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白到彩色,這家小小的路邊照相館裡定格著家鄉「面孔」最美好的...

2020-12-23 慎行網際網路策劃

相片是記錄和見證時代變遷的重要工具。從笨重的老式相機到輕便的智慧型手機,從膠片時代到數碼時代,從複雜繁瑣到簡單隨意,無一不真真切切展現出多年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以及百姓生活質量的穩步提升。

天彩照相館位於如皋長江鎮的二案老街,至今已經開了30多年,幾乎每個生活在附近的人都在這裡留下過自己的身影。一張張照片,定格了時光,為褪色的記憶增色添彩。一走進這兒就像走進了一個關於時光的紀念館,照相館的牆上掛著形形色色的肖像,有老人、有小孩,這些照片裡雖然人物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的臉上都充滿了故事,就像每一個走進這裡的人,都會有一種跨越時代的感觸。

朱愛民是原先二案中學的校長,也是天彩照相館創始人陳進的老朋友。退休前,他每年都會帶著畢業生到陳師傅的照相館裡拍畢業照。退休後,只要有空他就會來這裡跟老朋友敘敘舊。朱愛民說,「我1979年到如皋二案中學工作,此後學生的畢業照片都在他這兒拍,70年代這邊的照相館不多,陳師傅很熱情周到,收費也不貴,大家就成為了朋友。」

陳進還有位「老朋友」,就是他購買的第一部相機。1980年在部隊接觸攝影,從部隊回來後想繼續做這份工作,陳進回憶說:「當時沒有條件,當了6年多兵,拿了240多塊錢退伍費,第一部相機就花了一半的錢,是個進口貨,那個時候拍照只有幾毛錢。」就是用這部相機,陳進開始走鄉串戶,挨家挨戶地拍照片。在陳進的鏡頭中,那些年,騎自行車還是一件很神氣的事;人們還是習慣提著熱水瓶去鍋爐房打水;後來,流行把「大哥大」掛在腰間、光腳穿皮鞋也是一種時髦……照片中的那些人、那些景,讓不少看過照片的人思緒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二十年前。「剛開始他們來拍照片的時候騎的是自行車,永久牌、鳳凰牌、上海產的,高興得不得了,有時候在車子旁邊拍個照留個念,就這幾十年的時間,變化太大了,私家車家家有,看到這些發展我心裡也特別高興。」

陳進回憶說,當時鄰裡鄉親們特別喜歡正月裡過年來拍照片。「我記得那時候,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忙得都來不及吃中飯,每天都要挨到下午三四點才能扒上幾口。客人都排隊在這裡拍照,現在可就不同了,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是最休閒最快樂的時候,這段時間照相館裡的生意相對冷清,過節大家都戴上數位相機或者手機,自己出門拍照去嘍。」

當我們詢問陳進是怎麼看待這種變化的時候,陳進笑著說:「挺好的,人人都是攝影師,都能為自己留下美好的記憶,也證明了時代的進步。」確實正如陳進所說,只要留下了美好,就沒有了遺憾,至於對攝影緣何堅守了這麼多年,陳進說,除了純粹愛好外,更多的則是為了留住這些舊時光裡的印記。

「來來來,我幫你們擺一個年輕人的姿勢,笑開心一點,好,再拍一張。」這些年,年近八旬的鄒蘭芳和陳錦文夫妻倆,每年都會到陳進的攝影館拍照,雖然現在有手機,但二老覺著在照相館裡拍更有儀式感。「我們家總共是五代,五代的人都在他這兒拍過照片,現在這個照相館有燈光有背景,技術也越來越高。」陳錦文告訴記者。

在人人都有手機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移動的攝影師。陳進用幾十年時間記錄了長江鎮的變遷,正是這一張張無聲又真實的記錄,讓我們看到了歷史曾有過的精彩瞬間,為後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存證。「長江鎮最早的時候,從長青沙渡口過江是用渡船過去的,因靠江邊比較近,我經常騎車過去拍照,經常看到有個老人負責撐船,有時候要等兩三個小時才能上船,有的是用繩子拉,有的是撐過去,然後建了長青沙大橋,再後來又建起了二橋,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快,而我,幾乎記錄了這其間發展的每個重要時刻。」

時代變遷的同時,老照相館也在與時俱進。從事攝影行業30多年,相機從在懷舊電影裡才會出現的老式照相機,到海鷗4D再到佳能、尼康,陳進也在不斷學習新的攝影知識。「今天來跟我師父一起出去飛無人機,平時出去拍攝,都是從正常角度、低角度、中角度拍攝,現在流行無人機俯拍,通過『上帝視角』拍出來的東西總讓人驚豔不已。」陳進的徒弟薛馮是個愛折騰的攝影愛好者,他也坦言,攝影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師父負責傳授傳統的拍攝技巧,自己也經常跟師父分享潮流的拍攝技術。採訪結束後,師徒倆一起拿著無人機開啟了新一天的拍攝。

