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品種一般以產地命名,依據生產用途進行分類。我國的山羊品種和引入的山羊品種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普通山羊沒有特定的生產方向,生產性能一般,又稱兼用品種,部分品種能生產具有較好質量的山羊板皮等其他產品。如西藏山羊、新疆山羊、太行山羊、建昌黑山羊。
2.絨用山羊在產絨方面性能突出,有白絨和紫絨兩大類。山羊絨素有紡織原料中的「軟黃金」之稱。我國優秀絨山羊種公羊產絨量高者可達1 500克左右,成年母羊高產群平均可達650克左右。絨纖維細度為15微米左右。如遼寧絨山羊、內蒙白絨山羊和河西絨山羊。
3.裘皮山羊以生產優質山羊沙毛裘皮為主要產品*即將出生後35日齡左右山羊羔宰殺後剝取的毛皮。這種裘皮毛股緊密,有非常美觀的花穗,被毛不撰氈,皮板輕薄結實,如寧夏中衛山羊。
4.羔皮山羊主要產品為優質山羊羔皮,即出生後1一3日齡山羊羔宰殺後剝取的毛皮。山羊羔皮具有美麗的波浪花紋圖案,皮板輕薄柔軟,如濟寧青山羊。
5.肉用山羊通常都具有較好的產肉性能,主要表現在,較高的繁殖率,較快的生長發育速度,成熟較早,肌肉豐滿,瘦肉率高,肉質優良等。根據產肉性能可分為3種類型。一是產肉
性能較好的地方品種,如陝南白山羊、馬頭山羊;二是培育的肉用品種,如南江黃羊;三是引進的肉用型山羊品種,如波爾山羊。
6.奶用山羊主要以生產山羊奶為主,通常一個泌乳期(8~10個月)能產奶500一1千克,乳脂率4.5%。按單位活體重算,在一個泌乳期內,奶山羊每千克活體重能產鮮奶10~20千克,相當於高產奶牛單位體重鮮奶生產能力,如莎能奶山羊。我國沒有奶用山羊地方品種,現有的奶山羊品種都是培育品種,如關中奶山羊、嘮山奶山羊。
三、綿羊和山羊的品種分布
1.綿羊品種分布我國綿羊主要分布在北緯28度,東經75一135度的廣大牧區、半農半牧區和農區。全國除廣東、福建和臺灣外,均有綿羊分布。分布地區包括寒溫帶、溫帶溼潤和
半溼潤地區、溫帶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暖溫帶乾旱和半溼潤地區、亞熱帶溼潤地區、暖溫帶、亞熱帶夏溼冬幹地區和青藏高原區。從不同生產方向綿羊品種的分布來看,細毛羊、半細毛羊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的寒溫帶、溫帶乾旱和半一乾旱地區,粗毛羊分布比細毛羊、半細毛羊廣泛,但暖溫溼潤或亞熱帶、熱帶溼潤的地區對綿羊的繁殖不利。
2.山羊品種分布山羊比綿羊更能適應各種生態條件,故分布範圍比綿羊廣,每個省(區)都有山羊分布。主要分布在牧區氣候乾燥、天然植被稀疏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和地形複雜、坡度較大、灌木較多的山區。在農區主要分布在山區和丘陵區。絨山羊分布在暖溫溼潤的遼寧省東南部山區和冬冷夏熱於旱的內蒙古西部及甘肅河西走廊。裘皮山羊分布在暖溫帶乾旱、半乾旱的寧夏西部、西南部和甘肅中部地區;羔皮山羊分布在暖溫帶半溼潤地區的山東菏澤與濟寧地區;乳用山羊分布在陝西、山東、山西等各省近郊縣及城市郊區;肉用山羊分布在長江以南的亞熱帶、溼潤、半溼潤地區;普通山羊能適應各種複雜的生態條件,主要分布在溫帶乾旱地區、暖溫帶半乾旱地區、亞熱帶溼潤地區、青藏高原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其中山區多於平川區。
3.按改良程度分類我國現有的綿羊品種依據改良程度可分為改良品種和本地品種。本地品種是指該品種是在一定的風土條件下經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的地方品種,在品種的形成中沒有引人外血。如蒙古羊、哈薩克羊及藏羊等。改良品種是指該品種的形成是在原有本地羊基礎上經引人外血,雜交改良選種選育而成的品種。如新疆細毛羊、東北細毛羊等。
4.按品種來源分類依據品種的來源和形成歷史,可將我國現有的品種分為三類。
(l)原始品種如蒙古羊、小尾寒羊、哈薩克羊等都是經自然選擇、人工選育而形成的適合於當地生態條件,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地方品種。
(2)培育品種如新疆細毛羊、中國美利奴羊等都是在本地羊的基礎上,引人外來血液經雜交選育而形成的新品種。這些品種在生產性能上與本地品種完全不同。
(3)引入品種如德國肉用美利奴、澳大利亞美利奴、林肯等都是從國外引人我國的品種,這些品種都具有獨特的生產性能,是我國進行品種改良和培育新品種的主要父本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