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去世,該不該發朋友圈?

2021-01-21 柒七叨


 

 

1

最近,我的一位好友在爺爺去世的當晚,發了一條很長的朋友圈,細數了自己和爺爺的動人瞬間,表達了對爺爺去世的悲痛。

 

這條朋友圈發出去還不到五分鐘,就有人在下面質問:這你都發朋友圈???

 

而這位提出質問的朋友,在我印象中,幾乎是一個不發朋友圈的人。

 

爺爺去世發朋友圈就該被質問?

 

我覺得得看動機,如果是裝可憐博人眼球,寫一些悲痛的話,內心卻毫無波瀾,那當然是不合適的。

 

但如果他純粹就是一個喜歡發朋友圈,把朋友圈當做宣洩情感的出口的人。那爺爺去世發個朋友圈,表達一下悲痛,似乎也沒啥不合適。

 

當然,他寫這條朋友圈時的內心,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而那個質問他的人,其實已經在潛意識中認為他動機不純了。

 

 

2

我是一個喜歡寫作的人,也有人曾問過我,為什麼你要把自己的很多事都寫下來,還發出去給別人看?

 

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會有悲傷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而在這個時候,往往需要一個宣洩情感的出口。

 

而因為個體的差異,每個人宣洩情感的出口其實都不太一樣。

 

比如說,對於很多男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杯接著一杯喝酒,在KTV裡用最大的嗓音歌唱,又或者一根接著一根抽菸。

 

我不能喝酒,抽不起煙,宣洩情感的出口,就是寫寫文章,寫心情,寫故事,然後發到網絡上,有時候有的網友有感而發,還會加的我的微信跟我聊很久。

 

與很多網友交流的過程中,你可能會漸漸發現這世上的煩惱大多相似,很多事情說開了,其實也就那麼回事。

 

所以,為什麼我要把很多事情寫下來,發出去給別人看。

 

因為表達與交流,是我宣洩情感的一個出口,是我自我救贖的一種方式。

 

 

3

在我的所有網友中,小瑜年紀最小,是唯一的零零後。

 

我們相識於一個英雄聯盟的遊戲群。

 

小瑜是一個話很多的孩子,只要一有人在微信群說話,她立馬能秒回。

 

別人說一句,她至少回三句。

 

我原本很不理解,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微信群聊天,是作業太少了嗎?

 

後來我在和她單獨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她爸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

 

她跟著爸爸,可是爸爸每天都在忙工作,就算回家了,父女兩也是各做各的,很少有交流。

 

她一個人很孤獨。

 

為了對抗孤獨,小瑜加入了很多微信群。

 

小瑜說:「始終保持和別人交流的狀態,可以忘記很多難過的事情,忘記自己很孤獨,忘記爸爸的責罵,忘記媽媽的冷落。」

 

所以,飛快地打字,秒回別人的消息,有一句沒一句地和陌生人聊著天,這就是小瑜宣洩情感的出口,也是小瑜自我救贖的方式。

 

她知道,就算很孤獨,沒人關心,也不能頹廢,不能放棄自己,所以她才會在虛擬的世界裡,努力地挖掘並積攢起那一點點僅有的歡樂,對抗孤獨,保持微笑。

 

 

4

可是,如果沒有這個出口,會怎麼樣?

 

無數抑鬱症造成的令人悲痛惋惜的案例其實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作為精神科自殺率最高的疾病,抑鬱症會使人沉浸於無休止的悲傷和痛苦之中,找不到任何出口,從而對這個世界產生絕望。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宣洩情感的出口,讓它陪你安然度過一個又一個難以入眠的夜晚。

 

 

5

我剛畢業工作的一段時間裡,很迷茫,很痛苦,每天加班,卻感受不到生命前進的腳步。

 

那段時間,我曾在晚上一個人沿著陌生的道路漫無目的地走,也曾躺在沙發上一夜不睡,但也始終想不通自己的前途在哪。

 

就感覺生活毫無意義,前方一片迷茫,很頹唐。

 

但一番思想掙扎之後,我還是決定試圖救一下我自己。

 

那時我正好看到一篇文章說,每個獨居的人,都該養一隻貓。

 

