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及(或)尿酸排洩減少其代謝產物尿酸在血液中積聚,因血漿尿酸濃度超過飽和限度而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使腳或手的關節產生疼痛性腫脹。痛風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常有家族化傾向。但對於像題主這樣的普通老百姓,或者說大眾來說,是沒有足夠的專業的醫學知識,也沒有儀器,甚至是一點都不懂醫的,該怎麼樣來判定自己是不是得了痛風?哪些症狀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去醫院檢查一下有沒有痛風真的很關鍵。在這裡,建議還是從普通人的角度普及了痛風的醫學知識,讓大家以後能儘早發現自己是否有痛風,少走彎路,拖延治療。
那么正如題主說的如何判斷痛風,尿酸多少能引起痛風?
首選,大家要拋開一個誤區:痛風的發作其實跟尿酸高多少,沒有非常直接的關係。比如,並不是說尿酸達到一定的高值才能引起痛風。比如尿酸達到600μmol/L,它就不會得痛風,但是降到599μmol/L就錯了!
痛風是由尿酸沉積所致的一種結晶性關節炎,其起因是高尿酸血症,但事實上,只要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超過416μmol/L,血液中的尿酸就會沉積在關節腔內,形成結晶性關節炎,即痛風發作!
所以尿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痛風,這是不對的。正確的說法是只要我們長期高尿酸,就能導致急性痛風發作!
接著我們說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痛風?
注意:測出尿酸高≠痛風,這點很重要!高尿酸只能證實我們有痛風的病因學基礎,需要足夠重視,及早幹預,進一步發展會導致痛風!
血尿酸水平高的人大多沒有症狀,但是痛風就不一樣了,有典型的關節炎,這是我們最容易發現痛風的方法!
第一,看關節炎的發病位置:痛風最常見的關節位置是第一蹠趾關節(如圖所示,也就是大家平時說的拇指),當然也有踝關節、腳背或膝關節。一般情況下,年老者發病率較高,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痛風!
第二,看關節炎的症狀表現:紅、腫、熱、痛,這種痛,就像是被刀子一刀一刀割了一樣的痛,非常明顯。
第三,觀察關節炎發病時間的及時性:痛風最典型的發作是突發性和突發性,尤其是夜間發作。臨床上很多患者半夜痛苦,被家人送往醫院。
第四,痛風發作通常還會有一些誘因,比如最近喝酒了,吃動物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了或者吃阿司匹林等影響尿酸排洩藥了。這些都可以輔助我們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痛風,尤其是之前就體檢查過自己尿酸一直不低的,要注意及時排除痛風可能性!
但注意一點:像突然季節改變或者氣溫變化比較大,比如突然變冷,自己突然感覺關節痛,這時候其實跟痛風的關係不大,反而不一定是痛風,出現類風溼性關節炎或骨性關節炎的概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