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畫像中,為什麼總露著兩顆門牙?學者:這樣更符合聖人形象

2020-12-18 曉宇談育兒

孔子作為我國歷史上公認的聖人,他建立的儒家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通過《論語》中的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孔子在識人方面展現出了極高的智慧,他不僅能夠辨別一個人的良善汙惡,而且還能預測這個人將來是否有大出息。

但是在《史記》中,卻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它講的是孔子看人看走眼的一次經歷。當時有一個人叫子羽,他曾經拜師孔子,但後來卻被逐出師門。

孔子趕走他的理由非常簡單,《史記》中記載道:「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才薄。」

子羽其貌不揚,醜到連孔子都看不下去了,所以孔子才會認為此人才能淺薄,難有大作為,但這一次,孔子卻看錯了。

《史記》記載,子羽一路向南遊學,廣泛招徒授學,逐漸名聲大噪,「名施乎諸侯」。這是孔子才明白自己看走眼了,所以才會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以「以貌取人」來自省,但是從古至今,關於孔子的形象,很多人都認為是非常醜陋的,他們認為孔子才應該是那個被「以貌取人」的人。

孔子的畫像中,為什麼總露著兩顆門牙?學者:這樣更符合聖人形象

根據《史記》記載,孔子的長相的確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比如他的頭頂,《史記》中是這樣描述的:「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頭頂凹陷中低而四傍高,像被砸下去凹了一塊一樣。

《史記》中還提到:「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鳳峙,坐如龍墩……身長九尺六寸,腰六十圍。」孔子身高相當於現在額一米九一,腰圍有六十,儼然是一個虎背熊腰的壯漢形象,與大家心目中的文質彬彬書生的形象相差甚遠。

通過《史記》中的這些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孔子絕不可能是我們想像中那樣的玉樹臨風的男子,這一點在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孔子畫像中就有很好的體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今我們能看到的孔子畫像,大多都有這麼幾個特點:唇露齒,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堪稱奇醜無比。

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孔子的畫像中,為什麼總露著兩顆門牙?即便他真的長這個樣子,作為千古聖人,後人為什麼不在畫像上美化一下呢?對於這個問題,此前也有學者給出過解答。

其實,孔子的門牙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齙牙,在古代,這種門牙被稱作「駢齒」,它的意思是牙齒重疊古時候,「駢齒」被人們認為是「聖人之像」,是只有聖人才會擁有的特徵,雖然不怎麼美觀,但是卻非常符合孔子的聖人形象。

根據《史記》中的記載,不只是孔子,帝嚳、周武王等古人,也都有「駢齒」。

這些有意思的故事,全都記錄在《史記》當中,其實讀史就是這麼有趣,我們不僅能看到古人身上發生的故事,而且還能在其中學到很多知識和古人的智慧,這也是「讀史使人明智」的根本原因。

在我看來,《史記》中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智慧,它不僅僅是一本史書,同時也是一本權謀之書、觀人之書。在二十四史中,我最愛讀的就是《史記》。這是因為《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是2000年從未被超過的史學巨著。從文學性來說,它有無韻之離騷之稱;從史學上來說,它奠定了24史的基本體裁。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不僅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而且隱藏著無數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敗的奧秘、可吸收借鑑的智慧,讓人生少走彎路。

很多人可能有這樣一個困擾,原版的《史記》通篇都是文言文,內容晦澀難懂,所以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這套白話文版的《史記》,其中不僅收錄了原著內容,還加入了白話文的註解和譯文,讀起來通俗易懂。