於是,我收養了一隻流浪的橘貓。

 

一個人不想出去吃飯。

 

於是,我就開始自己學做飯。

 

到現在,畢業兩年了,我覺得我活得很好。

 

每天下班都有期盼,因為一開門,就有一隻可愛的小橘貓朝你喵喵叫兩聲,然後用軟軟的身子蹭蹭你的小腿。

 

這時候把它抱起來,它眯著眼,你摸摸它的頭,上一天班的疲憊瞬間就會減去一大半。

 

這兩年,我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菜,自己想吃就做什麼。

 

因為學習做飯,我還讓生活漸漸有了儀式感,比如冬至的時候,我會自己包餃子。元宵節的時候,會自己煮湯圓。

 

養貓和做飯,很簡單的兩件小事,讓我原本沒有盼頭的日子,增添了很多小確幸,也讓我漸漸學會了樂觀和坦然。

 

所以,這世界上可能確實有很多磨難,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但不管多麼困難,也一定要找到救贖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宣洩的出口。

 

不管是發朋友圈,和別人吐槽,大醉一場,又或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一點點去發掘生命中的小確幸。

 

每個人都可以快樂地過一生,前提是你要學會怎麼把負面的東西一點點都丟掉。




喜歡記得點讚和分享哦!

相關焦點

  • 親人去世了,究竟該不該發朋友圈呢?真的是見仁見智
    那麼,親人去世了,究竟該不該發朋友圈呢?真的是見仁見智,頗具爭議。現在有許多人的思想已不再傳統和保守,喜歡個性張揚,只要是自己認為有道理的事情,不太過多地考慮別人的感受、看法和想法,想做則做,因此,對於這些人來說,像親人去世這種消息,就可能在朋友圈裡發上個「一路走好」等信息,以表達自己對離世親人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將此事告知之了朋友圈的所有朋友們。
  • 朋友圈該不該屏蔽領導?
    而今四百年過去了,對人生充滿懷疑的年輕人依舊有很多,但發出的疑問,卻變成了—— 「微信朋友圈該不該屏蔽公司的領導?這是個問題。」 如果不屏蔽,發的內容可能會引發尷尬現場: @網友A:最尷尬的事情就是,上班時候發朋友圈,忘了屏蔽領導,然後領導來問你朋友圈賣的那個東西怎麼買怎麼用
  • 科比去世的朋友圈說說心情 適合科比去世發朋友圈的文案
    2020年1月27日,科比去世,這對於NBA和球迷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悲哀,早上醒來小編以為自己在做夢,朋友圈基本都被科比刷屏了。如果你想發關於科比去世的說說,卻不知道發什麼文案的話,可以看看本站提供的詳細介紹。  科比去世的朋友圈說說心情  1.
  • 20歲女子去世後,家人以她名義發布朋友圈,只為證明曾來過
    近日,看到一則新聞:本人生於2000年3月8日,死於2020年6月29日很多人好奇現在還有人詛咒自己死的,肯定是抑鬱症患者;更好奇的是如果「去世」了還怎麼能發朋友圈究竟是抑鬱症還是惡作劇呢?經朋友指證在主人公確實已於2020年6月29日去世,她家人用她的帳號註冊並以她本人的名義公布此信息只為證明她曾經來到這世上,也曾參與這世上的一切不得不說她家人的做法令人感動又敬佩我曾經在高中時期,同班有個男生在晚自習休息時,突然腦溢血被送進醫院,在治療半月後,終究還是無力回天
  • 那種親人去世了發朋友圈的人啥心態?
    網友3:人死了發自拍幹嘛,又不是你去世了。2、子欲孝而父不在,爸爸,您走好!!!小編只想說,親人去世,你是傷心還是高興,發這麼個表情。3、奶奶,天堂沒有痛苦,你安心地走吧(附了一張她奶奶躺著的照片)網友1:死了還拍下來,嚇我們。網友2:沒得道理的,是死了還是睡了?不過很安詳。
  • 每日輕鬆一刻:上班時間發朋友圈,該不該罰?
