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子路是我們大長垣第一任縣令,可你了解歷史上真實的子路嗎?
子路,生於公元前542年,卒於公元前480年,子路是其字,名字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賢,是孔門十哲之一,春秋時期魯國卞人,也就是今天的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子路早年生活比較清貧,事親至孝,是《二十四孝》中為親負米故事的主人公,比孔子小9歲,是孔子的弟子中追隨孔子時間最長的人。
子路比較勇猛好武,在孔子問子路喜歡什麼的時候,子路直接說,喜歡長劍,一開始的時候子路並不想拜孔子為師,並且對於柔弱的孔子表現出了傲慢與不屑,但是一旦是看到孔子的智慧,馬上改正了自己的態度,拜謝孔子,表示自己「敬受教」。
子路曾經做過很大的官,在早年任季孫氏的宰相,後任衛國大夫孔俚的宰,可以說也是榮極一時,具有相當不錯的政治才能。子路曾經在邵做首長,那個時候掌權者季要求百姓在五個月內開鑿一條運河,子路看到了百姓的辛苦,甚至將自己的薪水貼補上,並且從自己家裡拿出糧食給做工的百姓吃,孔子知道了讓子貢跑去砸破了做飯的鍋。可見子路是愛民如子的。
子路為了追隨孔子,當然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甚至是辭掉了高官跟著孔子周遊列國,可見子路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子路對於自己的能力也是比較自信的,子路曾經說給自己一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的千乘之國,自己三年就可以治理得人民勇猛能戰,並且知道禮儀。
孔子帶著學生一起登山,派子路去河邊取水。子路在河邊碰到一隻老虎,在與老虎搏鬥中,扯斷了老虎尾巴,揣在懷裡。
取完水回來,子路問孔子:「上士怎麼打老虎?」孔子答道:「上士專打老虎頭。」又問:「中士怎麼打老虎?」孔子回答:「中士專打老虎耳朵。」最後問:「下士怎麼打老虎?」孔子回答:「下士只會扯老虎尾巴。」
子路覺得很沒面子,向孔子發火道:「老師知道水邊有老虎,讓我去取水,這是想害死我。」於是偷偷彎腰取了一塊石頭,揣在懷裡,想砸死孔子。
子路問孔子:「上士如何殺人?」孔子回答:「上士殺人靠筆桿子。」再問:「中士如何殺人?」孔子回答:「中士殺人靠舌頭。」最後問:「下士如何殺人?」孔子回答:「下士殺人用石頭。」
子路被孔子說破心事,扔下石頭,從此心服口服,成為孔子的忠實弟子。
中國古代士人中,子路是很典型的原則派的代表。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可以看出,子路生性勇猛,性子耿直,在入門之前,對孔子也是不太禮貌的,孔子則對他以禮相待,子路也心悅誠服歸於孔子門下。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子路的分量也是不可否認的。在《論語》一書中有關子路的記載就有41處,足可見子路在孔門中的地位。
子路在孔子身邊也扮演者駕駛員(給夫子趕馬)和保鏢的角色,孔子遊說列國途中,難免也遇到一些蠻橫之人,子路的勇猛無疑罩得孔子平安。
孔子對於子路也是很信任的,在遊說是曾慨嘆說,如果路行不通,就坐個木筏去海裡,他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所有的弟子中,恐怕也只有子路會與他一同。
那麼問題來了,地位如此重要,又深得夫子信任的子路最後何以慘死而終呢?
子路是個認死理兒的人。比如有一次他見義勇為救了個落水兒童,人家家裡答謝他一頭牛。他歡歡喜喜地牽著牛就走了。這事兒在當時引起了輿論的高度重視,大家議論紛紛,認為見義勇為是精神的至高境界,絕不能被銅臭所薰染。各路媒體、自媒體炒作得沸沸揚揚。後來還是孔子出來發話才終結了這次大討論。這次孔子是站在子路這一邊的,他說,以後見義勇為的事兒就多了,畢竟付出就該有回報。
就像牛一樣,認準了的事兒子路會一直堅持下去。也正因為這軸,最後要了他自己的命。
公元前481年,子路正擔任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第二年,衛國發生政變,子路不在衛國,但他聽說這件事,毅然前往衛國。
他的理由是:「食其食者不避其難」。
我拿人家衛國薪水,吃人家衛國俸祿,人家衛國有難了,我不能幹看著。
他參加了同叛亂軍的戰鬥。戰鬥中,子路身負重傷,衣冠不整,鮮血流了一身。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子路想起老師的教導:君子死而冠不免。於是他停下來,重新整理了帽子,系好了纓帶。在系纓帶的過程中,子路被叛軍砍成肉泥,其壯之慘,觀者無不動容。
在生命的最後,他踐行了老師殺身成仁的思想,向老師送上最後的敬意,子路此生無憾了。
子路死後,孔子在失聲痛哭,以至哭啞了嗓子,哭花了眼睛。他聽說子路被剁成肉醬,決心從此後再也不吃肉,且看都不看一眼。最得意的弟子顏回和兒子孔鯉死後,子路幾乎成為孔子全部的精神支柱。現在子路的死,無疑是一個巨大而沉重的打擊。就在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終其一生,子路從一個街頭混混,通過個人的努力,變成孔門最佳弟子之一,實踐了老師的理想,個人的才華。
以子路之勇武,對抗敵人綽綽有餘。但君子可死而不可免冠,故子路放下劍來系纓帶。這樣迂腐的做法,使子路喪失了生命。卻又以另外的意義,成全了子路。這世上總要有一些人以這樣的態度存在,以使練實、梧桐、醴泉,有它的意義。
所以,子路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快意的一生。
當然,也是相當剽悍的一生。
德行不如顏淵,言語不如宰我,政事不如冉有,文學不如子遊,而子路之死,則有顏淵、宰我、冉有、子遊所不能為者。這大概就是孔子特別鍾愛他的原因吧。」 這是整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或許,在像我一樣的很多人眼中,有一些懶於提及,甚至壓根無法想到的事情。這些我視如敝履的瑣事,對王路來說,就是他犧牲性命也要維護的帽子。而王路,現在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與世界對抗,做自己人生之中的那位子路。
或許在今人看來,子路死的很迂腐,可細想,子路之死又是何其壯烈!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依舊堅守本我,恪守本心,是貴族的教養,是君子的風度。如今又有幾人?
MV《生在大長垣》,把情歌化作思鄉懷舊的傷感,戳痛了一代人的心
高清版《常村歡迎你》MV,正能量高顏值雅俗共賞,秒殺所有山寨版翻唱
《快快來長垣,來一碗燴麵》還有兩個版本,亮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