精裝版全4冊,原價298,現在只需要49,一頓飯錢,就可以讓你感受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興衰沉浮,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孔子的畫像,為何總露著兩顆分開的門牙?專家:有特殊的含義
    以朱元璋著名的「鞋拔子臉」為例,很多人認為朱元璋長得很醜,畫家為什麼敢畫?你不怕被斬首嗎?其實,古人對美醜並沒有一個狹隘的定義,所謂「鞋拔子臉」其實是古人一張非常豐富的臉:「龍臉」,而且,在一些畫像中,朱元璋的嘴邊還有兩條長長的「龍鬚」,我們能想像他是這個樣子嗎?
  • 孔子畫像中的門牙格外突出,畫師為何不給聖人開「美顏」?
    但是,如果你夠留心的話就會發現,孔子的這些畫像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孔子總是露著兩顆大門牙的!孔子他這突出的兩顆大門牙中間的牙縫還非常的大,照現在的審美觀看起來非常的滑稽,甚至和他的聖人形象有著一股子反差萌!
  • 被稱為聖人的孔子,他的畫像,卻為何總是露著兩顆醜陋的門牙?
    大家想像中的孔子大多是文質彬彬的書生形象,其實孔子更像是習武的練家子,完美遺傳了他父親叔梁紇的大塊頭和勇猛程度。《列子》說:「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孔子能夠徒手掰開城門,卻不願輕易顯露。這明明就是力王!
  • 孔子的畫像為什麼都有兩顆大門牙?你知道這背後的特殊意義嗎?
    現在很多的學堂都掛著孔子的畫像,但是如果你觀察細微,你可能就會發現畫像裡的孔子都露著兩顆碩大的門牙,而且牙縫也挺大,你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麼?是因為古代畫家嫉妒孔子的學識所以故意而為麼?帶著這個疑問,我去查閱了一些資料,然後寫了這篇文章給你講講為啥孔子的畫像都有兩顆大門牙,這背後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 孔子的畫像,為何總露出兩顆大門牙?畫師:故意畫的
    其實這孔子的長相是真的算不上好看,說平庸都有點勉強,只看孔子的相貌來說的話,長得確實挺醜的,這並不是說要因為孔子的形象,而定奪他的成就,畢竟這麼偉大的人物,也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定奪的。讓人們感到費解的就是,孔子的形象在國民心中是如此的高大,就算是在古代那也是響噹噹的人物,為什麼那些畫師們,不把孔子的外貌稍微的美化一下呢?
  • 一代聖人孔子受萬人敬仰,他的畫像,為何總露出2顆醜陋的門牙?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位受萬人敬仰的聖人,為何畫像上總是露出2顆門牙,背也弓著,說實話,確實不太好看,那麼這背後是否隱藏著什麼特殊寓意呢?別急,咱接著看。 說出來你不信,其實咱們的孔老夫子,最開始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一個叫子羽的人,想要拜孔子為師,可子羽長得有點醜,還特別胖,孔子一看就不是很喜歡
  • 為啥要把孔子畫成大齙牙?專家表示:這是高級美,凡夫俗子不懂!
    正因為孔子影響了我們,激勵我們前進,於是,至今在許多學堂的室內都能見到他的畫像。這是偶像,必須頂禮膜拜的!但是,仔細一看,這個孔老夫子長得好像不是那麼好看,再仔細一看,甚至是有些醜陋,因為他總是露著兩顆大大的門牙,牙齒與牙齒之間還留有許多間隙,看起來是搞笑影視劇中的小丑特意留有的「大齙牙」。
  • 為什麼孔子的雕像,都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懂了它才能真正認識孔子
    第一,孔子曾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專注遊說和教育,根據他言行語錄和思想內容編纂的《論語》也成為了後世學子不可不讀的典著。所以,這一手勢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所做出的畢生貢獻。「教」字在甲骨文中的寫法如上所示,可以發現「爻」部十分醒目。爻,是組成卦符的基本符號,表示的是陰陽交織,意為天地萬物變動、生生不息的規律。
  • 古墓出土疑似孔老夫子畫像:身材苗條修長,可能顛覆以往孔子形象
    以往的孔子形象——醜陋不堪 有著聖人之稱的孔老夫子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必定是美好的,如孔老夫子一般的修養世間難出其右。但是各種史料上記載的似乎就不是這樣了。《史記》中對孔老夫子的樣貌和身材有很詳細的描寫,首先孔老夫子的樣貌中頭的形狀最為驚人,有原句「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
  • 孔子長什麼模樣?歷代畫像告訴你
    山東東平漢墓壁畫《孔子見老子》 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孔子畫像。孔子研究專家認為,在當時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學者。 唐代吳道子《先師孔子行教像》 這是吳道子所畫孔子像石刻清代拓本,清代石刻現存於曲阜孔廟。是目前為流傳最廣的孔子畫像。
  • 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聖人」?孔子給了我們答案
    ——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708字,閱讀約4分鐘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當時社會上最有學識的學者之一。他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子之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至聖先師,萬世之師。春秋晚期的自貢魏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十大哲人之一,「學而優則仕」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胡璉之器」。孔子曾與子貢討論過「前聖」。在孔子的印象中,配得上「聖人」二字的,只有鮑叔牙和子丕。他沒有提到名揚天下的管仲和子產。這讓自貢很困惑。