    媒體還報導,保安還允許被隔離者家人到酒店打牌。酒店保安接受採訪時自曝,稱自己上崗前只接受了5分鐘培訓,保安公司嚴重違規。此輪疫情迫使大墨爾本地區36個區域進入封閉狀態。  近日,四川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一名公職人員工作時間發了一條朋友圈,同在工作時間有7人點讚和回復。除發布者、點讚者8名當事人外,當地還有10人因此事受到處理,他們所在的5個單位也被責令做出書面檢查。
  • 微信朋友圈罵人該不該被處罰?
    8 月 7 日,甌海法院發布最終判決,李某以不屏蔽任何人的方式公開發布微信朋友圈向張某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發布的道歉內容至少保留十日。新浪科技梳理發現,大部分網友對該熱點事件的整體態度都支持法院判決。
  • 博納影業副總裁不幸去世!他曾發了這樣的朋友圈
    黃巍曾在朋友圈發布寫給自己52歲的生日詩 黃巍的突然去世令不少人惋惜,也讓他的朋友圈永遠停更在了2020年的4月13日。今年1月1日凌晨,黃巍在朋友圈說:「致永遠回不去的2019,致20十年的路,2020來了,且行且珍惜,致所有我愛的人新年快樂。」
  • 跟躺在棺材裡的親人合影發朋友圈的人你見過嗎?網友:腦子不好使
    我女兒的班級群裡有個家長,也是一天十幾條朋友圈,這倒無所謂因為我還挺喜歡看朋友圈的,但問題有一天我看到她親人去世了,也發了好幾條視頻,真的是發朋友圈上癮了,再怎麼喜歡發也得注意一點吧,從那天起我就覺得那人腦子不好使。
  • 同事女友父親去世,大家前去弔唁,第二天看到他發朋友圈我們愣了
    上周,同事的女朋友父親去世了,這位同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表現的機會,全程都以準女婿的身份參與了喪事。單位一般對於職工的親屬去世都會有安排雲弔唁,但這個同事與女友沒有扯結婚證,不屬於夫妻關係,單位不便處理這個事兒,但同事卻向單位報了信兒。報了信就是指大家都得去,隨個份子。
  • 今年春節是個非常時期,農村老人去世了,該不該去幫忙
    今年春節是一個特別的春節,大家都宅在家裡,沒有出去走親訪友,這樣做即是保護自己和家人,也是對親戚朋友的負責,也為社會少添亂。前天和一個親戚聊微信的時候聽她說,她們村裡有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去世了,在這非常的時期,她感到很糾結,自己不願意去參加,也不想讓老公去幫忙,可她老公還是非去不可,因為農村老人去世是一件大事,一個村子裡的人都要去弔孝和幫忙的,如果不去也說不過去,還會被別人說閒話,以後在村子裡也不好混。
  • 上線剛兩天,朋友圈評論又不能發表情包了?微信:該功能已暫停
    前兩天,微信更新新版本支持用表情包回復朋友圈評論一時朋友圈炸了鍋(戳此回顧)上線剛兩天#朋友圈不能評論表情包#就上了熱搜12月24日晚,有部分網友發現該功能已經關閉,表情包照片全變成「[表情]」。有人推測,朋友圈表情包評論功能可能並非是正式功能,而是A/B型開啟測試。12月25日下午,記者再次嘗試在微信朋友圈評論表情包,結果發現已經不能使用自定義表情包,只剩下微信默認的表情可以使用。但是,用戶此前已經發布的自定義表情包仍然可以正常顯示瀏覽。騰訊方面回復稱,「此前,我們對朋友圈評論發送表情包功能進行灰度測試,部分用戶更新7.0.9版本後可使用。
  • 那種親人去世了發朋友圈的人啥心態?「媽呀,這些腦子在想什麼?」
    自古朋友圈多孝子,那些親人去世還發朋友圈的,甚至直播的,是什麼心態? (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 01
  • 不發朋友圈的秀恩愛不是好感情嗎
    有人將發朋友圈的作用歸結以下幾點:一是日記管理,記錄自己的點點滴滴;二是自我標籤管理,告訴別人我是哪類人。三是自我安慰,通過朋友圈尋求心靈安慰。四是虛擬形象管理,利用朋友圈營造網絡人生。五是炫耀平臺,通過外界認同來強化自己的心理補償。
