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

2020-12-26 雅雅媽咪說育兒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父母這樣教娃

「快起床去刷牙、洗臉!」

「你就穿這樣的衣服出門嗎?像什麼樣子?」

「別忘了下午去上課!」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根據調查顯示:

「有超過九成的孩子都認為自己媽媽太嘮叨了,像唐僧一樣煩死人了!」

甚至有人說,「嘮叨」就是媽媽的代名詞,你家也有一個愛嘮叨的媽媽嗎?

哈佛教授曾說過:「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

不光是哈佛教授,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認為:「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的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嘮叨、講大道理

李玫瑾教授還說:「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但是當孩子到12歲的時候,父母的嘮叨和話語就變成垃圾了。」

其實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是為了孩子好的,嘮叨、講大道理無非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性格千差萬別,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因人而異,有時父母嘮叨、講大道理只會「適得其反」。

當孩子叛逆時,一流父母這樣教

學會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解決矛盾、問題的最好方式,有時候同一個意思,用不同的語言、語氣表達出來,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說孩子在寫作業,家長教了幾遍孩子仍沒懂,這時候很多家長會不耐煩: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笨呢?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寫?」

其實家長完全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

「你的眼神告訴我,你這道題還沒有明白,是需要我再講一遍吧?」

這種委婉一些的說話方式,會讓孩子覺得很親近、相比於責罵,這種語言可能成為激勵孩子前進的勇氣。

給孩子更多信任和尊重

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整體,他們也需要得到來自家長的信任和尊重。特別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孩子會更加在意細節和溫柔,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他內心會覺得「你不信任、不尊重他」。

比如說,當孩子吃完東西準備扔垃圾時,你一句「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心裡是認為孩子會扔在地上的。

其實,只要你認真說一句:「孩子,記得把垃圾扔垃圾桶裡哦」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說明你是信任和尊重孩子的,默認他會將垃圾扔到垃圾桶中。

適當讓孩子承擔不聽話的後果

當孩子屢教不聽時,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感受一下不聽話的後果,讓他多「碰碰壁」,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懂事、聽話了。

比如說,讓孩子亂扔玩具,父母屢教不聽時,家長可以把玩具都收起來,罰孩子3天內不準玩手機,讓他知道亂扔玩具的後果。

值得一提時候,在孩子懲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說清楚緣由和道理,這樣才能讓懲罰起到效果,否則孩子內心肯定是很不服氣的。

每個父母都是第一次帶娃,很多育兒的方式方法都得靠摸索,對於專業的育兒知識、經驗更是一竅不通。其實,家長們不妨試試繪本教育,這也是李玫瑾教授最推崇的教育方式。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故事和色彩鮮豔的圖片很敏感,所以通過繪本來跟孩子講道理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推薦《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讓孩子學會愛與被愛,深入孩子的心裡,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獨立能力,爸媽少操心。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內容主題特點是讓孩子學會愛與堅強,通過簡單的小故事讓孩子明白親情,上幼兒園後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

本套書籍中包含了很多溫馨的家庭氣息和溫柔的畫面,主要講述了親人與朋友之間的生活,重視孩子情商教育的同時也離不開兒童的實際生活,根據孩子心理發展特點出發,讓他們感受生活的真諦。