  • 比孔子高明的聖人,墨子的學說為何可以成為春秋顯學?
    雖然,自秦之後,儒學日漸昌盛,而墨家卻逐步銷聲匿跡,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何當時墨家學說可以與儒家學說並稱與世?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墨子發現孔子所傳的儒家學說過於強調厚葬,過於強調奢靡的禮樂。因此,墨子遂從儒門而出,自己潛心學習遂創立墨家學說。
  • 孔子在西方:伏爾泰書房掛孔子像,愛默生視孔子為哲學中的華盛頓
    這個梗不久被戲劇演員傑克·本尼(Jack Benny)在廣播節目中加以複製,「子曰」儼然成了美國人的口頭禪。1940年,美國《生活》雜誌這樣記錄「子曰」熱:人們都互相打趣「你可知道孔子怎麼說」,這位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哲人突然讓美國人陷入瘋狂。
  • 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大聖人同在一個時代,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在古漢語中「天地人」謂之「三才」,貫通融匯者為「王」,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前5世紀時,全球範圍內均出現了能夠用人文思想,永恆照亮人類心靈和發展之路的聖人,最具代表性的則是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在那個時期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嘉祥武氏祠「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老子和項橐問難孔子組合
    孔子像是漢代藝術中最常見的歷史人物形象。漢代畫像石和壁畫上的孔子形象,是側站立像,身體微前傾,做躬身狀,與孔子相對而立最多的是老子和小兒項橐,孔子的弟子則跟在孔子身後。這類畫像稱為「孔子見老子畫像」「孔子問禮圖」,這與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三十四歲的孔子適周向老子問禮有關。在眾多的孔子見老子畫像中,較為有名的是山東濟寧嘉祥武氏墓群前石室後壁承簷枋東段上的孔子見老子畫像。它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學家黃易發掘武氏墓群石刻時發現的。
  • 真、善、仁的孔子——林語堂的孔子觀
    在林語堂看來,孔子的思想就是符合近現代人道主義的,他認為孔子的主張"代表一個理性的社會秩序",孔子思想的訴求重點在人世間,是積極入世的,"是人道主義的態度","要求人對自己、對他人、對人類社會應負起當負的責任。"可以說,人道主義的孔子觀是林語堂孔子觀顯著不同於其他學者孔子觀的主要體現。人道主義的孔子,首先在於孔子的真性情。
  • 孔子如今是聖人,為什麼戰國時,他週遊幾十個國家卻沒人待見他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件事非常有趣,它跟孔子有關。千年來孔子一直被後人尊稱為聖人 ,儒家思想也是各朝各代的統治思想。但是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孔子本人以及他的思想根本不受諸侯王的待見,甚至是諸侯國王的抨擊對象。
  • 聖人門下72賢:孔子肥水不流外人田,兩位弟子一個女婿一個侄女婿
    聖人踏遍青山孔聖人選女婿今天,論語講到了「公冶長」篇。開頭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孔子在弟子中選女婿、侄女婿。童星飾演孔子南容三復白圭,在讀一篇《白圭》詩的時候,非常欣賞,再三朗誦不已。為什麼?因為詩歌說出了他的心聲,說明南容一直以君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此孔子很欣賞他,把侄女嫁給他。
  • 孔子到底長什麼樣子?
    「孔子去世後很長的一段時期裡,一直保持著布衣學者的身份,並沒有多大的名氣。直到公元前195年,劉邦到山東祭祀過孔子,並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祀君」。後來董仲舒創建以儒家為核心的思想體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地位也水漲船高,他的各種畫像才紛紛出現。而這時距離孔子去世,已經過去了300多年,後世畫像的可信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 威爾史密斯與網紅直播時被「誤傷」,高爾夫球桿敲斷了兩顆門牙
    8月10日,據外媒報導,威爾史密斯與網紅傑森·德魯洛一起直播,兩人一起在室內玩起了高爾夫球,但是傑森揮桿瞬間擊中了威爾史密斯,直接敲斷了他的兩顆門牙。當時史密斯站在德魯洛身後兩人有說有笑,但由於史密斯離德魯洛太近,德魯洛揮桿時擊中了他的臉並折斷了他的兩顆前牙,隨後史密斯還對著鏡頭炫耀自己的新微笑,並表示:「我需要些冰塊……我有事。」雖然畫面很真實,但細心的網友卻發現了這是虛擬實境的畫面,兩人實際上是在演戲。威爾史密斯還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兩人的合照,當然是缺少了門牙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