,不容置喙,再者說,都是江西的美味,一同走出去豈不美哉,無需浪費口舌爭一夕之長短。今日,大薈師帶大家走進大餘,一起來看看中國的瑞香之鄉。
-
我本善良版——舌尖上的大餘(下)
建行邊上有一家康師傅早餐館,牛肉湯是正宗的瑞金味。說到清湯,特別聲明不是餛飩啊,就在那家不知名的小店,中信廣場農村信用社邊上,但是白天沒見過經營,估計是當夜宵吃。說到手工面,建材街有一家,具體位置在轉盤往東門幼兒園走不到五十米,掛的招牌好象是餃子館,你點麵條也行。在大餘吃早飯,說句不好聽的話,要麼你就帶上幾百塊,要麼你就帶上十塊錢。
-
中巴邊境最美縣城:塔什庫爾幹
有去過塔縣的人說,自駕去新疆,跑了數千公裡南北疆,躲過了伊犁的草原、花朵,躲過了喀納斯的湖光、秋色,躲過了吐魯番的葡萄、美酒,卻最終被喀什城南300多公裡,那一座帕米爾高原上叫做塔什庫爾幹的小縣城「勾走了魂魄」,以至於在離開時悵然若失,久久不能忘懷。因為這個中巴邊境線上的小縣城,藏著太多太多的美好。
-
我國不知名的縣城藏著世界奇塔,與比薩斜塔齊名,純木構塔式建築
現在,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在當地越來越優秀,這主要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生活,現在我國的旅遊業發展得這麼好,很多地區都在開發古老的城鎮和古老的建築作為觀光景點。今天介紹在我國境內歷史悠久的塔的建築,說起塔的建築,就會想到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和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這兩座塔在世界上也很有名,今天介紹的這座古塔和這兩座世界聞名的塔並列在一起,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塔」,「奇塔」的知名度和海外這兩座塔相差很大,在我國不有名的縣裡。
-
100年前的績溪你見過嗎?全是珍貴老照片!
先來看一張近50年前的績溪城區老照片。圖中的楊柳村橋是不是很熟悉?現在的績溪縣城,照片中橫跨揚之河上的就是承載幾代人記憶的楊柳村橋龍川景區 唐祖懷攝績溪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有文化遺存300多處,是安徽五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歙縣、壽縣、亳州、安慶、績溪 ),「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徽墨之鄉」
-
大餘暖心事——大餘好人南雄老蔡鵝王蔡盛學!
說起黃龍鎮的南雄老蔡鵝王店,想必大餘縣城的吃貨們都知道。在這次疫情來臨之際,老蔡沒有躲避,迎難而上,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一幕愛心商家支持抗擊疫情的動人篇章。昨天上午,當他知道有一位南雄油山籍的少年流浪者,因為疫情從大年初一開始就一直呆在黃龍鎮派出所沒有走,現在疫情穩定之後,在民警的勸說下才說出真情想回家,於是身為大餘公益組織讓愛回家的會員老蔡自告奮勇的開車準備送這個流浪者回去。離開之前,老蔡特意帶他到鵝王店飽餐一頓。
-
【崇義縣衙選址故事之】河沙定縣城
在諸多措施中,根據以往的經驗,王陽明認為在被平定的地域建立縣治,並且在關鍵要害處建縣城是最為重要的一環。為此,王陽明便多次帶領部下到最符合建縣城條件的橫水、過埠兩地開展調查研究,勘察地形摸清資源,廣泛聽取意見。
-
大餘籃球人物篇之(82)——搖擺人黃振輝
作為同狼王馮傑、小飛俠裴可同一屆的校友與球友,前兩位在拿到超級聯賽的冠軍之後,已經徹底的退出了大餘籃壇,但是黃振輝現在依然在籃球場上拼搏著。(左為黃振輝,右為我本善良,拍攝於2012年)作為一個可以勝任得分後衛,控衛、小前鋒的鋒衛搖擺人,黃振輝成名在GRS。
-
龍州這座塔居然是廣西十大塔之一
承露塔位於巒城西南二公裡邕橫公路南側金龜嶺上,距縣城及南寧均為六十公裡。塔東臨鬱江,因塔南一點五公裡為高村,又稱「高村塔」。 塔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八角五層磚塔,塔底直徑五米,高18.30米,塔頂置園形鐵鍋一口,從不生鏽。自建成至今屢遭洪水衝刷,日曬風吹雨打,仍屹立不倒。崇左歸龍塔
-
