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內功修煉指南

2020-10-09 古法練功

修煉任何一家太極拳都必須按程序進行,程序不對,不僅不能提高自己的太極拳水平,甚至會南轅北轍,離太極拳的真髓越來越遠。由於太極拳之理既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又有自身的實修特性,所以,實際修煉過程中,往往「失之毫釐,謬以千裡,許多鍾愛此拳之人士窮畢生精力仍不能解其中奧妙。」也因之與太極拳奧妙無窮的風採、魅力無限的境界失之交臂,從而徒留悲傷和嘆息在心頭。

循序漸進是太極拳修煉的重要原則。這裡的「序」字,就是程序。程序指的是先後排列順序,不能馬虎,不能錯亂,不能顛倒,不能想當然的根據原來的參照系去追求。太極拳的程序,一般有三種不同的進展階梯:第一種,學練過程中反覆體察神意氣和形的關係,由開始的不能進入到陰陽互孕;第二種,通過著熟,懂勁,階及神明來感悟;第三種,按照拳架(包括內功心法),拆手拆架,揉手的進展來進行。這三種一開始不能融合,但到最後,則必須都必須融進「階及神明」、「無形無相」、「無我無為」的境界中。

那麼,太極拳修煉的程序都有那些步驟?魏樹人老師傳授的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有七個不同層次的進展階梯可以供學練者參考。

第一進展階梯:打基礎

開始學練太極拳的時候,最初的十多天最困惑,許多人都感覺自己特別笨。其實,並不是大家笨,而是因為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術語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對於人們建立知識參照系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和體驗——也可能這方面的本身就是一張白紙,連個參照物都沒有。但是,這就是培養、激發內功的重要途徑,這個途徑必須從一開始就樹立起來,否則光顧儘快學會動作,然後去追求動作的規範與否,就會與秘傳太極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來越遠。這樣的學練太極拳幾年、幾十年,只能算是比劃太極拳套路,只相當於天天練體操,可取得活動筋骨的效用,而太極拳豐富的內涵之滋味就無從品嘗了。所以,學太極拳的第一階段,關鍵的關鍵就是解決如何學拳,如何練拳的問題。

魏樹人老師說:「由簡到繁地學習、掌握太極拳的內功理法,是把握太極拳基本技術核心的關鍵。從內功理法入手,由淺入深地琢磨、體驗動作的內含主旨,隨著日久功深,便可自然轉入下一個階段——內外相合。」

這個階段關健就是學會動作要領,粗通神意氣的內涵,並能一點點的融進行拳走架的整修過程中。

此外,有些基本功在這個階段要經常練。第一,老六路22式的起勢和收勢(十字手、合太極)要反覆錘鍊;第二,兩手相對,抱著一個意念想像的氣球反覆開合拉氣、反覆揉動氣球,要體會其中拉不開合不攏的感覺,有了基礎之後,可以練習把手中的氣球用意念放到地上復又彈升回到手上——練習日久,手上可逐漸地和地氣融合、纏綿、粘糊,如是就能練出行拳走架和日常生活過程中,手中有球的內涵來。有的人光練這個氣球,每天就練1個小時。

第二進展階梯:內外相合

著名學者南懷瑾在《易經雜說》一書中指出:「中國道家講修道,令人慾修成神仙,必須打通任督二脈。所謂任督二脈打通,就要『黃中道理』,這個『黃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體的是人的內部腸胃一切都好,黃就是中央的顏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國醫學上的「腠理」,就是皮膚毛孔。工夫做到了,修養夠了的人,內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個毛孔都通了,這個時候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到達身體來了,面上都有光彩。這時真美,充滿了四肢,全身暢通了,那麼,『內聖外王』,內在有了這樣高的修養,如果有機會發到外面,發於事業,就內外合一、天人合一、美麗極了。」這段話所說的內涵,可以通過太極拳的修煉來實現。如何實現,關鍵就是要做到內外相合。

