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郭嵩燾誕辰200周年紀念大會暨郭嵩燾紀念館開館儀式在湖南湘陰郭嵩燾紀念園舉行。
楚地多人才,而湘陰更是英才聚集之地。自南朝置縣至今,湘陰已有1500多年歷史,厚重的湖湘文化一脈在這裡起源,一批又一批「敢於擔當,勇於爭先」的湘陰人傑,為國為民為天下,名揚四海。1818年出生於湘陰的郭嵩燾是湘軍創建者之一,作為中國首任駐外公使、中國近代改革開放啟蒙思想家,他開創了中國對外開放、交流合作的先河,被譽為中國近代「清醒看世界第一人」。
「行止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外交部原副部長吉佩定說,郭嵩燾所著的《使西紀程》是中國外交史上的重要文獻,其中提出的西洋政教修明,中國應採用其治國之道等主張和觀點是思想上的進步。郭嵩燾的貢獻將為世代追求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志士仁人所銘記。
中國人文外交促進會會長徐田輝說,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我們更需要解讀郭嵩燾身上彰顯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堅韌不拔」的湖湘文化。
「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是郭嵩燾據其家訓「世家先立本,道德與文章」而作,一百多年來,這副楹聯所強調的「立德」「修身」等家風家訓,對郭氏後人產生了深遠影響。郭嵩燾三弟郭侖燾第四世嫡孫郭道暉是清華大學教授,被稱為我國「法治三老」之一,因年事已高,不能出席本次活動,他發來賀信並捐贈了自己的著作。郭嵩燾五世嫡玄孫郭天柱說,紀念館用文物說話,還原了先祖自強不息、忠孝一生、畢生手不釋卷、思慮不竭、筆耕不倦、求索不止和處變不驚、挽瀾不屈「定識人間有此人」的生命軌跡。
嶽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娜指出,打造郭嵩燾文化名片,要堅持「把握導向、立足學術、著眼傳承」的原則,深入挖掘郭公思想文化資源及其當代價值,不斷賦予時代內涵,用歷史的、發展的、辯證的思維和眼光開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現形式,讓歷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來,真正走出歷史、融入當代,走出嶽陽、面向社會,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湘陰縣委書記餘良勇指出,湘陰是郭嵩燾故裡,湘陰因郭嵩燾而驕傲。當前,湘陰正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全縣上下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進一步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奮力開創湘陰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光明融媒記者龍軍 通訊員 汪令維、彭柳 圖片攝影 郭雨滴)
[責編: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