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滿目的提琴令人愛不釋手
提琴的製作材料種類繁多
制琴工序複雜,每一道都不能疏忽。
未上漆的提琴
琴弓
在樂器的王國中,弦樂器一直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弦樂器家族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小提琴和大提琴了。小提琴是表現力最為豐富的樂器之一,它的音域寬廣,音色優美,是最主要的獨奏樂器之一;大提琴的音色渾厚豐滿,表達出來的意境深邃而複雜,擁有獨特的魅力。在泉州,活躍著一群熱愛小提琴、大提琴的年輕人,他們或製作,或演奏,在音樂世界裡釋放自我。
淵源:原始先民從弓弦的聲音受啟發
提琴,大致可分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從弓弦樂器的發聲原理追溯它的起源,它應是原始先民在狩獵或戰爭勝利後的歌舞時分,從弓弦的聲音得到啟發而產生出雛形的弦樂器。
小提琴是一種擦奏弦鳴樂器。它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現代小提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製作本身是一門精緻的工藝技術。它的發音近似人聲,適於表現溫柔、熱烈、輕快、輝煌以至最富於戲劇性的強烈感情,既可以合奏,又可以進行獨奏。
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實、溫暖而豐滿,指法和運弓與小提琴基本相同。中提琴的音色獨具特色,像是充滿鼻音,發出低沉而神秘的聲音。這種特點被中國許多優秀的作曲家所利用,使加上弱音器的中提琴模仿馬頭琴的聲音,在《嘎達梅林》《御風萬裡》《草原之歌》等獨奏或交響樂中發揮巨大的作用,給人們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大提琴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在管弦樂曲中大提琴聲部經常演奏旋律性很強的樂句,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大提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是一種叫做「低音維奧爾琴」或「膝間維奧爾琴」的樂器演變而來。大提琴以其熱烈而豐富的音色著稱,是交響樂隊中最常見的樂器之一。適合扮演各種角色,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出沉重的嘆息;有時則以中間兩根弦起到節奏中堅的作用。
製作:大膽嘗試融入本地元素
在泉州,活躍著一群熱愛小提琴、大提琴的年輕人,他們或製作,或演奏,在音樂世界裡自我釋放。董啟宏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他是英籍華人、國家二級提琴製作師,曾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大提琴演奏專業、美國加州大學音樂學院大提琴演奏專業。
走進董啟宏的工作室,裡面擺放著琳琅滿目的各類提琴及其配套部件,包括材料、拉弓、油漆等等。在許多熱愛提琴的人眼裡,董啟宏就是一個「拼命郎」,不僅耐得住寂寞,還經常通宵達旦做琴,為的是能給愛琴的人提供足夠好的琴。泉州提琴愛好者、瑜伽教練林玲對他的印象特別好:「他真的是以匠人的精神在做琴,用他的話來說,琴比他的生命還重要。」
董啟宏介紹,手工提琴的製作工序很多,包括選料、拼板、刮板、音孔音梁、合琴、隨琴、刻頭、裝頭、油漆、裝配等幾道工序。在每一道工序中,都需要精細的尺寸和打磨。其中一道工序不規則,後續的工作也不好進行。
如今市面上的提琴似乎都是同樣一個形狀,看起來單調。「今後在制琴方面,我將努力嘗試著改造提琴的外觀,讓它有更豐富的表現形式,更接近地氣,這樣做雖然要冒很大的風險,也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只要能夠引起關注,我都願意去做。」董啟宏說,現在小孩子的喜好都比較特別,如果在制琴的過程中,能夠加入一些或時尚或富有想像力的元素,一定能夠引起小孩子的興趣。這樣,一把提琴不僅有演奏的功能,平時還有觀賞價值,可謂一舉兩得。
在董啟宏的影響下,原本是一名會計人員的許明輝,也漸漸地喜歡上提琴,並且開始學習制琴的各個工序。「我們正在考慮把東西塔、木偶等富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元素融入提琴製作中。」許明輝表示,通過提琴這個載體,在表達情感的同時,還能宣傳泉州的文化。
魅力:從美妙琴聲中品味生活
大提琴和小提琴都有四根弦,音域約為四個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樂譜通常用低音譜表,在較高音區有時用中音譜表,有時也用高音譜表。
大提琴沒有小提琴那燦爛輝煌的高音,所以沒有那麼張揚。普及率相差甚遠的原因與體積有一定的關係。其實拉大提琴的姿勢就像擁抱著情人,琴師與「情人」美妙的互動,是那麼和諧與自然。儘管小提琴的演奏姿勢是違反人體工學的,但大多數人還是青睞「小巧玲瓏」帶來的實惠。與人的比例相稱的大提琴未成為大眾的寵兒,反使得知音們更加憐惜與疼愛它。
「提琴音質的神髓與演奏者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底蘊有著密切聯繫。」董啟宏表示,一把有歷史的提琴,銘存著昔日演奏者的美學意識與審美情趣。同樣的一把提琴在不同演奏者的演繹下,會產生不同的音效,不同的琴師為提琴賦予不同的生命。琴師不僅是在演奏時製造出與其深度意識相對應的音色,而且還會將此烙在演奏過的琴上。
人生中充滿戲劇性的衝突,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迷人、更加有趣。提琴難以言說的情懷,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能從那極具誘惑的造型和那深不可測的弦音裡,獲得深切而又不盡相同的人生感悟。在做瑜伽的過程中,林玲喜歡邊欣賞提琴的美妙聲音。在她看來,音樂是一種表達內心豐富情感的媒介,很多東西用語言無法表達,卻可用音樂表達。
提琴是有生命的。「藝術就是美的一種代表,提琴最重要的就是好聽。」許明輝認為,喜愛提琴,就要用心去感受音樂,品味生活,感悟人生。(記者曾廣太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