文丨記者 李彤 通訊員 徐曼 沈群山

圖丨通訊員 徐曼

END

來源:南通發布 編輯:王婷

點擊

相關焦點

  • 《綠野仙蹤》不是第一部彩色電影嗎?從黑白到彩色
    這部電影獲得額外獎勵的原因之一是他是第一批使用特藝彩色技術的彩色電影之一,與早期的黑白膠片必須手工染色不同,特藝彩色膠片極大地改進了彩色膠片的製作工藝,使畫面更加飽滿自然,因此《綠野仙蹤》成為後續電影的重要基礎。
  • 圖話70年:從黑白到彩色,看一個普通家庭相冊的變化升級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從黑白到彩色,看一個普通家庭相冊的變化升級。南京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相冊」裡的老照片、新照片,家庭成員主要包括父親,母親,兒子,女兒,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成員越來越多,兒子結婚、生子,女兒結婚、生子。
  • 第一次穿西裝,是在照相館裡
    她也知道我最怕逛街,僅有幾次也都是中途發生爭執,最後不歡而散,各奔東西。「逛街有什麼目的嗎?」我問。「逛街還要什麼目的呀?」她很奇怪看著我,忽然又笑了:「有啊,準備給你買一件新衣服。」「我又不是小孩,要什麼新衣服?」我有衣服,夠穿,她很明顯是想利誘我和她一起上街。「那些衣服都過時了,買新的。咱老公也相貌堂堂,好馬配好鞍嘛。」她說。
  • 我身邊的70年丨電視:你無聲黑白到彩色超薄,現在我送你離開千裡之外
    從最初的黑白「大塊頭」,到後來的背投電視、超薄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電視機的革新更迭。伴隨大大小小的各級電視臺雨後春筍般出現,節目製作也越來越讓人目不暇接,尤其網際網路技術與電視技術結合,電視的功能也變得日益強大。透過電視機小小的螢屏窗口,我們看到了與時俱進的繽紛世界,也讓我們從一個側面,認識到了湖南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日新月異。
  • 待疫情散去時,不妨去海馬體照相館拍張全家福!
    當疫情散去,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近期,這個話題頻頻出現於社交平臺。有人說,我要飛奔到最愛的美食麵前,一次性吃個夠;有人說,我要摘下口罩,大口大口呼吸新鮮空氣,在人群裡感受繁華與熱鬧;還有人說,我想和家人一起拍一張全家福,銘記家庭團聚的時刻。全家福,相信很多人對它的記憶是相同的。
  • 我的家鄉是彩色的(李博文)
    我的家鄉是彩色的(李博文)作者:李博文江蘇學習平臺我的家鄉地處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隴集鎮,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讓我們畫一畫自己的家鄉,我拿出所有的彩筆,塗上了所有的顏色,把家鄉畫得五彩斑斕。因為我喜歡彩色,所以我的家鄉必須是彩色的。回到家,我很認真地把我的畫貼到床頭的牆上。每天我都要看兩遍,心裡希冀著家鄉快點變成畫裡的樣子。不經意間,幾年過去了,小鎮突然開始變化,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我畫中的色彩,偷偷地跑進了家鄉的小鎮。
  • 10幾寸的黑白電視到現在100英寸彩色電視,我們失去了什麼
    電視也從最初的黑白電視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的大屏彩色電視,讓我們不得不感嘆科技的力量。我是一個80後。我清楚地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是沒有電視機的。只有村裡面的有錢人家才有一臺黑白電視。每到晚上的時候,就會把電視拉到外面。很多人都會圍在一起,看的那個不太清晰的電視。當然在那個時候我們覺得非常晰,也不感覺電視是黑白的有什麼奇怪。當時電視能收到的頻道非常少。而且經常會出現信號中斷的情況。
  • 喜蔭花,毛茸茸的葉子比小花更特別~| 植物照相館 No.0029
    園長給植物照相館裡收錄的植物加上了編號,希望有生之年能拍到No.9999。園長的植物照相館- No.0029 -這種植物叫喜蔭花,顧名思義,這種植物不喜歡陽光直射,喜歡在明亮、蔭蔽的地方生長。喜蔭花是苦苣苔科的植物,別名紅桐草、紅繩桐,古銅喜蔭花,常綠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產家鄉在南美洲。
  • 這家開了20年麵館,是洛陽人記憶中的味道!人均10+吃到撐!