內外相合就是指自身與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貫通。內外並非指身體之內部與肌膚之表皮在人體構造層面的劃分,而是練拳者由神意氣形所構成的功夫,在與外界大自然之氣的交流、融合、混化、貫通的過程中不斷地吐故納新、充盈壯大。原北京武協副主席汪永泉先生所傳的太極拳中,修煉內外相合最暢達的途徑就是三道氣圈。三首氣圈由身中發出,瀰漫在肩、腰、胯的外圍,其中以腰氣圈為主,上支配肩氣圈,下支配胯氣圈,由此形成一個內氣與外氣和合充盈的整體,從而形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平時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反覆地練習這三道氣圈。走路的時候帶著三道氣圈;轉身的時候要照顧到三道氣圈;轉身的時候要照顧到三道氣圈;站樁時可專門練習三道氣圈(包括三圈相摞)。三道氣圈有了基礎,內外之氣就融通了;神意的力量就有了基礎;身體的健康程度超過一般人了;對外界的感覺就靈敏了,比如揉手時,對方碰到你的氣圈,你就有可能先一步發覺之,並能用神意的力量調動氣圈產生不經意的反應。

第三進展階梯:上下相隨

一般來說,三道氣圈有了基礎後,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就要多體會上下相隨了。關於上下相隨,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先生說過:「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下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這是有關上下相隨重要性的論述,這是拳理。

但是,上下相隨,不僅僅是「上面的手如何動,下肢的足也如何動。」在楊式太極拳秘傳的方法中,還有特殊的練法,那就是三道氣圈平等散出之後,肩氣圈主引領兩臂的運行;胯氣圈主引領兩腿的起落與移動;腰氣圈是肩、胯氣圈的主導與媒介。此外,為了避免在行拳走架中心意和軀體散亂,從而使平行的三道氣圈能協調一致地運行,一定要在三道氣圈的中心垂直地降下一條身中垂直線(意識線),這時,身形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移動,全憑這條身中垂直線的引領與操縱,由此可望在內外相合的基礎上做到上下相隨。

丹道之功或藏密之法有修中脈之說。其實,在太極拳修煉過程中也有與此說法相類似的身中垂直線修煉的內容。在上下相隨的進展階梯階段,此是一個長期修煉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斷充實自己的過程;是「氣遍周身不稍滯」的過程;是「浩然正氣留正中」的過程。如何做到這些呢?按照楊式太極拳老六路22式內功心法的要求,內心舒適地去盤拳直架;去體悟「全體透空」的內在含義。當然,這個階段,如果能配合著進行太極功(內功修煉法)和太極松腰法的訓練,則能有效地提高能力。

衡量身中垂直線的修養水平標準有三:第一,垂直線軟而活,在揉手的時候,讓對方發不出反應力;第二,把身中垂直線與鍾錘融為一體,可上提下落自由旋轉;第三,讓身中垂直線粗而且膨脹力強,任何外界的幹擾都不能使之混亂。以上三個標誌不是傳授出來的招式方法,而是內功修為的自然體現。反之,如果你感覺對方有了這三種情況,則表明對方的功夫比自己強,就沒有必要去和人家較量了。汪永泉老師稱此為楊式太極拳秘傳的「三不打」。

第四進展階梯:拆架子

許多人滿足於演練太極拳的拳架子套路,以為一門心思地天天演練就可以功夫上身。豈不知太極拳還必須經歷修拳階段的身心錘鍊,這個階段重要的內容就是拆開架子。拆開拳架子的目的是為了在每個動作姿勢的運行與轉換到下一個姿勢的過程中都融入內功之術。

一般流行的太極拳主要是把每個架子的應用法作為階段原教授內容。比如白鶴亮翅、高探馬、扇通背等等是對付什麼招式的;而楊式太極拳老六路秘傳的拆架子,則重點放在每個分解動作都依賴相應的內功心法去引領、催發動作姿勢方面——這個時候,後面的動作是被前一個動作的神意氣催發、孕育出來的;所有的動作姿勢都是神意的一動一靜、一開一合、一聚一散;所有外在動作都是「不經意」出來的,沒有管形體動作,但每一式都符合要領。