全套繪本貼心考慮孩子生長發育特點,每一個主題故事,都根據孩子的視覺創作,配有精緻的手繪插畫,充分吸引孩子注意力,激發閱讀興趣。

感興趣的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這應該是許多媽媽頭疼的問題吧,很多家長面對發脾氣的孩子簡直是束手無策。很多家長說,孩子亂發脾氣,道理講了沒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了,但是孩子就是不聽。從科學的角度講,孩子在3歲之前是根本聽不懂也聽不進去大道理的,所以說,給他講道理是根本沒用的。
  • 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01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大多數父母嘮叨的目的都是為了教育孩子,讓孩子把自己的話記在心上。於是,茹茹在上學時偷偷把鉛筆藏了起來,然後回家告訴媽媽自己鉛筆丟了。茹茹拙劣的演技當然沒有騙過媽媽,不過媽媽還是給茹茹買了魔仙棒鉛筆。買回來後,茹茹對於魔仙棒鉛筆喜愛得不行,高興了好幾天,寫作業都變得更加認真了。媽媽看到後,才發現或許自己的嘮叨是錯的。有育兒專家認為,「低層次父母」才會跟孩子喋喋不休講道理。
  • 哈佛校長:「低層次父母」只會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哈佛教授說過:「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會這樣做。李玫瑾教授也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但當孩子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
  • 「低層次」的父母,喜歡跟娃講道理,而「高層次」的父母會這樣做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家孩子不聽話,自家孩子太叛逆等等,而且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父母們總是會遇到難題。比如:越是讓他們洗手吃飯,他們反而坐在那裡不動彈,越是說天氣太冷要穿衣服多一點,他們反而會把薄的衣服穿在身上。反正父母越和孩子講道理,他們越逆反,有的甚至直接公然和父母對抗,玩起了離家出走。
  • 低層次父母就喜歡不停地給娃講道理,而高層次父母,則用3種辦法
    很多次都和父母表明不喜歡這樣的方式,而且他們講的道理已經重複了很多次,他已經聽膩了,結果第二天還是會重複。看著多多頭疼的樣子,我和孩子的奶奶也覺得多多的媽媽這次做的有些過,所以就和多多的媽媽表示,再讓多多住家裡面幾天,她也能和老公一起反省一下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回家。
  • 低層次父母就喜歡不停地給娃講道理,而高層次父母,一般這樣做
    所以當孩子和孩子之間有差別時,父母反而更應該從自身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1、導致孩子自卑 當父母不停的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的無能,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得不到父母的滿意。 所以漸漸的他們會產生自我懷疑和否定,漸漸的會變得自卑,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敢表現自己,最終導致自己真的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 孩子叛逆期父母難管教?懂得重新定義「叛逆」,才能和娃相處融洽
    還有上次周末你說自己去興趣班,我去詢問老師卻說你沒去學校,這些我都不想說,你能不能聽點話,別再這樣辜負我們了。前幾天坐公交車的時候,聽到了一對母子的對話。本以為是父母在表達對於孩子的期望,沒想到到最後卻演變成了指責,甚至最後兩人下車之後,孩子一直低著頭而寶媽還在後面罵罵咧咧的。
  • 聰明的父母,很少給孩子講道理!教你3招,改改孩子的壞脾氣
    為什麼跟孩子講了那麼多道理,孩子還是不聽話?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好。大家都知道,人有左腦和右腦。左腦是理性的腦,掌管語言、邏輯、推理、抽象、計算等,右腦是感性的腦,掌管直覺、情感、圖形知覺、形象記憶、靈感等。當左腦和右腦協調起來工作的時候,才能實現協調。而孩子的發育特點是右腦發育快,左腦發育滯後。
  • 魚缸法則:愛講道理和不愛講道理的媽媽,帶大的娃是兩種不同人生
    愛講道理和不愛講道理的媽媽,帶大的娃是兩種不同人生孫儷曾說過:當孩子出現不高興、傷心難過的情緒時,他需要的不是父母的說教,而是一個簡單的擁抱,這時候的理解和支持對孩子才最有效。在這個故事裡,媽媽沒有講一句沒有感情的大道理,而是陪著孩子去實際體驗,讓他自己用眼睛看,用心體會,然後他自己理解了,就成為了屬於他自己的道理,因此愛講道理和不愛講道理的媽媽,帶大的娃是兩種不同人生父母「掏心掏肺」的道理,其實是害娃元兇1)講道理是拉開親子關係的元兇
  • 面對娃的叛逆,父母需要謹慎「海格力斯」效應,容易讓叛逆加劇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關於孩子的煩惱,有的孩子小時候很乖巧,可是長大後卻變得特別的叛逆,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閨蜜家的女兒妮妮已經是朋友圈中公認最乖巧的孩子,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孩子小的時候是一張白紙,而父母就是繪畫者,但是等孩子長大時,他們會就變成鏡子,把父母曾經畫的畫全部反映出來。由於父母教育的失職,導致孩子出現叛逆的狀態。海格力斯效應是指:父母越想讓孩子做什麼,孩子會越抗拒,這個效應有點像叛逆,但是如果孩子中了海格力斯效應,會讓叛逆加劇。