    從南到北,正道的光能照到的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面痴。然鵝南北吃麵,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分標準。南方澆頭為重,對麵條本身要求佛系。ta讓某個異鄉人在某個時刻忽然想起一種味道,來自家鄉,來自心底,是城市最溫柔的一角。今天安利的這家麵館就是一家家常手擀麵,保持著純手工的手擀味道。在我看來,絲毫不輸市區那些名聲在外,卻初心不在的老字號。
  • 黑白變彩色,電子墨水屏的春天來了嗎?
    傳統的「電子書」只有黑白的世界,什麼時候可以變成彩色呢?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海信、掌閱iReader等企業紛紛推出了彩色電子閱讀器,業內人士將2020年定位為彩色墨水屏元年。電子墨水屏是一種典型的反射式顯示器。
  • 日漫的黑白畫面,國漫的彩色畫面,你更喜歡哪種風格?
    四格漫畫後來慢慢接觸到的就是《老夫子》、《阿衰》這種四格漫畫,這時候看的就是作者的腦洞和繪畫手法了,這兩部作品能成為經典系列,其質量毋庸置疑甚至現在書攤上、書店裡都擺著許多這類作品。它們基本沒什麼上下劇情的連貫性,除了後面陸續出的電影及動畫。老夫子阿衰總之《老夫子》風靡華人世界近半個世紀。
  • 一百一十年前的彩色照片 上世紀初的歐洲
    本組圖片採用攝影器材工廠製造的彩色底片拍攝,拍攝時間為1907年。彩色攝影(Color Photography),亦稱彩色照相,早期也曾叫「天然色照相」。早期的底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紀晚期塑膠工業技術成熟,壓製成薄片的塑膠片取代玻璃成為片基。
  • 大膽玩自拍 80後大學生創建自拍照相館
    近日,記者來到平頂山華府商務公寓,找到了還沒有正式開業但已經風靡的愛定格自拍休閒館,進店就不禁讓記者眼前一亮,很輕鬆,沒有到影樓的那種壓抑和不自在,地中海風格的裝修,因為影棚有人在拍照,就坐到了休閒區吧檯等著參觀影棚,沒想到館長還親自為我們端上了咖啡。
  • 「黑白卡」對寶寶的視覺發展有好處嗎?如何正確的使用黑白卡?
    昨天,一位寶媽在群裡詢問是否該購買黑白卡,聽說能促進孩子的視覺發展。隨便到網絡上一搜,就能看到很多關於黑白卡的介紹,看起來很誘人,但爸媽們心裡免不了有些疑慮,黑白卡真的對孩子的成長有益嗎?01什麼是黑白卡?
  • 開明照相館:時光快門下的太原記憶
    劉啟亭和蘆石青認真研究後,聘請了曹潤庭擔任經理,由其全權經營照相館,招聘了劉玉珍、許林秀等人擔任攝影技師,此外還招收了會計、站櫃檯、開票、學徒工等總共十四、五名員工。為了改善經營狀況,新的開明照相館決定先從攝影器材上革新,以8000塊銀元的價格從上海購買了一臺進口照相轉機。這臺照相機可以說是當時太原城內最先進的照相機。
  • 「黑白人像」攝影的魅力在哪裡?了解黑白攝影
    在現在全民攝影的時代,我們一直看見的色彩斑斕的「照片」,會有一部分攝影師拍攝黑白的照片,讓我們的視覺煥然一新。那麼那些「黑白」攝影作品是怎麼拍攝的,拍攝的要義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黑白攝影的風格。圖一圖一這張照片是我在蘭州拍攝的一個小姐姐的,有一組彩色的在辦公室電腦上保存著,疫情期間就一塊硬碟上的,翻出來就發出來了,不評價模特,這是傍晚接近晚上的時候拍攝的,我用了機頂閃光燈
  • 他是南寧最早玩兒相機的一代人,在新竹路給人照相20年
    南寧最早接觸相機的一批人小小的店面陳設簡單,一張電腦桌,一個發黃的玻璃櫃,最打眼的,是一面牆的老照片彼時他還是一個喜歡跟在叔叔後面跑的小男孩,叔叔也不介意帶著一個小「拖油瓶」,每到休息日,「我們去拍河堤,拍春天,我叔叔還帶我騎單車。」製片廠的年輕男女相約踏青,在大好春光裡意氣風發。要是出了新式相機,青年們更迫不及待,「那時候想要彩色照片,還要送去北京洗。」
  • 如何將Word中的彩色的圖片變成黑白?
    如何將彩色圖片變成黑白色的?第一時間想到的方法肯定是用photoshop或其他修圖類的軟體。那如果需要將Word中的圖片由彩色變黑白,是否就無法處理了呢?下面三種方法教你一鍵搞定!接著點擊「顏色」下拉菜單中的「顏色飽和度」,然後選擇第一個飽和度為0的黑白色即可。2、重新著色雙擊圖片後,點擊菜單欄「顏色」中的「重新著色」,然後選擇「灰色」即可。
  • 彩色墨水屏閱讀器來了,黑白閱讀器就該換代了?
    隨著電子書風潮的持續推進,各大平臺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閱讀器,但即使Kindle幾次更新換代以求達到接近紙質的閱讀體驗,但似乎從黑白到彩色是一個難以突破的難關。而就在3月19日上午,掌閱與科大訊飛幾乎同時推出彩色墨水屏閱讀器,標誌著從此閱讀器也正式進入「彩色時代」。
  • 8個旅行拍照姿勢,簡單上鏡,定格美好時光
    喜歡旅行的人,在途中是非常開心享受的,特別是各種拍拍拍,定格最美的自己,留下美好的時光回憶,發發朋友圈,那就是一大樂趣了。說到旅行拍照,那麼下面這8個拍照姿勢,小編不許你錯過哦,想要拍出好看的照片,拍照姿勢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