太行山裡一個小縣城,有一座清代古塔,塔上4個字300年後變成現實
因此,如果不是親自來到武鄉縣,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小縣城裡的這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塔。塔身上的記載表明這座塔建成於清朝康熙49年(1710年),由著名的五臺山僧人閻福江歷時12年,才終於修建完成。這座塔共十三級,高31.5米,塔體為錐形空心體磚石結構,八角攢尖頂;塔內層與層之間有木樓梯相通,每層皆放置有形態各異的佛像;八面磚牆之上,皆有各種佛經故事浮雕。因塔內佛像眾多,故稱之為千佛塔。
-
山西這3座縣城被點名,未來將有大發展,有你家鄉嗎
旅行測試正如它的名字所示,具有很強的測試引領作用,小編這就帶你看看它有哪些厲害的地方,在表裡山河大山西中脫穎而出,平遙縣,山西省文物大縣,有300多處古蹟,境內因平遙古城而聞名中外。平遙古城有著2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時期古代縣城原型,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匯通天下」日升昌票號被稱為「中國現代銀行開山鼻祖」;雙林寺被專家稱為「東方的彩塑藝術寶庫」,鎮國寺萬佛大殿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珍貴的木造建築之一,臨汾市洪洞縣共有280多處人文名勝和自然景觀,1075處不可移動文物。
-
八年振興路丨大餘:奮進路上爭朝夕 全面崛起正當時
如今,放眼這片發展的熱土樓宇挺拔、產業聚集、人氣興旺章江浪潮託起的這個縣城血肉豐滿、輪廓分明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響徹庾嶺大地縣域經濟跨越騰飛乘著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東風,大餘縣因地制宜謀創新,以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
大庾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祐寺塔
大餘(庾)縣現有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老城東郊獅嶺之下,章江河畔,水口寺路原南安板鴨廠內的嘉祐寺塔便是其中之一。 嘉祐寺塔為贛州五座佛塔之一,該塔因建於章江河畔的嘉祐古寺內,故名。
-
巴州這座低調的小縣城,藏有無數神秘的美景……
今天, 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座低調的小縣城 距今3000年前,這裡就有古人類居住繁衍;春秋時期有姑師人在這一帶活動;漢代為焉耆國;唐宋兩代先後分屬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
-
拾金不昧的大餘中學葉老師!
今天中午,有一位讀者給善良發來信息,說想藉助平臺對大餘中學的一位葉姓老師表示感謝。 哇塞,善良的本家兄弟(呵呵,怕亂了輩份)因為錢包裡有一張記錄著失主本人電話號碼的票證,大餘中學葉老師也是順利的聯繫上了失主,並且把錢包交還。 失主想對葉老師表示感謝,葉老師婉拒了。
-
1941年大同老照片 80年前的大同城內外市民生活
分享一組1941年大同老照片,讓我們一起看看80年前的山西大同城內外市民生活風貌。本組照片出自《華北交通寫真》,為當年的日本人所拍攝。大同南大街的街景這座三層(十字歇山頂)樓閣式建築是鼓樓,一直是古城大同的地標建築。明朝時期,大同樓閣眾多,包括太平樓、鐘樓、魁星樓、鼓樓等;後多數已毀,僅鼓樓倖存。
-
河南這座工業發達的縣城,喜獲新鐵路與機場駐足,拉動經濟提升
作為河南省,我國農業大省,利息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省的大發展前景空間和近年來一些在河南城市發揮了當地特有優勢,實現了好發展,等大城市小縣城,鄭州市是許多河南人嚮往的城市,因為這裡是當地的省會,也是文化,交通等多個領域的中心,鄭州市有一種工業特別發達的等級市,叫登封市,這個縣城將來將實現更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