  • 李玫瑾暗示: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娃將來雙商不會低
    小柔看到孩子的反應,心中無奈,娃怎麼就叛逆了呢?孩子頂嘴,未必是壞事,孩子頂嘴家長的情況在很多家庭中出現過,每當被頂嘴,家長往往都是非常生氣,甚至想揍娃一頓。其實,孩子頂嘴並不全是壞事。一來,孩子敢跟爸媽"對著幹",說明有一定的勇氣,在外面不會被欺負;二來,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會對家長的一些要求說"不"。
  • 孩子叛逆頂嘴不聽話,父母大多做過這些事,親子關係差怨不得孩子
    這個階段,孩子從子宮以及襁褓的束縛中,逐漸脫離出來,對於外界事物的認知,變得更加敏感,所以渴望掙脫父母的懷抱,因此無論是行為和語言,都會有明顯的叛逆徵兆。 比如說,2—3歲的孩子,逐漸不喜歡家長抱,更喜歡自己下地走動,查看周圍的環境,喜歡翻箱倒櫃,到處亂竄,一遇到家長批評,也會情緒激動哭鬧,這也是孩子認知發展,與父母之間的第一次碰撞。
  • 孩子成績下滑又叛逆,可怕的「三年級現象」,父母如何幫娃度過?
    而且閨蜜一直覺得自家娃還是很聰明的,以前只要教一遍,基本就會了,怎麼現在如此普通,連孩子也有些叛逆了。閨蜜又看了看孩子的成績,不禁有些發愁,這到底是咋回事? 小學三年級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一年 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年級現象,明明以前學習成績很優異,結果到了三年級成績下滑。 不光父母很煩惱,孩子也跟著上火,常常會有叛逆表現。
  • 應該怎麼培養娃的閱讀興趣?99%父母的陪讀方式,都屬於「白讀」
    現代科技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意識到了培養孩子閱讀的重要性。很多小學、初中也規定了孩子必讀的幾本課外讀物。為了能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大多數父母都從娃娃時期就開始著重培養了。不過對於小朋友來說,他們看不懂字。所以這個時候閱讀的書籍,大多都以繪本為主。所謂繪本,就是用精美的圖畫去闡述一個簡單的小寓言或者小故事。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這是對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們已經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卻遠未達到成熟的要求,廣義地說,是心理年齡幼稚,狹義地講,是除身體外其它一切條件均不具備。所以他們無權,也無法承擔生活。 那麼為什麼青春期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但並不是說這個階段就該無所作為,事實上,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過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
  • 14歲孩子叛逆不上學,父母應該怎麼辦?
    最近有一位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諮詢說:「自己的孩子14歲了,非常叛逆,什麼事情都和我對著幹,現在孩子不想上學了,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14歲的孩子其實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我們有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叛逆,不好管。
  • 還在天天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別落伍了,精英父母都這麼做
    現在社會上出現這麼一種現象,孩子有問題,父母第一反應不是找自己的麻煩,而是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管教,想當年我們那個時候……仿佛一切都是孩子的錯誤,與他們毫無關係。孩子犯錯,到底是誰的責任?這個問題在網上流傳了很多年,從一開始的「父母論」到現在的「熊孩子論」,不難發現,人們的思維觀念在悄無聲息之間出現了變化。
  • 父母這三個特徵,教出的孩子大多有出息
    這時候也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孩子考得好,父母也跟著高興,孩子考得不如意,父母也整天愁眉苦臉,為孩子擔憂。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父母這樣做,孩子大多有出息。而有這三個特點的父母,孩子大多有出息。1.
  • 教育孩子:歲月靜好,是因為父母在負重前行!
    以前窮人的孩子生長環境艱難決定了他們能夠早當家,因為這些孩子從小的時候就開始懂事了。現在的一些孩子就不同了,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了,家長對孩子寵愛過度,總想著把一切好的都給他們,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家長教育孩子要從生活中點滴做起。讓孩子逐漸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文化知識的價值。尤其初中時期,是孩子定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叛逆的時期。只要給孩子一次深入生活的體會,盛過家長百次的嘮叨!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 為什麼青春期孩子容易叛逆?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明白了
    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