拆架子的關鍵是糾正並逐漸杜絕只動作形體的空架子現象。只有意識到太極拳必須要使術與招相融合才能達到知行合一,逐漸達到「招中有術,術由招出」,到此境界,便可體會與感悟太極拳架陰陽相合的奧妙,為下一步進行揉手的應用打下實實在在的基礎。

如何做到拆架子呢?關鍵是把每個拳架都拆開來默識揣摩,從而能從心所欲把這個式子去僵硬而留柔韌,去招法而留內功心法。一般能自如地熟練掌握幾個或者十幾個姿勢內功勁法的精要,則此階段的修為就有了基礎。

左右野馬分鬃的「一親、一捧提」;白鶴亮翅中的「採內勁、挒內勁「;左右攬雀尾的「沾連粘隨內勁」等式子的內功勁法要反覆體味之。

第五進展階梯:拆手

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單鞭、雲手、下勢、十字手等等有特定手勢的動作,練習者將之看得很重,也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意識、眼神等等總跟著手的變化而變化,這樣天長日久的鍛鍊,會形成渾身僵硬去不掉,進而產生自身神意氣對形體動作過分依賴的弊病;甚至有的人會因之出現血壓升高等病理現象。所以,拆手階段必須多去體會太極拳所要求的「鬆散通空「。

盤練太極拳架時,梢節的鬆散、通空尤為重要。松與散能使手部內氣在自身氣勢的外緣與大自然的外氣自然交融;也便於實現佛家所說的「色即是空「的境界。如何實現與外界之氣的交融使之與身體形成一團混元氣呢?關鍵的關鍵就是在太極拳的修煉過程中,心中、眼中、感覺中逐漸淡化手的存在,直至最終忘卻雙手,達到周身一家、「手非手」的境界一般來說,此階段訓練要重點體會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單鞭等動作。特別是手揮琵琶中「琵琶面、琵琶柄」之意代替手;單鞭中「一身背五弓」關於「空四梢」的內在的訓練等要反覆進行。

「鬆散」之後必須要伴之「通空」,內氣的通出實質上是「吐故」;一通即空是內功勁法蓄髮相間、自然轉化的竅要所在。這樣反覆體味,就會逐漸領悟到手上鬆散通空的妙用,繼而循序漸進,由腳而腿乃至全身都達到鬆散通空,如是方能周身內外成為混元一體,從而神意靈敏,元氣充沛、延年益壽之實效自然展現。