  • 親人去世後,家人該怎麼辦理後事
    人生命無常,基本上全是所有人都務必有的全過程,但那一天即將到來都有點兒手足無措,終究所有人死亡僅有一回,家人也不大可能籌劃的那麼完好無損,因而遇上了該怎麼辦理呢,北京惠民殯儀給大夥說下辦理手續。二、為家人焚燒處理倒床紙,配戴壽服。親人離世後,必須在戶外適合的地區焚燒處理倒床紙。去醫院一般有專業的部位可焚燒處理,在家裡能夠到樓梯口或者住宅小區隱敝的角落裡。民俗文化覺得倒床紙是家人的買路錢,因而要在親人離世後儘早焚燒處理。待倒床紙燃燼、製冷後,必須用乳白色的布袋裝好接著帶往靈棚。
  • 上海老兩口的晚餐,在朋友圈火了,網友:苦了一輩子,該有的晚年
    上海老兩口的晚餐,在朋友圈火了,網友:苦了一輩子,該有的晚年!最近我也開始迷上了刷朋友圈,早上起床刷一遍、吃飯的時候刷一遍、閒著無聊也要翻翻朋友圈,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曬出來。還別說,昨天我還真刷到了一篇朋友圈裡面瘋狂轉發的圖片。本來是第一次看到還沒太留意,但是越刷越多,發現很多人都在轉發這上海老兩口的晚餐。就連平時從來不發朋友圈的閨蜜居然也轉發了這條動態,這著實是十分令我驚訝,為什麼一個普普通通的上海老兩口的日常晚餐能在朋友圈裡這麼火?
  • 41歲的科比去世,37歲的妻子瓦妮莎該怎麼度過餘生?心疼!
    科比是一種精神,不服輸,你沒有聽過一句話嗎?他說的,你們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我們班這個男生沒有成為科比,但是他成了一名導演,我經常看到他在朋友圈裡刷熬夜拍片子的場景。今天看到科比去世的消息的時候我還在想,像他一樣的男孩們該有多傷心。
  • 對象不喜歡在朋友圈秀恩愛,女生心裡不舒服,該如何解決?
    導語:對象不喜歡在朋友圈秀恩愛,女生心裡不舒服,該如何解決?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部分比較低調的男生,他們和一般的男生不同。事情就變得截然相反了,也許是因為個性或者什麼別的因素,總之這些男生就是不把女生公布朋友圈。身邊這樣的案例太多了,小編就隨便舉一個說法吧。其實在戀愛界對於對方是否該把自己公布在朋友圈這個答案爭論已久,一些比較自我的人覺得無所謂,如果愛人想公布自己那就公布,如果他不想就不去強迫他了,因為戀愛只是兩個人的事情,朋友圈什麼的都是給外人看的形式。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不發朋友圈了?」
    本期主播:付子晴記得剛剛有微信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在朋友圈裡曬自己生活裡的大事小事,親朋好友走過路過都會閒聊幾句,彼此互動率都很高......當時發朋友圈代表著一種時髦的生活態度,但隨著微信漸漸「職場化」,不少人都在微信裡添加了客戶、上司、同事、老師等特殊人物,發朋友圈似乎變得不那麼自由了。
  •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都在想什麼?「朋友圈裡沒有喜歡的人了」
    為什麼有些人突然不發朋友圈了?據我觀察,不發朋友圈的人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1、朋友圈裡沒有喜歡的人單身的人,如果不發朋友圈,理由很可能是朋友圈裡沒有自己喜歡的人。沒有喜歡的人,就沒有自我暴露的必要了。因為把自己的心情現狀暴露給不相關的人看,沒什麼意思,他們的點讚評論甚至恭維都不能激起你興趣。如果在朋友圈裡有喜歡你,而你卻不喜歡的人,你發了朋友圈也只會引來可能引起誤會的互動,也是另一種麻煩。如果朋友圈裡有喜歡的人,那就不一樣了,你會恨不能天天發朋友圈,一點點自我暴露,以引發對方對你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