相關焦點

  • 太極拳內功修煉綜述
    太極拳作為內家拳的典型代表,是非常注重內功訓練的。太極拳是功招合一的技藝,沒有肢體運動不成拳。但沒有內功的太極拳,亦不過肢體的運動而已。太極拳內功的表現是:「棉裡藏針,棉裡裹鐵,身如百鍊剛,發勁似放箭,無堅不摧。」有內功者,極柔軟然極堅剛。無內功的人,非軟即硬,失之於偏,而不能剛柔相濟。
  • 太極拳內功是怎樣形成的
    在太極拳的學習過程中,內功的學習是必須要掌握的,通常情況下關於太極拳內功的理解是比較抽象的,對於初學者而言,不是那麼容易掌握,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內功的練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太極拳內功的學習,主要包括領架和運襠兩個基本階段。
  •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煉的三個關鍵
    丹田內轉是由於陳式太極拳講究周身內外立體螺旋而形成的獨特內勁功夫。胯部的松沉,盆骨的外翻及雙臀的翻沉無疑都有利於氣沉丹田,也增加了丹田容量。在這一基礎上,練習拳架時注意周身尤其是腰腹部的立體螺旋,這對於帶動丹田內轉,增加丹田內轉空間及活動能力,加強周身氣血的上通下達,增強內力極為有效。3.松胯有利於延年益壽,人體保建。
  • 太極內功修煉:丹田內氣驚炸
    作者馬權友在訓練太極內功修煉:丹田內氣驚炸 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練什麼?求內功,內功是內在的功夫,來源於練太極拳使內氣充盈和聚集,再讓內氣催形產生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再轉化成內勁施於技法,形成一種威力,這便是練太極拳出內功的表現。有弟子向我反映:&34;東西」,在於練出充足的丹田內氣並能驚炸,驚炸便是在意念指配下,以氣催行。 丹田是人為的規定,而各自規定有所不同。
  • 太極拳內功修煉法
    第一章 太極功法說明太極功法是融動與靜於一體,開發人體神氣之潛能的一種高層次的內功練法.先師講,師爺健候公夜晚常坐在草編的蒲團上練靜功以養神意氣.還曾不厭其煩地提示我們要注重內氣的培養,內氣不足則不能催促姿勢的運行,也達不到氣勢之「圓」,氣勢不圓滿,精神就提不起來。初時我們不解其意,動作氣勢散漫,因而老師經常批評我等內裡沒有東西。
  • 太極拳正確修煉方法
    太極拳以其出神入化的技擊和健身效果著稱於世。但是又因其難於練成,而使世人迷惑不解,甚至懷疑它是否是一門高深的武術學問。為挖掘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現根據吳氏太極拳的傳統修煉方法,向世人披露太極拳的修煉法門。古人說無法不成道。那麼,什麼是太極拳修煉法呢?簡單說,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太極拳的修煉程序,按部就班的練習。太極拳不同於其他武術,所以其訓練方法也有所不同。
  • 內家拳內功的修煉方法
    金東勳下面由我來講講內家拳內功的修煉方法:(浩然內家拳養生法) 內家拳主要把調息納入鍛鍊身體的主要內容,練成了叫做內功,各家有各家練功的方法,大同小異。主要的途徑就是腹式呼吸法,練有成就了內功內勁就上來了,練習時首先能夠靜下心坐下來,心境恬淡無為,慢慢就可入道了,再由道入禪定。那怎樣才算是內功有成就了呢?打個比方說抽水的洋井,上面有個膠皮墊,把水倒滿後,一點點把地下的水抽上來,那麼皮墊受的大氣壓就是水柱高的大氣壓,也就是內壓。
  • 太極內功不神秘
    太極拳內功常常給人感覺很神秘,那都是因為有的老師太保守,不肯傳授;有的人則是沒有內功,自己沒有體會,卻編出許多練法,有的多達數十種,真是誤己誤人。其實練習太極拳內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秘,我總結出來的太極拳內功修煉方法只有三個步驟。按照這個方法訓練,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
  • 道門秘傳:「張三丰太極內功全篇」 、世上少知的內功修煉之法
    張三丰太極功的宗旨是通過內外兼修、凝真養性的途徑,而達發人潛能、開人智慧,亦即證悟大道之目的。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一生達其極頂。但是修煉張三丰太極功,卻可以有一分實踐就有一份收穫,各得其所。張三丰太極功是由密不可分的兩部分組成:一是靜功,即相對靜止的內功修煉;二是動功,就是世人皆知的武當三豐太極拳。
  • 看完我的《新太極拳經》,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訣竅,從此不求人
    本太極拳經從老拳論中摘取數條,已道盡內勁、內功練法之精義,寥寥數語,精簡而純粹。多言則數窮,反令人不知所從。老前輩們都已經把太極拳內功內勁的練法精義,反覆地解釋了無數遍。說來說去,也始終只是一個事——丹田內勁、內功的練習方法,陰、陽、太極三層境界的實際踐履功夫。
  • 【拳理】太極拳修煉十二法
    @yeah.net意思就是說:一個練太極拳的人要是連《天下太極》微信都沒關注,簡直都不知道他是怎麼練太極拳的..太極拳修煉十二法馮志強       一、練拳須從無極始    修煉太極拳應處處結合太極陰陽之理來修煉。太極由混沌無極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通過陰陽的變化,化生出自然界萬事萬物。
  • 太極拳內功怎麼練?神秘的太極拳內功「採氣法」要點全解析!
    許多人把傳統武術的內功看得神之又神,甚至與武俠電視劇中傷人於無形的內力對等起來。其實內功又叫內壯法,如果說練了外功,是為了強壯我們的肌肉、骨骼,那麼練習內功則是為了強壯內在的五臟六腑。我們人體內在的器官、組織,同樣需要有效的鍛鍊,來更好地保持健康的運轉。
  • 太極慢練動尤靜,抓住丹田練內功
    太極拳是內家拳,特別注重內功的修煉,以功為本的思想貫穿於整個太極拳和推手運動的始終。拳諺所述「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力不敵法,法不敵功」,講的就是修煉內功的重要性。所以,「抓住丹田練內功」是求學太極拳和推手的根本所在,是修煉太極功夫各項內容中的核心。
  • 太極人吳偉光:9成以上太極練習者都誤入歧途!都不懂內功修煉
    這和太極內家修煉,是沒有半點關係的。只要是打太極套路的,都和太極拳內家修煉沒有關係,他們練的都不是太極。因為他每天都處於有招有式有形有象當中。他這種套路沒辦法讓你升華到另外一種境界當中去。因為太極套路讓人們失去了卸掉後天成長的那種拙力的本事,他們不會這種功法,很遺憾。」
  • 太極拳內功心法
    太極拳的好處是增強體質,但是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太極內功心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內功心法。歡迎閱讀!太極拳內功心法太極拳內功是檢查一個拳手的考驗,是衡量太極技擊家功夫的重要標誌。一個太極拳手必須要精通一門太極拳,並且要融合多家拳術精華。
  • 珍藏的習練太極拳經驗要點
    拳者,安舒中正,身處中央位置,最大可能的利用有利的空間,對於任何方向的攻擊,可以隨心所欲應對。如果沒有重心和中正,便丟掉了一切。六、太極拳技擊,說道底,是給對方的來力找出路,來力沒有出路是頂牛,是太極拳的大忌。根本在於「順其來勢」。七、陳家溝太極拳裡有一詞叫聽勁,就是和對方試勁,研究勁的大小、方向等。
  • 反思太極內功練法
    內功是內家拳獨有的練法。太極拳練松、練意等都是內功。我練過了,身上也有了東西,知道了內功是怎麼回事,因為極其難成,所以我對內功有了反思,一定要按傳統的練法練嗎?太極拳首先要解決身體僵硬的問題。傳統練法是直接從身體入手,練松,就是解決筋骨皮的僵緊問題,但筋骨皮本身不屬於內,所謂「外練筋骨皮」嘛,然後再「內練一口氣」。身體為什麼會僵緊?是因為自主意識。從身體入手來改變身體,還是自主意識。
  • 太極拳內功心法調整方略
    內功心法的修煉主要是對神意氣形的身心錘鍊,這種錘鍊不是隨隨便便進行的,而是通過一定程序的身心調整,使精神狀態(意識狀態)和生理狀態(形體動作)從雜念紛呈的「五馬分屍」和「四分五裂」狀態,進入內心寧靜(心中一靜)、意識專一(專注一方)、氣血通暢(氣遍周身)、形體放鬆(松穩慢勻)的境界。如何做到這這些呢?
  • 「太極尺棒」是什麼?如何運用它來輔助我們練習太極內功?
    在太極拳的修煉中,利用太極棒進行輔助習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太極尺棒外表平淡,其實鋒芒內藏,功法獨特,能助人修心養性,也能助習練者增長內功。本期《太極小辭典》,我們就系統的為大家講解一下【太極尺棒】。01、太極尺棒真的只是一根木棒嗎?什麼是【太極尺棒】?
  • 太極拳「教科書級的」拳架修煉大全:少陰老陰少陽老陽太極十三勢
    本文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脫眼光,為太極拳的修煉程序,羅列出「教科書級的」拳架大全,目次如下:少陰架,老陰架,少陽架,老陽架,太極十三勢流水架,無極太極抖顫架——六部內功太極拳拳架。一、少陰架,虛腿轉身練法太極拳的入門下手,都是從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開始練起,踏上太極拳的內功修煉之路